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当前位置:黄埔军校同学会  >  黄埔研究  > 正文

清明祭拜黄埔英烈

日期:2018-04-03 09:47 来源:黄埔军校同学会网 作者:

字号:  [小]  [中]  [大] 打印本页 关闭窗口

 清明节将至,小编期望各位在祭奠先人的同时,也能想起无数黄埔先烈的英勇无畏、牺牲奉献,成就了民族独立,成就了革命胜利,成就了人民幸福。特介绍一些与黄埔有关的纪念场所,以缅怀先烈。 

  东征阵亡烈士墓园

  

  

  东征阵亡烈士墓园位于广州东郊黄埔长洲岛万松岭,是纪念黄埔军校师生在1925年两次东征中光荣牺牲的516位烈士的墓园。墓园占地面积约5万平方米,由纪念坊、墓道、凉亭、墓冢和纪功坊组成一中轴线,是黄埔军校遗址保存最为完好的一座。因为这里与广州黄花岗七十二烈士墓的造型相似,于是民众习惯性称这里为“小黄花岗”。1925年,广东革命政府为统一广东,作好北伐准备,对陈炯明等军阀进行了讨伐,史称“东征”。黄埔军校师生参加了两次东征及平定商团叛乱,镇压滇桂军阀的历次战斗。战斗中,他们革命目标明确,作战勇敢无畏,在广大工农群众的有力支援下,与粤军密切配合,取得了决定性胜利。历次战斗中,军校师生付出了巨大牺牲的代价,谱写了光辉的历史篇章。

  为缅怀在战斗中牺牲的军校师生,赞颂他们的革命精神,东征结束后,广东革命政府决定拨专款六万五千余元,在军校所在地的长洲平岗,兴建东征烈士墓,收集在两次东征,平定刘杨滇桂叛军,以及沙基惨案中部分军校烈士遗骸,合葬于平岗万松岭。

  国家的统一振兴,在战斗中,许多人献出了年轻的生命,他们生前同窗共砚,亲如兄弟,战斗中誓同生死,万众一命,死后则在青山绿水间有幸共葬一穴。在第一次国共合作失败后,就再也没有两党英灵共葬一穴的动人光景了。东征烈士墓可以说是唯一的,保存完好的两党烈士众骸共葬的墓冢。

  1926年6月16日,黄埔军校校长蒋介石亲自主持了烈士墓的落成典礼。这个时间恰好又是军校建校两周年纪念日,于是两个盛典一并举行。大会上蒋介石作了长篇演讲,当时的新闻媒介作了广泛报导,情况热烈空前。

  东征阵亡烈士墓园是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黄埔军校旧址的重要组成部分,现在越来越多慕名而来黄埔军校旧址旅游的观众被吸引到墓园凭吊,特别是台胞和海外黄埔校友,掬一抔黄土,摘一朵白花,感慨万千地献上一片心意,其情其景,动人肺腑。

  

  南岳忠烈祠

  

    南岳忠烈祠,建成于19437月,仿南京中山陵形式依山建造,位于湖南省衡阳市南岳衡山香炉峰下方,距南岳古镇4公里处。南岳忠烈祠为纪念抗日阵亡将士而建,是大陆规模最大的抗战烈士纪念陵园。中华民族阵亡将士的总神位就设立于此。墓葬分布四周,庄严肃穆,祠内有殿宇、石雕炮弹等景观。纪念碑形如五颗直指蓝天的巨型炮弹,象征着汉族、满族、蒙族、回族、藏族各族人民团结一心,同仇敌忾,奋起抗战的决心。

    依山势建有276阶石梯。这276阶石梯也象征着国民革命军所牺牲的276位中高级将领,其中大部分从黄埔军校走出。

  

    安亭战役纪念亭,是为纪念淞沪会战中最为惨烈的一战“安亭战役”牺牲的将士修建的。

    在纪念亭的左边,有一块双面刻有“游人到此,脱帽致敬”的致敬碑。意思是“武官到这里要下轿,文官到这里要下马。”无论官员级别的高低,都要在这里肃立,向这里的英烈敬礼。

