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当前位置:黄埔军校同学会  >  黄埔研究  > 正文

黄埔军校对于人民军队的创建与早期发展之作用(上)

日期:2011-11-01 20:08 来源:《黄埔杂志》 作者:于欢

字号:  [小]  [中]  [大] 打印本页 关闭窗口

  黄埔军校开创了国共两大先后为执政党的军事成长历史,绵延连续了半个多世纪。八一南昌起义标志着人民军队的创始与成立,有关黄埔军校对于人民军队之早期军事指导与实践的影响作用,一直受到学界的研究与关注,本文拟就黄埔军校对于人民军队创建与早期成长历程的历史地位与作用、影响,作些分析与探讨。

  一、人民军队创建的先驱者:黄埔军校教官的开天辟地

  1924年6月16日黄埔军校的创建,预示了现代中国政党组织及其成员进入军校、军队乃至军事领域。中国国民党与中国共产党,就是从黄埔军校开启了军事与政治的合作,在二十世纪二十年代同时崛起,成为影响并左右现代中国政治方向的两支最重要的现代政党。当黄埔军校成为政党与军事、军队的必然结合体后,崛起于二十世纪二十年代的两大政党——中国国民党和中国共产党,几乎同时在黄埔军校,认识到政党掌握军事、军队之重要性。所不同的是,黄埔军校是中国国民党和孙中山先生主持创办的,中国共产党及其部分成员是作为当时进步政党的代表人物参与其中,但是在军事理论与实践方面,国共两党都从黄埔军校经受了军事与政治的磨炼。

  黄埔军校的产生与发展,为长期封闭的现代中国军事教育领域,注入了先进的革命的军事学术思想和军事技术知识。黄埔军校早期教职学员当中许多在国共两党的军队中担当重任,成为独当一面的将帅英才,不少还在军政机构参与战略与策划,不同程度地影响着军队建设乃至战争进程,在国家军事历史上发挥过极其重要的作用。处于国民革命时期的黄埔军校,在推行政治教育与军事训练并重的教育方针,在军队中建立党组织和政治工作制度,后来都在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人民军队得到继承和发扬,成为发展和壮大的有力法宝。《中国共产党历史》(中共党史出版社2011年3月)第一卷上册第120页指出:从严格意义上说:中国共产党从事军事活动是从黄埔军校开始的,并由此“开始懂得军事的重要”。中国共产党最早认识掌握军队重要性的先驱者,是亲历与操纵黄埔军校政治训练的教官们,还包括当时一些进步民主人士的积极努力与作用。广州黄埔军校及其分校(1924-1927.7),在中国共产党地方党组织的推荐保送下,有一大批中国共产党人参与其中,对于黄埔军校乃至中国共产党最初的军事人才的成长与发展,起到了不容忽视的作用和影响。这些学生出身的进步知识青年,接受了马克思主义理论熏陶后,在军校的军事与政治训练活动当中,发挥了十分重要的军事实践的政治锻造;这是一种政党思想支持下,进入军事学校进行军事启蒙和培训的必然过程;是一种军事资源与革命力量的结合与扩张;是新生的进步政党与军事力量实体(军校)的首次结合,开创中国共产党最初认识军事、军校以及军事教育的先河。黄埔军校成功教育之范例,以及中华民族现代军事与政治教育并重之经验,对于中国共产党建立初期的军事活动,同样具有至关重要并且不可或缺之实践与指导。因此,可以这样说,如果没有黄埔军校,中国共产党对于军事、军队、军校教育的认识与掌握,是难于找到切入点和突破口,也许会在黑暗中摸索更长时间。因此说黄埔军校,亦是中国共产党最初认识军事与日后掌握军队之摇篮与发祥地。

  孙中山先生在“教官”的论断中指出:“用诸君(教员)现在的情形和从前的革命党比较,从前的革命党,都没有受过很多的军事教育,诸君现在这个学校之内,至少还有六个月的训练;从前的革命党,只有手枪,诸君现在都有很好的长枪;从前革命党发难,集合在一处地方的,最多不过是两三百人,现在这个学校已经有了五百人。以诸君(教员)有这样好的根本,如果是真有革命志气,只用这五百人和五百枝枪,便可做一件很大的革命事业。” 

