蒋鼎文将军是民国时期有影响的军政人物,是国民革命军“黄埔嫡系”中央军重要高级将领。其早年投效粤军而发迹黄埔军校,历经统一广东、东征北伐、底定中原诸役,为国民革命军统一大江南北立有显赫战功,位列蒋介石倚重的“八大金刚”之一。抗日战争时期成为中国国民党掌管西北军政封疆大吏之一,在民国军政历史上留有其重要作用与影响。抗日战争胜利前夕息影军政舞台,晚年在台北筹备诸暨同乡会,寄托乡情遥望大陆。
辛亥举义,黄埔发迹
蒋鼎文(1896-1974)别字铭三,浙江诸暨县人。1895年1月25日生(据:吴相湘着:传记文学丛刊,台湾传记文学出版社1982年9月15日《民国百人传》第四册第175页记载)于诸暨县利普乡磨石山村(今属里浦镇盘山村)一个世代农户家庭,另载生于1896年12月30日。父蒋子朗,务农为生。蒋鼎文幼入私塾启蒙,1904年投亲斯氏姑妈家谋生,入象山学堂就读,后入本县利普乡翊忠学堂(原名翊忠书院)学习,在学期间与当地富商之子黄懿范等结为“金兰之交”,此后到外地求学常得黄懿范父兄资助。1909年考入诸暨县立中学就读,1911年辛亥革命爆发后,蒋鼎文在杭州加入学生军参与起义军事活动。1912年转入绍兴县大通陆军中学堂(另说绍兴大通师范学堂)学习,该学堂于1913年改为浙江讲武堂,1914年毕业。分发任浙江督军公署警备队见习、排长,1915年,蒋鼎文任浙江陆军第六师(师长潘国纲)第十二旅(旅长童保暄)步兵连连长。1916年4月随浙江陆军夏超部在杭州参加反袁(世凯)起义,率省城警备队策应。后辞职赴上海营生。1917年到广东,投效于同族宗叔蒋尊簋幕僚,1918年11月投效广东孙中山军政府的陈肇英部。1921年5月任广州孙中山大元帅府参谋部(部长李烈钧)中校副官,1922年1月到桂林任北伐军滇黔赣第一路军司令部上校参谋,1923年3月回到广东,任粤军总司令部兵站总监部上校参谋。
1924年4月,黄埔军校筹备部门征召下级军官,蒋鼎文不计名位,应试录用为黄埔军校第一期学生队中尉区队长。1924年10月3日黄埔军校成立教导团(团长何应钦),其任第一营(营长沈应时)副营长,率部驻防虎门,担负训练与扼守虎门要塞,防范广州商团私运军械入省城。
1925年2月,蒋鼎文随教导团参加第一次东征作战。2月14日淡水战役中,因第一营营长沈应时负伤,遂升任营长。1925年3月13日,蒋鼎文率部参加着名的棉湖战役,在与陈炯明部粤军林虎部作战中奋勇进攻,在激战时胸部中弹,获抢救及时而幸免于难。校长蒋介石在1925年4月23日撰写的《第一期同学录序》中指出:“蒋营长鼎文等十余人尚在危病中,死生未可卜”。可见其当时伤势之危急,治疗四个月始得痊愈。1925年7月25日,蒋鼎文任党军第一师第五团第一营营长,后任教导第一团中校副团长。1925年8月17日派任党军第一师第五团代理团长,另载任国民革命军第一军第二师第五团团长,率部驻防广州长洲,团部设于鱼珠蒲氏宗祠。1925年10月第二次东征时,蒋鼎文奉命率部警备广州。
1926年“三?二○事件”(即“中山舰事件”)时,蒋鼎文奉命率领第五团赴广州沙河营房将第四团枪械收缴,并将铁甲车、总工会中的中共人员缴械,同时对驻广州东山之苏联顾问执行看管事宜,其军事行动致使“三?二○事件”态势完全转向。
北伐扬威,底定中原
1926年7月,蒋鼎文率部参加北伐誓师大会,随国民革命军总司令部担任总预备队。1926年10月任国民革命军收编委员会委员,奉命赴湖北宜昌、沙市收编鄂西投诚之军阀部队。1927年1月任国民革命军总司令部直属南昌伤兵团团长,该团由伤愈官兵组成,后率部赴南京驻守。1927年8月率部参加龙潭战役,以老兵居多作战经验丰富获得战绩。战后任浙东警备司令部司令官,率部驻防宁波地区。
1927年9月22日,蒋鼎文率部转移杭州,任国民革命军第一军(军长刘峙)第一师师长。1927年10月初率部移驻南京,负责担负首都警卫事宜。1927年11月7日率部进占滁县,渡过明光河兼程向凤阳奋进,击溃张宗昌部铁甲车队,于11月26日出奇制胜扭转战局,占领孙传芳部后方基地蚌埠,继而占据徐州,取得第二期北伐战争重要战绩。
