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国民党革命委员会上海市委员会原副主委、黄埔军校同学会理事、《黄埔》杂志编委会原主任、上海市黄埔军校同学会会长李赣驹同志,于2014年12月17日零时58分在上海华东医院逝世,享年95岁。
李赣驹同志出生于1919年10月,江西武宁人。1941年毕业于黄埔军校第十七期步兵科。1941年至1945年,在国民党第三十九集团军新编第八军任作战参谋。1946年6月,随冯玉祥将军参加赴美水利考察团,在美协助冯玉祥将军从事爱国宣传活动,并为冯玉祥将军作翻译和联络侨胞工作。1947年9月至1949年6月,就读于美国纽约大学国际法专业,获文科硕士学位。1949年6月至12月,在英国牛津大学国际法专业进修。
1951年,李赣驹同志受新中国成立的感召,放弃海外的优厚生活,毅然回国建设新中国。1952年5月至8月,参加中央土改工作团,到湖南澧县进行土改。1952年9月至1953年2月,参加北京政法干部学校第一期学习。1953年3月,分配到上海市川沙县人民法院任审判员兼民庭庭长。1982年5月,任上海市川沙县人民政府副县长,分管民族、宗教事务和文教、卫生方面工作。作为在政府部门工作的民主党派人士,他坚决贯彻执行中国共产党的方针、政策,认真学习党的理论,积极完成各项工作任务,在落实党的宗教政策方面做了很多实事、好事。
自1983年起,李赣驹同志曾任民革中央第六、七届委员,民革中央第八届监察委员会常委,民革上海市委第六、七、八届副主委,第十、十一届名誉副主委。他积极拥护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决贯彻党的“和平统一、一国两制”基本方针。在上世纪八十年代,上海民革恢复组织活动后,他为民革党员平反冤假错案、落实政策积极奔走。他分管祖国统一工作并兼任民革市委祖国统一工作委员会主任,利用其家族在海内外的独特背景,做了大量联络交流工作,扩大了民革的政治影响力。他联络上海民盟,于1987年发起创办了上海中山学社,深入开展孙中山思想研究,并以此为纽带努力做好台湾上层人士的工作,加强了同港澳、台湾同胞和海外侨胞的团结联谊。
李赣驹同志于1982年增补为上海市第五届政协委员,又先后担任了第六、七、八、九、十届市政协委员,并被推选为第六、七、八届市政协常务委员,第六、七届市政协副秘书长。期间,李赣驹同志还担任了第六届市政协对台宣传工作委员会副主任,第七届市政协祖国统一联谊委员会副主任,第八届市政协台港澳侨联谊委员会副主任和第九、十届市政协港澳台侨委员会副主任。在长达24年的市政协工作期间,李赣驹同志围绕市政协工作重点,认真组织、积极参与市政协各类学习和履职活动,为祖国统一和本市的改革开放、经济,社会发展献计出力。他协同有关方面,共同参与组织和开展了多种形式的对台宣传、联谊工作和爱国主义教育活动。他还发挥自己身份特殊的优势,积极撰写对台宣传文稿,并在市政协组织的纪念重大历史事件、重要历史人物等活动中,宣传党的统一战线和对台方针、政策,扩大社会影响,为祖国统一大业辛勤工作,竭尽全力。
1984年,经中央批准黄埔军校同学会正式成立,李赣驹同志响应组织的号召,致力于黄埔军校同学会和促进祖国和平统一各项工作。他担任了黄埔军校同学会第一任秘书长,与同事一道,精诚合作,积极服务黄埔理事和同学。在中央统战部等有关部门的有力领导和支持下,克服种种困难,组建了黄埔军校同学会工作机构,落实了办公地点和机构编制,为黄埔军校同学会工作的顺利开展做了大量基础性工作。
1997年,上海市黄埔军校同学会召开第三次会员代表大会,李赣驹同志当选为上海市黄埔军校同学会会长。十多年来,上海市黄埔军校同学会会领导班子在李赣驹同志的带领下,团结带领全市黄埔会员和亲属后代,认真践行黄埔军校同学会“发扬黄埔精神,联络同学感情,促进祖国统一,致力振兴中华”的宗旨,大力弘扬“爱国革命”的黄埔精神,积极推动上海市黄埔军校同学会与台港澳及海外黄埔同学、组织的联谊交流,注重发挥自身独特优势开展会务纪念活动,积极发挥亲属后代作用,不断提升服务水平,推动各项工作在继承中谋求发展,在发展中力促创新,在创新中实现突破,为促进上海经济社会发展和沪台两地民间交流,推动祖国和平统一大业早日实现,殚精竭虑,呕心沥血,作出了重要贡献。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