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当前位置:黄埔军校同学会  >  黄埔连载  > 正文

“两岸关系六十年”系列/之五

日期:2010-09-01 10:43 来源:《黄埔杂志》 作者:邰言

字号:  [小]  [中]  [大] 打印本页 关闭窗口

转机出现 朝鲜半岛战事骤发

扶蒋驻台 美国插手中国内政
 
邰言
 
  “三八线”燃起熊熊战火,美第七舰队驶进台湾海峡

  1950年初夏,正当世界舆论都认为蒋家王朝在台湾的覆灭只是时间问题时,蒋介石天天默默祷告,企盼奇迹的出现——第三次世界大战爆发。

  奇迹并没有出现,但足以改变台湾命运的转机出现了。

  6月25日清晨,战火硝烟笼罩在北纬三十八度线上空。朝鲜战争爆发了。

  7月7日,美国操纵联合国安理会通过紧急决议案:立即组成“联合国军司令部”,麦克阿瑟出任“联合国军”总司令。

  朝鲜战争的爆发,对已被杜鲁门冷落的蒋介石来说,无疑是一根救命稻草。

  战争爆发的当天,蒋介石和往常一样,洗漱后开始吃早饭。蒋经国手里拿着几张纸匆匆走了进来:“我们收到一些情报,说南北朝鲜之间发生了战争。”他语气中透出一丝兴奋。

  这份情报并不详细,只是简略说明朝鲜南北发生战争而已。深夜10点,国民党台湾当局驻南朝鲜“大使”邵毓麟发来报告,蒋介石这才较为详细地了解到朝鲜战争的情况。邵“大使”还在报告中分析:

  韩战(朝鲜战争)对于台湾,更是只有百利而无一弊。我们面临的中共军事威胁以及友邦美国遗弃我“国”,与承认中共的外交危机,已因韩战爆发而局势大变,露出一线转机,今后韩战发展如果有利南韩,亦必有利我“国”,如果韩战演成美俄世界大战,不仅南北韩必然统一,我们还可能由鸭绿江,由东北而重返中国大陆。如果韩战进展不顺而不利南韩,也势必因此而提高美国及自由国家的警觉,加紧援韩,决不致任令国际共党渡海进攻台湾了。

  这正是蒋介石最希望看到的一幕。

  果然,朝鲜战争爆发后,美国政府迅速作出反应,重新审视对台政策。在反复权衡利害后,杜鲁门政府决定由“抛蒋弃台”变为“扶蒋保台”。

  一向主张台湾不能落入共产党之手的麦克阿瑟更极力建议美国政府应派海、空军保卫台湾,并给予蒋介石以广泛的军事援助。就连一直坚持“抛蒋弃台”的艾奇逊此刻也积极向杜鲁门建议:让美第七舰队从菲律宾向北开进台湾海峡。

  6月27日,即朝鲜战争爆发的第3天,杜鲁门公开发表声明,抛出了“台湾地位未定论”,宣称:“共产党部队的占领台湾,将直接威胁太平洋地区的安全,及在该地区执行合法而必要任务的美国部队。因此,我已命令美国海军第七舰队防止对台湾的任何进攻,同时监督台湾国民党军队对大陆的一切海空攻击……台湾未来地位的决定必须等待太平洋安全的恢复,对日和约的签订或经由联合国的考虑。”

  对于美国政府粗暴干涉中国内政的行径,中国人民和中国政府无比愤慨。

  28日,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毛泽东在中央人民政府委员会第八次会议上发表讲话,号召“全国和全世界人民团结起来,进行充分的准备,打败美帝国主义的任何挑衅”。

  周恩来总理也代表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发表声明,强烈谴责美国政府支持南朝鲜李承晚集团扩大朝鲜战争和侵略我国领土台湾及干涉亚洲事务的行径。

  杜鲁门抛出“台湾地位未定论”后,美国对台政策发生了180度的大转弯,立即开始对台湾进行全面援助。在第七舰队驶入台湾海峡后,美国又增派十三航空队常驻台湾,以增强其空中防御力量;同时任命兰钦为驻台“大使”,重新与国民党台湾当局确定了正式官方关系;随后,美蒋双方订立《联防互助协定》,并将双方陆海空军交归麦克阿瑟统一指挥,美国军事顾问团也在台北正式成立,大批美制武器装备更是源源不断地运抵台湾。仅1950年6月至1954年6月,美国在短短四年间就向台湾提供了总额达14亿美元的经济及军事援助。美国与台湾当局在政治、经济、军事上的联系日益加强,美台关系进入了所谓的“蜜月”时期。

