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当前位置:黄埔军校同学会  >  黄埔军校  > 正文

黄埔军校第1期毕业学生与其他期别的毕业生相比的特点

日期:2016-05-04 13:36 来源:《黄埔》杂志 作者:

字号:  [小]  [中]  [大] 打印本页 关闭窗口

  黄埔军校第1期,在1924年3月入学,6月举行开学典礼,11月宣布毕业。但迟到次年5月才发给毕业证书,6月第3期快要举行开学典礼之前几天才正式补行毕业式。第1期毕业生计635人。黄埔军校毕业生,在中国军事史上是一个堪称典范的群体,而第1期毕业生更是这个群体“塔尖”中的精英,他们作为“黄埔系”中的“大哥大”,自然有着得天独厚的黄埔资历和军阶晋升资格,与其他期别的毕业生有着诸多不同的特点。

  (一)入学素质起点普遍较高。

  为保证学生质量,军校试验委员会在广州《民国日报》刊登公开启事,谢绝各方推荐函件,郑重声明坚决按考试成绩,择优录取新生。考试是严格的,标准要求也很高。报考者一般要经过3关,第一步是各省区的初试,第二步是大地区范围内的复试,第三步是军校的总考试。基本程序是,全国19个省区分别先进行招生初试,初试合格后再介绍到上海、重庆等地复试,如当时毛泽东即在上海负责复试工作,复试合格后再送到广州参加总考试。军队也是如此,东路军总部及其所辖各部队之下的军官数十人报考军校,东路军总部为慎重起见,先在本部预考,合格者再送军校复试。从总体上看,报考青年的文化水准也比较高,约有1/3是中学或专科学校毕业生。报考人数多达1200余人,超过计划招生人数3倍多。考试分笔试和口试两种。录取揭榜时,共产党员蒋先云名列第一。

  从学生来源看,第1期学生还有下述特点而不同于后来各期:(1)多由出席国民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的代表介绍而来,其中许多学生是共产党组织从各地选派来的党团员和革命青年。(2)由于对各省都有配额,籍贯分布于21个省区。除吉林、外蒙古、新疆、西藏以外,其余各省都有人参加。以湖南、广东、陕西、江西、浙江等省居多。最多的是湖南人,因程潜办的湘军讲武堂的一个队(都是湖南人)约120多人在后期并入(此数不在上述近500人之内);最少的是内蒙古,只有白海峰等2人。(3)年龄悬殊,最小的谭煜麟仅16岁,最大的丁虎已38岁;(4)文化程度不平衡,小学到大学都有;三分之一为中学或专科毕业以上文化程度。(5)出身复杂,有军官、学生、工人、农民,还有来自其他家庭出身和工作岗位的;(6)家庭富有者很少,受到社会压迫者占多数,故富于革命性。(7)本期学生多有亲缘关系,说明报考军校时的互相影响很大。如广西容县陆汝群、陆汝畴是亲哥俩,湖南长沙王敏修(又名王梦)、王劲修是亲哥俩,陕西米脂杜聿明、杜聿鑫、杜聿昌是堂兄弟,广东香山容有略、容保辉是堂兄弟,河南唐河刘先临、刘希程是堂兄弟,广东琼山陈克、陈武是堂兄弟,湖南醴陵黄振常、黄再新(又名振新)是堂兄弟,山东广饶李玉堂、李延年是堂兄弟,湖南桃源刘铭、刘戡是堂兄弟,湖南湘乡潘佑强、潘德立是叔侄,广东云浮梁广烈、梁廷骧是堂叔侄,湖南醴陵李人干是左权的姐夫,湖南晃县张本清是福建蒲城伍诚仁的姐夫,湖南石门王尔琢是郑洞国的妹夫,湖南醴陵张际春是黄振常的妹夫。

