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当前位置:黄埔军校同学会  >  2019年第三期  > 正文

长沙分校

日期:2019-12-17 15:24 来源:《黄埔》杂志 作者:

字号:  [小]  [中]  [大] 打印本页 关闭窗口

  黄埔军校在长沙先后两次办分校,即北伐时期的中央军事政治学校第三分校和抗战时期的中央陆军军官学校长沙分校。由于这两个长沙分校没有渊源关系,故分述于下。

  中央军事政治学校第三分校

  一、历史沿革

  1926年7月,广州国民政府组成国民革命军兴师北伐,黄埔师生大多数投身其中。一路上,北伐军长驱直进,势如破竹。7月11日,唐生智率领的国民革命军第8军占领长沙。蒋介石感到形势大好,但深感军事人才缺乏。

  与此同时,时任黄埔军校教育长、代校长的方鼎英(湖南新化人)在《呈总司令请坐镇武汉并在武汉设分校及略陈校事电》中建议:“……现我方局面进展,粤东偏居一隅,招致人才不易,似宜及时在武汉或长沙设立分校。一面为扩充之准备;一面为延揽人才之方法,关系颇为重要,祈留意。”

  1926年12月24日,蒋介石电准唐生智总指挥在湘办第三分校,电曰:“所请拟定名湘省军事政治学校为第三分校,并令石醉六为该校校长,筹备一切,应予照准,委状另发。”

  1927年3月10日,石醉六被任命为分校校长,加入国民党的共产党人夏曦任政治部主任,余范传为教育长,谢煜焘为总队长。

  第三分校在长沙市小吴门外协操坪(即湖南陆军讲武堂旧址)正式成立。1928年7月,第三分校停办,教职员并入南京本校。

  二、组织系统与管理机构

  第三分校设立校务委员会,常务委员有:汪精卫(武汉国民政府主席)、唐生智、石醉六。校务委员有:刘兴、何键、李品仙、叶琪、周澜(此5人都是唐生智部的军长)。教务委员有:张国威、廖磊、范宿钟、刘健绪、陶广、熊震、李文杰、何萱、王锡涛(此9人都是唐生智部的师长)。

  分校虽名为中央军事政治学校第三分校,实际上并不隶属于中央军事政治学校管辖,而是受国民革命军前敌总指挥唐生智直接控制,分校各级负责人均由唐生智决定。唐生智为巩固他所辖的5个军的基础,继续扩大个人实力,以该校作为基地,训练培养军官。一方面招考青年学生受完全的军事教育,培养初级干部;另一方面设立带职大队,抽调所辖5个军部队少尉至少校级干部轮流接受正规军事教育。

  第三分校受“马日事变”冲击而变质。1927年5月21日,驻长沙的国民革命军第33团许克祥部发动“马日事变”,分校进步学生被杀20多人,被捕50多人,还有100多名学生离校。“马日事变”后,唐生智从武汉来到长沙,名为彻查许克祥的叛变,实际并无保护和恢复分校革命势力的措施。原校长石醉六、教育长余范传于“马日事变”后离开,夏曦和一些政治教官、政治部干部等共产党人以及学生中的共产党员也都转移,学校曾一度处于无人负责的白色恐怖状态。武汉政府反共后,第三分校成立了以唐生智为首的校务委员会,不再设校长,只保留教育长。由于原教育长余范传去职,由原总队长谢煜焘升任,原工兵大队队长陈维斌升任总队长,政治部主任改由仇鳌担任,原政治部出的刊物《火花》改为《党军》,理论上反动,学生都不爱看。唐生智名为学校最高领导人,但多不在长沙,校务实际由湖南省政府代主席周澜主持。分校的政治面貌发生了根本改变。

  1927年11月,由于唐生智反蒋失败,于11日通电下野,出走日本。蒋介石发动西征,程潜为西征军先头部队进驻长沙,并担任了湖南省政府主席,兼任第6军军长。第三分校归属程潜的势力范围。程潜便把自己办的原第6军学生队并入第三分校,但遭到原有分校学生的反对。原有学生中约有500人逃到南京,由蒋介石收入中央陆军军官学校第6期,编为一个大队(称第3大队),于1928年3月30日毕业。还有一小部分学生逃到武汉,进入武汉分校。第三分校原有学生只剩下百人左右,与程潜塞进来的那批学生同时毕业。

