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当前位置:黄埔军校同学会  >  2019年第五期  > 正文

世界航母俱乐部大盘点(下)

日期:2020-01-07 10:46 来源:《黄埔》杂志 作者:石稼

字号:  [小]  [中]  [大] 打印本页 关闭窗口

  发展航母就要敢砸钱

  航母俱乐部里一直流传这样一个故事:

  上世纪90年代,苏联解体后“瓦良格”的悲剧与重生,在一定意义上揭示了一个国家拥有航母的资格和条件。1993年,黑海造船厂厂长马卡洛夫向大家报告说:“‘瓦良格’号不可能再完工了……”

  大家问道:“为了将舰完工,工厂究竟需要什么?”

  马卡洛夫回答道:“苏联、党中央、国家计划委员会、军事工业委员会和九个国防工业部、600个相关专业、8000家配套厂家,总之需要一个伟大的国家才能完成它。”马卡洛夫继续说:“只有伟大的强国才能建造它,但这个强国已不复存在了。”

  这段对话道出了一个残酷的事实,任何一个动了念头要发展航母的国家,都必须要有底气回答这几个问题:

  买得起吗?

  制造得起吗?

  用得起吗?

  修得起吗?

  养得起吗……?

  这些盛气凌人的质问,背后含义是个中的环节缺哪一个,都会让一个国家颜面扫地。

  从过去几十年来航母俱乐部里进进出出的一些成员看,面临的共同尴尬是:早知今日废,何必当初买(造)呢?

  一个国家决定要发展航母,就不得不全面考虑航母从先期论证设计,到开始建造或购买,再到使用维修、报废退役等花费问题,能不能承受得起。

  这些算不清楚就会犯大错误。由此引出了航母“全寿期费用”(LCC)的概念,这也是目前国际上普遍接受和使用的航母费用评价标准。“全寿期费用”即全寿命周期费用,是指航母从最初规划、设计、制造、安装、调试、使用、维护维修、现代化改装以及报废处置等整个寿命过程中,所支出的总费用。

  航母的采购成本,可以理解为同其他舰艇一样,是指服役之前的购买其他国家航母(主要包括美国、英国、法国或俄罗斯)的一切费用支出。

  购买航母的首要条件是要有钱,国家经济实力要够,量体裁衣,看锅吃饭。

  梳理二战结束后拥有和曾经拥有航母的国家,靠买拥有航母的国家主要有三类:

  一类是过去买了,今后还要继续买的国家,这主要是航母俱乐部里的印度和巴西。

  第二类是过去买了,今后不准备再买的国家,包括西班牙、阿根廷、澳大利亚、荷兰、加拿大等。

  第三类是过去没买,今后计划买的国家,比如土耳其。

  买一艘航母要花多少钱?主要看航母的吨位和拟装备哪些武器。

  航母按排水量可分为大型母舰(排水量6万吨以上)、中型航母(排水量3—6万吨)和小型航母(排水量3万吨以下)。按动力装置可分为核动力航母和常规动力航母。目前,航母买卖主要集中在中型和小型,动力装置为常规动力。

  买航母最积极的国家是印度。印度1947年独立后,尼赫鲁领导的政府就一直积极筹资准备购买航母,历经10年准备,终于在1957年买下了被称为“大力神”的最后一艘“尊严”级航母,并改名“维克兰特”号。

  印度为这艘航母花了多少钱没人知道,但澳大利亚购买的两艘“尊严”级二手航母,售价2400万美元,也就是单舰1200万美元。印度买的价格应该不会比这个便宜。

  购买后印度对航母进行了改装,参照巴西的改装费用,印度第一艘航母价格估计在4000万美元左右,相当于当时的35吨黄金。而当年印度GDP为284.37亿美元,一艘航母占了印度GDP的0.22%。

  1986年,印度又花6000万英镑从英国购买了第二艘航母“竞技神”号(后改名为“维拉特”号)。这艘航母参加过1982年英国与阿根廷的马岛战争,无论马力还是吨位都比第一艘大幅升级。

  2004年1月,印度以1美金的象征价格从俄罗斯购买了“戈尔什科夫”号航母。天下没有免费的午餐。作为条件,该航母必须在俄罗斯进行改装和升级,双方敲定了总合同约15亿美元的一揽子武器交易。印度当场支付1.75亿美元,其余部分在5年内分期支付。另有购买苏-30战斗机以及米格-21战斗机备件合同,约5亿美元。

  仅仅花了1美元向俄罗斯采购了“戈尔什科夫”号航母,可是后续的维修改造费用印度竟然花了70亿美元,令人咂舌!