  如果将孙中山先生“办校治军思想”比作是黄埔军校的灵魂,那么笔者认为:主导和掌握黄埔军校的“教职员官佐(以下统称教官)群体”这一领导集团,则是黄埔军校的“脊梁”。教官们不仅驾驭和主导军校,还带领学生开创和扩展军事力量。可见“脊梁”的作用与影响,有多么重要。这个“脊梁”,对于中国共产党和人民军队来讲同样重要,因为经历黄埔军校陶冶的“教官们”,是中国共产党最早的军事人才与骨干,对于后来的中国共产党领导工农武装斗争,创建人民军队和根据地,起到了开天辟地的影响和作用。新近出版的《中国共产党历史》指出:“中国共产党十分重视黄埔军校的工作,从各地选派大批党、团员和革命青年到军校学习。……在教职员中也有不少共产党员,如金佛庄、茅延祯、严凤仪、徐成章等”。“黄埔军校的最大特点是把政治教育提到和军事训练同等重要的地位,注重培养学生的爱国思想和革命精神,这是它同一切旧式军校根本不同的地方”。

  在广州黄埔军校时期和武汉分校成立半年多时间里,以中共党员为主体的政治教官群体,一段时期几乎把持了军校的政治主导方向。这种情形说明,以周恩来为首的军校政治教官队伍,开创了军校政治工作的新局面,周恩来更是从进入黄埔军校任职的第一天起,就十分重视军校政治工作,充分发挥了政治教官对军校的政治导向作用,并且将中国共产党的政治主张与策略,贯穿于军校与政治相关的所有工作中去。周恩来等一批中国共产党人在军校乃至国民革命军中的政治工作,是卓有成效并具有强大政治震撼力的,为中国共产党后来掌握并控制武装力量,以及为人民军队政治工作提供了理论与实践的成功经验,这些对于处于建党初期的中国共产党人来说是至关重要的。

  广州国民政府成立后,先后将黄埔军校校军和驻在广东的粤、湘、滇、桂、赣等各系军队,统一改编为国民革命军,1926年8月北伐开始时,共编成八个军,加上黄埔军校本部前五期学生7559名、潮州分校、第一分校和第三分校学生共计一万多人,成为一支有相当规模的军队。国民革命军采用苏联红军的政治工作制度,设立党代表和政治部。共产党人周恩来、李富春、朱克靖、罗汉、林伯渠分别担任第一、第二、第三、第四、第六军的副党代表兼政治部主任。由于共产党人进行了大量的政治工作,使这支军队在不同程度上接受了民主革命思想的影响。苏联军事顾问团团长季山嘉等在1926年1月致信中共中央,认为“国民革命军的一切政治成就都应完全归功于共产党人”。

  黄埔军校教官这一特殊领导群体,集中了当时最有影响最重要的军事统帅和高级将领。从北伐国民革命的历史发展轨迹,我们至少可以确认,黄埔军校在二十世纪20年代中后期这段历史转折关头,对国民党及其国民革命军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同样,对于同时发展壮大的中国共产党而言,黄埔军校训练与培养了第一代军事领导人才,从中认识到军校效应和掌握军队的重要性与迫切性。毛泽东同志曾指出:“第一次大革命时有一个黄埔,它的学生成为当时革命的领导力量”。考察古今中外军事历史,从来没有一所军事学校,对先后执政的国共两党的发展与成长,产生过至关重要的历史作用,对于中国共产党及其人民军队尤为甚之。

  二、黄埔军校前五期生是中国共产党最早从事军事活动的一批党员

  北伐国民革命时期的黄埔军校,前五期生中的中国共产党员曾经形成了一股强势政治力量,对于广州黄埔军校时期的中国国民党校内组织是一个强有力的冲击和威胁。这一时期中国共产党在黄埔军校的活动、影响和作用是多方面的,这里重点列举前五期生在中共党组织及中国青年军人联合会、“火星社”等情况概要。