1928年1月,蒋鼎文任国民革命军第一集团军第一军(军长刘峙兼)副军长,兼任该军第一师师长,率部在津路线击溃直鲁联军,迅速占领济南城等战略要地。1928年6月率部北上进占北京,随后由南京国民政府更名为北平。1928年7月25日国民革命军编遣时,率第一军第一师与第三十三军第三师并编,任缩编后的第一集团军(总司令蒋介石兼)第九师师长,统辖陆军第二十五旅(旅长甘丽初)、第二十六旅(旅长李延年)、第二十七旅(旅长岳相如)等部,是国民革命军中“黄埔嫡系”部队重要一翼。1928年10月13日被委派为中国国民党陆军第九师特别党部筹备委员。1929年1月30日被中国国民党中央委员会代表资格审查委员会派补为陆军第九师出席中国国民党第三次全国代表大会代表,1929年2月26日被推选为中国国民党陆军第九师特别党部常务委员。
1929年10月,蒋鼎文率部赴武汉,接朱绍良任陆军第二军军长兼第九师师长。原拟由其任国民革命军总司令部武汉行营主任,后其建议由何成浚任。1929年12月2日率部在浦口击溃石友三部,1930年1月2日于河南确山再击溃唐生智部。1930年5月中原大战爆发,蒋鼎文率部转战河南各县,盘旋陇海、津浦两线,势成迂回挺进、出没无常,遂成数度战果,被称誉为“飞将军”。
1930年8月31日,蒋鼎文任陇海右翼军指挥部指挥官。9月1日以其部队主力组成中央突击军,其任总指挥,统辖陆军第九师、第十师、教导第一师、警备第一旅及炮兵第二集团主力,计五万兵员、新式重炮6门及野战炮30门,并指挥航空队及铁甲车队等部,向平汉线强行挺进,取得中原大战关键战果。1930年10月6日战局结束后,率部驻防洛阳,任陇海路西段警备司令部司令官。
“围剿”苏区,斡旋西安
1931年6月,蒋鼎文率部移驻南昌,任“剿赤”军第四军团总指挥部总指挥,参与对江西红军及根据地的“围剿”战事。1931年10月率部移驻江西上饶地区,除原部队陆军第九师外,奉命统辖陆军第七十九师(师长路孝忱)、第五十三师(师长李韫珩)、第五十五师(师长李松山)、独立第三十六旅等部,是亲临前线指挥实战之中央军高级将领第一人,遂将经验形成“步步为营逐步推进”战术方法。1931年11月被推选为各军队党部出席中国国民党第四次全国代表大会代表。
1932年1月,蒋鼎文率第二军、第十四军急赴上海,任沪杭铁路方面右翼军总指挥部总指挥,在川沙、枫泾、吴江构筑第一线阵地,并于嘉善、嘉兴、平湖、乍浦构筑第二线阵地,积极布防策应第十九路军在上海淞沪抗战。1932年5月26日第十九路军南调福建,其率部接防上海吴淞诸阵地。1932年6月率部移防蚌埠,兼任津浦铁路南段警备司令部司令官。其间请求免兼已任四年之第九师师长,专任陆军第二军军长,并保荐李延年继任。
1932年10月,蒋鼎文率部移驻武汉,任长江七省川湘鄂赣皖苏浙水上警察总局总局长,兼理水上督察缉私事宜。1933年2月任国民政府武汉行营陆军编练总处处长,1933年5月1日任赣粤闽湘鄂“剿匪”军北路军总司令(刘峙兼)部第二路军总指挥部总指挥。1933年9月23日任“剿匪”军北路总司令(顾祝同兼)部前敌总指挥部总指挥。1933年12月率九个师兵力,逐步瓦解发起“福建事变”之第十九路军,事变后改编为第七路军。1934年2月任东路“剿匪”军总司令部总司令,指挥十一个师三个旅兵力参加第五次“围剿”战事,由闽东闽西进入江西中央苏区。1935年2月任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驻闽绥靖公署主任,在任期间划分四个绥靖区一个编练处,将各地民团武装纠合编成十八个保安团。
