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当前位置:黄埔军校同学会  >  2018年第六期  > 正文

我与黄埔军校同学会

日期:2019-01-25 11:08 来源:《黄埔》杂志 作者:黎原

字号:  [小]  [中]  [大] 打印本页 关闭窗口

  编者按:

  黎原(1917-2008),河南省息县人。黄埔军校11期毕业,分配至87师参加了淞沪会战和南京保卫战。1938年在武汉投奔共产党,任359旅教导队长,东野10纵团长。朝鲜战争期间任140师、139师师长。回国后任47军副军长。1955年被授予大校军衔。1964年晋升为少将军衔。后任广州军区副参谋长、47军军长,湖南省革委会主任,兰州军区副司令,北京市黄埔军校同学会会长,黄埔军校同学会副会长。是中国共产党第九、十、十一届中央候补委员,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六、七届委员。

  近期,我们采访了黎原将军的夫人梅林女士,从她那里搜集到了此篇黎原将军亲笔所写的有关黄埔军校同学会的文章。从中我们可以看到黄埔军校对于黎原将军走上革命道路、发挥军事才能所起到的重要作用;可以感受到黎原将军对黄埔军校同学会所做出的重大贡献;可以体会到黎原将军无比深厚的黄埔情怀。

  时值黎原将军逝世10周年之际,我们特将这篇文章在本刊发表,以飨读者,以兹纪念。

 黎原1934年夏考入南京中央陆军军官学校,经过三年的正规化军事训练和理论学习,毕业后分配到国民党中央军主力第87师参加了813淞沪会战。

 黎原军校时的生活照。

  黄埔军校同学会的成立

  1983年基建工程兵撤销后,我离开了一线工作岗位。同年被选为第六届全国政协委员,后又连任一届。我离开一线工作岗位时66岁,身体尚好,还愿意继续为国家的发展建设做些工作,于是先后参加了全国老龄委员会、老年基金会、老区建设促进会、黄埔军校同学会的工作,创办了白石桥干管处老年大学。其中倾注精力最多的是黄埔军校同学会的工作。

  黄埔军校是国共两党第一次合作的产物。军校于1924年6月16日创立于广东黄埔长洲岛,故称黄埔军校。后校名几经变更,校址多次变迁,现仍在台湾凤山续办,仍续称为黄埔军校。黄埔军校培养出大量的军事政治人才,他们为中华民族的独立解放,为新中国的创立作出了重大贡献。但是由于历史的原因,政见的不同,黄埔师生发生了分化,同室操戈。而后又各奔东西,隔海无音几十年。黄埔军校在大陆共办了23期,培养学生28.5万多人(史称30万),分布在海峡两岸和海外。他们当中很多人都在两岸担任军政重要职务。

  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我党拨乱反正,解放思想,消除极左思潮的影响,提出了“和平统一、一国两制”解决台湾问题的构想。徐向前元帅审时度势,提出黄埔师生抛嫌释怨,为民族大义携手合作。这一提议得到党中央的支持和广大黄埔师生的热烈响应。旅居美国的黄埔1期生宋希濂将军、李默庵将军,9期生蔡文治将军和到美国探亲的黄埔1期生侯镜如将军等人,率先响应徐向前的号召,为了促进祖国的和平统一,于1984年2月在美国发起成立旅美黄埔军校同学会,并公开发表宣言,热情呈辞:“国家统一,民族第一,统一至上,建国至上。切盼全体军校同学及其家属奋发努力促进中国统一运动。”

  在旅美黄埔军校同学会成立的同时,大陆的黄埔军校同学也在徐向前元帅的领导下,紧锣密鼓地进行着成立黄埔军校同学会的筹备工作。邓小平得知这一利国利民的事情,立即予以支持,加速了筹备工作的开展。我参加了黄埔军校同学会的筹备工作。

  1984年6月16日,黄埔军校建校60周年纪念日,黄埔军校同学会宣告成立。来自国内100多位有影响的黄埔同学和来自海外及台湾的黄埔同学200多人,欢聚在北京人民大会堂,召开黄埔军校同学会成立大会。会上,徐向前元帅教诲同学“祖国尚未统一,同学仍须努力”。时任全国政协主席的邓颖超,也是当年黄埔军校政治部主任周恩来总理的夫人,以及中共中央总书记胡耀邦等党和国家领导人出席会议并发表热情洋溢的讲话。会上,黄埔军校同学公推徐向前为黄埔军校同学会会长,李赣驹任秘书长,程元任副秘书长。我被选为理事。