  2004年,印度的GDP为7152.90亿美元,2004—2005年的国防预算增加至7700亿卢比(1美元约合44卢比,约175亿美元),一艘航母几乎占了印度当年GDP的1%、国防预算的40%之多,比美军的“尼米兹”级核动力航母都贵,成了航母俱乐部的冤大头。

  在南美洲,巴西是一个一直以拥有航母为荣的国家。早在1960年,巴西海军就以900万美元的价格购买了英国皇家海军1945年建成服役的“巨人”级航空母舰“复仇”号,后更名为“米纳斯吉拉斯”号。后巴西又花了2700万美元进行改装,等于前前后后花了3600万美元。

  “米纳斯吉拉斯”号航母2001年退役前,巴西海军又以1200万美元低廉的价格从法国人手里购买了“福煦”号航母(改名为“圣保罗”号)。该航母1960年建成,曾参加多场地区战争,包括干涉黎巴嫩内战,轰炸南联盟等。

  2001年4月,“圣保罗”号正式进入巴西海军服役。该航母排水量32800吨,有两条美制BS-5型蒸汽弹射器、阻拦着舰系统,可以携带40架飞机。接收该航母后,巴西曾制定了雄心勃勃的升级改造计划,希望继续保持“圣保罗”号作为兵力投射工具的地位。但因存在技术、成本过高、经费难以支撑等方面的难题。2017年2月17日,巴西海军宣布,将放弃对“圣保罗”号航母进行现代化改造的计划,该舰将在3年后退役。

  尽管如此,巴西还是宣布将继续采购航母,只是没有时间表和具体标准,什么时候买、买什么样的,关键要看有没有足够的钱来支付这笔巨额费用了。

  在世界航母俱乐部的外围,还有一些国家正虎视眈眈地谋求进入航母时代,其中以土耳其态度最为明确。

  土耳其作为北约成员国,位于亚洲西部,地跨欧亚两大洲,处在欧亚十字路口,地处自古兵家必争之地,西及西南临爱琴海和地中海,北濒黑海,扼守博斯普鲁斯海峡、马尔马拉海和达达尼尔海峡,战略位置非常重要。

  中国购买的“瓦良格”号航母在过土耳其时遭到的各种刁难,很多媒体说是土耳其的嫉妒心在作怪也不无道理。

  土耳其总统埃尔多安多次表示,计划将在2021年自己建造航母,以恢复其历史上奥斯曼帝国的辉煌。

  目前,土耳其正在塞德夫船厂建造新型多用途两栖攻击舰“阿纳托利亚”号,计划2021年完成。该舰全长225米,宽32米,满载排水量达28000吨,可搭载F-35战机和直升机、一个编制700人的步兵营以及1400名舰员。

  “阿纳托利亚”号建成后,将成为土耳其最新、最先进的水面舰艇,目的是要让土耳其海军跃升为具备轻型航母使用能力的国家。但土耳其没有雄厚的国防研发实力,也没有完整的相关产业链,经济实力有限。发展航母说说可以,但真要揽航母这个“瓷器活”的话,就要看土耳其到底有没有这个“金刚钻”了。

  航母俱乐部里的不堪重负国

  世界上最难买的就是后悔药。

  与印度即使举倾国之力也要发展航母的渴求相比,还有一些国家买了航母过把瘾后,因不堪重负而退出航母俱乐部。比如阿根廷和澳大利亚。

  1968年10月15日,阿根廷以3000多万美元的价格从英国人手里买了一艘“尊严”级航母,并以阿根廷国庆日——5月25日为他命名,称为“五月二十五日”号航母,成为南美洲第一个拥有航母的国家,堪称隆重而庄严。

