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当前位置:黄埔军校同学会  >  2018年第三期  > 正文

从大洋彼岸回归的一份珍藏

日期:2019-01-16 15:52 来源:《黄埔》杂志 作者:马冠群

字号:  [小]  [中]  [大] 打印本页 关闭窗口

  这件文物年代为1938年,质地为布质,长80厘米,宽62厘米,是用毛笔竖行书写的挽词。

  此藏品是台儿庄战役烈士李友于之子李华麟先生于2015年7月7日从加拿大寄赠台儿庄大战纪念馆的。

  李友于字右卿,陕西扶风县南阳乡龙里村人。1905年出生于书香世家,其父李士清系晚清优贡生,致力关洛之学,曾任扶风劝学所所长,县高等小学学堂长,陇州知州。李友于受其父教导,年少既有大志,一心向学,先后就读于扶风第一高等小学、陕西省立一中。1924年以优异成绩考入黄埔军校第4期。毕业后,历任排长、连长、营长、团副等职。

  从北伐之役至抗日战争,李友于在火线上冲锋陷阵,屡建战功。

  1937年全面抗战爆发,李友于任13军89师529团1营营长,当随部队从江南开赴华北前线时,他写给父亲的信中说:“……儿受命之日,心情澎湃,扶危定倾,赴汤蹈火,以雪国耻,革命军人之职责也,望大人珍重,静候佳音。”

  

  挽词

  绥东之役,529团在师长王仲廉的指挥下,奋勇杀敌,取得了百灵庙之战的初捷。北平沦陷后,日军板垣师团和独立混成第11旅沿平绥线西进,我13军奉命抢防南口,529团奉命防备在马鞍山、虎峪村、苏林口一带。在团长罗芳珪的指挥下,该团占据险隘与数倍于己的日军激战,抗敌20天之久,破灭了日军“三日拿下南口”的狂言。国民党中央社报导:倭敌以步骑兵7000人,飞机数十架、坦克30辆、野炮60门轮番袭击南口两侧,罗团官兵与敌激战,大部殉国,但士气不减。李友于负伤,战后赴山西大同疗伤。

  李友于伤愈后返回部队,由于他在历次战斗,尤其是在南口战场上的突出表现,被擢升为上校团副。

  之后,529团随第20兵团转战于晋、冀、豫三省,1938年3月17日投入台儿庄会战。

  4月初,529团在台儿庄以东的大顾珊村阵地连克日军三处阵地。6日下午,李友于与罗芳珪团长在视察前沿阵地时,被敌军的炮弹片击中头部、胸部,在胜利前夕牺牲,年仅33岁。

  台儿庄大战获胜后,国民政府追赠他为陆军少将,陕西省政府为台儿庄阵亡将士举办隆重的追悼会。国民党军政人员及地方各界献上了许多祭文及挽联,由于日后战争频仍,有的文字流落民间。

  李友于烈士殉国时,其子华麟尚是小学堂学生。1946年李华麟自家乡扶风赴台湾高校就读,毕业后一直在台湾谋生,退休后,旅居加拿大。

  1989年,李华麟先生第一次回国探亲祭祖。在西安逗留的几天里,曾有一位乡亲长者造访,并奉送一份珍贵的、令人意想不到的礼物,那是当年陕西省为台儿庄大战牺牲的官兵开追悼会时,存留下来的一篇不完整的祭文。

  祭文的上、下款均被剪裁,因收藏不善,卷面不很干净,几处字迹模糊,但仍可看清楚:“呜呼:诸公其竞死耶!诸公之精神实不死!且不徒死,后之继者将踏诸公血迹而前仆后继,誓与侵略我之暴敌——日寇以铁血周旋到底,冀求复得最后胜利;一以慰诸……”等字样。文字不多,却寄托了民众对烈士的哀思,也表现了军民同仇敌忾,抗战到底的决心。李华麟先生对这件文物怀着珍爱与恭敬的心情,精心珍藏了26年。

  2015年是抗战胜利70周年,李华麟看到习近平总书记在纪念大会上的讲话,内心激动不已。为了寄托自己的家国情怀,他选择了7月7日这一具有特殊意义的日子把这幅心爱的藏品寄赠台儿庄大战纪念馆,并在信中嘱托:恳请贵馆允诺展示,以励后人,让国人牢记过往的一段血泪悲壮历史,并能团结奋斗,建设富强祖国。

相关新闻

天下黄埔二维码 请关注微信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