  自此,台湾再度进入美国的“安全”防卫圈内。这对于一度陷入绝境的台湾当局,犹如打了一剂强心针。

  蒋介石急欲出兵朝鲜,杜鲁门再三拒绝

  1950年6月27日,杜鲁门的一纸声明,使蒋介石一头钻进了美国人的保护伞下,风雨飘摇中的台湾岛似乎也安全无虞了。但杜鲁门的“台湾地位未定论”,却又使蒋介石坐立不安。

  原来,杜鲁门在命令美第七舰队进入台湾海峡的同时,要求“在福摩萨(指台湾)的中国政府停止对大陆的一切海空行动”。这分明是在阴谋策划两岸分裂、制造两个中国。

  对此,“外交部长”叶公超奉蒋介石之命发表声明,接受美国关于防卫台湾计划的原则,但又做出几点声明:一是在对日和约签订前,美国政府对于台湾之保卫,自可与“中国政府”共同负担责任;二是台湾系中国领土之一部分,乃为各自所公认。美国政府的上项提议,并不影响“中国政府”对台湾之主权或开罗会议关于台湾未来地位的决定;三是台湾当局“接受此项建议”,并不影响“中国政府”领土完整之立场。

  对蒋介石而言,“反共复国”是统治台湾精神支柱的唯一口号。如今杜鲁门禁止他反攻大陆,蒋介石表面上不得不接受,表示“双方意见完全一致”。但以后拿什么来激励台湾军民呢?思来想去,蒋介石和他的幕僚们发现了一个新办法,那就是出兵朝鲜半岛。

  其实早在朝鲜战争爆发之前,麦克阿瑟就派前美国太平洋舰队的柯克海军上将去台湾,与蒋介石商谈派国民党军队开赴南朝鲜,以抵抗北朝鲜可能发起的进攻。战争爆发的当晚,蒋介石收到了南朝鲜总统李承晚的求援急电。麦克阿瑟也致电蒋介石,询问在“确保台湾安全”的前提下,能否派兵援助南朝鲜军队,并请蒋介石严密监视大陆中共的动态,对大陆沿海采取积极的行动,以探测中共对台湾进攻的可能性。

  对此,蒋介石自然是求之不得,当即向李承晚致电声援,表示将采取有效步骤,对南朝鲜进行援助。随即在台北阳明山“总统官邸”召开紧急会议。会议一直开到深夜,最后决定台澎金马地区从6月26日零时起,全面进入紧急备战状态,第五十二军立即作开赴朝鲜战场的准备,并对该军的干部配备、兵员装备的补充更换、运输等问题作出部署。蒋介石对出兵朝鲜“热情”异常,绝不是出于对美国献殷勤,也不是他所说的“中华民国政府军队距离韩国最近,是能够赴援最快的友军”,归根结底是为了实现其“反共复国”的梦想。

  会后,蒋介石将此方案电告麦克阿瑟,并让邵毓麟转告李承晚,国民党决定“先以陆军3个师、运输机20架”驰援南朝鲜。正被朝鲜战局搞得焦头烂额的麦克阿瑟马上致电杜鲁门,请求批准蒋介石的建议。

  台湾岛顿时处于剑拔弩张的临战状态。

  此刻,朝鲜半岛激战正酣。战局并没有因美国人的武装介入而发生根本改观,相反朝鲜人民军势如破竹,于6月28日解放了汉城,并继续向朝鲜半岛南部的大邱、釜山方向进攻。

  就在朝鲜人民军攻占汉城的当天,驻美“大使”顾维钧根据蒋介石的指示,向美国国务院递交了一份备忘录,表示“愿意供给适合于平原或山地作战的,富有作战经验的部队一个军约3.3万人用于南朝鲜”。

  蒋介石摩拳擦掌、枕戈待旦,美国人却让他吃了闭门羹。

  6月30日上午8时30分,杜鲁门召集国务卿、国防部长、参谋长联席会议主席和三军参谋长等高级军政官员开会,讨论在朝鲜投入地面部队作战和蒋介石出兵朝鲜的建议。

  会上,国务卿艾奇逊等人坚持认为,如果台湾军队在朝鲜出现,中共就可能决定参战。他说:“中国政府声明不只是一种实实在在的威胁,而且是他们打算出兵干涉的预兆。如果蒋介石的军队开进朝鲜打北朝鲜共军,毫不怀疑,中共必将加倍地进行还击。那样一来,朝鲜战争马上就会扩大,局势的发展也必然难于控制,其结果不仅美国将要深深地陷进去,而且会把我们的盟友吓跑。”

