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当前位置:黄埔军校同学会  >  2017年第三期  > 正文

中山--永恒的崇敬

日期:2017-05-01 18:12 来源:《黄埔》杂志 作者:高喜沛

字号:  [小]  [中]  [大] 打印本页 关闭窗口

    又到了3月,又到了草长莺飞的时节。此时的台北,冷冽的东北季风歇止了,春阳照暖,花开处处,大地一片欣欣向荣,正在踏青赏春的好时候。约三两好友,游走四处,沐浴于春的气息之中,不禁想起了4年前那同样的春意浓浓。
  4年前,也是在这样万物复苏的季节,正思量着踏青好去处的我,承好友中桓将军的引介,敬爱的老长官——理事长兴国中将的荣邀,随中华擎天协会参加了由黄埔军校同学会组织的“广东文化交流参访团”活动。从2013到2017年,居然已经跨过了4个年头,但当时的情景依然历历在目,因为所感受的振奋之情影响至今,在这个春意盎然的时刻忍不住将彼时场景再现。
  从接到行程规划起,就翻涌出激荡的思潮!参观黄埔军校、赴黄花岗七十二烈士墓献花致敬、参观国父故居及伟人的各处纪念馆……时光仿佛又回到少时的历史读本记忆里,又回到在军校时期革命教育洗礼的生活……
  其实,这种骨血情感一直都没离开过。退休后,探亲也去了,也畅游过许多的神州胜景。但总觉得那是斯人、斯事的个人满足,缺乏一份大我的历史情感填补!而此次广州之行不同于往昔,半生戎马,毕生志愿,不就是为了继志承烈,光复中华?到如今,迟暮闲年了,此行能去革命的发祥地,向国父孙中山先生及革命先烈献上馨香一瓣,也算得偿一份崇敬的情感和心愿了!于是背起行囊,束装就道。
  怒潮黄埔
  多年前记下了一幅国画“木棉花”的作者题词:
  羊城多少木棉红,
  落入健儿肩背中。
  负向中原建功去,
  今花强放待英雄。
  真是对黄埔先烈事功与牺牲的最佳咏赞!去广州之前,已先从Google 地图上搜寻了黄埔军校原址的图像,那坐落在珠江长洲岛码头边上,四进北向的古老瓦房就是了。狭隘的空间,凭江以守,可知当初建军创校之艰难与局危了。
  访问团在雨中到达,馆员热忱的接待,详尽的解说,我们似乎已穿越时空,回到当年那气贯山河的革命行列!校舍局促但教育充实,导览员说,校长蒋介石每日垂询学生课业与生活;师生生活清苦节俭但内务井然。“亲爱精诚”的校训镂刻在壁,是师生献身革命齐心一志的信约!看于右任为黄埔健儿书写下的“登高望远海,立马定中原”对联。民初那个时代,外强觊觎中国,而军阀各自为局,国势危如累卵!有志青年响应国父革命救国的号召,抱定“升官发财请走别路;贪生怕死莫入此门”的决心与豪情,加入黄埔,行圣洁的革命洗礼于此。毕业后秉持对三民主义的忠实信仰与团结,凭借了生活与战斗训练相结合的素质与担当。从这区区的角隅之地北向中原,创就了扫除军阀、统一中国和抵御外侮的煌煌伟业。黄埔史迹馆里泛黄的照片,血泪斑斑,是国民革命军的奋斗史,也是中华民族的生存发展史。
  有黄埔在,就有国家在。记得当年蒋校长勖勉我们军校学生的话:“国家是你,你是国家!”是对黄埔子弟多么庄严的期许与励志!是的,我们的校训与责任将永志不忘。参访这一天,我们在黄埔英烈馆里齐唱校歌:“怒潮澎湃,党旗飞舞……”黄埔的兄弟儿女们,莫忘了,长洲岛上黄埔白色的校墙上一直写着总理的遗训:“革命尚未成功,同志仍须努力!” 
  黄花岗雨祭