  这艘航母曾在英阿马岛海战中发挥巨大威力,但后终因阿根廷经济不景气,军事财政紧缩,无力负担航母的维修和现代化改造,而在1992年被迫以32.1万美元的价格卖给了废品回收公司。1997年,该航母被拆除,被称为购买航母的反面教材。

  澳大利亚退出航母俱乐部的原因可以用“奇葩”来形容,是“被撞出了航母俱乐部”。

  早在1949年,澳大利亚海军就看中了英国“巨人”级“威严”号的改装型航母。英国为了表示亲善,以10英镑的“白菜价”将该航母卖给澳大利亚。

  但英国人账算得很精明,给澳大利亚开出的条件是必须从英国购买航母相配套的武器装备。后经过一系列的现代化改装,包括增加蒸汽弹射装置和雷达、配备5.5度的斜角甲板和助降镜等,该航母于1955年10月28日正式完工,改名为“墨尔本”号,舷号变为R21,成为澳大利亚舰队的旗舰。

  奇葩的是该航母服役后并没有给澳大利亚海军带来一丝“尊严”,却以撞过7条舰船、毙命156人的“战绩”,被称为“史上最悲催航母”。

  1957年10月,“墨尔本”号在行驶过程中突然“发飙”,与澳大利亚海军“蓝卡”号战舰相撞。7年后,“墨尔本”号夜间训练时,又撞上护航的“航海者”号驱逐舰,造成舰上82人死亡。

  

  “墨尔本”号航母小型编队

  1969年6月,美澳联合演习中,美军驱逐舰和正在行进的“墨尔本”号撞个“面对面”。“墨尔本”号如同一把利剑,将美军驱逐舰拦腰斩断,造成驱逐舰当即沉没,73人死亡。

  之后的10年间,“墨尔本”号还曾先后和货船、客船、渡轮等相撞,成为典型的“撞船专业户”。与此同时,该航母自身也事故频发,不是突发大火就是锅炉爆炸,有一次竟然把雷达罩掉进海里。该航母在澳大利亚人心目中已经成了惹祸的代名词。

  澳大利亚海军终于忍无可忍。1984年,“墨尔本”号被当成废铜烂铁卖给中国联合拆船公司,1985年5月21日,“墨尔本”号被牵引进广州黄埔船厂。

  目前,澳大利亚民间虽然不时有再次购买航母的呼声,但其政府和军方一遭被蛇咬,对发展航母心有余悸。

  与其他国家退出航母俱乐部五花八门的原因不同,西班牙作为曾经的海上霸主,退出航母俱乐部只有一个原因,那就是玩不起。

  西班牙位于欧洲西侧的伊比利亚半岛,同时濒临地中海与北大西洋,具有北约侧翼以及把守地中海到大西洋战略通道直布罗陀海峡的重要地位。如此重要的地理位置,西班牙拥有航母理所当然。

  冷战时期,为有效防卫与监视从直布罗陀海峡到加纳利群岛之间的海运线,防堵苏联潜艇由北海与地中海进入北大西洋,西班牙海军曾在上个世纪60年代租借过美国的“独立”级航母“卡伯特”号来做为反潜直升机母舰,被命名为“迷宫”号航母,并在1973年由西班牙买断。

  由于“迷宫”号已经相当老旧,不能满足作战需要。西班牙海军在上世纪70年代便开始自行设计一种以反潜为主要任务的轻型短距起降航母,可搭载AV-8与反潜直升机。该航母于1977年6月开工,1979年10月安放龙骨,1982年5月22日下水,1988年5月30日进入西班牙海军服役,被命名为“阿斯图里亚斯亲王”号,成为西班牙海军舰队的旗舰,部署在伊比利亚半岛的南翼。

  1989年8月,“迷宫”号航母退出现役。按照西班牙海军的计划,将来还要再建造一艘航母,使得其中一艘在定期保修期间不至于产生战力空期。同时花4亿欧元,对现有的“阿斯图里亚斯亲王”号进行翻修升级,全面改造其射控作战、指管通情、感测与电战等系统,舰上生活起居设施计划也一并改良,服役年限延长到2025年。