  这一观点得到了绝大多数与会者的赞同。毕竟美国的战略重点在欧洲。如果蒋介石出兵朝鲜,可能引发美国与中国的全面战争,美国就不得不从欧洲调集重兵来亚洲。同时在两个战场与两个强敌作战,这是美国的能力所不及的。而美国的主要盟友英国由于已经宣布承认中华人民共和国并建立起代办级的外交关系,因此不希望看到蒋介石的军队出现在朝鲜半岛。加拿大等国也反对使用蒋介石的军队,认为此举必然会招致中共的介入和爆发更大规模战争。如果美国引蒋介石出兵朝鲜,必然导致西方主要盟国的分裂,甚至欧洲集体防务的解体,危及欧洲的战略利益。此外,美国把台湾作为亚洲防御战略的一环,如果从台抽兵入朝,又恐解放军乘机攻台,危及美国西太平洋的防御体系。

  基于以上考虑,杜鲁门决定谢绝蒋介石的请求。7月1日,艾奇逊在致“国民政府”的备忘录中婉言拒绝了台湾当局希望出兵朝鲜的要求。蒋介石第一次出兵朝鲜半岛的企图,宣告流产。

  但朝鲜战局发生了戏剧性的变化。先是麦克阿瑟指挥美军从朝鲜西海岸仁川港登陆,对朝鲜人民军形成南北夹击之势,并将战火烧近中朝边境。随后,中国人民志愿军入朝参战,在两次战役中重创以美国为首的“联合国军”,让嚣张的麦克阿瑟尝到了苦头。

  深感兵力匮乏的麦克阿瑟于11月20日致电蒋介石,请其仍派第五十二军前往朝鲜参战。麦克阿瑟同时致电华盛顿,建议把国民党第五十二军编入“联合国军”,以增强美军在朝鲜的作战能力。

  麦克阿瑟的决定让蒋介石喜出望外,当即召开紧急军事会议,下令第五十二军于24小时内完成出发准备。

  但美国政府对麦克阿瑟此举并不认可。接到麦克阿瑟的急电后,杜鲁门立即召集了国务院和五角大楼的联合会议。再三权衡利弊之后,大部分与会者仍然认为,蒋介石的军队一旦入朝作战,无论是从军事战略还是从政治、外交的角度来看,都是让人无法接受的、不明智的举动,非但无助于问题的解决,反而会使问题变得更加复杂化。因此,尽管美国人在朝鲜战场上打得并不顺手,还是决定谢绝蒋介石的请求。

  12月6日,蒋介石再次接到美国政府拒绝使用“国军”的通知,第二次出兵朝鲜的计划就此流产。

  1952年5月27日,接替麦克阿瑟出任美军远东总司令兼“联合国军”总司令的克拉克上将,又向参谋长联席会议提出了同意蒋介石出兵朝鲜的请求,以缓解美军后继兵员不足。克拉克同时还电告蒋介石,请其做好准备。

  蒋介石感到出兵赴朝似乎又有戏,再次指示第五十二军做好出发准备,并派顾维钧转告杜鲁门,台湾军队有意同“联合国军”一同作战。

  美国最高决策层对克拉克的建议和蒋介石的请求,进行了长达一个月的讨论。国防部又一次坚决反对引蒋入朝。为了解台湾军队的情况,美国政府专门从台湾召回了美军驻台湾军事顾问团团长蔡斯。蔡斯说,台湾军队中大部分军官素质低下、部队训练差,到了朝鲜肯定会全军覆没。减轻美军的负担可以通过增强南朝鲜军队的办法来进行,而不必用蒋介石出兵。在这种情况下,杜鲁门第三次拒绝了蒋介石出兵朝鲜的建议。

  虽然蒋介石三次请求,三次遭拒,始终未能达到出兵朝鲜,进而“反攻大陆”的目的,但他却成了这场战争最大的受益者。美国出兵台湾,使得国民党在溃败中得以站稳脚跟。蒋介石利用这一千载难逢的时机,巩固外岛防务,对国民党着手进行改造,并依靠美国的援助,制定了一系列政治、经济改革的措施,终于使台湾孤岛走出混乱不堪的局面,在夹缝中生存下来,形成了国民党偏安台湾的格局。

  在朝鲜半岛丢尽颜面的美国人,又把注意力集中到了台湾

  1953年,艾森豪威尔入主白官,大打“台湾牌”,台美关系自此进入了“蜜月时期”。

  艾森豪威尔首先任命坚决反共的杜勒斯为美国国务卿。其后在给国会的咨文中,从遏制共产主义发展的战略出发,宣布撤销1950年6月27日杜鲁门声明中关于台湾“中立化”的规定。

  此举意味着美国不再限制台湾当局“反攻大陆”,无疑是“放蒋出笼”,松开了杜鲁门套在蒋介石头上的“紧箍咒”,其目的就是要利用台湾问题,对中国大陆施加压力,使正处于微妙阶段的朝鲜停战谈判产生“心理上”的影响。

