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当前位置:黄埔军校同学会  >  2019年第五期  > 正文

我和我的祖国——感悟百姓餐桌上的变化

日期:2020-01-07 10:59 来源:《黄埔》杂志 作者:张治平

字号:  [小]  [中]  [大] 打印本页 关闭窗口

  我出生于1950年,生在新中国,长在红旗下,亲身经历和完整见证了我们的国家从一穷二白走出来,由弱到强,由贫到富的变化!

  在热烈庆祝建国70周年的日子里,我翻开记忆的篇章,感悟百姓餐桌上的变化……俗话说:“吃饭、穿衣亮家当”,百姓的餐桌不仅是亮市井人家的家当,同时也是在亮社会的家当。我小的时候,中国被称为“票证王国”,从穿衣、铺盖所需要的棉花票、布票,到吃饭用的粮票、油票、肉票,这些票证有一个月发一次的,有一年发一回的。提到副食本,那限量买的东西就更多了:粉丝、粉条、淀粉、白糖、麻酱、食用碱、糕点、糖果、还有鸡蛋,连洗衣皂也要凭本供应,买茶叶您要是忘了带“工业券”准不卖您。每次发这些票证,都是由我为家里领,我一样一样小心核实,唯恐缺少了哪项,否则就会直接影响这个月的吃用。在三年困难时期,国家物资匮乏,这些票证比钱还要贵重!票证伴随着我成长,票证让我养成了谨小慎微的习惯。

  党中央的“菜篮子工程”结束了票证的历史。“民以食为天”,过去的“当家菜”白菜、萝卜已退出了主场,咸带鱼也已经不再吊起人们的胃口,过去人们向往的“牛奶加面包”“土豆加牛肉”,已成为食不厌精的佐餐,伴随着祖国建设的日益发展,人们的一日三餐发生了一个质的飞跃!中国人的主食消费量不断下降,副食消费量日益增长!

  各色美食已不再是过节过年的专用,百姓餐桌上,鸡、鸭、鱼、肉、银耳、海参、生猛海鲜等各种名贵菜,只要是想吃就能买得到!各类酒楼、饭庄不再是富人的领地,寻常百姓的喜宴聚会,生日节日,都会潇酒走一回。

  过去人们把“吃”当成每日大事,乃至见面问候语都是“您吃了吗?”随着社会的发展与国际的不断接轨,这句问候语已经淡出人们的交流,“您好”与“谢谢”这样的文明词汇,成为当今社会人们交流的主要用语。

  在改革开放的推动下,中国城乡居民正在从追求“吃饱”向“吃好”转变,饮食文化从色、香、味、美又添加了营养的“营”字,“高蛋白、中热量、低脂肪”成为人们选择食品的标准。随着人民生活方式的改变,吃“绿色的、健康的、方便的”已成为食品消费的主流!八宝粥、方便面、方便玉米、方便汤,为人们提供方便快捷的饮食;粤菜、川菜、东北大菜……打破地域的局限走向全国各地;肯德基、麦当劳等洋快餐,远渡重洋而来,在神州大地安家落户!

  过去人们因瘦而倍觉寒酸,如今却因胖而寻求减肥良方。过去人们饭后喝汤为溜缝儿,如今饭前喝汤为减肥!

  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食品资源越来越丰富,不可避免地出现了一些浪费现象。这时党中央及时发出了关于“光盘行动”的倡导,全国各地大大小小的酒店饭庄都在醒目位置,挂起了“光盘行动,欢迎打包,杜绝浪费”的标牌!

  党中央的这一倡导,和小时候父母对我们的家教完全一致!

  我尚在孩童时期,父母就让我们背诵李绅写的诗作《悯农》:“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让我们背诵《朱伯庐治家格言》:“一粥一饭当思来之不易,半丝半缕恒念物力维艰。”我母亲每天三餐后都要检查我们的饭碗,看把饭菜吃干净了没有。她说,即使拥有一座金山,也不能浪费一粒米!母亲到了晚年,患有高度近视,每一次饭后,都要把碗举起来,让我们检查,看碗中是否还有没吃完的饭菜。

  我的父亲张子忠(黄埔17期)晩年由儿女们轮班照顾饮食起居,他仍然坚持原来的饮食习惯,端起饭碗先按照穆斯林的教义道:“汰斯迷。”意思是感恩真主慈悯。有时候剩下一点饭菜,他坚决不让倒掉!要留着下次吃饭时再吃。有一次我儿子怕姥爷总吃剩的没有营养,就谎称把剩饭给我家的猫吃,父亲当时说:“好,只要是不浪费,你拿去先问问猫,它们要是不吃,还拿回来我吃!”当时家里所有的人都大笑起来,在笑声中,一颗杜绝浪费的种子,已经悄然地植入到每一个人的心中……

2012年2日11日,张子忠88岁生日留影

  70载春秋,我亲眼见证了祖国的昨天和今天,见证了祖国日新月异的变化!见证了前辈的家教家规在后辈身上传承!现在,我们对生活感到非常的满足,正如我的老父亲在世时说的一样:“现在就是用放大镜来看,也找不到一点不知足的地方!”

  我母亲曾经告诫我们:“皮之不存,毛将焉附?”有国才有家,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之际,祝愿我们的国家繁荣昌盛!祝福人民的生活越来越好!

  

相关新闻

天下黄埔二维码 请关注微信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