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当前位置:黄埔军校同学会  >  黄埔连载  > 正文

“两岸关系六十年”系列/之十三

日期:2012-01-01 13:58 来源:《黄埔》 作者:邰言

字号:  [小]  [中]  [大] 打印本页 关闭窗口

西沙告急 蒋介石放行大陆军舰过台海

 未见统一 两岸历史书写者先后辞世

  毛泽东一生曾指导、指挥过许多战役。他所缔造和统帅的军队,用落后的武器装备战胜了国内外强大敌人,成为一支战无不胜、无坚不摧的人民武装。1974年,毛泽东已81岁高龄,此时尽管他身体欠佳,自嘲快要“见马克思”了,但其头脑却依然清醒、睿智,并顽强关注着国家、民族利益及领土主权的完整。这一年,在毛泽东的决策、指导下,解放军在西沙海域发起了一场规模不大但意义非凡的海上自卫反击战。这一战,不仅是中国海军舰艇部队第一次对外作战,也是毛泽东一生中决策的最后一仗。有意思的是,对岸的蒋介石支持大陆的军事行动,人民解放军首次直接通过台湾海峡。

  

  毛泽东运筹西沙自卫战,

  这是他生命中最后一次战争决策;

  邓小平复出第一仗:指挥西沙海战打赢南越

  

  1974年1月的一天。北京,寒气逼人。上午10点钟,昨晚又工作了整整一个通宵的毛泽东尚未起床。此时,一份报告被小心翼翼地摆上了他的案头。

  这份报告,是国务院总理周恩来、中央军委副主席叶剑英签送的。报告指出:近一个时期以来,南越军队在西沙永乐群岛海域侵犯我国主权的事件愈演愈烈……同时,针对南越军队的入侵行径,报告提出了应当采取的对策,即通过加强巡逻及其它相应军事措施,保卫西沙群岛!

  毛泽东起床后,看过这份报告,陷入深深的思考中……

  1973年9月,南越阮文绍政府公然将南海群岛中的南威岛、太平岛等10个岛屿划入南越版图,并于次年1月,派出护航舰、驱逐舰和巡逻舰组成的海军特遣队及一个加强连的陆军,先后在南海群岛中的南子岛及附近的7个大小岛屿登陆。

  鉴此,台湾当局正式向南越提出抗议。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也同时向南越提出抗议,并再次声明,中国对南海诸岛“具有不可争辩的主权”。

  想到这些,毛泽东拿起笔,在周恩来、叶剑英呈送的报告上郑重批下两个字:同意!

  毛泽东决策做出后,周恩来等军委领导立即开始制定作战方案,调动和部署兵力,一场扞卫祖国尊严和神圣领土主权的正义之战,悄然拉开帷幕……

  为了打好这一仗,周恩来向有关各方及时传达了经毛泽东同意的政治局会议决定。19日凌晨,周恩来告诉叶剑英召集军事五人小组(后又增加苏振华),研究商讨西沙群岛具体作战方案,部署自卫反击事项。随后,他又电话告诉总参谋部:“西沙情况发展很快,恐怕今天就有可能打起来,因此经中央研究决定:由叶剑英、邓小平、王洪文、张春桥、陈锡联、苏振华等六人组成领导小组,代表党中央处理西沙作战问题,由叶剑英、邓小平同志负总责。”

  当日上午,叶剑英、邓小平等领导小组成员即来到作战部,直接部署和指挥打击南越入侵军舰的军事行动……

  此时,邓小平经毛泽东提议刚刚复出,1974年1月5日被任命为中央军委副主席兼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参谋长,这是他停职7年后指挥的第一个重大军事行动。邓小平要求首先明确一下指挥关系,陆海空参战部队由广州军区司令员许世友指挥。接着,邓小平口述作战命令,问其他首长有没有意见。然后,邓小平把手一挥,果断地说:“发。”就这样,作战命令发往广州军区。

  1月19日,中国人民解放军海战史上的第一次对外海上作战,取得了赫赫战果。总参作战部收到前线战报,叶剑英连声说打得好,打得好!

  为了狠狠教训南越侵略者,收回被其占领的我国西沙诸岛,扞卫中国主权和领土完整,经报毛泽东同意,叶剑英、邓小平等研究决定:继续扩大战果,立即发起登陆作战,从南越手中收复珊瑚、甘泉、金银三岛。19日下午,广州军区便据中央军委的指示,对这次登陆作战作出了部署。20日上午9时35分,我登陆作战部队和民兵等,便按既定计划发起了收复三岛的登陆战!前后仅仅用了4个小时时间(实际战斗加起来不超过20分钟),解放军便顺利收复了珊瑚、甘泉、金银三岛,并将五星红旗再次插上了三岛的最高处。

  

  解放军要求增兵西沙战场,毛泽东令“直接走”;