  (一)黄埔军校中共党组织是中国共产党最早的军事领导机构。蒋先云:1924年6月任中共黄埔军校特别支部书记;王逸常:1925年任中共黄埔军校支部宣传干事;陈赓:1926年4月中共黄埔军校党团成员;杨其纲:1924年11月任中共黄埔军校特别支部组织干事,1926年3月中共黄埔军校特别支部书记,1927年4月中共黄埔军校党组织负责人。许继慎:1925年中共黄埔军校特别支部候补干事。此后还有曹素民(第三期生):1925年7月至1926年任中国共产党黄埔军校第二届特别支部组织干事;段子中(第三期生):1925年7月任中国共产党黄埔军校第二届特别支部宣传干事;焦起铠(第三期生):1925年7月任中国共产党黄埔军校第二届特别支部候补干事。据史载:陈赓于1926年4月任中国共产党黄埔军校核心组织“党团”成员,“主要负责军校青年军人工作,参与黄埔同学会等社会团体有关各项活动”。杨其纲于1927年4月15日被中共广东军委黄锦辉指派主持军校党组织工作,杨其纲于4月18日黄埔军校“清党”时被捕后牺牲。据此,杨其纲应是中国共产党在黄埔军校内最后一任党组织领导人。

  1925年下半年,中共广东区委在黄埔军校设立党团领导小组,直接受中共广东区委员会领导。第四期生入校不久,1926年3月“中山舰事件”后接踵而来“整理党务案”,中国青年军人联合会就停止活动。部分政治科学员转入在广州大佛寺开办的政治训练班受训,在校第四期生中共党员组织活动,实际已转入地下秘密状态。1926年4月成立中共黄埔军校的核心组织“党团”。1926年10月第四期生毕业,其中中共党员只有少数留在本校及后方各单位工作,大部分派在国民革命军第四军及其新近成立的北伐先遣部队,由叶挺指挥领导的独立团随军出发。此后,中共军校党组织工作则由熊雄(政治部主任)、黄锦辉(黄埔一期生)、饶来杰(中共驻黄埔军校特派员)联系。遵照上级“团结对敌”指示,领导军校全体中共党员在各个岗位上,为军校培养革命力量而努力,以争取北伐的早日胜利。

  (二)青年军人联合会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下最早的革命军人团体。青年军人联合会作为中国共产党在黄埔军校的革命军人团体,集中了当时在校的所有共产党员和社会主义青年团员,该团体在周恩来等中国共产党人的积极推动下,在黄埔军校校内形成了强有力的政党政治力量,在黄埔军校以外的其他军校中,也成为一股有明显政治倾向的进步军人组织,对于推行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各军校学员起到了团结和引导作用,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下最早的革命军人团体。1926年4月10日青年军人联合会宣布解散,《解散通电》宣称:“本会拥护革命而始,亦以拥护革命而终”,“为巩固革命势力,统一军人观念,取消骈枝国弊不可滥费起见,特决定自行解散”。

  (三)“火星社”、《中国军人》是中国共产党最早的革命军人社团和刊物。第二期生中的中国共产党党员李劳工、周逸群、王伯苍、吴明、萧人鹄、吴振民、陈恭、谢宣渠等倡议组织了“火星社”。参加该组织的,除当时在校的一部分中共党员党员外,还吸收了一部分受中国共产党影响较深的左派学生。到1925年9月前后,参加“火星社”的第二期生有60余名。是中国共产党在当时黄埔军校中作用与影响较大的革命组织,该组织绝大多数均加入中国共产党,在对当时校内反对派的斗争中发挥了作用。1925年9月第二期生毕业离校,“火星社”亦宣告结束。青年军人联合会还于1925年2月20日创刊并出版会刊《中国军人》,第二期生周逸群参与创办校刊《青年军人》,王一飞等曾主持初期的编辑工作,后期由第二期生胡秉铎任《青年军人》总编辑,负责该刊物日常编辑事务。开始为半月刊,六期后改为不定期出版,该刊为不定期刊物,最初每期印数为5000份,第三期后增至10000份,共出了九期,1926年4月停刊。此外还出版《兵友必读》等刊物。

  (未完待续)

相关新闻

天下黄埔二维码 请关注微信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