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当前位置:黄埔军校同学会  >  2018年第四期  > 正文

正月里,我向老兵敬个礼

日期:2019-01-17 14:17 来源:《黄埔》杂志 作者:张琪

字号:  [小]  [中]  [大] 打印本页 关闭窗口

  2015年秋天,我怀着从军报国的理想走入部队,两年间我接触到不少抗战影片和书籍,也会时常想起抗战胜利70周年阅兵时抗战老兵方队中,令人感动的那一张张沧桑坚毅的面孔。不过,总觉得这些事离我比较遥远。2017年我考入军校,没想到入校伊始的一节《抗战精神?中国力量》讲座,让我和抗战、黄埔结缘。

  记得在讲座上,教员讲到中国军民在抗战中的巨大牺牲时,讲到抗战老兵的付出与奉献时,他的声音哽咽了,而我的泪水也无声淌下;也是在这次讲座上,我第一次知道有志愿者专门关爱抗战老兵,而老兵们也特别珍视这种来自社会的认可与尊重。我心里似乎也有了隐约的一丝牵挂。

  接下来一个学期的忙忙碌碌,军需专业的诸多课程,各种军事训练和考核,伴着成长的欢乐与忧伤,不经意就到了2018年的春节。入伍3年来第一次回家过年,阖家团聚的日子非常开心,而我心底那颗牵挂的种子也在飞快地生长,是什么呢?……是老兵!对,就是那些已成为耄耋老人的抗战老兵。我也想像志愿者那样去看看他们。

  起初,我不敢告诉家人自己的想法,怕他们因为我本来就少得可怜的假期还要去做别的事情而感到伤心。但当妈妈听我犹犹豫豫地说出想法时,她给予了我最大的理解和支持。她为我洗好、熨展了军装,说穿着军装去,不仅仅是看望抗战老兵,更是一名当代军人向前辈的致敬和学习。

  在家人的支持下,我开始寻找老家河南商丘的抗战老兵:通过互联网搜寻抗战老兵的新闻;联系报道过抗战老兵的新闻媒体;拜托长辈亲友们帮忙打听;自己也各处咨询……然而数日过去,却一无所获。最后我想,假如为我们讲座的资深志愿者蒲教员也没有办法的话,就真的只能遗憾作罢了。不料柳暗花明,教员恰好与河南省黄埔军校同学会相熟,在也曾是军人的同学会工作人员郝娜的热情协助下,我很快拿到了商丘市民权县黄埔老兵徐永振的联系办法,拨通老兵孙女电话那一刻,真是激动不已。

  我的两位中学同学一直帮我寻找抗战老兵,闻讯后也都赶来,我们一起为老兵准备了礼品,我还就关爱抗战老兵的注意事项、口述历史资料采集的方法等问题详细咨询了教员,收到很多有益的建议。万事俱备,2018年2月24日,农历大年初九,我身着军装和两位同学一起,驱车两个小时,从商丘市区赶赴民权县尹店庄石柱村徐永振老人家中。

  徐永振,1926年2月生,1942年考入黄埔军校第19期,毕业后分配至骑兵第2军军部担任无线电员,直至抗战胜利。我向老兵爷爷说明了来意,92岁的他拉着我的手,看着我一身军装目不转睛。也许是想起了70多年前他自己那段难忘的军校岁月,老兵要为我们唱黄埔军校校歌。他告诉我,尽管已经90多岁了,但校歌的歌词,他一个字都没忘记,也一个字都不会忘记。接着,老兵立正站好,随即略带着口音的歌声响了起来:“怒潮澎湃,党旗飞舞,这是革命的黄埔。主义须贯彻,纪律莫放松,预备作奋斗的先锋。打条血路,引导被压迫民众,携着手,向前行,路不远,莫要惊,亲爱精诚,继续永守。发扬吾校精神!发扬吾校精神!”

  我凝视着老兵的眼睛,他的眼神特别坚定;我倾听他唱出的每一个字,字字铿锵。唱着校歌的老兵,不再是一个年近百岁的老人,而是当年血气方刚的士兵。他用军人的姿态,不屈的神情,和一颗不被岁月消磨的赤子之心去唱这首歌。在歌声里,我听到时光留下的足迹,听到历久弥坚的力量,听到抗战的枪林弹雨,听到了前辈军人的舍生忘死、救国救民的初心。歌声感动了大家,更感染了我,于是我也起身立正,向老兵回唱一首母校的《武警工程大学之歌》。革命军人的理想和信念跨越了时代,把我和老兵联系在一起,

  歌罢,老兵为我们讲述了他的抗战故事。在经历过一段艰苦的黄埔求学经历后,他被分配到骑兵第2军军部,安排从事通信工作。当时,无线电员分译电员和报务员两种,他主要负责收电报和破解工作。“电报含有密码和明码,英文和数字报等等,电信讯号随着电报机滴答的声音转变成通讯信息……”讲到这些,老兵的眼神充满了骄傲。“通信工作不是前线打仗,但也非常重要,军长也时常到我们这里查看电报呢!”抗战中,徐永振跟随部队转战多地,“哪里有需要就去哪里”。身为骑兵部队的一员,他自然也有自己的战马。“马是有灵性的,认得主人,别人使唤不动我的马。”说到这里,老兵有些得意地笑了。

  身处军部的徐永振也负过伤。一次战斗中,他的手指被炸伤,当时情况危急,甚至没有时间进行处理,好在伤势不重,没有造成大的损害。说到此处,老兵感慨万千:“那么多人因战争而失去生命,我只被炸伤手指,已经是不幸中的万幸了。”我拉起老兵受伤的手,岁月似乎已经抹平了曾经的伤痕,但前辈们的牺牲奉献不会被人们忘记。

  20世纪30年代,日本军国主义者用枪炮敲开了中国大门。在这民族存亡危难之际,一大批热血青年挺身而出奔赴战场。面对凶残的日寇,他们用自己的血肉之躯阻挡敌人侵略的脚步。他们燃烧自己的生命照亮了中华民族的希望,他们是最可爱的人。听老兵说,他的黄埔同学大部分都已经离开人世了;村里前几年还有四五位抗战老兵,现在也只剩他一个了。时间在流逝,抗战英雄加速“归队”,我们能做的就是了解老兵,关爱老兵,尽力温暖他们最后的岁月,传承和发扬他们身上伟大的抗战精神。

  历史记载着往昔也昭示着后人。作为新时代的军人,我会铭记幸福生活的来之不易,更会牢记落后就要挨打的道理。记得教员讲过“一代军人有一代军人担当,一代军人有一代军人使命”,那么,我们这一代革命军人的使命与担当,就是在新时代军队和国防建设中贡献自己的力量,为一个强大的祖国而奋斗。

  离开时,我肃立于徐永振老兵身前,向他致以庄严的军礼。当我举手敬礼的时刻,老兵下意识地脱下帽子,放下拐杖站起来。那一瞬间,我看到的不是一个沧桑的身影,不是一个年迈的老者,我看到的是一位中国军人,历经战火磨砺和岁月苍茫的真正军人。据说几乎每位抗战老兵都会在受礼时起身或回礼,我很难想象那段充满硝烟的岁月,在他们的内心深处铭刻了怎样深厚的记忆,但我想,也许这个军礼,可以把步履蹒跚的老人,带回到他的青春岁月,让他重新感受在战火中燃烧的激情,或者这就是所谓的“老兵不死”吧。

  向所有抗战老兵敬礼!

相关新闻

天下黄埔二维码 请关注微信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