  黄埔军校同学会成立后,为了发动同学做促进和平统一的工作,全国各地还成立了8个地区黄埔军校同学会。

  在工作实践中,我们觉得这种按地区设置的同学会,很不适应开展工作的需要。如西北地区五省区同学会设在西安,同学会领导鞭长莫及,无法领导;东北地区同学会会址和办事机构设在辽宁省沈阳市,而吉林、黑龙江两省只设联络组,省辖市(地)只设指定的联络员。这样既不适应垂直领导又不适应横向领导。加之,正副会长、正副秘书长,分住在几个省多个县,别说开会,就是见一面也很不容易,许多问题就不能得到及时商定和解决。而省辖市(地)被指定的联络员,又因为情况不明,交通不便,没有经费,起不到应有的作用。从会员人数、经费落实、机关人员编制诸方面看,也问题不少。如武汉地区同学会,管理湖北、湖南两省,而湖北的黄埔同学有1311人,湖南的同学是3579人。两省同学人数相差甚大,武汉地区同学会极不好对湖南的工作实施管理。这种情况不利于发挥同学会作用。

  1987年春天,在全国政协六届五次会议上,我和高存信、宋希濂、程元、郭汝瑰、张伯权等10位担任政协委员的黄埔同学,谈起各地区同学会的事,大家不谋而合,当即联名写了一个关于建立各省、市、自治区黄埔军校同学会的提案,送到大会提案委员会。

  11月11日,中央统战部对我们10人的提案做了答复。各省、市是否都成立同学会尚需进一步研究。至于个别必须建立省级机构的,应报请省政府等有关部门批准,编制经费仍由各地方自行解决。与此同时,徐向前元帅也给习仲勋和田纪云写信说:“原来成立的黄埔军校同学会各地区同学会,因跨省领导,很不方便,资金也无法落实,大家一致意见,归省统一领导,取消地区同学会,其编制人数不必一律,根据各省市同学人数多少而定。请你们一并批示。”徐帅的信进一步引起中央的重视。1988年3月,中央统战部下发成立各省、自治区、直辖市黄埔军校同学会的通知。各省市纷纷成立黄埔军校同学会。

  首都北京,黄埔同学有700多人,从黄埔1期到24期都有,且知名度高的黄埔同学比较多。为了充分发挥黄埔同学的积极性,联络同学感情,发扬黄埔精神,促进祖国和平统一,在中央统战部没有下发文件成立各省、自治区、直辖市黄埔军校同学会之前,黄埔军校同学会与中央统战部、北京市委早有酝酿,建立北京黄埔军校同学会。中央统战部下发成立各省、自治区、直辖市黄埔军校同学会通知后,北京市委即向中央报告。中央统战部和劳动人事部、财政部,于1988年5月10日批复同意,下发北京市委、市统战部落实。

  1988年6月16日,北京市黄埔军校同学会正式成立。成立大会在北京市中山公园中山堂召开。参加大会的有黄埔军校同学520余人。其中还有3位从台湾来京探亲的黄埔同学作为来宾参加大会。中央统战部代表、北京市副市长何鲁丽,北京市政协主席白介夫、副主席封明为,北京市委统战部部长李伯康及北京市有关部门负责人,黄埔军校同学会会长侯镜如,副会长郑洞国、程元,理事黄维、阎揆要、曹广化、廖运周等人到会祝贺。大会推举黄埔4期生李运昌为北京市黄埔军校同学会名誉会长,2期生覃异之为会长,高存信、赵子立、文强和我为副会长。会议还选举产生理事41名、顾问20名。李运昌、侯镜如、何鲁丽、白介夫等在大会上讲话,对北京市黄埔军校同学会的成立表示祝贺。

