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当前位置:黄埔军校同学会  >  黄埔连载  > 正文

“两岸关系六十年”系列/之六

日期:2010-11-01 07:45 来源:《黄埔杂志》 作者:邰言

字号:  [小]  [中]  [大] 打印本页 关闭窗口

整军清党 蒋氏父子再图“反攻”报仇雪恨 叶飞将军挫败胡琏

 

邰言

 

 

  国民党军大整编,清除党派现象,提高战斗力,目的还是一个:反攻大陆

  朝鲜战争爆发后,重新拥有了美国盟友撑腰的蒋介石,顿时腰杆硬了许多,他堂皇宣布“一年准备,二年反攻,三年成功”,犹如起死回生。

  蒋介石深知要把台湾建成“反共复国”的基地,靠的是军事实力;“保卫大台湾”,长期与大陆军事对峙,靠的还是军事实力。为此,蒋介石开始大刀阔斧地整编国民党军。

  1950年3月25日,蒋介石任命蒋经国为“国防部总政治部主任”,与“行政院长”陈诚、“陆军总司令”孙立人一起负责整顿从大陆撤台的国军。

  蒋经国上台后,以铁腕治军,强行编遣了以黄埔系为主的为数众多的将领,裁撤了10余个兵团司令部和30余个军部,裁并了7个其他大军事单位,打破了几乎所有部队原有的建制进行混编、改编。

  经过四年连续四次的大整顿,国民党军面貌“焕然一新”,撤台时的混乱状态基本结束,且不论战斗力如何,至少已有点“军队”的样子了。

  陆军编为2个军团部、5个前瞻军军部、1个轻装军军部、12个前瞻步兵师、6个轻装步兵师、7个重装预备师、2个轻装预备师以及1个装甲师部、4个装甲旅,总兵力约30万人,装备1000余辆各型坦克、装甲车辆。

  海军编为4个舰队,装备驱逐舰、护卫舰、扫雷艇、登陆艇等舰艇80余艘,另有几个由小型战斗艇、鱼雷艇组成的艇队,包括海军陆战队在内总兵力4万余人。

  空军编为4个战斗机大队、两个轰炸机大队和两个运输机大队,装备500余架各型飞机,总兵力9万余人。

  最令蒋介石满意的是,在蒋经国的铁腕整治下,军界的异己势力被全部清洗掉了,大陆时期由地方实力派、黄埔系、保定系和士官系控制的“多家化”军队,也被成功地改造为“蒋家化”军队。同时对用不着的、不准备重用的将领统统强行“退役”。

  1952年10月,台湾当局宣布第一批退役将领名单,其中有一级上将阎锡山、徐永昌,二级上将何键、林蔚、朱绍良、杨爱源,中将加上将衔孙震、杨森、罗卓英、李品仙、钱大钧、刘士毅等100余人。这些曾经在军界呼风唤雨的“军中大鳄”们,纷纷落马,几乎在一夜之间就沦为一介“荣民”,闲居在家,靠从大陆带去的财产度日。

  国民党政权自1925年8月正式建军后,至此才彻底结束了军界强人屡起、“枪多兵多等于权多”的历史。

  1951年初,朝鲜半岛激战正酣。蒋介石认为共军主力深陷其中,东南沿海兵力空虚,正是“反攻”的大好时机,便密谋进行大规模窜犯。

  蒋介石的计划是企图以其盘踞的沿海岛屿作为“反攻大陆”的前进阵地,同大陆残存的特务土匪遥相呼应,“内外夹击”新中国。他还形象地称之为:过去共产党用农村包围城市,现在我们要用海岛包围大陆。

  这一年6月至9月,台湾国民党当局先后4次派遣6股共800余人的武装特务,在南到海南岛琼东,北至浙江象山,中为福建惠安、乐清漫长的海岸线上登陆窜犯,但均遭失败。

  9月4日,盘踞在乌丘岛的“福建人民反共救国军”370余人,在“泉州纵队”司令陈令德、“永安纵队”司令陈伟彬的率领下,分两股窜犯福建惠安。

  两股敌人登陆后,“泉州纵队”居然凭借优势火力,连续摆脱当地民兵的阻击,向戴云山进窜。而“永安纵队”更是阴险狡猾,伪装成解放军,一路冒充“剿匪”部队,诱杀地方民兵和群众。