  三、学员

  1927年2月10日,中央军事政治学校第三分校设帐招生。设有两个招生处,一个在长沙分校内,招收湖南学生;另一个在湖北武昌,招收外省学生。招生的消息一公布,湘、鄂、赣、川、黔、皖、鲁、豫、粤、桂等地报考者蜂拥而至,达万人。经过择优选录,所招学生的思想质素和文化程度都比较高。

  第1期招生1000余人,主要是青年学生和部队连、排级干部。学生队分步兵第1大队、第2大队,每个大队辖4个中队,每个中队辖3个区队。学员分带职学习的军官和新招的学生两种。带职学习军官,外出都是佩挂军官斜皮带和着军官军装,编为带职第1大队、第2大队;新招学生队是穿新兵军服、扎横腰皮带,编为步兵第1大队、第2大队,政治第1大队、第2大队,炮兵大队,工兵大队。两者合计8个大队。其实每个大队学员只有一个中队的人数,每大队有120至140人。大队长均系上校衔,步兵第1大队大队长黄鸣鹤、步兵第2大队大队长王启东、政治第1大队大队长李昌祺、政治第2大队大队长曹万雄、炮兵大队大队长不详、工兵大队大队长陈维斌。带职第1大队大队长周振亚、带职第2大队大队长文九德。每个大队下设3—4个区队,区队长为中、少校衔。带职队学员半年毕业,学生队一年毕业。

  四、教学与训练

  学习课程主要有军事课和政治课。军事课包括战术、兵器、筑城、地形学以及典、范、令等,教官多是保定军官学校毕业。术科战斗教练到连,均采取日本式。政治课主要有三民主义、历史唯物论、经济学、工人运动等。

  分校对政治教育十分重视,政治气氛浓厚。分校创办之时,正是湖南国民革命轰轰烈烈、共产党和国民党左派势力占据优势之际。所有政治教官,都是由政治部委派的,绝大多数系共产党员或国民党左派。不少共产党着名人物如夏曦、郭亮常到校讲政治课或时事专题。经济学特约讲师有李季,临时特邀来校讲演的还有毛泽东。第三国际代表团也先后来讲无产阶级革命的重大意义,他们特别强调要打倒帝国主义,学生也不同程度地接触到一些马克思主义。夏曦在学生中的威信很高,讲演很动听,讲话不用讲稿,每次讲话都在2个小时以上,学生站队听讲毫无倦容。当时湖南大学校长李达来校演讲《三民主义》。着名的政治理论家恽代英、高语罕等也被委派为政治教官,但因“马日事变”爆发而受阻。那时学校的政治口号是强调孙中山倡导的“联俄、联共、扶助农工”三大政策和“革命的向左转,不革命的滚出去”。校内外贴满了红色的革命标语,到处红旗飘飘。政治部编的革命刊物《火花》,每周出刊一期,宣传革命理论,短小泼辣,最受学生欢迎。

  五、重要人物

  第三分校走出了许多杰出的共产党员,主要如下:

  周锡龄,湖南常德人。1927年入党。曾任中共南县特委委员兼共青团特委书记。1929年8月在南县就义,年仅24岁。

  袁兴民,安徽霍邱县白塔畈(今属金寨)人。1927年入党。曾任中共霍邱县委委员兼宣传部部长、阜阳县城关区委委员。1930年秋在安庆就义,年仅34岁。

  曾士峨,湖南益阳人。1926年入党。曾任工农革命军第1师3团3营参谋长,红四军第3纵队参谋长、第2纵队司令员、第11师师长。1931年9月在江西兴国牺牲,年仅27岁。

  邱育之,湖南安乡人。1925年入党。曾任中共安乡县委书记、安乡县游击队队长。1931年12月在安乡就义,年仅34岁。

  陈金刚,湖南平江人。1925年入党。曾任湘鄂赣红军独立师参谋长,红三军团第16军参谋长、第8师师长。1932年4月在江西铜鼓牺牲,年仅34岁。

  刘林圃,陕西耀县人。1927年入党。曾任中共天津市委军委书记,陕西省委秘书长、军委书记、组织部部长,陕甘红军游击队第5支队政委。1932年9月在西安就义,年仅23岁。