  7月27日,美国政府被迫在板门店签订了停战协定。历时三年的朝鲜战争就此宣告结束,同时也宣告美国企图通过征服朝鲜,进而武装侵略中国阴谋的破产。

  在朝鲜半岛丢尽颜面的美国人,又把注意力集中到了台湾。

  出于全球战略的需要,美国一直把台湾看作是它在远东地区的一艘“永不沉没的航空母舰”,长期图谋将台湾作为围堵新中国的重要基地,纳入美国的远东战略防御体系之中,并给台湾当局大量的军援和经援。但直到朝鲜战争结束,美台之间并未缔结类似美日、美菲、美韩的双边防御协约,台湾成为美国所建立的西太平洋安全体系中的薄弱环节。

  对此,美驻台“大使”兰钦竭力推动美国政府与台湾当局签订“共同防御条约”。因为只有这样,才能巩固美国在台湾的地位,又可克服这一西太平洋安全体系中的薄弱环节,使其在西太平洋已基本构成的威胁中国大陆的“新月形”防线得到进一步加强。

  自然,台湾当局更有这方面的需要,蒋介石愈加意识到维持与发展同美国的关系是其继续生存下去的唯一出路,只有千方百计地争取与美国结盟,才可以使偏安孤岛的蒋家小朝廷永远得到美国的保护,而且还可借美国力量反攻大陆。

  朝鲜战争结束后,蒋介石加快了与美国结盟的步伐。“外交部长”叶公超首先提出了与美国缔结双边条约草案问题。随后,驻美“大使”顾维钧奉蒋介石之命正式向美国国务卿杜勒斯提出关于缔结一项“共同防御条约”的建议。这年11月,美国副总统尼克松访问台湾,叶公超又向尼克松正式提出缔结“共同防御条约”的建议。

  尽管蒋介石对缔结“共同防御条约”有着十二分的热情,但美国政府起初的反应却是不冷不热,摆出一副既不接受也不拒绝的态度。究其原因:一是美国人一直认为蒋介石是一个不太理想的合作伙伴,害怕蒋介石的“反攻大陆”将美国再次拖进中美大战的深渊。二是不愿承担蒋介石防守沿海岛屿的义务,害怕这些岛屿的丢失会使美国丧失威信。三是盟国不支持美国的扶蒋政策。

  历史进入20世纪50年代中期,台湾海峡局势突变。

  1954年7月23日,毛泽东致电周恩来:我们在朝鲜停战后没有及时提出“解放台湾”的任务是不妥的,现在若还不进行此项工作,我们将犯严重的政治错误。

  同日,《人民日报》发表题为《一定要解放台湾》的社论,指出:中国人民再次向全世界宣布,一定要解放台湾。

  8月1日,朱德总司令在纪念“八一”建军节大会上讲话指出:不消灭蒋介石集团,不解放台湾,中国人民的解放事业就没有完成。

  与此同时,中国人民解放军重兵集结于东南沿海,大有渡海解放台湾之势。

  面对中共强大的政治攻势和军事压力,美国坐不住了。不愿失去对台湾控制的美国改变初衷,加快了与台湾当局缔结“共同防御条约”的进程。

  尽管如此,美国人的条件还是十分苛刻的。如在条约的“适用范围”上,美方坚持仅限于台湾、澎湖地区,而不包括金门、马祖诸岛;在“反攻大陆”问题上,美方坚持未经同意,台湾当局不能采取重大军事行动,等等。美国人的意图非常明确,就是利用这一条约进一步控制台湾,并凭借台湾海峡割裂大陆与台湾的关系,妄图搞“两个中国”。

  急于钻入美国人的保护伞下的蒋介石不得不做出让步,但为挽回面子,要求不将美国有权否决国民党军对大陆采取军事行动的内容写入条约“正文”。美国同意了这一请求,并决定以换文方式来表达。

  经过讨价还价,1954年12月1日,美台谈判达成协议。

  次日,台湾国民党政府“外交部长”叶公超和美国国务卿杜勒斯,分别代表台美双方在华盛顿签署了《台美共同防御条约》。

  这个条约是一个彻头彻尾的侵略中国领土、破坏中国主权、干涉中国内政的强盗条约,是一个违背联合国宗旨、违反联合国宪章、破坏亚洲与世界和平的战争条约。条约的签订,使台湾当局完全处于美国的保护,实际上是控制之下,使美国对台湾的军援和经援“合法化”。

  从此,蒋介石自恃有美国作后盾,敢于叫嚷“反攻大陆”,成为海峡两岸关系紧张的根源之一。●

相关新闻

天下黄埔二维码 请关注微信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