  计划赶不上变化,2008年的全球金融海啸重创欧洲经济,西班牙成为债台高筑的经济重灾区。严峻的经济形势迫使西班牙不得不大幅削减军费开支,不仅再造一艘航母的计划泡汤,连现有航母的操作与维修费都无法保障(每年操作维护费用约3000万欧元)。

  2012年,西班牙被迫将“阿斯图里亚斯亲王”号停役封存。2013年2月6日,该航母退出现役。

  建造航母需要具备的条件

  航母建造是一个庞大的系统工程,涉及国民经济的众多行业和部门,如钢铁、冶金、机械、自动化等。如果没有国内工业技术的强有力支撑和经费的全力保障,难以完成航母建造。

  因此,一个国家能不能造出自己满意的航母,既要看有没有能力造,也要看有没有实力造。

  能力主要解决的是技术问题,这里列举几个:

  1.动力技术。动力是航母的“心脏”,动力问题不解决,航母就跑不动。航母动力分为常规动力与核动力两种。

  目前世界上只有美国拥有成熟的核动力技术,法国虽然曾经把核动力装到了“戴高乐”号航母上,但故障频频,舰上核辐射超标,航母的航速也只有27节,滞后于护卫舰只。常规动力用的是蒸汽轮机,用煤或重油做燃料,用锅炉把水加热成蒸汽,然后由蒸汽去吹动叶片转动。

  2.钢材及建造技术。航母作为一种作战舰艇,要面对来自空中、海面、海中、陆地、电磁、海浪、侵蚀等诸多因素的威胁和干扰。航母钢板既要能承受住20—30吨舰载机起降时沉重强大的冲击和高摩擦力,还要承受喷气式飞机高达几千度的火焰烧蚀,应具有高屈强比、高韧性、抗氧化、耐高温、不变形以及抗低温等性能。

  为防止被磁性水雷攻击及磁力探测发现,还应无磁,能抵御海水腐蚀,有足够的防弹能力以及防止鱼雷与潜艇导弹的轰击等。

  因此,航母建造所使用的钢板要求非常高,生产难度大。建造一艘7.5万吨级的大型航母,需要各种特殊品种的大宽厚钢板4万多吨,其中飞行甲板需要钢板8000多吨。目前国际上能制造出这种钢材的国家屈指可数。

  每一个建造航母的国家,都把第一块钢板的切割看得非常重要和无比神圣。

  2005年8月11日,美军为“福特”级航母建造举行了第一块钢板的切割仪式,被切割的钢板为15吨,标志着该航母建造的开始。

  2013年年底,大连造船厂举行了中国第一艘国产航母的钢板切割仪式,意味着中国第一艘国产航母正式开工建造。

  印度为向世界宣布实现航母国产化的决心,于2005年4月11日,在其科钦造船厂举行了盛大的第一块钢板切割仪式,足见其重要性。

  3.舰载机技术。主要包括舰载机的制造技术及在航母上的起飞降落技术等。舰载机是航母的核心战斗力,没有先进的舰载机,航母什么都不是。

  舰载机制造技术控制在极少数国家手里。俄罗斯倚仗其雄厚的航空工业力量在舰载机制造上尚可与美国比肩。

  舰载机与常规陆基战机相比,强调机体结构强度更高,必须具有短距离起飞能力,能够抗海洋性气候的腐蚀,机翼能够折叠等。这些苛刻要求,拦住了大部分有心制造航母的国家。

  舰载机起飞及降落技术也非常重要。航母可以理解成是一个海上大型移动机场,先进可靠的起飞和降落技术是航母性能的重要标志,也是决定航母战斗力的关键因素。

  在航母发展史上,虽然英国人发明了飞机弹射器,但真正把这一技术进行成熟运用、实现飞机有效弹射的是美国人,其他几个航母拥有国要么采购美国的蒸汽弹射器,要么采用滑跃式飞行甲板,借助滑跃甲板使舰载机腾跃升空。

  再一个关键性技术就是舰载机降落时的阻拦索。使用阻拦索帮助舰载机降落看似简单,却直接关系到舰载机的安全。这也是舰载机最容易发生事故的环节,目前各国家仍在大力研究改进相关技术。