  柳志杰,安徽潜山县柳畈(今属岳西)人。1927年入党。曾任中央独立第2师2团团长、察哈尔抗日同盟军前敌总指挥部参谋长。1934年7月在南京就义,年仅32岁。

  李骏,江西于都人。1926年入党。曾任赣南红军第27纵队政委,赣南革命委员会教导大队大队长,红三军团第6师、第5师参谋长。1935年1月在四川古蔺县三岔河牺牲,年仅29岁。

  中央陆军军官学校长沙分校

  一、历史沿革

  抗日战争全面爆发后,时任湖南省政府主席兼保安司令的张治中,为了训练保安团体、地方警察干部及在湘军官,加强保卫湖南的力量,并为抗日战争前线培养输送人才,呈请蒋介石批准开办中央陆军军官学校长沙分校(当时在南京的本校已改名为中央陆军军官学校)。实际上,中央只是出个招牌,所有经费开支都由湖南财政厅支付,武器、装备等则由湖南省保安处负责供给。

  1938年4月25日,中央陆军军官学校长沙分校在长沙市南门外书院坪省立长沙高级中学校内(即长沙市第一中学的书院坪校舍旧址)开学。张治中主持开学典礼,并做了题为《黄埔历史与国民革命》的演讲,鼓励学员努力学习,为保卫中华抗击日寇做准备。4月29日,时任国民党副总裁的汪精卫到校演讲,更凸显了该分校的重要性。

  1938年7月,随着抗战形势演变,长沙分校准备西迁。唐仲勋根据张治中的指示,派出两组人员到湘西及湘桂铁路沿线挑选校址,第一组由教育科上尉科员郑适厚、政治科少校科员王镇、军官大队第1队少校副队长覃振球等西去所里、乾城、凤凰;第二组由总务科一位上尉科员、经理科少校科员金在明、军官大队的一员军官沿湘桂铁路到祁阳、冷水滩、零陵等地。经过考察筛选,校址最后定在泸溪。

  10月上旬,武汉、广州先后沦陷,湖南省政府决定西迁沅陵。当时人心惶惶,长沙分校迅速结束了在榔梨镇举行的期末野营演习,草草完成了毕业有关工作。一面令第1大队毕业学员各回原保送单位从事战斗准备,一面安排学校的教职员工、家属,武器、弹药、器材即分批由水路经洞庭湖绕常德、桃源、沅陵向泸溪转移。第2大队各队及教导团由陆路经安化向泸溪前进。副主任唐仲勋、教育科科长张文心、政治科主任教官张希道、办公室书记蒯光荫、教育科科员郑适厚及其他人员和少数卫士仍留在校内,直到11月12日午夜大火,才走出校门。于11月13日上午9时急行到达益阳。

  1938年12月上旬,长沙分校校本部及军官第2大队先后到达泸溪。此时湖南省行政干部学校已先驻扎在该县西门外最大的住所——油坊,长沙分校校本部及各科室即散驻于城内民宅,军官第2大队驻在东门内苗王庙、北门外关帝庙等处,教职员及家属则租赁民宅。一时泸溪住宅供不应求,房租高涨至七倍。

  1939年2月中旬,张治中卸任湖南省政府主席,第九战区司令部中将高参杜建时奉司令长官兼湖南省政府主席薛岳的命令,到泸溪接掌长沙分校。

  1939年4月底,军官第2大队毕业离校。中央军校长沙分校及湖南省行政干部学校奉薛岳命令,合并改组为湖南省干部训练团,团长为薛岳,教育长为杜建时。长沙分校结束。

  二、组织系统与管理机构

  蒋介石兼任分校校长,分校主任由张治中兼任。第一副主任是唐仲勋,负责实际工作。第二副主任由徐权兼任。徐权时任湖南省保安处中将处长,与张治中是保定军校同期同学,曾任中央军校教育处处长及军官教育班主任等职,系张治中的得力助手。

  长沙分校设校本部,下设教育科、政治训练科、总务科、经理科、军官第1大队、军官第2大队、军士第3大队。每个大队辖3个中队,队长是中校级,队指导员为少(中)校级。中队辖3个区队,区队长为少校(上尉)级。并配备少(准)尉司书、军需各一员,军械军士、公役、炊事员等16名。还设有校属通信班、印刷所、教导团。

  机构设置及人员构成列表如下:

  

  

  

  

