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当前位置:黄埔军校同学会  >  黄埔研究  > 正文

今天我们仍须发扬黄埔精神

日期:2012-05-01 10:41 来源:《黄埔杂志》 作者:高峰

字号:  [小]  [中]  [大] 打印本页 关闭窗口

  黄埔精神孕育于黄埔军校这个摇篮,形成于战火纷飞的年代,体现在黄埔师生为国家解放和民族独立的奋斗中。今天,尽管我们只能看到静静的黄埔军校旧址,也早已闻不到浓浓的炮火硝烟,但黄埔精神在今天仍不失其现实意义,仍须发扬光大。

  这使我不由得想起了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全国政协主席贾庆林同志在2010年年初的两次讲话。第一次是三月,在全国政协十一届三次会议开幕会上,贾庆林同志在工作报告中提出,要“认真学习贯彻胡锦涛同志在纪念《告台湾同胞书》发表30周年座谈会上的重要讲话精神,把握两岸关系和平发展主题,发挥人民政协独特优势,推动两岸同胞大交流,促进两岸各界大合作。以政协委员为主体,以河洛文化、书画艺术、京昆艺术、妈祖文化、黄埔精神为纽带,赴台举办展览、演出、研讨等文化交流活动,开展与台湾有关团体互访活动,增进台湾同胞对中华民族和中华文化的认同。”这是党和国家领导人首次在重要文告中提出“黄埔精神”与其它中华文化艺术在推动两岸关系和平发展、促进祖国和平统一进程中所应起的重要作用。第二次是四月,贾庆林同志在会见由黄埔军校同学会邀请前来参加黄帝故里拜祖大典的台湾参访团时说,“黄埔军校由孙中山先生亲自创办,是国共两党第一次合作的重要成果,也为国共两党培养出大批军事政治人才。黄埔师生在反帝反军阀和抗击日本帝国主义侵略的战争中,为国家统一、民族独立立下了卓越功勋。黄埔军校的这一段光荣历史,是两岸黄埔同学共同的荣耀和精神财富。”贾庆林同志的这两次讲话,把今天发扬黄埔精神的重要性、必要性和现实性已讲得十分清楚。

  首先,发扬黄埔精神有助于大力弘扬民族精神,特别是其中的爱国主义精神。一个民族的伟大复兴,不仅包括国家经济实力的极大增长,也包括民族精神的光大弘扬。黄埔精神中所体现出来的爱国主义精神,不仅是黄埔精神的核心,也是民族精神的灵魂,坚持和发扬她有着特殊的重要意义。爱国主义,是一种体现人民群众对自己祖国深厚感情的崇高精神。在中国历史上,有关爱国主义的千古绝唱不绝于耳,今天读来仍令人荡气回肠,热血沸腾。司马迁的“常思奋不顾身,而殉国家之急”;杜甫的“丈夫誓保国,愤惋复何有”;陈子昂的“感时思报国,拔剑起蒿莱”;陆游的“一身报国有万死,双鬓向人无再青”,“位卑未敢忘忧国”;林则徐的“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黄遵宪的“寸寸河山寸寸金,侉离分裂力谁任?杜鹊再拜忧天泪,精卫无穷填海心!”……这些字里行间所抒发的爱国之情、报国之志,无不激起中华儿女的强烈共鸣,令后人心向往之、行以继之。历史昭示我们,爱国主义历来是动员和鼓舞中国人民团结奋斗的一面旗帜,是推动我国社会历史前进的巨大力量,是全国各族人民共同的精神支柱。在这面旗帜下,人们能够超越曾经有过的恩恩怨怨,不必计较彼此的得得失失,同心同德,为国家、为民族奋斗不息。千百年来,中华民族历经磨难,屡遇强敌,始终不散不倒,靠的就是人们心中永远不变的爱国情结。爱国主义在不同的时代有不同的具体表现。当年,在外敌入侵、国家面临危难之际,黄埔师生同仇敌忾,共赴国难,是爱国主义的集中体现。今天,发扬爱国主义精神,就要维护国家的独立和主权完整,坚决反对“台独”分裂活动,为完成祖国统一大业、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贡献力量。这不仅是爱国主义的具体体现,也是黄埔精神的本质要求。

  其次,发扬黄埔精神有助于与台港澳及海外广大黄埔同学的交流沟通、累积共识、争取人心、凝聚力量。“天下黄埔是一家。”不论先期后期,不论大陆台湾,不论海内海外,黄埔同学同出一门,黄埔精神是维系黄埔同学之间的情感纽带,也是动员和组织黄埔同学的一面旗帜。无论过去和现在,广大的海内外黄埔同学都是推动祖国和平统一的一支重要力量。当年,进入黄埔之门的热血青年,都是遵从孙中山先生的“适乎世界之潮流,合乎人群之需要”,“以建军校而救中华”的理念,胸怀报国之志,走到一起的。因此,天下的黄埔人无论相识与否,天各一方,都能情感相依,彼此认同;都可以凭着《黄埔校歌》那熟悉的旋律,找到自己的同窗和知音。这也使我不由得想起了2004年黄埔军校建校80周年前后,祖国大陆与台湾岛内同时庆祝校庆的情景。6月10日,台湾万名黄埔军校校友聚会台北大安森林公园,同唱《中国一定强》、《四海中国人》,高呼“中华民族万岁”。6月16日,多位在台黄埔军校校友、原台军高级将领又在台北举行了一场纪念黄埔军校建校80周年座谈会。会上,他们严正指出,黄埔先辈为国家统一作出了牺牲和贡献,今天纪念黄埔军校建校80周年,就是要传承并发扬黄埔精神,反对“台独”,追求国家的统一和富强。黄埔十二期同学郝柏村说,黄埔精神与两岸和平、与台湾2300万同胞的安全福祉息息相关,黄埔精神在台湾应受到认同和尊敬。他指出,黄埔军校、黄埔精神在中国历史上的重要地位永远存在,两岸今后要共同研究黄埔军校的历史,来思考黄埔精神在现代社会中如何传承。 