  台军问蒋是否拦截,蒋介石说“西沙战事紧哪”

  

  西沙海战胜利后,南越当局为捞回面子,一度频繁调动飞机和军舰,准备报复。对此,中国政府授权外交部于1月20日当天再次发表声明,警告南越当局必须立即停止对中国的一切军事挑衅和侵略活动。同时,中央军委命令我驻守在南海海疆的陆、海、空三军,时刻保持高度戒备、随时准备歼灭入侵之敌。

  1974年2月27日,中国外交部发表声明,向全世界公开宣布,中国政府决定将在西沙群岛自卫反击战中俘获的范文鸿等48名南越官兵和1名美国联络官,全部遣返。

  世界舆论一片哗然。各国高度评价和支持中国人民为扞卫国家主权、领土完整而从事的正义之战,强烈谴责南越当局侵犯中国西沙群岛的强盗行径。就连美国政府也在此前后采取了“不干涉政策”,并断然拒绝了南越当局请求美国第七舰队援助的要求。台湾的国民党当局同样强烈谴责了南越当局侵犯中国岛屿的非法行为。

  事实上,尽管海峡两岸在很多方面存在着根本性的分歧,一时也难统一起来,但在反对外国侵犯、维护中国主权方面,却存在着相当程度的共识,表现出行动的一致。

  蒋介石晚年在处理西沙问题上,民族大义在他的心中占了上风。

  当南越阮文绍政府将南海群岛中的10个岛屿划入南越版图并先后强行在南海群岛的7个大小岛屿登陆后,蒋介石就令台湾当局正式向南越提出了抗议。

  1974年5月,当中共中央军委决定“从东海舰队抽调3艘导弹护卫舰紧急南下,支援南海舰队”,毛泽东要求“直接通过台湾海峡”(以往20余年,中国舰队从东海到南海,需绕道走琉球群岛,入太平洋,过巴士海峡)之际,蒋介石又亲自下令,破例向解放军舰队亮起“请通过”的信号。

  有资料这样描述:

  自西沙海战爆发后,88岁的蒋介石每天都要让秘书念几份关于南海战况的简报。这一天,秘书为蒋念的不是平常的简报,而是“国防部”送来的一份急电:“中共海军导弹护卫舰4艘,今天清晨抵达东引岛一侧,企图穿越台湾海峡。”秘书对蒋介石说道:“国防部请您谕示,是否拦截。”

  台湾海峡当时被国民党海军控制。过去,解放军海军的舰艇从东海调到南海,或者从南海驶往东海,都要绕道台湾东南的公海,穿越巴士海峡,以避免在台湾海峡内发生摩擦和冲突。这次军情急迫,解放军军舰要在台湾海峡通过,也就毛泽东所说“直接走”的意思。

  蒋介石闭上眼睛吐出:“西沙战事紧哪”这句话,然后轻晃着安乐椅养神去了。台湾军方心领神会,作出妥善布置。

  当晚,解放军东海舰队“昆明”、“成都”、“衡阳”、“贵阳”等4艘导弹护卫舰,顺利通过台湾海峡,加入南海舰队建制。台湾国民党军不仅没有开炮,还打开探照灯,让解放军的舰队顺利通过。从此,西沙群岛便牢牢控制在解放军手里。

  这表明,尽管当时国共两党处于严重军事对峙状态,但在维护中华民族利益的斗争中,却表现出共同的认识。

  

  毛泽东评点蒋介石:“台湾是蒋介石当总统好?

  还是胡适好?还是陈诚好?还是蒋介石好。”

  

  1959年2月初,毛泽东在一次省市委书记的讲话中谈到国共两党进行秘密、间接接触的情况。他说:“台湾是蒋介石当总统好?还是胡适好?还是陈诚好?还是蒋介石好。但是国际活动场合,有他我们就不去。至于当总统,还是他好。”“10年、20年会起变化,给他饭吃。”“让他去搞特务,搞三民主义,历史上凡是不应当否定的,都要作恰当的估计,不能否定一切,否定一切的结果,那是毁了自己。”

  蒋介石第三次连任“总统”,中共方面捎话表示赞同。周恩来通过张治中给蒋介石、陈诚写信,信的主要内容可归纳为4句话:“局促东隅,三位一体,寥廓海天,不归何待”。

  紧接着在同年的2月27日,毛泽东在会见摩洛哥共产党代表团时又说:“现在我们又讲跟蒋介石合作,他说不干,我们说要。合作共同反美,他不干,我们说有一天美国要整他,总有一天美国要承认我们,丢掉他。蒋介石懂得这一点。我们搞第三次合作,他通过秘密的间接的方法跟我们联系,公开不敢,怕美国,而我们不怕”。