  4.设计及基础测试资源。这主要是指大型计算机辅助工程设计、大型风洞和试验水池等,这都是航母设计的重要基础条件。比如超级计算机,这个虽然不是必要条件,但能节省时间,减小误差。大型风洞是航母设计的重要手段,要制造真正意义上的航母,前期对设计、制造、材料等相关领域的研究和试验要求都很高。

  以上只是列出比较重点的几个技术环节,实际上航母对技术的要求远远不止这些。但仅仅这4项,就足以让一些想发展航母的国家望而却步、望洋兴叹了。

  实力除了技术外,更要有雄厚的经济基础作后盾。就是造航母要花钱,而且是花大钱。

  据俄罗斯海军专家测算,建造一艘航母需要几十亿美元,每年维护费用也得10多亿美元。

  印度计划自主建造可搭载20架垂直起降飞机的轻型航母,预算价格就超过8亿美元。

  意大利建造的一艘可搭载20架直升机的轻型航母,造价超过10亿美元。

  英国计划建造的两艘新一代轻型航母,预算竟达65亿美元。

  美国下水的“里根”号航母,造价超过48亿美元。

  而且,航母需要众多驱逐舰、护卫舰、潜艇以及补给船为其提供支持和保护。这样一来,如果要建造整支航母编队,至少需要50-80亿美元打底。

  “尼米兹”级航母为美国海军现役的最先进航母,共有10艘。以该级航母为例,如果按服役30年计算,每艘航母维持费用为111亿美元,舰上90架两代舰载机的采购和维护费用为198亿美元,导弹驱逐舰、导弹巡洋舰等护航舰艇的费用为67亿美元,油、水和食物的费用为55亿美元。粗略算下来,一艘“尼米兹”级航母全寿命期间的费用高达430多亿美元,若按20%的通货膨胀率来计算,将近600亿美元,年均耗资20多亿美元。

  美军新建造的“福特”级航母,更是一部“吞金兽”。最初,美国造“福特”级首舰“福特”号的预算是105亿美元,包括设计费24亿美元,建造费81亿美元。但实际建造耗资达到128亿美元。

  美国参议院军事委员会、美国国会调查机构联邦审计署对“福特”号航母费用严重超标问题提出了严厉批评,要求追究相关责任。

  后来尽管美军一直在想方设法降低“福特”级航母的造价,但按照美国休斯敦英格尔斯公司纽波特纽斯造船厂的测算,第二艘“福特”级航母“肯尼迪”号的造价仍将达114亿美元,该厂是美国唯一具有建造核动力航母的船厂。

  因此,一个国家如果没有强大的经济实力作后盾,没有全面的国防工业体系作支撑,没有坚定的决心和政策支持,无论是买还是造,都是天方夜谭。

  造得起未必用得起

  航母不是用来粉饰太平的花瓶,买或造都是为了与其他舰艇组成航母战斗群,完成相关作战或军事安全等方面的任务。

  买航母或造航母花的钱只是航母全寿命周期费用的冰山一角,航母的使用、维修、改装才是航母花费的大头。

  航母使用费用是指航母正式服役后的所有开支,主要包括燃料、弹药、维修和人员等四大部分。

  1.燃料成本。燃料成本是指舰载机燃料成本和航母自身燃料成本。

  例如,美国核动力航母只携带航空燃油,装载量为9000吨。常规动力航母携带燃油7800吨,舰用燃油8000吨。假定航母可以出动的飞机为80架,每架舰载机出动一次的平均油耗为8—12吨,则航母每天需要消耗燃油640—960吨。

  结合海湾战争和伊拉克战争中的经验,每架舰载机平均每天执行3—4次飞行任务,每次的油料支出就达到上万美元。这也就不难理解,2003年伊拉克战争爆发伊始,美国在波斯湾外海就准备了300艘载满油料的巨型油轮供应其战机,其中1/3是专门为航母准备的,但仅仅支撑了15天,航母舰载机就出现了“断炊”情况,足见舰载机巨大的油料消耗成本。