1988年黄埔军校同学会领导合影,左起黎原、高存信、侯镜如、李默庵、阎揆要、覃异之、文强、赵子立。

  1990年2月,北京市黄埔军校同学会召开第一次会员代表大会,因为会长覃异之、副会长赵子立调到黄埔军校同学会任副会长,大家推选高存信任会长,增选裘树凯为副会长,田申为秘书长,王立哉为副秘书长,主管机关工作。我在第一、第二、第三届会员代表大会上都被选为副会长。1996年2月高存信会长去世,我受命代理会长,1998年4月经会员代表投票,选为会长。2001年,我被选为黄埔军校同学会副会长并兼任北京市黄埔军校同学会会长。

  广泛联络,做好海外黄埔同学的工作

  1988年北京市黄埔军校同学会成立时我任副会长,1996年任会长。十多年来,我在做好黄埔军校同学会工作的同时,把主要精力放在抓好北京市黄埔军校同学会的工作上。

  黄埔军校同学会的宗旨是:“发扬黄埔精神,联络同学感情,促进祖国统一,致力振兴中华。”徐向前元帅明确指出:“在做好国内工作的基础上把工作要点放在海外与台湾。”聂荣臻元帅也指出:“同学会的重要工作是做台湾工作,做台湾黄埔同学工作。”

  我对做好黄埔军校同学会的工作有着强烈的使命感、紧迫感和责任感。我在不同会上多次讲这一观点。我自己更是身体力行。不论是受黄埔军校同学会委托出访美国,拜访旅美校友,或带团出访澳门,与港澳台同学联谊,还是自费去欧洲旅游,赴德国、美国、香港探亲,或是接待海外同学以及同学的二代、三代,都时时刻刻从促进祖国统一大业出发,联络感情,增进友谊,宣传黄埔精神。

  1988年11月,我受“留美黄埔军校同学会”的邀请,受广大大陆校友的委托,作为黄埔军校同学会成立后第一位使者,赴美访问,以了解旅美校友的情况,联络感情,沟通思想,互通信息。此行,我共在美国住了两个月,往返于纽约、巴尔的摩、华盛顿、佛罗里达等地。

1988年底受旅美黄埔同学会邀请赴美期间,黎原与黄埔1期学长宋希濂等亲切合影。

  我到纽约,宋希濂学长亲自到机场迎接。11月12日,我由纽约到华盛顿,李默庵、蔡文治、陈学明、戴坚等同学都热情迎接,盛情款待,并组织居住在华盛顿的黄埔校友进行座谈。

  李默庵时年86岁高龄。他是抗日名将,在抗日战争中,他曾参加忻口会战,这是国民党军和八路军第一次联合作战,他当时任国民党军长,他指挥部队打得英勇顽强,功载史册。1949年,他深明大义,在湖南与程潜率部队起义后,去香港、加拿大,后定居美国。我在华盛顿期间,李将军不顾耄耋高龄,亲自驾车接我聚谈。从他的言谈话语和发表的文章中深深感受到,老将军身居海外心系祖国,爱国之心不减当年,令人敬佩。

  蔡文治将军是1946年军调处三人小组国民党代表,旅居美国的黄埔军校同学及亲属联谊会会长。他对同学会工作非常热心,那里不像国内,有国家支持,他们没有编制,没有经费,为了同学会活动全是自己掏腰包。一位同学得病受伤急用钱,他无私解囊一出手就支援7000美元。受伤同学深受感动,他安慰说,咱们一家人不说两家话,有难共当。他眼睛不好,开车不便,为了同学会工作,就由年过七旬的夫人开车接我到家里聚谈,其情谊和精神使我铭记在心。

  戴坚是黄埔7期。他不仅是一位标准的军人,也是一位有名气的诗人。他常常以诗作抒发爱国思乡的情怀,还翻译了16部着作在祖国出版。同学们都亲切地称他是武夫中的文士,是儒将,是铁肩先生。为了表达他与家人思念祖国的心情,他给女儿当顾问,让女儿亲手在办公室搞了一个“中国城”,规模虽然不大,但新颖别致,独具匠心。他性情豪放,对黄埔同学、同学的亲属、祖国来美国的朋友极为热情。他常说:爱国是一家;一家人不说两家话;有了爱国这个前提什么都好说。