  大陆方面所进行的一系列工作对台湾方面产生了影响,两岸关系有了相当的发展。台湾当局的一位重要负责人表示,他们不再派人到大陆“进行扰乱公共安宁和破坏地方秩序的事”,并说:“进一步派人到大陆去谈谈是不可避免的,也是必需的”。

  1965年3月,陈诚病逝,台湾报纸发表了陈诚的遗嘱,这种遗嘱一般都要涉及“反共反攻”的内容。而陈诚作为国民党的“副总裁”、“副总统”,其遗嘱既没有讲到“反共”,又没有讲到“反攻”。中共通过有关渠道反馈回来的信息谈到,陈诚要周恩来相信他的人格,他不会违背民族大义。也就是说,不会让台湾分裂出去,做民族的罪人。陈诚的遗嘱发表后,周恩来在政协民主人士会议上讲到这个问题。他说,从陈诚的遗嘱看,这是我们对台通气工作、传话、传信的结果,说明我们的工作有效果,有影响。

  到了上世纪70年代上半期,对于毛泽东、蒋介石来说,是他们人生的最后岁月。

  1975年春节前后,回台任“总统府资政”的国民党元老陈立夫接受蒋秘密使命,经秘密渠道向中共发来了邀请毛泽东访问台湾的信息。没等共产党回音,陈立夫在香港报纸上公开发表《假如我是毛泽东》一文,“欢迎毛泽东或者周恩来到台湾访问,与蒋介石重开谈判之路,以造福国家人民。”陈立夫特别呼吁毛泽东能“以大事小,不计前嫌,效仿北伐和抗日国共两度合作的前例,开创再次合作的新局面。”

  但遗憾的是,蒋介石还没等到回音就永远地走了。1975年4月5日,清明节,中国人悼念亡者的传统节日。子夜晨钟响起前的10分钟,蒋介石衰竭的心脏停止了跳动。

  蒋介石带着遗憾走了。他至死也不肯平实地阐述自己的回家之路。恐惧使他严严地封闭了通向大陆的门窗,人为地堵住了通向大陆的通道。两岸一家,却天涯隔断,38年骨肉难聚,望穿秋水水化泪啊!40年,两岸写就了一首感天撼地泪迹斑斑的民族长恨歌。

  多少人遥望故乡梦断肠,骨肉难聚泪行行。老同盟会会员吴稚晖死时遗嘱将其葬在金门附近海域以贴近大陆。长期担任国民党政府“监察院院长”的于右任老先生,孤独无依,深念大陆的妻子儿女,无以释怀,抑郁苦闷,于1964年11月逝于台北。留下三章哀歌,堪为人间离情绝唱。张学良“九·一八”事变后便再未回故乡,1946年末,他被秘密押到台湾,他的余生是在乡愁中度过的。蒋介石逝后,他去金门参观,用高倍望远镜贪婪地眺望大陆,激动得几天难眠,他对美国记者说:“我还是想我自个的大陆故乡”,“我非常希望和平统一,这是我最大的希望。”

  在这张民族悲喜图上最突出的莫过于中国政坛上的风云人物宋氏兄妹的离情别泪。国共分合的悲喜演化了宋家亲情半个多世纪的离合。1971年4月宋子文在美国逝世,姐妹三人唯有身边的霭龄出席葬礼。美龄因怕中“中共统战圈套”而中途返回,庆龄因一时包不到专机作罢。1981年5月29日宋庆龄在北京逝世。在她病重的日子里,廖承志将其病情电告其在海外的亲属,特别是唯一在世的至亲——在美国的美龄,邀请她前来北京。姐妹见面是庆龄最大的心愿,但美龄保持着沉默。宋庆龄治丧委员会向她在台湾的亲属包括蒋经国及生前好友发出邀请公告、电报,但台湾当局拒绝收受,并诬蔑此为“统战阴谋”。

  其实,真正属于蒋介石的遗嘱该是死前所言:“日后光复大陆,中正生于斯长于斯,要将遗体移返南京,葬于中山先生之侧。”

  在蒋介石离去的几个月后,1976年1月,周恩来与世长辞。逝世前的几个月,他还向当时的中共中央调查部长罗青长,了解对台工作情况。邓颖超最了解丈夫的心愿,她把周恩来的骨灰盒先陈放在台湾厅一夜,后遵其遗嘱将骨灰撒向祖国的山川江海。

  7月6日,毛泽东另一位战友朱德逝世。28日河北唐山大地震,波及京津,整个唐山化作废墟。重病中的毛泽东听了地震情况汇报后,流泪不止。他的身体在接连而至的震动中更为虚弱。9月8日,毛泽东要来了日本三木武夫的电报,其中涉及有关大陆与日本进行通联的商议,他拿着这份电报昏迷过去,再也未醒来。9月9日零点10分,毛泽东在49年前打响秋收起义枪声开始井冈创业的时刻合上了他生命的传奇书卷。●

  

相关新闻

天下黄埔二维码 请关注微信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