  三、学员

  长沙分校筹备就绪后,于1938年3月开始招训学员。招训对象主要是湖南省保安处所属各团的现职连长、排长及各县义勇壮丁常备队的干部。第1、2期时间为3个月(第2期在“九一八”纪念日开学)。第3期是专门集训湘西陈渠珍(湖南武备学堂出身)所部军官,由于这些人过去没有受过系统的军事教育,所以受训时间是6个月。第3大队除负责训练省保安处所属各团的优秀上等兵及现职军士外,另有张治中在其家乡巢县创办的黄麓师范学生及来湘投奔张的安徽青年共80余人。第3大队的学生最初和军士一起受训,军士3个月毕业后,学生再转到军官第2大队学习。届满毕业时,这些学生便具备了军官条件,由省政府指示保安处负责分派安置。

  长沙分校学生分为带职学习军官和新招学生两种。带职学习军官,外出佩挂军官斜皮带,着军官军装,分2个大队;新招学生穿新兵军服,扎横腰皮带,编为6个大队,其中步兵、政治科各2个大队,工兵、炮兵科各1个大队,大队长均系上校衔,大队下分3个区队或4个区队,区队长为中、少校衔。带职队半年毕业,学生队一年毕业。

  四、教学与训练

  长沙分校军官大队各期训练的主要目的是肃清何键主湘时的地方色彩。每次“国父纪念周”,张治中必定亲临主持。有时为扩大精神教育,还将文、武两校合并举行“国父纪念周”。武汉沦陷前蒋介石在南岳召开军事会议时,曾亲自到长沙分校向在校的全体教职员生训示。其他如杨杰将军、省政府各厅长也分别到校训话,给学员思想以一定影响。

  分校的学科分为政治和军事两大项。政治以总理遗教、领袖言行为主要科目,同时讲授国际形势。授课总时间,约占全期教育时间的10%。在实施各课时,由政治科派专职教官到各队讲课。各队的政治指导员,主要是利用课余时间进行活动,但为保证政治指导员必要业务的开展,在期初及期末,每周安排1—2小时的训育时间。军事学在期初为步兵操典、射击教范、野外勤务令、卫兵须知、陆军礼节等课,由各队职军官在教室及结合战斗教练、阵中勤务各课目的实施时,适当引证讲授。基本战术、应用战术、射击教范、土木作业、兵器等课,则由教育科派专职教官讲授。分校的术科包括基本教练(各个教练到班、排、连的制式教练)、战斗教练(各个单兵的动作到班、排、连的攻击、防御、追击、退却、遭遇战)、野外勤务(步哨、斥候、搜索班、尖兵排)等课目,由队上军官负责指导及实施。而体育、劈刺、重机枪、迫击炮等课目,则由教育科派专职教官到各队进行指导教育。此外,还进行步枪实弹射击及重机枪的示范射击。各期的期末,各大队到长沙东约25公里的榔梨镇进行实地战术野外演习。实地战术是团的攻击、防御、追击、退却、遭遇战。实兵指挥主要是加强营的对抗,筑城作业是步兵连防御阵地的编成。

  军士队除一般听训话及政治活动外,军事学则只讲授步兵操典、射击教范、兵器常识、军人识别等基本知识。术科则着重于排以下的制式教练、阵中勤务。

  军官大队、军士大队在野外演习时,演习指挥员是由学员、军士根据课目的实际需要轮流充当。所有演习部队的编成,都是由学员、军士按照步兵操典第一部的班、排、连的编成临时编组,不足之数,则用旗帜表示。

  五、重要人物

  (一)共产党员

  朱道南,山东枣庄人。1927年入党。曾任八路军115师运河支队政委、鲁南行署秘书处处长、山东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副主任、上海市房管局党委书记。1985年3月逝世,享年83岁。