  对此,福建军区派出第七十四、第八十七师和地方武装共23个连队,以及几个县的上万民兵,布成了一个“大口袋”,专等敌人来钻。

  就在敌人做着到戴云山安营扎寨、建立“根据地”的美梦时,却已不知不觉地进入了包围圈中,被打得东奔西逃,失魂落魄,只有8人从海上逃跑。陈伟彬当场毙命,陈令德只身逃跑,而后装扮成化缘和尚躲避搜捕,但最终还是没有逃脱人民的“火眼金睛”,当了阶下囚。

  蒋介石苦心筹划的内窜大陆建立“根据地”的计划,再次以惨重的失败而告终。

  既然“小的”行不通,那么干脆来“大的”,不甘心失败的蒋介石又研究出“以大吃小,速进速退”的战术。所谓“以大吃小,速进速退”,就是动用几倍或数十倍优势兵力,在海、空军的协同下,突然袭击大陆防御力量薄弱的海岸突出部或沿海岛屿,力争歼灭守岛的小股“共军”,待“共军”大部队赶来增援,便迅速撤离。

  其实,这种战术并不是蒋介石的发明,而是借鉴了毛泽东“打得赢就打,打不赢就走”、“集中优势兵力打歼灭战”的战略思想。

  新战术由谁来付之行动呢?蒋介石环视手下诸将,决定重新起用他的得意门生——胡宗南,任命其为“浙江人民反共救国军”总指挥。但是胡宗南袭扰浙东,却屡战屡败。无奈之下,蒋介石又起用另一个将领。

  “金门王”胡琏披挂上阵,欲把东山岛变成第二个“金门”

  台湾国民党军中有句戏言:十个“西北王”抵不上一个“金门王”。“西北王”是指志大才疏的胡宗南,“金门王”则是被毛泽东称之为“猛如虎狡如狐”的胡琏。

  胡琏,字伯玉,陕西华县人,生于1907年。他和林彪同为黄埔四期生,是陈诚“土木系”中的一员悍将,也是一员福将。曾任国民党军五大主力之一的整编第十一师师长、第十八军军长。淮海战役中,第十八军被解放军大部围歼,胡琏却乘坦克突围逃走。后任第二编练司令部司令,重建第十二兵团。本是败军之将的胡琏在1949年金门之战中走到了军事生涯的巅峰,率第十二兵团与解放军血战古宁头,用解放军九千登陆将士的鲜血换取了一顶“金门王”的桂冠,官至上将,成为台湾家喻户晓的传奇式人物。当胡宗南浙东反攻失败后,蒋介石又把希望寄托在胡琏的身上,委任其为“福建人民反共救国军”总指挥。

  1952年10月11日,胡琏从金门发兵北上,偷袭湄洲湾外的南日岛。

  与“西北王”小打小闹不同,“金门王”出手便是“大手笔”。为对付解放军守岛的1个加强连,他竟出动了9000人马,连同7艘舰艇、8架飞机,大有将小小的南日岛碾碎之举。

  战斗于当日清晨打响。胡琏依仗强大的兵力和火力攻下了南日岛,三天后趾高气扬地回师返金。此战,解放军由于缺乏大规模抗登陆作战的经验,虽顽强抗击,但终究众寡悬殊,连同增援部队共损失了1300余人。

  台湾岛一片欢腾,蒋介石喜上眉梢,通电嘉勉,宣称1953年将是国民党军的“反攻年”。北上得手后,胡琏开始寻找下一个目标。

  东山岛,福建省第二大岛,与金门隔海相距74海里,头朝大陆,尾对西南,形状酷似一只两翼张扬、翩翩欲飞的蝴蝶,故称蝶岛。岛屿面积188平方公里,有280公里的海岸线,东海岸开阔绵长,为极佳的登陆场所。守岛兵力不多,只有公安部队第八十团的2个营及水兵师1个连,1000余人。

  胡琏正是看中了这一点,决定南下偷袭东山岛,再搞一次更大规模、更高强度的登陆突袭。

  1953年7月15日黄昏,金门岛料罗湾,残阳如血。

  胡琏手持将军手杖,神情严峻地端坐在第四舰队的旗舰“高安”号上,福建“反共救国军”副司令柯远芬中将,第十九军军长陆静澄中将、参谋长萧锐少将肃立两旁。海面上,12艘战舰和数十艘机帆船依次跟进。空中,几十架掩护飞机声震如雷。雄壮的阵势令所有参战的蒋军官兵们信心倍增——此战必能大获全胜。

  21时,随着胡琏的一场令下,舰队悄然启航。所有舰只都关闭灯火,保持无线电静默,在黑漆漆的海面上急速行驶。

  为不让解放军过早发现自己的作战企图,胡琏率舰队先是向南开进,作出“驶航台湾”的假象,然后突然北折,悄无声息地向东山岛逼进。这次,他要将东山岛变为第二个“金门”。

  16日晨4时30分,舰队抵近东山岛南面。10分钟后,从台湾起飞的运输机和战斗机掠过胡琏编队上空,登陆部队也已换乘完毕。

  胡琏下令:抢滩登陆,一鼓作气拿下东山岛!