  旅美黄埔军校同学会副会长陈学明(16期),经过刻苦钻研,成为一位园艺学博士,在鸡鸭饲养和瓜菜栽培的科学研究上很有成就。为了祖国的富强,为了把他的研究成果奉献给祖国,他不仅受聘担任浙江大学顾问,还受聘担任包玉刚先生捐资兴建的宁波大学顾问。为了现场教学,他常年累月,奔波于杭州、宁波一带。他顾不了家,顾不了孩子,他的美国太太常埋怨地说,他太爱他的中国。

  黄埔11期同学王荩,14期同学刘概真,两个人是从台湾到美国的。在座谈会上,知道我曾担任过兰州军区副司令员,非常羡慕,认为黄埔同学能当上人民解放军的高级将领很荣耀。会后,两人都真诚地邀请我到家里做客。我也一一登门拜访,促膝倾谈,加深友谊。

  但也有个别同学有顾虑。他们虽然身居美国,却仍在台湾领取退休金,与台湾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我的一些同期同学不敢公开与我见面,但为了吐露对和平统一的心声,便于夜深人静时给我打电话。我对老同学的顾虑表示理解,一再安抚他们,欢迎他们随时回国看看。

  中国驻美国大使韩叙,知道我来华盛顿,极为重视,给予了热情接待,指示使馆武官处设宴会欢迎我,并请在华盛顿的黄埔同学参加。宴会期间,同学们回忆往事,展望未来,气氛热烈融洽。

  11月24日,我由华盛顿返回纽约,继续走访住纽约的校友。

  12月7日,中国驻联合国军事代表团团长杜宽怡宴请我。他除了特别邀请旅美黄埔校友外,还邀请了我的河南息县老乡、小学校友、美国耶鲁大学教授赵浩生先生,邀请了曾出任纽约警察局局长的美籍华人莫虎先生,莫虎先生的父亲莫去轩、母亲许谨、姐姐莫利亚等知名人士。大家对我的美国之行都表示了极大的热情。

  12月26日,我去华盛顿、巴尔的摩辞行,准备回国。在华盛顿还拜访了美国老年人学会。

  1989年1月3日,黄埔1期张雪中将军的儿子张光华,黄埔二代赵天竹(黄埔7期赵子立之子),听说祖国大陆来了一位黄埔军校的使者,几经周折,打听到我的住址、电话,两个人即从佛罗里达开车到华盛顿找到我,邀请我到家里过新年。在佛罗里达我参观了张光华先生设计的中国城。这个中国城是由大陆、台湾、华侨三方投资,为弘扬中国传统文化、延续民间风俗习惯而建的。我们在佛罗里达度过了一个愉快的1989年新年。

  1月11日,我从华盛顿返回纽约。14日,和平民主促进会为我举行盛大欢送会,到会的有30多人。黄埔校友和热爱和平的朋友们频频举杯,遥祝祖国繁荣昌盛,早日完成统一大业。

  我在访美期间,也发现在台湾或在海外长大的黄埔同学二代、三代,由于从小受国民党的宣传,对大陆的情况不了解,一提起大陆,提起共产党,就认为是穷、暴政、杀人、不民主、不自由。需要通过广泛的接触、宣传,让他们解除顾虑,到大陆看一看,目睹祖国的变化和大陆人民的生活状况,激发他们的民族情感和爱国热情,关心祖国和平统一事业。我遇到这些人,也积极做工作,让他们了解共产党,了解祖国。在美国期间,我看望了赵子立学长的儿子、儿媳等一些黄埔二代,向他们介绍国内的情况,做他们的工作。

  1月18日,我满载旅美黄埔校友以及他们家人对祖国思念和祝愿的深情厚谊踏上归程。到了北京,我一下飞机,就激情满怀地将赴美见闻介绍给同学,介绍给同学的二代、三代。随之,我又在黄埔军校同学会,北京黄埔军校同学会介绍访美的情况。《人民日报》(海外版)、《北京日报》《黄埔》杂志等报刊,纷纷刊登了我的访美报告。