  熊邵安,湖南安化人。1929年入党。曾任中共安化县工委书记、益阳军分区独立第2团政委、安化县县长、中共湖南省委党校副校长。1988年12月病逝,享年80岁。

  (二)国民党着名的抗日烈士

  预备第9师35团团长毛岱钧(湖南湘潭人),1938年9月在武汉会战中牺牲于江西九江。

  (三)率部起义的国民党高级将领

  第45军97师师长王晏清(湖南永兴人),在南京起义,后任解放军南京军事学院副主任、南京市政协副主席。

  第1兵团参谋长黄克虎(湖南宁乡人),起义后任解放军第21兵团副参谋长、湖南省交通厅副厅长。

  第71军88师师长刘勋浩(湖南醴陵人),起义后任湖南省军政委员会参议。

  湖南保安第2师参谋长刘立身(湖南澧县人),起义后任解放军第21兵团53军218师参谋长。

  湖南省第五区行政督察专员兼保安司令蔡杞材(湖南益阳人),起义后任解放军第21兵团53军副军长、湖南省政协副秘书长。

  (四)其他国民党高级将领

  新6军军长、第9兵团司令廖耀湘(湖南邵阳人),第66军军长罗贤达(湖南长沙人),第36军165师师长汪承钊(湖南靖县人),第70军84师师长欧阳明(河南光山人),江西省保安司令部参谋长尹钦明(江西永新人)等。

  六、附录

  (一)主要师生名录

  第1期

  李德纯  1907—1993  湖南长沙  联勤总部军官集训总队第1大队少将大队长

  陈金刚  1898—1932  湖南平江  红军第16军第8师师长

  袁兴民  1896—1930  安徽霍邱  中共霍邱县委委员兼宣传部长

  谢敦山  1904—1927  湖南安化  株州工农义勇军总指挥

  第2期(比叙黄埔军校第5期)

  邱育之  1905—1931  湖北公安  中共安乡县县委书记

  朱森  1902—      湖南桃源  少将高参

  朱费隐  1898—      湖南湘乡  长沙绥靖公署少将高参

  李骏  1902—1934  江西于都  红军第3军团第5师参谋长

  陈奇  1904—1932  湖南桂东  红军第四方面军第10师师长

  第3期(比叙黄埔军校第5期)