  胡琏没能再现“金门辉煌”,二○○高地成了不可逾越的天堑

  胡琏在金门的异常动向自然没有逃过人民解放军观察哨所的眼睛。毕竟一次上万人的三栖登陆作战行动要想瞒天过海、绝对保密是根本做不到的。

  7月15日23时,华东军区将胡琏亲率陆海空军于当晚9时自金门出发的情报送到了设在福州的叶飞指挥部。叶飞判断:胡若往北,可能突袭南日岛、平潭岛,往南则可能突袭东山岛,因为它们正好是一夜航程。其中最可能攻击的是东山岛,其次是平潭、大嶝及厦门岛。

  16日凌晨1时,福建军区首长决定:如果敌进犯平潭、南日、大嶝、厦门,驻军坚守,后续驰援;如果敌进犯东山,守岛部队做机动防御,于当日晨4时前撤离,然后组织力量准备反击。

  驻守东山岛的公安第八十团团长游梅耀,是位老红军,他回忆起往事仍激情澎湃:接到福州的电报,我的第一个反应是,决不能撤!撤,东山的老百姓就会吃亏遭殃。东山的乡亲好啊,我们修工事,他们把盖新房的木料、石料都抬到了山头,有的把房子都扒了,抛家舍业地支援我们。我们要是一枪不放不声不响地撤了,对东山的父老乡亲没法交代呀!另外,一旦敌人站住了脚跟,我们再组织反击谈何容易,搞不好死人会更多……当然,军人要讲服从命令,我给福州去电说明了坚守的决心。

  叶飞亲自给游梅耀打来电话说,只要坚持半天,增援部队就能赶到。放下电话后,叶飞即令第三十一军第二七二团火速增援,第二十八军第八十二师及军榴炮团、军区高炮营等部队立即开赴东山岛。同时中央军委也电令驻防广东黄岗的第四十一军第一二二师北进增援。

  4时50分,胡琏挥师登陆。数千国民党兵在21辆水陆两栖坦克的掩护下争先恐后地拥上了湖尾。登陆出奇地顺利,并未遇到原先设想的守军“强力阻击”。原来,因湖尾无险可守,游梅耀没有在这里摆一兵一卒。胡琏轻轻松松地登上了东山的滩头,但是一种不祥的预感却从心底涌出。确实,太容易到手的东西反而会让人仔细掂量它的价值。

  随后的战斗依然进行得十分顺利。南路,从亲营、白埕登陆的海上突击第一、二大队很快攻占庙山;北路,从湖尾登陆的第四十五师第一三五团攻下了城关;与此同时,从台湾新竹机场飞来的大型运输机满载伞兵,也开始向东山岛西北部的八尺门渡口空投。

  樟塘是一个自然村落,位于四一○高地前沿,是攻击核心阵地的必经之路。面对国民党军1个加强营的猛烈进攻,公安八十团六连的1个排和1个重机枪班死守阵地,连续打退了敌人的五次冲锋,自己也伤亡过半。樟塘血战,30多条汉子硬是用生命换回了两倍于敌军的性命和几个小时的宝贵时间。胡琏锐气顿挫,始知公安八十团确不好惹。

  南路,海上突击第一、二大队攻下庙山后,浩浩荡荡穿过已是空城的西埔,向全岛咽喉二○○高地猛扑过来。

  站在东山岛的最高处放眼望去,二○○高地以北3公里为四一○高地,以西3公里为四二五高地,三个高地恰成一个等边三角形,如一只鼎的三只脚,相互倚重,彼此依托,失去任何一点,都将使整个防御体系丧失重心,有可能造成全局的倾覆。而二○○高地尤为重要,如在我手,则居高临下,扼守中央公路,压制敌人的进攻势头;如落入敌手,则敌由此出击,极易将四一○、四二五高地分割包围。