  清明时节雨纷纷,暮色中黄花岗凄风斜雨,更增添我们远来谒祭的哀思,我们整容肃立,理事长陈中将献花致祭,祈求烈士英灵庇佑中华。远处传来隆隆的雷声,依稀是先烈们当年雷霆万钧的革命呼号!
  先烈之血,主义之花。他们曾经以头颅鲜血唤醒国魂!但这个时代还有多少人记得这里有七十二烈士的国殇?伫立在烈士灵前的我们有一份难言的愧赧,他们未竟的遗志我们完成了么?而我们传承予下一代的生命价值与意义又是什么?看着墓围上一朵朵悼念的白纸花,在雨水中慢慢地化成一抹沁入土中的护花春泥,心更紧了。雨水湿了衣鞋,糊了双眼,斯景斯情,烈士们的不朽精神,给远来悼念的我们启引了什么?夜幕已降,雨,下得更大了。
  伟人的故居
  以中山市翠亨村或岭南广东纪念孙中山先生委实太小。擎天协会参访团此次广州行,去了孙中山大元帅府纪念馆、广州市中山纪念堂(原总统府旧址),后又来到伟人的诞生地——香山县翠亨村,“天下为公”的巨大照壁告诉我们,孙中山先生革命救国的毕生宏愿与贡献!
  进得村来,一幢砖红色洋楼巍然耸立,是国父自檀香山学成回乡后亲手设计建造的,“一椽得所,无桂安居”的门联,是国父亲书的乡情写照,也是中山先生立志救国的伟图隐现。“椽”乃屋顶承瓦之圆木也,梁木如国家政府,要坚实平稳,则家庭、国族才能安居乐业。但封建的中国一直缺乏“天下为公”的政治思想和发展途径。
  先生的努力开始了,二楼南侧的斗室里,常与好友陈少白等畅论国事;昏黄的油灯下,国父埋首于上李鸿章书,揭示了国家富强之本不在于船坚炮利,垒固兵强,而在于“人能尽其才,地能尽其利,物能尽其用,货能畅其流”。此四者,乃富强之大经,治国之大本也。他还指出了中国社会“士农工商”各个阶层努力的目标与方向,堪称国家发展的滥觞。但清廷的腐旧与思想禁锢已入膏肓,难听铮言了!
  游京归来,中山先生体悟到非革命不足以救中国。于是“寸室神州,擘画锦绣中华”的伟业于焉展开。书房圆桌上陆浩东烈士设计的青天白日旗,为革命运动树起了光荣的旗帜,国父的建国蓝图也在此酝酿成熟。
  国父故居旁的孙中山纪念馆里陈列了丰富的伟人文物,浏览时每进一步,都像是拖曳着沉重的历史。偌大的一个古老中国,得从表面与人心一同重新打造。他就这样积劳成疾,终究将生命都给了国家!“和平、奋斗、救中国”的遗言仿佛依旧在展厅与历史中回荡!
  展厅中央神州版图的模型上,显示着国父实业计划的各项建设已逐步在两岸实现。说明了伟人建国利民的宏图,早已透过中外历史的长廊构画完成——为国家争自由平等独立、为政治订民主制度、为国富民生筹划蓝图。而凡我中华民族无分畛域党派,皆应团结努力共同达成。今天大陆一再谈当年的国共合作,仍尊称国父为“革命的先行者”,就显示出若无孙中山先生领导的国民革命,就没有后来共产党发育的土壤与种子。而凭借了孙中山先生的实业计划为建设蓝图,大陆30多年来的改革开放,才可以快速发展出今日傲然的经济实力,以大国崛起之姿立足国际舞台。
  孙中山先生的智慧与贡献是属于中国历史与全人类的,所以要以历史的高度来纪念这位伟人。我们欣见大陆将以“翠亨新区”的大规划,来建设中山新貌。但中华儿女大步走向海洋,迎向世界的时候,不要忘了中山先生“天下为公”的遗训。我看到广州推出的“厚于德、诚于信、敏于行”的精神建设标语,正是体认了中山先生的革命精神所做出的具体实践,感到非常欣慰。

相关新闻

天下黄埔二维码 请关注微信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