  龙普林  1902—1933  江西清流  红军江西军区新编独立第4师师长兼政委

  代焕星  1900—1985  湖南永兴  湖南省衡阳市警察局局长

  刘立身  1904—      湖南澧县  第99军第92师参谋长

  何卓  1904—      湖南宁远  第86军第26师少将副师长

  何齐政  1905—1956  湖南永兴  第2045师少将副师长

  第4期

  李远馨  1904—      湖南永兴  国防部少将高参

  汤宏怀  1902—      湖南邵阳  第六战区司令长官部少将高参

  郑重  1898—      湖南宁远  第九战区司令长官部少将高参

  第5期

  王晏清  1910—1992  湖南永兴  第45军第97师少将师长

  毛岱钧  1902—1938  湖南湘潭  第9预备师第35团上校团长

  刘林圃  1906—1932  陕西耀县  在西北杨虎城部开展兵运工作

  刘勋浩  1908—1951  湖南醴陵  第71军第88师少将师长

  陈瑞  1901—1941  贵州怀仁  第28师少将参谋长

  周锡龄  1905—1929  湖南常德  中共湘南特委委员兼团委书记 

  罗贤达  1905—1954  湖南长沙  第66军少将军长

  黄进青  1900—1976  湖南凤凰  第4兵团司令部少将副参谋长兼参谋处长

  廖毅夫  1905—      湖南零陵  东南军政长官公署少将军务处长

  熊邵安  1906—1988  湖南安化  中共湖南省委党校副校长

  第6期

  王应祺  1911—1991  湖南常德  联勤总部第5补给区司令部参谋长

  尹钦明  1900—      江西永新  第28军少将参谋长

  李资深  1908—      湖南新化  交通部第8总队少将总队长

  陈维亚  1907—1975  湖南衡阳  云南省军管区司令部少将主任监察官

  罗泽恺  1905—      湖南常德  西安绥靖公署少将副主任

  欧阳明  1906—      河南光山  第70军第84师师长

  黄克虎  1911—      湖南宁乡  第1兵团司令部少将参谋长

  彭鸿文  1908—1987  湖南长沙  江苏省保安司令部代理参谋长兼参谋处长

  蔡杞材  1909—1995  湖南益阳  湖南省第五区行政督察专员兼少将保安司令

  第16期

  王  升  1916—      江西龙南  国民党中央常委  台湾总政治作战部主任  陆军二级上将

  许耀钧  1916—      四川通江  重庆卫戌总司令部少将高参

  武子初  1919—      安徽合肥  台湾陆军第17师少将师长

  姚  舜  1919—      浙江余姚  台湾“教育部”青年辅导委员会主任委员

  军官教育班

  杨光耀  1907—      湖南古丈  湖南省第三清剿区少将指挥官

  主要教职员工

  王育瑛  1897—1964  湖南慈利  中校兵学教官  湖南第四区行政督察专员兼少将保安司令

  王锡涛  1891—1937  湖南湘潭  教务委员  军事参议院少将总务厅长

  文九德  1891—      湖南衡山  上校步兵大队长  第三战区教导第2总队少将总队长

  计宗汉  1892—      浙江杭州  教育处少将战术主任教官

  方维夏  1879—1935  湖南平江  政治部主任  中共湘粤赣特委宣传部长

  仇  鳌  1879—1970  湖南湘阴  政治部少将主任  监察院派驻两广监察使

  石醉六  1880—1948  湖南邵阳  校长  国民政府参军处中将参军

  叶  琪  1882—1935  广西容县  校务委员  第4集团军总司令部上将总参谋长

  刘  兴  1887—1963  湖南祁阳  校务委员  长沙绥靖公署上将副主任

  刘建绪  1892—1978  湖南醴陵  教务委员  福建省政府主席兼上将保安司令

  刘俊九  1892—      湖北鄂城  少将战术教官(瑞金)

  刘斐然  1896—      河北深县  总务处长  江西省军管区司令部少将副司令(瑞金)

  吕  济  1892—1959  山东清平  中将主任  第三战区中将副参谋长兼军官总队队长(瑞金)

  李  季  1894—1956  湖南平江  经济学特约讲师  武汉中央军校政治讲习班政治教官

  李  麟  1892—1941  湖北通城  上校大队长  第九战区挺进第10支队中将司令

  李承岳  1890—      安徽阜阳  上校兵器主任教官  第三战区军官教育团教育长(瑞金)

  李晋阶  1890—      湖南益阳  少将工兵交通科长  军事委员会桂林办公厅干训团总队长

  李宪章  1912—      广西田东  政治教官  台湾“国民大会”第五次会议主席团主席

  陈汉雄  1892—      湖北黄陂  少将战术教官  陆军大学炮术高级教官

  陈家琪  1900—      江苏盐城  军医处长  陆军总司令部军医署少将监员(瑞金)

  陈维斌  1893—      湖南宝庆  少将总队长  长沙绥靖公署中将高参

  张子清  1901—1930  湖南益阳  政治教官  红军第5军参谋长

  张国势  1889—      湖北鄂城  少将战术教官  第三战区干训团少将研究委员(瑞金)

  张国威  1891—1927  湖南醴陵  教务委员  第8军第1师中将师长

  何宣  1893—1945  湖南益阳  校务委员  军事委员会中将高参

  何键  1887—1956  湖南醴陵  校务委员  国民政府内政部长  陆军二级上将

  辛朴田  1901—1928  河北安新  学员大队指导员  中共北方区委特派员

  余范传  1886—1942  湖南长沙  少将教育长  军事参议院少将参议

  肖忠国  1905—      湖南浏阳  教导总队队长  中央训练团东南分团少将高参

  肖麟阁  1899—      广东揭阳  经理处长(瑞金)

  杜建时  1906—1989  河北武清  中将主任  天津市市长

  周澜  1891—1953  湖南祁东  校务委员  湘南行署中将主任

  周镛  1890—1952  湖南宁乡  第一战区司令长官部办公厅中将主任

  周振亚  1888—1936  湖南湘乡  上校大队长  军事参议院少将参议

  周维寅  1894—1949  湖南沅江  少将高级教官  第10集团军总司令部中将参谋长

  范宿钟  1888—1951  江西萍乡  教务委员  江西省第五区少将保安司令

  俞谐  1914—      浙江鄞县  政治教官  台湾中央党部组织工作会副主任

  贺醒寒  1896—      湖南岳阳  政治部主任  中央训练团总团委员(瑞金)

  赵协彰  1886—1945  安徽宿县  教育长(瑞金)

  姜宝德  1893—1942  辽宁营口  学员总队少将总队长(瑞金)

