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当前位置:黄埔军校同学会  >  黄埔春秋  > 正文

黄埔军校的演变

日期:2011-08-30 13:45 来源:黄埔军校同学会网站 作者:

字号:  [小]  [中]  [大] 打印本页 关闭窗口

  怒潮澎湃,党旗飞扬,这里是革命的黄埔!诞生于革命风雷激荡的20世纪20年代国共两党第一次合作时期的黄埔军校是世界四大军事名校之一,可以说一部黄埔军校史就浓缩着20世纪中国革命史。有人说:没有黄埔军校就没有国共两党的军队,也就没有国共两党后来的大发展!的确,黄埔军校造就了中国现代史上乃至当代史上一大批声名显赫的政治巨人和骁勇善战的军事将领,半个多世纪的合作与分裂不仅是黄埔军人的戎马倥偬沉浮荣辱,他们的传奇经历和军政生涯更是同中华民族的兴衰、中国社会的变迁紧密地联系在一起。物转星移,岁月沧桑,从中国国民党陆军军官学校、中央军事政治学校、国民革命军黄埔军官学校、中央陆军军官学校到陆军军官学校,黄埔军校走过了整整80年的征程。

  黄埔军校的酝酿、筹备和成立同中国国民党的改组以及第一次国共合作是密不可分的。早在1923年10月国民党中央执行委员会就通过了一项关于建立陆军讲武堂的提案,后来将军校的名称初步定为“国民革命军军官学校”。1924年1月24日在国民党一大期间,孙中山先生决定将筹备中的军官学校改名为“中国国民党陆军军官学校”,任命蒋介石为军校筹备委员会委员长(实际上负责筹备工作的是廖仲恺),军校的校址初步选在广州黄埔岛原大本营军政部讲武堂和海军学校原址上。2月1日,孙中山任命李济深、王柏龄、林振雄、沈应时、俞飞鹏、宋荣昌、张家瑞7人为筹备委员会委员。3月1日,黄埔军校新生入学试验委员会成立,蒋介石被任命为委员长(此时蒋不在广州,委员长一职由李济深兼代),邓演达、王柏龄、严重、钱大均、宋荣昌、张家瑞等9人为委员,准备招生入学考试。在军校筹备期间廖仲恺先生做了大量卓有成效的工作,先后领导主持了校舍改造、制定校规、招募教员、制定教学计划以及设计校徽、制服等一系列事宜。

  1924年5月3日,黄埔军校领导机构正式成立。孙中山担任黄埔军校总理,蒋介石任校长,廖仲恺任党代表,上述三人组成军校校本部,直属国民党中央执行委员会,是军校最高的领导机构,校本部下辖六大部、一个校长办公厅、一个总教官室:政治部主任戴季陶(后邵元冲,11月周恩来继任),副主任张申府;教授部主任王柏龄,副主任叶剑英;教练部主任李济深,副主任邓演达;管理部主任林振雄,副主任吴子泰;军需部主任周俊彦,副主任俞飞鹏;军医部主任宋荣昌,副主任金源盘;校长办公厅秘书长邵力子;总教官室总教官何应钦。在黄埔军校的教官中,顾祝同、陈继承、刘峙、严重等人任战术教官;钱大均等任兵器教官;汪精卫、鲁易、聂荣臻、雷经天、袁也烈、毛泽覃、熊雄等都在政治部工作或担任政治教官。此外黄埔军校还设有特别官佐,陈诚、徐成章、季方等就是其中比较着名的。军校建立过程中苏联政府曾给予了很大的帮助,苏军着名将领巴普洛夫、加仑(布留赫尔元帅)等曾担任军事顾问。

  黄埔军校招生的消息传到全国各地后,成千上万的青年投笔从戎,纷纷南下广州报考黄埔军校立志从军报国,“到黄埔军校去”'一时间竟然成了青年人最时尚的口号。1924年5月5日,黄埔军校第一期学生入校,其中正取生350人,备取生120人,6月16日举行了开学典礼、孙中山先生偕夫人宋庆龄出席典礼并发表了重要讲话。黄埔军校第一期学生最初分为4个队,后来军校又合并了大本营军政部讲武堂的学生编为6个队,由于革命的需要学习时间仅为半年,于1924年11月毕业,一期毕业生共计639人。许多黄埔一期生后来在国共两党中都担任了重要职务,徐向前、陈赓、周士第、阎揆要、彭明治、袁仲贤、曾希圣以及蒋先云、胡焕文、曹渊、左权、刘云、陈启科、黄锦辉、冯达飞、李谦、孙一中、傅维钰、杨其纲、李之龙、赵自选、黄鳖、王尔琢、王泰吉、唐震、彭干臣、刘畴西、许继慎、蔡申熙、吴展、何章杰、粱锡古、魏孟贤、肖方、董朗、贺声洋、冷相佑、张伯黄、伍文生、张继春(湖南醴陵人,非湖南宜章人第二野战军副政委张继春)等后来都成为了我党我军历史上着名领导人;此外陈明仁、侯镜如、廖运泽、李奇中、郑洞国等着名起义将领也是黄埔1期生;而胡宗南、冷欣、曾扩晴、杜聿明、王敬久、王叔铭、桂永清、李仙洲等黄埔1期生则成为国民党阵营的高级将领。 

天下黄埔二维码 请关注微信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