  6月17日,由全国政协召开的黄埔军校建校80周年纪念大会在北京人民大会堂举行。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全国政协主席贾庆林在纪念大会上发表了讲话。他讲到,“80年前,中国伟大的爱国主义者、民主革命的伟大先行者孙中山先生,在中国共产党的支持和帮助下,毅然改组国民党,提出‘联俄、联共、扶助农工’的三大政策,实现了第一次国共合作。为了创建革命军队,用武装的革命力量同武装的反革命作斗争,孙中山先生同以周恩来同志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一道,共同创建了黄埔军校。黄埔军校一经建立,就成为当时的革命摇篮。一批批革命军人从这里成长起来,在东征、北伐和抗日战争中英勇奋战、流血牺牲,为中华民族的独立和解放建立了不朽的功勋,用鲜血和生命铸就了‘爱国、革命’的黄埔精神。”“实现祖国的完全统一,是包括黄埔同学在内的全体中华儿女的共同心愿。……孙中山先生曾说过:‘凡是爱国的中国人,都应该为祖国的和平统一而努力奋斗。’在这方面,海内外黄埔同学责无旁贷”。

  在纪念大会上,黄埔同学代表苗青圃(黄埔军校十二期炮科,与台湾郝柏村为同期同学)在发言中说,天下黄埔是一家。我们要牢记孙中山先生的嘱托,继续发扬黄埔精神,发挥黄埔同学特有的优势,和全国人民同心奋斗,努力争取祖国统一的早日实现,共同开创中华民族的美好未来。

  此时此刻,海峡两岸的黄埔同学发出了同样的心声,表达了同样的愿望。黄埔精神为何能凝聚如此多的人心呢?那正是因为在黄埔精神的熏陶下,大家有了共同的使命、共同的追求、共同的责任,因此才有了为共同目标的不懈奋斗。今天,重提发扬黄埔精神,将有助于进一步促进海内外黄埔同学的大团结,有助于推动祖国和平统一进程。因为,从黄埔精神中,大家可以找到更多的话题,累积更多的共识,激发当年的豪情,投身促进统一的进程。

  第三,发扬黄埔精神有助于调动与黄埔有关的方方面面的积极性。一是有助于增强黄埔亲友的光荣感和使命感。今天重提发扬黄埔精神,将对他们起到鼓舞和激励作用,使黄埔精神后继有人,薪火相传。二是有助于调动各级黄埔组织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这些热爱黄埔、服务黄埔的各级组织,同样需要社会各界的理解和支持,需要创造尊重和配合的环境和氛围。今天重提发扬黄埔精神,将使他们感到工作更有意义,付出更有价值,有助于推动黄埔工作的深入开展。三是重提发扬黄埔精神,有助于吸引和动员社会上关注黄埔、了解黄埔的各界人士,进一步支持黄埔、参与黄埔的各种活动。

  第四,发扬黄埔精神有助于整个社会了解黄埔军校和国共合作的历史,有助于增进中华民族的大团结。到今年,黄埔军校已建校88年,黄埔精神也影响了几代人。历史是不应忘记的,精神是不能丢下的。对黄埔军校的历史功绩,毛泽东同志多次谈及。1936年在红军大学开学典礼上,他说:“第一次大革命时期有一个黄埔,它的学生成为当时革命的主导力量,领导了北伐的成功,我们红大就要继承着黄埔的精神,要完成黄埔未完成的任务,要在第二次大革命中也成为主导的力量,即是要争取中华民族的独立解放。”1937年,毛泽东同志在和英国记者贝特兰谈话时又讲道,“从前有个黄埔,那里表现着一种朝气,这种朝气也就代表着一种倾向。黄埔和陕公一样,同学是从各地方来的,又分布到各地方去。那时的黄埔是要打倒军阀和帝国主义,它是那时中国进步的缩影。”此后,毛泽东在《抗大三周年纪念》一文中再次写道:“昔日之黄埔,今日之抗大,是先后辉映,彼此竞美的。”这些论述都对黄埔军校和黄埔精神给予了很高的评价。 

  当然,不仅黄埔军校是国共合作的产物,黄埔精神也是国共两党共同培育的结果。而培育黄埔精神的过程,也正是国共两党合作的过程。今天,重温这两次合作的历史,给人们的教育和启示同样发人深省。在中国现代历史上,中国共产党与国民党的第一次合作,推动了轰轰烈烈的北伐战争;第二次合作,形成了广泛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取得了抗日战争的伟大胜利,而抗日战争胜利的重要成果之一就是使台湾重新回到了祖国的怀抱。80多年前,孙中山先生就是抱着“统一祖国、振兴中华”的伟大理想创办黄埔军校的,他教导学员要不惜个人生命挽救中国危亡。黄埔人东征北伐、抗战八年,所盼望的就是结束军阀割据、驱逐外国侵略者,建立统一、富强的中国。历史一再证明,只有团结,国家才能强大,民族尊严才能得到维护,也才能抵御住外敌的入侵。今天,发扬黄埔精神,有助于凝聚包括广大黄埔同学在内的海内外中华儿女,引导人们以国家利益为重,以民族大义为先,团结一心,携手并肩,为实现祖国的完全统一和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而共同奋斗。●

相关新闻

天下黄埔二维码 请关注微信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