    忠烈祠共有13座大型烈士陵墓,其中最大的一座坟莹里,埋葬着原国民党三十七军六十师师长董煜收集的本师在湘北抗日阵亡将士的遗骸,文史资料记载:国民党六十师曾在淞沪、浙东、苏南、赣北、鄂南、湖南等地与日军浴血奋战,歼灭日本侵略军近卫第九师团和第六师团。在战斗中,该师不少官兵为保卫中华民族而壮烈捐躯。有郑作民(黄埔军校一期)、孙明瑾(黄埔军校六期)将军等个人墓葬,有74军、60师、140师等集体公墓3座。

  

   

    国殇墓园

  

  国殇墓园,位于云南腾冲城西南一公里的叠水河畔小团坡下,始建于1944年冬,落成于194577,为了纪念抗日战争时期中国远征军第二十集团军在腾冲战役中阵亡的将士而修建的墓园,借楚辞“国殇”之篇名,题为国殇墓园。在入缅作战的中国远征军中,黄埔军校师生是一支重要的力量。他们在寸土寸血的攻坚战中,在充满艰险的缅北崇山密林中,奋勇杀敌,血染疆场,用鲜血和生命铸写着爱国革命的黄埔精神,为黄埔军校赢得了荣誉,并与所有在远征军入缅作战和抗日战争中流血牺牲的英烈们一起,永远为中国人民所尊敬与怀念。

  墓园,占地88亩,主体建筑大门、忠烈祠、烈士墓、纪念塔建南北中轴线上,台阶递进式,其地形如一口巨钟,取“警钟长鸣”之意。内有蒋中正题李根源书写的“碧血千秋”石刻、庄严肃穆的忠烈祠。忠烈祠为重檐歇山式建筑,上檐下悬蒋中正题“河岳英灵”匾;祠堂正门上悬国民党元老、大书法家于右任手书的“忠烈祠”匾,祠内外立柱悬挂何应钦及远征军二十集团军将领的题联;走廊两侧有蒋中正签署的保护国殇墓园的“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布告”,二十集团军总司令贺揆彰的“腾冲会战概要”、“忠烈祠碑”李根源的《告滇西父老书》和张问德的《答田岛书》等碑记。祠内正面为孙中山像及遗嘱,两侧墙体嵌阵亡将士题名碑石,共9618人。忠烈祠侧面特修筑一座刻有19名盟军姓名的阵亡将士墓碑。忠烈祠后为相对高度31的圆锥形小团坡,自下而上小碑林立,碑下均葬有阵亡官兵骨灰罐,墓园大门一侧筑有“倭冢”一座,埋日军尸首于其中。

  国殇墓园种有松、柏、竹、木,林下绿草成茵,环境清幽,庄严肃穆,是云南仅有的大型抗日战争纪念陵园,在海内外广有影响,现为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和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同时又是“滇西抗日战争纪念馆”的所在地。

  

  

  

    闽侯大湖抗日阵亡将士纪念塔

  

  闽侯大湖抗日阵亡将士纪念塔位于福建省闽侯县大湖乡大湖村西南浮岛山上,是福州市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纪念塔建于1945年,是为纪念19415月国民党第二十五集团军在大湖战役中为抵抗入侵日军而牺牲的将士而修建的,收埋了200多名阵亡将士的遗骨。

  大湖抗日战役是福建人民抗日战争史上最辉煌的一次战役。1941525拂晓,在黄埔军校第一期毕业生李良荣指挥下打响了大湖战役。大湖激战历时三天三夜,歼敌300多人,这是日寇入侵东南战区以来受到一次最惨重的失败。中国军队也付出了很大的代价,牺牲将士200多人,黄埔军校第六期毕业生、时任装备团副团长郭志雄也在战斗中英勇牺牲,为纪念为国捐躯的郭志雄副团长,国民政府将大湖乡的寨上关易名为志雄关。大湖战役的胜利,有力地打击了日军的嚣张气焰,极大地鼓励了福建人民的抗日情绪。黄埔13期、尖刀连连长许祖义,黄埔16期、排长陈维廉等众多黄埔军校毕业生参加了大湖战役,他们在战斗中身先士卒、奋勇杀敌,英雄事迹可歌可泣。1984820,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政部批准郭志雄为革命烈士。

