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当前位置:黄埔军校同学会  >  人物访谈  > 正文

他们,从黄埔军校走出的永川人

日期:2014-06-18 09:50 来源:重庆晨报 作者:张梁

字号:  [小]  [中]  [大] 打印本页 关闭窗口

广州黄埔军校旧址。(资料图片)

  广州黄埔军校旧址。(资料图片)

  老兵不死,只是凋零。

  90年前的6月15日,广东省广州市黄浦长洲岛上,一所军校正式开学,后人习惯称之为“黄埔军校”。打开封面已显陈旧的黄埔军校同学录,我们惊异的发现,永川人也曾在此留下足迹,和这所声名显赫的军校一起,沉淀在历史长河中。

  记者从区统战部了解到,前天是黄埔军校建校90周年,永川黄埔军校同学会联络组成员最鼎盛时曾有三十多人。目前只有两三人健在,年龄最小的都超过九十岁。记者翻阅文史资料,试图从中找到他们在历史上留下的身影。我们目前能找到的永川籍黄埔军人资料显示,其中多数毕业于前6期。

  永川区老文史人屈景益手中有一本纸张微微泛黄的黄埔军校同学录,以及一些上世纪八十年代的口述资料。指着这些口述历史作者的名字,屈景益感叹,连作者都已经不在了,更别说口述史中的主人公。这些主人公一部分原籍永川,一部分后来在永川工作生活。

  刘泽膏 1901年生于红炉,黄埔5期学生。刘泽膏最初在军阀熊克武部队任排长、连长。1925年,刘泽膏考入黄埔5期,毕业后随军北伐至上海。1932年1月28日晚,驻沪日军发动“一·二八事变”。刘泽膏时任十九路军连长,在此战中战绩突出,晋升为营长。抗战初期,他在第一战区某部任少将参谋,后调该战区某部任师长。抗战胜利后调任四川省荣(县)威(远)师管区少将副司令,解放前夕率部起义,后申请回家务农。

  凌谏衔 临江人,黄埔6期学生。他曾在军阀刘湘所办的军官教育团学习,毕业后在郭勋祺部任上尉,后报考黄埔军校,3年后回到郭部任营长、参谋等职。抗战爆发,凌谏衔随部出川,因作战勇敢升任团长。1938年冬,凌谏衔所部奉命负责武汉一段长江的江防,炮击日军军舰,屡建奇功,后任旅长,又升为145师师长和147师师长。抗战胜利后,凌谏衔升任21军副军长,解放前夕率部起义,1956年病逝于永川。

  黄安禄 1901年生于王坪(今属来苏),黄埔5期学生。其童年时在来苏福音堂小学肄业,后转入永川城关华美高小及永川中学就读。由于家境困难,无力升学,得到堂兄资助的100元路费后,赴广州考入黄埔军校。1935年,黄安禄随贺国光的参谋团返回四川,初任上校,后调位于川南的南溪县任县长,后因蒋介石和刘湘集团的矛盾日深,被刘湘找了个名目判处10年徒刑。1944年,王瓒绪接替刘峙任重庆卫戍司令,调黄安禄任副官长。抗战胜利后,卫戍部改为警备区,黄安禄回到永川,1959年病逝于来苏。

  张丹秋 寒坡乡(今属吉安)人。童年在寒坡读书,1923年考入泸州川南师范,1924年加入该校社会主义青年团,1929年转为中共党员。1927年张丹秋考入黄埔军校武汉分校(当时名为中央军事政治学校)。1930年,身为中共党员的张丹秋、王彦家在永川中山公学任教员,暗自传播马列主义,后就义于成都东莲花池。望贤公园前有一座忠魂雕塑,其中就有张丹秋。

  夏光璧 双石人,黄埔6期学生。1924年,夏光璧考入重庆浮图关军官教育团学习,1925年在杨森部第三混成旅一团一营任连长,后升任吕布参谋。得知黄埔军校招生,其辞职前往广州,1927年岁军校迁往南京,三年后毕业。1931年,夏光璧回到永川任28军宪兵司令部参谋兼永(川)、荣(县)、泸(县)西山山防局局长。到任后严禁烟赌,使地方秩序焕然一新。抗战期间,夏光璧任重庆酉(阳)师管区少将副司令兼酉阳团管区司令期间,积劳成疾,病逝于永川。

  谢南 1905年生于罗汉乡(今属红炉),黄埔5期学生。毕业后,其在国民党中央军18师(后为18军),任排长、营长。抗战期间,升为副团长,于武汉战役中负重伤。1940年伤愈后,谢南调任后方渝酉师管区补充第二团任副团长,抗战胜利后退役返乡任英井中学(后合并到永川中学)军训教官,1950年病死。

  除上述人外,还有几位永川籍黄埔生,分别是周烈甫(3期)、黄振刚(4期步6队)、孙朝(5期步1队)、王格(5期炮科)、黄崇湘(6期工兵4队)、庞修龄(6期炮科)。另外,还有部分原籍外地,后来生活和工作在永川黄埔军人。如原籍江津的邱志云,解放后一直在永川中医院工作。

  重庆晨报永川读本记者 张梁

天下黄埔二维码 请关注微信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