  (二)最早接受先进军事教育。

  黄埔军校第1期学生开中国现代军事教育先河,为长时期封闭的中国军事教育领域注入了先进的革命的军事学术思想和军事技术知识。黄埔军校特别强调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教学原则,政治课与政治任务和工农运动相结合,军事课与野外演习和参加实践相结合,从而锻炼了学员的革命意志,提高了学员的军政素质,促进了革命形势的迅速发展。黄埔军校在苏联顾问的帮助下,尽量采用最新的军事理论和军事技术进行讲授和训练,与一切旧式军事学校相比,有着自己的显着特点和优点。其教育的内容充满着时代的浓厚革命气息,与世界潮流的脉搏谐动,代表着时代的先进文化,代表着时代的先进方向。这是黄埔军校教育的显着特点之一。

  黄埔军校是第一次国共合作的产物。由于国共两党的共同努力,它一反旧式军校之常规,首创崭新的军事教育制度,以孙中山革命的三民主义和马克思的共产主义为主导,对不同党派和不同学派的思想理论实行兼容并包的政治教育方针。黄埔军校继承和发展了中国历史上优良的军事传统,吸收了国外先进的军事思想。军校建校之初,开设内容丰富的政治课,对学员积极进行孙中山革命的三民主义教育,同时也注意向学员灌输马列主义思想。这是黄埔军校区别于以往任何旧式的讲武场所的显着标志之一。

  黄埔军校学习苏联红军学校的教育经验,重视政治教育,黄埔军校在办学方针上与旧军阀办校的一个根本不同点是“军事与政治并重”,独具特色的黄埔军校政治教育,使受教育者懂得了枪口为什么对准谁,为谁而扛枪打仗。由此,黄埔生在东征、北伐等战火中所向披靡,显现出了顽强的战斗力。

  (三)最早受到国共两党领袖的青睐和倚重。

  黄埔军校是孙中山先生晚年苦心经营的一所新型革命军事学校,他对军校倾注了极大精力,寄托了莫大希望。他常亲自到军校视察,每隔一段时间都要到军校“海关楼”小住,检查工作,听取汇报。要求师生严格掌握“政治与军事并重,理论与实际结合”的教学方针,并根据“亲爱精诚”的校训,倡导“团结”、“牺牲”、“奋斗”三大精神。从1924年6月16日军校正式开学,至同年11月1日他离穗北上,孙中山先后5次亲临军校视察,从思想上、组织上、物质上、方针政策上给予巨大的关心和指导,关心着军校的建设和发展。第1期学生都多次亲自聆听过孙中山先生的教诲,这对他们人生坐标的确定具有非常重要的定向作用。

  在军校第1期生入学至毕业期间,绝大多数学生受到蒋介石的个别接见。有资料统计,第1期毕业生有三分之一是由蒋介石亲自点名提携并加以重用的。蒋介石对黄埔军校学生的影响产生了一种独特的凝聚模式,一种国民党使用自己的军队要得到蒋介石同意和支持的模式。服务于国民革命军中的黄埔第1期毕业生,不少人后来成为蒋介石倚重的亲信将领,每到“军事艰难时”多用第1期毕业生。蒋介石作为当时中国军政领袖人物,运用第1期毕业生作为“军事引领”或“精英集团”,在中国内地及日后在台湾进行了半个多世纪的军政统治。

  黄埔军校第1期毕业生在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军队中,绝大多数也得到了器重。周恩来、叶剑英、聂荣臻、陈毅等黄埔教官,更是了解黄埔军校,也重用黄埔毕业生。南昌起义、秋收起义、广州起义中的军事指挥员有20多人是黄埔1期生。后来评定的“中华人民共和国36位军事家”中,有徐向前、左权、陈赓、许继慎、蔡升熙5位黄埔1期毕业生。1939年5月26日,毛泽东在《抗大三周年纪念》一文中写道:“昔日之黄埔,今日之抗大,是先后辉映,彼此竞美的。”中国共产党创办的“中国人民抗日军事政治大学”仿效了黄埔军校的建校原则和革命精神,毛泽东对黄埔军校给予了如此高的评价。