  

  

  上高抗日阵亡将士陵园

  

  上高抗日阵亡将士陵园位于江西省宜春市上高县镜山。

  1941年3月至4月,侵华日军为保证南昌及附近占领地的安全,发动企图消灭赣北中国军队主力的上高会战。此役,日军参战兵力6.5万余人,战车40余辆,飞机100余架;中国军队参战兵力近10万人。经过26天的激战,共毙伤日军1.5万余人,击毁日军飞机4架,缴获大批武器。黄埔军校3期毕业生王耀武,率第74军参加上高会战,重创日寇,被誉为抗日铁军。上高会战是中国抗日战争中13次大捷之一,被誉为“媲美台儿庄胜利的赣北大捷”。为纪念阵亡的9000多名将士,陵园于1941年始建,1991年在现址重建抗日阵亡将士陵园,占地面积2.3万平方米,主要有烈士纪念碑、会战亭、烈士墓区、镜山核心战场遗址、19集团军总指挥部遗址等纪念设施。张爱萍题写陵园园名。陵园是国家级抗战纪念设施、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江西省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万家岭大捷纪念园

   

  万家岭大捷纪念园位于江西省九江市德安县翰林路,最早修建于1942年,当时名叫“高奉战役抗日阵亡将士纪念塔”。 2013年,德安县建成了万家岭大捷纪念园。园中葬有高奉战役中600多名抗日阵亡将士的遗骸。园内分布着将士墙、纪念墙、老碉堡、老铁路桥、抗战将士雕塑等景点和遗址。正中央的大理石台基上,竖立着一座10多米高的纪念碑,“万家岭大捷纪念碑”几个字由袁隆平教授书写。不远处一座碑刻上,是薛岳的题词“死中求生,亡中求存”。2015年,万家岭大捷纪念园被列为第二批国家级抗战纪念设施、遗址名录。

  1938年8月至10月间,中国军队第9战区第1兵团在总司令薛岳的指挥下,在南浔线上的德安县磨溪乡万家岭一带,一举歼灭日军第106师团等部共17700余人,俘虏100余人,取得万家岭大捷。此战主力部队是第74军,军长为王耀武(黄埔3期)。担任团长的张灵甫(黄埔4期)身负重伤,坚守阵地数昼夜,消灭日军数以千计,对取得万家岭大捷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万家岭大捷是继平型关、台儿庄大捷后的又一次大捷。1938年10月11日《新华日报》以题为《论南浔铁路的胜利》发表社论,高度评价这一战役的胜利。新四军军长叶挺在祝贺词中说:“南浔大捷,尽歼丑类,挽洪都于垂危。作江汉之保障,并平型关、台儿庄鼎足而三,盛名当永垂不朽。”着名剧作家田汉还编写了剧本《德安大捷》,在长沙等地演出。

  

  石家庄元氏县神岩山公墓“抗战老兵墓区”的黄埔园

  2015年,为隆重纪念抗日战争胜利70周年,缅怀为赢得抗日战争牺牲的烈士,河北石家庄市元氏县神岩山公墓有限公司开辟了抗战老兵墓区。经石家庄市黄埔军校同学会多次联系协商,抗战老兵墓区为石家庄市黄埔同学提供30个免费墓位,建立“黄埔园”墓区,供黄埔老人永久使用。“黄埔园”位于元氏县,距离石家庄23公里,墓区立有“君已无语威镇倭寇,园兹有碑魂佑河山”的碑文。

  2015年8月31日,河北省市黄埔军校同学会、市台办、元氏县委统战部有关负责同志、已故抗战黄埔老兵家属,三位高龄黄埔同学出席了为七名已故黄埔老兵骆道原、刘明治、郑新潮、高荩臣、陶正昌、王敬之、徐大成举行了隆重的骨灰安葬仪式。2018年4月2日,为已故黄埔同学安廷璧、黄谷修等举行了隆重了集体安葬仪式。目前已有15位黄埔会员安葬在“黄埔园”。每年清明节前夕,河北省市黄埔军校同学会都会组织黄埔亲属前往“黄埔园”祭奠。

  

  

  

  

相关新闻

天下黄埔二维码 请关注微信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