1935年4月3日,蒋鼎文被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铨叙厅叙任陆军二级上将。其间捐资家乡兴建盘山小学,于右任亲题“盘山小学”,蒋介石题词“乐育群英”,其亲任校长,建成后是当时诸暨全县设施最好的学校之一,当时就学的200名学生分为六个班,学费全免,其还将700余亩地作为校产,以其租息作为办学经费。1935年11月当选为中国国民党第五届中央执行委员。1936年7月13日被中国国民党第五届中央委员会第二次全体会议特别指定为国防会议委员。1936年12月8日任西北“剿匪”总司令(张学良代理)部前敌总指挥部总指挥,率部进驻甘肃平凉地区。
1936年12月12日西安事变发生后,蒋鼎文被逮捕拘留于西安西京招待所,张学良亲赴看望中央各员时,其因与张交谊较深,曾密谈十数分钟,达成和平解决事变共识。1936年12月17日蒋鼎文与张学良晋谒蒋介石,形成由其携蒋介石信函飞赴洛阳、促请南京方面前线部队暂停对西安动武攻击的意见。当晚蒋鼎文与南京宋美龄通电报告西安情况,12月18日他乘飞机到南京,是西安事变发生后获准出走第一人,亦为从旁斡旋西安事变和平解决之消息传递者。1936年12月22日,蒋鼎文又随宋子文陪同宋美龄,再乘飞机赴西安,是为“黄埔嫡系”中央军高级将领参与开启政治解决途径并斡旋和平解决西安事变唯一亲历者。
主政西北,巩固后方
抗日战争爆发后, 1937年8月1日,蒋鼎文任军事委员会委员长西安行营代理主任,1937年11月17日因顾祝同任第三战区主官职,改由其实任。同年8月20日,蒋鼎文任第四战区第四集团军总司令部总司令。不久返回西安,履行安定西北后方,积极部署黄河御日防务,构筑河防永久国防工事,遂使抗战八年日军没能侵犯关中。其间订立诸多措施限制中共根据地扩张与发展,被称誉为“磨擦专家”而留存于中共党史史册。
同年10月,蒋鼎文动用西北军政财力,支持胡宗南开办中央陆军军官学校第七分校,以及西北战时干部训练分团之教育训练事宜。1938年1月17日任军事委员会委员长西安办公厅主任,统辖第十一军团(军团长毛炳文、李延年)、第三十一军团(军团长孙蔚如),隶陆军第三十七军(军长毛炳文、黄国梁)、第七十六军(军长陶峙岳、李铁军)、第三十八军(军长赵寿山)、第九十六军(军长李兴中)等8个师另4个旅兵力。
1938年6月15日,蒋鼎文任陕西省政府主席,兼任陕西省保安司令部、陕西省军管区司令部司令官及中国国民党陕西省党部主任委员。1939年1月14日兼任第三十四集团军总司令,同年4月任第十战区司令长官部司令长官;1942年1月5日任第一战区司令长官部司令长官,同年1月12日兼任冀察战区总司令部总司令,赴河南洛阳负责军政事务;1944年7月6日免职,由陈诚继任,但因第六战区战事危急严峻,陈诚未及赴任情况下,仍由其代理。抗战八年,蒋鼎文始终以陕西省境为基地,强化河南黄河各段防线,积极安置内迁工业企业,推进西北发展农商经营,开辟修筑川陕公路运输,积极备战防御日军从山西、河南进犯,确保陕境八年无虞,有其历史功绩。1945年5月20日当选为中国国民党第六届中央执行委员。
抗日战争胜利后,蒋鼎文于1945年10月请求辞去本兼各职,以复员身份返回上海寓居。1946年1月携带家眷赴美国游历,其后九个月遍游欧美各国,1948年2月乘轮船返回上海。其间与郭忏、宣铁吾等诸暨籍人士热心家乡公益事业,捐资在诸暨县城修建火力发电厂,设立公立医院,兴建乡间中小学。1947年5月10日被聘任为国民政府总统府战略顾问委员会(主任何应钦兼)战略顾问。1947年7月被推选为党团合并后的中国国民党第六届中央执行委员。1948年3月29日被推选为浙江省出席(行宪)第一届国民大会代表,并赴南京出席国民大会第一次会议。
1949年3月,蒋鼎文迁居台北,并于同年10月办理退役。后改任台湾“总统府”国策顾问,“光复大陆设计研究委员会”委员。后在台北发起成立诸暨同乡会,并创办《诸暨同乡通讯》,还通过同乡会奖励部分成绩优异的大学生。1974年1月2日因病逝世。●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