  (四)最早接触实战,成为国共两党最初的军事指挥员。

  第1期学生处在民国初期军阀混战、群雄争霸、革命与反革命交织一体的特殊历史时期,在当时的战争环境下,曾经成为引领历史进步潮头的“军事精英群体”。在校时期,他们曾随孙中山出师韶关准备北伐,继又调回广州参加平定商团之战。在孙中山“党治军队”理论指导下,本着“早出人才,快出人才”方针,入校学习训练半年多,即告毕业分发军队。毕业后,大多留在军校教导团第1、第2团组成的校军,担任连、排、班长,或派入革命政府中的工人纠察队、农民自卫军和海军舰艇供职。此后他们在投入广东革命政府两次东征和统一广东的历次战斗中,战无不胜,愈战愈强,崭露头角,逐次委以军事重任。

  第1期毕业生共计635人(含第6队),去向大致分为4部分:(1)大部分派往新成立的教导团担任连党代表、排长、班长或司务长、文书等职务,旋及开赴东征前线。(2)部分留校派到第2期学生队当区队长。(3)部分派往海军、工人纠察队、农民自卫军等机关或军队出任政治工作和教练工作。(4)挑选长于英、德、法语的学生10人到大元帅府,在由德国顾问主办的航空学校学习空军。第1期学生毕业时,还选派了30多名毕业生组织了机关枪训练班,由苏联顾问担任教官,训练班结束后,绝大多数也都分到教导团任职。

  1924年11月20日,由黄埔军校师生组成的军校教导团(后改称教导团第1团)正式成立,实行“三三制”(每团3营,每营3连,每连3排,又有特务连、侦探队、机关枪连、辎重连、通信队、卫生队等,均在团之建制内)。各级官佐主要由黄埔军校的教职员和第1期毕业生担任。教导团采用党代表制,各级党代表由党代表廖仲恺遴选教官和学生中富有政治学识者,呈请中央任命。除实施政治训练外,凡军队一举一动、一兴一废,均须受其节制,以示党化。黄埔教导团的成立为国民党党军的建立奠定了基础,后来这支部队参加过东征以及讨伐杨刘叛乱,1925年8月,部队改编为国民革命军第1军,蒋介石担任军长,周恩来任副党代表兼政治部主任。

  军校第1期学生的最大特点是名将云集。第1期毕业生中,有许多在国共两党军队中担当重任,成为独当一面的将帅英才,不少人在军政机构参与战略策划,不同程度地影响着军队建设乃至战争进程,在国家军事历史上发挥过极其重要的作用。黄埔第1期毕业生有许多后来在国共两军中担任重要职务,如中国共产党旗帜下的徐向前、陈赓、周士第、阎揆要、袁仲贤、彭明治、曾希圣以及蒋先云、胡焕文、曹渊、左权、刘云、陈启科、黄锦辉、冯达飞、李谦(隆光)、孙一中、傅维钰、杨其纲、李之龙、赵自选、黄鳌、王尔琢、王泰吉、王逸常、唐震、彭干臣、刘畴西、许继慎、蔡升熙、吴展、何章杰、梁锡古、魏孟贤、肖方、董朗、贺声洋、冷相佑、张伯黄、伍文生、金仁先等,还有陈明仁、侯镜如、廖运泽、李奇中、郑洞国等着名起义将领;国民党军方面的如胡宗南、冷欣、曾扩情、杜聿明、王敬久、王叔铭、桂永清、关麟徵、张耀明、黄杰、李仙洲、刘戡、刘咏尧、陈大庆、张镇、罗奇、袁朴、袁守谦等一大批高级将领。

  黄埔1期毕业生以崭新的军人风姿,示范着黄埔精神,一颗颗将星从这方教坛上冉冉升起。绝大多数毕业生成为中国国民党“党军”、国民革命军、工农红军的重要军事骨干,成为国共两党早年革命武装的核心和中坚。

相关新闻

天下黄埔二维码 请关注微信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