  1998年7月,我和夫人梅林赴德国海德堡探亲,历时两个半月。其间,我还旅游了法国、英国等欧洲14个国家。这一回,因为行程紧,旅居欧洲的黄埔同学人数少,又住得极为分散,我本想借此机会看望几位同学,却未能如愿,但我仍不失时机地在旅途中,宣传爱国革命的黄埔精神,宣传中国改革开放的大好形势。

  在法国,我认识了世华旅游公司经理文惠林先生。文先生是从台湾来的,在巴黎经营旅游公司已经13年了。他的父亲、叔叔都是黄埔生,当他听说我是黄埔生,北京黄埔军校同学会会长时,他把我视为父辈,很是尊敬,给予了极为热情的接待。文先生向我介绍了在台的许多黄埔同学,还介绍了我在台同期同学张建勋、陈桂华的情况。他还告诉我,在台的黄埔同学和黄埔二代、三代都反对“台独”,希望祖国早日和平统一。他说,他在巴黎做旅游工作十多年,接待过很多旅居海外的黄埔同学及他们的子女来欧洲旅游,交谈中,得知他们都希望祖国早日实现统一。

  中国改革开放以来,中共中央的“和平统一、一国两制”方针一直在宣传,然而在台湾和海外的个别黄埔同学,还死守着个人成见,对共产党仍有敌意。洛杉矶校友会原来是一个反共的标杆团体,他们组团来大陆参观访问后,经我们做工作,回去以后立场也变了,在当地华人中影响很大。我到美国时,洛杉矶副总领事许世国对我说,他们回来后变化很大,对祖国大陆的看法变了,经常和我们联系,为大陆做宣传。

  2001年11月,我和夫人梅林在美国探亲期间,纽约黄埔同学会会长姚鑫华牵头,与台湾旅美空军联谊会、四海同心会等团体共同集会欢迎我。共有40多位黄埔同学参加,他们大多是从台湾来的,有早期从大陆毕业的同学,也有晚期凤山毕业的同学。中国驻联合国军事代表团团长陈锋少将、黄埔军校同学会理事沈策学长也出席了集会。事先,陈锋少将、沈策学长都跟我打招呼,参加同学集会的人中有一些人还对共产党耿耿于怀,可能会提出一些很难回答的问题,叫我有所准备。

 2001年黎原将军赴美国探亲期间与纽约黄埔军校同学会姚鑫华(左一)、黄埔军校同学会理事沈策(右二)、中国驻联合国军事代表团团长陈锋少将(右一)合影。

2003年5月在长沙,黄埔军校同学会副会长黎原与台湾中华黄埔四海同心会会长黄幸强互赠礼品,促进两岸交流。

  姚鑫华会长宣布开会,介绍了来宾,讲明座谈会主旨,让大家畅所欲言。台湾旅美空军联谊会会长曾汉华先生第一个发言。曾汉华时年80多岁,抗日战争时期,参加中美联合空军打击日军,作战有功。他火气冲冲地发言,因为在此之前,他还没有面对面地与我军高级将领说过话,眼下有机会,他极想将压在心头几十年的怨恨都倒出来。他说:“黎原会长,你是中共的将军,我问你,我父亲勤劳耕作,省吃俭用,攒了几个钱,置了几亩地,盖了十几间房屋,你们土改时却将我们一家人扫地出门,还把我父亲杀了,共产党就是暴政、杀人不眨眼,我就是不到大陆去。”我们有些同志坐不住了,想马上进行驳斥,沈策学长也站起来想制止他,我说:“不要急,让他把话讲完。”他讲完了,我也没有正面驳斥他,我说,当时两党正在打仗,国民党杀的共产党人更多,光是“四一二”事变,就杀了一万多共产党人。我家在游击区,那儿的一百多个农会主席,都被杀掉了。这些都是历史问题,我们应该向前看,鲁迅先生有句诗:“渡尽劫波兄弟在,相逢一笑泯恩仇。”我们要尽弃前嫌,团结起来,共同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作贡献。会后我又单独与他谈话做工作,使他思想有了转变。后来,陈锋武官给我打电话说,曾汉华想通了,他最近可能要到大陆去。这说明,对我们有意见,反对我们,甚至十分仇视我们的人,只要我们把情况、道理讲清楚,工作也是可以做通的。

相关新闻

天下黄埔二维码 请关注微信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