  一场血战不可避免地在二○○高地打响了。

  防守二○○高地的是公安八十团一营二连。面对三面围攻而来的千余名国民党军,二连毫无畏惧,英勇抗击,凭借7个土木堡、200多米长的堑壕和不到百米的土坑道,浴血奋战一整天,连续打退国民党军18次进攻和偷袭,毙伤400余人,俘13人。全连坚守阵地27小时,直至增援部队赶到,创造了海防战线“顽强守备,积极歼敌”的范例。战后,全连荣立集体一等功,并被授予“东山战斗守备一等功臣连”的荣誉称号。

  胡琏做梦也没有想到:二○○高地,这座高不过两百公尺的小土坡,竟成为横亘在他面前的一道不可逾越的天堑。

  7月16日上午,东山岛上的基本态势是两军交错,胡琏占领了县城和大部分村庄,游梅耀据守着北半岛的几个高地和八尺门渡口。

  东山岛打成了一锅粥。国共双方的统帅们都不约而同地把目光聚集在这个小小的海岛上。

  台北。蒋介石一开始接到了胡琏发自东山前线的战况报告:“登陆顺利,现已光复东山县城”,内心大悦,发电嘉勉。

  福州。叶飞司令员正在指挥所里紧张地关注着战局进展。桌上的红色电话机急促地响了起来,是上海的陈毅。

  听到八尺门渡口依然在我牢牢控制之中,陈毅哈哈大笑:

  “好哇,老叶,这次就看你的了。可要好好招待你的那个‘老朋友’!”

  电话铃再次响起,毛泽东在北京询问。当时北京和福州还没有直达线路,通话由华东军区值班的副参谋长张翼翔转达。

  毛泽东担心国民党军是佯攻东山,会在其他方向发动进攻,于是他在电话中提醒叶飞:“东山会不会是吸引我们注意力,然后在另外地方登陆打进来。你手上的兵力够不够,需不需要增援?”

  叶飞报告:“已防备敌人在第二个方向登陆。现在手上还有一个军的机动兵力尚未使用,准备敌人在另外方向登陆时使用。”

  毛泽东又问:“有什么要求?有什么困难?”

  叶飞思忖片刻说:“没有什么要求和困难,就是汽车已全部使用光了。我已下令把上饶到福州公路干线的地方车辆集中到福州机动,请求中央命令江西接替上饶到福州的地方运输任务。”

  毛泽东听后很感奇怪,问道:“华东军区有一个汽车团,为什么不给你们福建前线?我马上告诉他们,那个汽车团立即开到福州,归你调遣。”

  叶飞大喜:“那我就更有把握了。”放下电话他哈哈大笑,“胡琏,‘老朋友’,你要等着我,可千万别溜了。”

  胡琏可一点儿也笑不出来。在进攻二○○高地的同时,他集中主力向四一○、四二五高地发起大规模攻势。但数次冲锋下来,除损失了千余人外毫无进展。他知道这样没有结果地拖下去,对自己极为不利,共军的援军正从四面八方拥上岛来。

  一不做二不休,胡琏把在海滩上担任警戒任务的预备队第五十三团也拉了上来,就是再搭上千把人也要将阵地拿下来。

  激战彻夜,三个高地仍在公安八十团的牢牢控制中。

  就在胡琏一筹莫展之际,解放军援兵开始大批赶到。17日凌晨,增援的第二七二团全面接替公安八十团的防务,第八十二师和第一二二师先头团也渡海进入东山岛。

  胡琏暗自叫苦不迭,好汉不吃眼前亏,遂即作出决定:撤!

  胡琏要跑!负责统一指挥作战的第三十一军军长周志坚当机立断,不待增援部队全部到达,即决定登岛部队分西、中、东三路出击,围歼敌于湖尾。

  18时,解放军各路反击部队势不可当,逼近湖尾沙滩。

  国民党军唯恐被歼,争先恐后地拥向海边,登船撤退。前来接应的舰艇也慌了手脚,不待残兵败将上满就火速启航。沙滩上,三五成群被遗弃的国民党军官兵面对汪洋大海,自动停止了抵抗,高举双手,交枪投降。

  19时,战斗落下帷幕,东山岛又恢复了往日的宁静与平和。

  一份战报发往北京:歼敌3379人,其中毙2664人,俘715人,炸毁水陆两用坦克2辆,击沉登陆艇3艘,击落飞机2架,缴获各型轻重机枪128挺,火炮25门及千余支冲锋枪。我军伤亡、失踪1250人。

  毛泽东对此仗给予了高度评价:“东山打得很顽强,很好。就从我的家乡抽调一个营,补充那里的部队吧!”

  于是,从韶山开来的一个营加入了公安第八十团的序列。 ●

相关新闻

天下黄埔二维码 请关注微信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