  从航母自身的燃料成本看,常规动力装置和核动力装置的费用差别较大。

  历史数据显示,一艘大型常规动力航母每年消耗的燃油为50万桶,合计一生消耗约2500万桶。核动力航母的费用更是惊人,其成本主要体现在核燃料的更换、核反应堆维护与安全保障上。

  美军“尼米兹”级航母对其核反应堆进行一次例行维护,相当于中修程度,不对反应堆核芯进行拆解,需要花费2—3亿美元。航母整个服役期间,类似的维护要进行3—4次。而且随着服役时间的延长,维修成本也会进一步增加。

  2.弹药成本。弹药成本主要是指航母舰载机的弹药成本与特混编队中其他舰只的弹药成本,包括航空武器、炸弹、导弹、火箭、烟火器材等,以及弹药补给所产生的运输成本。美国一艘核动力航母的弹药装载量约为3000吨,一艘常规动力航母的弹药装载量约为2000吨。

  据统计,海湾战争期间,美军航母每架舰载机一次出击平均携带各种弹药2.5—3.5吨,航母的弹药储备大约可以支持舰载机800—1000架次的作战飞行任务,航空弹药的自持力为10—15天,遇到高强度战斗,只能维持1周左右。

  以美国“尼米兹”级航母为例,该级航母在弹药满载时,弹药总价值13—15亿美元,但只够全部舰载机使用12—15天,特混舰队中的各种补给舰进行一次完整弹药补给需花费1亿美元左右。如果在海军基地进行弹药补给,成本稍微低一些,但也在8000万美元左右。

  

  法国戴高乐号航母

  3.维护成本。维护成本是指航母服役期间进行的例行维护以及中修、大修所产生的费用。受航母舰载机频繁起降、各种装备操纵使用率高等因素影响,航母的维修保障是其全寿命周期内一项非常重要的工作,维修产生的费用也比较高。

  根据测算,航母每年维护成本通常占其造价的1/8。美国“尼米兹”级核动力航母“里根”号较具代表性,其造价为45亿美元,每年使用和维修的费用约5亿美元左右。

  一艘大型航母的使用维修费用到底要吞掉多少钱,可以作个直观描述,就是平均每艘航母每小时要花掉5万美元,一天要花掉100多万美元。

  对“戴高乐”号的使用费用,法国预估每天至少要花掉100万法郎,这还不包括航母现代化升级改造的费用。

  根据历史经验和通行做法,想让一艘航母服役50年,就需要进行一定程度的中期现代化改装,其中核动力航母一般在服役24年左右时要进行一次现代化改装,常规动力航母一般在服役30年左右进行一次现代化改装,然后再服役15年甚至更久一些。

  而改装费相当惊人,其中核动力航母现代化改装费约24亿美元,常规动力航母改装费在8—9亿美元之间。一些小的航母国家购买的航母多为二手退役航母,服役没几年就要进行现代化改装,有的国家就是因为付不起改装费而被迫退出航母俱乐部。

  4.人员成本。大型航母一般都配有5000—6000名舰员,庞大的舰员队伍需要消耗大量的生活用品,包括各种口粮和食品、饮用水和淡水、被服和纺织品、室内设备以及用具,等等。

  各种消耗品一半以上是食品,如以每人每天2.3千克食品计算,一艘5000人的大型航母每天要消耗食品11.5吨、每月约350吨。航母的自持力一般为90天,因此食品的储备也要按90天考虑。每天需要淡水110多吨。用电量相当于一个10万人的城市。

  舰员的工资津贴费用也是一笔不小的开支。为了减少人员开支,一些航母国家可谓是煞费苦心。英国专门聘请美国兰德公司对“伊丽莎白”级航母进行减员研究,提出了57种认为可行的舰员编制消减措施,包括利用舱室遥感技术实现机械舱室无人化、合并职守岗位等,从而将航母舰员人数降到1450人,大大降低了人力成本。

  显然,世界航母俱乐部里围绕买得起、造得起、用得起、修得起等,进进出出的正向与反向、荣耀与尴尬的经验和教训,都为中国的航母之路提供了重要借鉴。

相关新闻

天下黄埔二维码 请关注微信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