  涂子麟  1916—      湖南长沙  台湾“行政院”中央设计考核委员会总干事

  夏曦  1901—1936  湖南益阳  政治部主任  中共湘鄂西分局书记  红军第3军政委

  唐宇纵  1890—      云南会泽  少将教育处长  国防部少将部附

  唐冠英  1894—1970  江苏阜宁  中将副主任  台湾陆海空军联训班中将主任

  唐渐逵  1887—1938  安徽桐城  上校步兵大队队长  湖南省保安司令部少将高参

  陶广  1887—1951  湖南醴陵  教务委员  山东绥靖公署中将副主任

  黄启东  1890—1938  湖南平江  上校步兵大队队长  第20集团军第23师少将参谋长

  黄德煊  1885—      湖北汉阳  少将高级教官中央训练团分团少将总教官

  傅学绳  1901—1948  江西广丰  少将高级战术教官

  谢煜焘  1890—1947  湖南宝庆  少将总队长  湖南人民抗日自卫总团部少将高参

  葛建时  1896—1981  上海宝山  政治部少将副主任  台湾凤山陆军军官学校政治总教官

  谭常恺  1899—1977  湖南长沙  政治教官  台湾“国大代表”

  廖磊  1890—1939  广西陆川  教务委员  安徽省政府主席兼中将保安司令

  熊震  1888—1959  湖南益阳  教务委员  军事参议院少将参议

  魏镇  1895—1973  湖南宝庆  少校教官  解放军第55军副军长

  (二)同学录序

  中央陆军军官学校长沙分校第一期学员同学录序

  长沙分校成立于民族抗战紧张之日,瞬息三月,今第一期学员,行将离校,以肩负大时代之伟大革命,不可以无言。第一期学员,为湖南保安部队,各县义勇壮丁常备队及各级警察局之干部。在校,余奉校长之名,兼任主任,负教育训练之全责,在省,余忝膺省政府主席、全省保安司令及军管区司令官,负指挥领导之全责。于此艰虞之时会,所属望于我亲爱之同学同志者,其殷切为何如。诸同学在校受训之期间虽暂,而出校以后,所冀同心戮力,以从事于建设湖南,复兴中国之任务,则至为艰巨。自抗战以来,湖南尉为后方重镇,其人力物力,足以支持抗战,声援抗战。上自最高领袖,下至举国人民,莫不视湖南为复兴中国之础石。在抗战期间,后方工作,以安定地方,发动民众参加战斗为首要。保安部队与警察其任务为安定地方,而义勇壮丁常备部队以武装民众、训练民众、补充前线兵员为职责。此种职务,其艰巨重要,与披坚执锐驰骋疆场之前方将士,初无殊异。诸同学于前方将士苦斗之时,能在校从容切磋,习明耻教战之学,光阴可贵,时会无多。在此匆匆三月之中,究何所得?又将何以运用所得而见诸立身行事?次则诸同学所应时时循省而亦余所最眷念不忘者也。忆本分校开学之日,余曾以校长创办黄埔军校所历艰难困苦,以略举诏诸同学矣。当时以数百革命青年,跃马横戈于黄埔孤岛之中,四顾皆为敌人,其处境之困难,盖百倍于强敌压境之今日。然此数百革命青年之热血头颅,尤其此数百青年在校长领导之下团结精诚,一心一德,坚确不摇之意志,即为完成第一期革命,展开第二期革命之原动力,此宏达之力量,果发源于何处耶?曰:此我们“亲爱精诚”校训为之也。秉校训以治军,则为最严谨之组织,秉校训以临敌,则为最英武之战士,秉校训以求主义之完成,求国家之自由平等,则沛然莫之能及御也。诸同学在校之日,当闻校训之精义,此后负荷时代之伟大使命,若能以校训为依归,则金石为开,强敌为摧,投之所向,无不如意。此吾校之基本精神,亦即黄埔集团整个生命之所寄托,我每一同学均为黄埔集团之构成分子,倘不能终生遵循校训,犹斤斤然以小我为念,实足以贻黄埔集团之羞,且永无实现我总理遗教之日,言念及此,能无惕然!余之殷切所望诸位同学者,此其一。余历任之日,首揭“廉正勇勤”四字为省训,为我全省公务员之共同守责,余以为复兴中国,首需建设湖南,而建设湖南则为军事、政治、经济、文化诸端,均宜以当应抗战需要为着眼点,使国防建设当能寓于地方政治建设之中,以完成我新湖南焉。校长蒋先生常举时间之可贵以训示国人,用意亦在斯乎,诸同学共勉之哉。诸同学行将出而应世矣,因感与诸同学所负责任之重,就同学录作序之便,特举广大革命力量,珍惜复兴时机,两点以共勉。他如将来任事,须谨和以待人,忠实以服务,努力以求和,继续锻炼以强健自己之体魄,则诸同学受训练之日,谅能有所领会而无待余赘也。诸同学其勉之哉。

  民国二十三年三月十五日

  张治中序于中央陆军军官学校

  中央陆军军官学校长沙分校第一期学员同学录序

  自卢沟桥事变及淞沪于“八一三”展开我们神圣民族抗战以还,瞬已及岁。回顾一年之战绩,虽战区日渐扩大,良以我全国军民,一致奋起,与彼万恶之倭寇,誓作殊死之周旋,其英勇壮烈所表现于事实者,不仅打破倭寇数十年处心积虑不战而胜及速战速决侵吞中国之迷梦,抑且最后胜利,终属于我。二十六周年国庆日曾恭聆最高领袖广播词训示吾人“从这次抗战中,证明敌人在精神上和事实上,早已宣告他的末日和失败了,我们全国只要一致牺牲到底,没有不得到最后胜利的”。或以目前中倭战事情势,可比之于十四、十五两世纪之百年战争中,英法两军在法境内对抗时情形。当时英方以兵器优越,指挥有方,故能于长期内确保优越地位,迭获胜利,惟法军人数众多,而法国战斗情绪,日益高涨,英方之胜利未能予法方以致命之打击,嗣法军作战经验日益丰富,卒能将英军逐出法境,洵非饰词。惟“真正的胜利,必从奋斗中求决不可以侥幸而得”之深意也,此亦吾最高领袖奋勉国人者,值兹第二期抗战日益剧烈之际,吾人尤应遵守勿渝。

  本分校由主任秉承最高领袖之意旨成立于鲁南大会战之前夕,分期召集诸同志来此接受三个月之训练,其意义之重大,吾最高领袖固已于本期开学典礼训词中予以指示,亦“真正的胜利,必从奋斗中去求”之深意也,故欲持久奋斗中求得真之胜利,又必须其有持久奋斗之准备,本分校之训练要旨,对于精神教育,军事教育及政治教育并重,其目的即在充实同志之知识技能,以发扬黄埔革命精神,增强抗战力量,所谓“不论抗战将延长至何限度,中国已有无限能力也”。

  诸同志入校已逾三月,今且修业期满离校矣。在此短促之三月中,所获自属有限,固不能以为已毕业其所学如每一反省吾人现在所处之地位,及应负之责任,尤应深知“学无止境”及具有“学然后知不足”之精神,随时随地,不忘学问,以期本身学术之进步,以求抗战大业之成功。

  尤有进者,吾人苟欲完成所负之历史光荣任务,仅技能优良,犹不足恃,必须遵行总理遗训,笃信三民主义,拥护国民政府,服从最高领袖,并崇信其一切言行,易言之,即必须全国军民坚定“一个主义,一个政府,一个领袖”之信念,然后事功能迅赴。

  主任于开学典礼时,在“黄埔历史与国民革命”之训词中,对于先期同学忠勇壮烈之事迹,及国民革命之过程,训导至为详尽,最后并谆谆告诫吾人曰“就过去的事情讲,我们已经明了黄埔历史与国民革命的关系,是这样的密切,那么我们以后会怎么样”,我们黄埔已经完成了第一期国民革命,现在我们还要继续完成第二期的国民革命,要是我们大家继续发扬黄埔的革命精神,我们一定是可以很快地完成第二期国民革命的,虽然我们国家是走到了这样严重的阶段,可是我们已经很明白地看见了前途伟大的光明,我们的最后胜利,已经开展在我们的面前,已经在逐步实现之中了,对于我们国家民族的前途,我们是毫无顾虑。只怕一点,只怕我们丧失革命的精神,只要我们同志同学能够发扬光大我们黄埔的革命精神,我们坚决地相信我们一定可以完成第二期国民革命,兴中国国民党所赋予我们黄埔的历史的任务,也就是全国四万万五千万同胞所赋予我们、所委托我们的这一个伟大的光荣的使命,辞旨严正诚挚,吾人务须敬谨接受,并力行而实践之!诸同志于离校之前,为使今后确能达到统一意志,团结精神之目的,乃有同学录之编印,意至善也,而又征序及予,兹掬数义愿共勉励!

  中华民国二十七年七月

  唐仲勋

相关新闻

天下黄埔二维码 请关注微信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