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当前位置:黄埔军校同学会  >  2015年第一期  > 正文

淞沪战场浴血奋战

日期:2015-01-01 15:00 来源:《黄埔》 作者:

字号:  [小]  [中]  [大] 打印本页 关闭窗口

 

 

  陆镇华,1916年2月生于广西邑宁县,1935年入黄埔军校南宁分校,抗战时期是陆军21集团军16兵团的副营长,1937年10月中旬到淞沪战场。以下是陆镇华讲述的淞沪会战和他的抗战经历。

 

  我在1935年(民国24年)进入黄埔军校南宁分校学习,1937年4月4日分配到21集团军司令部管内务后勤工作,后开赴淞沪战场,在常熟参与战争。当时天不亮吃早饭,晚饭要等到天黑才吃,因为白天不能做饭,做饭烟火会马上引来日寇军机的轰炸。当时战况很激烈,耳边是连续不停的炮火声。头上的飞机,3架、9架、12架的飞过。

  淞沪会战爆发,日军受到中国守军沉重打击后,又依靠增援部队再度发动进攻。河两岸枪炮齐鸣,50多米宽的河面被燃烧的烈火烧红了!那时我们一天要消耗一个师!我们装备不如日军,我方空军只有250架飞机,敌机有3000多架。

  我所在的部队,也是淞沪战役的主力军之一,战前3万余官兵,最后只剩下不到1万。

  战场变成了大熔炉,中国军队填进去就熔化了!每天一个又一个师投入战场,有的不到3小时就死了一半。

  入夜,日军在周家桥一带架浮桥偷渡,与驻守的军税警总团激战。总团长亲自到前线指挥反击,敌军炮火异常猛烈,掩护步兵渡河,阵地被日军突破。天色渐渐发白,日军增援部队不断登岸,双方巷战,逐屋争夺,几度肉搏,血流成河!

  战斗持续一天一夜,税警总团阵亡2000多人,当天天降大雨,战场血水、雨水汇流成河。国民党将领黄维曾用“一寸河山一寸血”来形容淞沪会战,悲壮惨烈啊。

  1937年10月15日,淞沪战局再度告急。正在此时,从广西调来的第21集团军抵达淞沪前线。第21集团军属李宗仁、白崇禧桂系王牌部队,以能打能拼在国民党地方军中享有威名。当时必须以一支主力突击部队主动出击,实行积极防御的策略,上级让我们第21集团军担当此责。白崇禧对自己部队的战斗力极为自负,蒋介石正苦于已无兵可用,正好求之不得,下达了实施反击作战的命令。仅仅数天,21集团军仅旅长即阵亡7人。所属3个师从大场附近向南路日军的反击均告失利,部队被迫撤退。左翼军4个团在广福南侧向北路日军的反击作战,也被日军击退。

  21日晨,敌又以炮火向88师阵地集中猛轰,尤以庙行镇以南阵地工事被毁颇多,继之敌步兵以主力向严家宅、庙行镇之线猛烈攻击。至22日,敌更倾巢来犯,先以重野炮50多门向庙行镇一带阵地轰击,连续4、5个小时,火力之猛,前所未有,许多工事,多被摧毁。上午9时左右,敌步兵在飞机大炮掩护下,猛烈进攻,重点指向庙行镇以南的大小麦家宅一带。守备该处的88师527团伤亡甚大,第3营营长陈振新当场阵亡,阵地被日军突破了一段,形势很紧张。

  22日午后1时左右,张连长打电话给我,告诉我庙行方面激战甚烈,敌人集中优势兵力向这一地区猛攻,企图突破我阵地,情况十分紧张,想要抽调出部分战士开往庙行增援,问我意见如何?但抽调出人员开往庙行,至快要4、5个钟头才能赶到,白昼行军,更易被敌机扰乱。这样恐怕缓不济急,可否以本营主力立即渡过蕴藻浜,向敌军侧背攻击,借以减少正面的压力?我这一建议,张连长毫不犹豫地同意了,并问渡河有无困难,我说我们会设法克服的。张连长最后说:“好,就这样办吧!”我向他们说明庙行方面的战斗情况后,命两连各留守备阵地,主力立即在各连的正面渡河。

  下午3点不到,当我带着一部分人员走向河边去的时候,听到一阵猛烈的枪声和手榴弹的爆炸声,但很快就终止了,我想大概是最先渡过河去的部队和日军的警戒哨兵发生了战斗。打听之下,才知道两连的队伍,除留有一部分在北岸阵地戒备外,全都渡过河,迅速驱逐或消灭了敌军的哨兵,向前攻击去了,我真没有想到这样快的速度!大家都憋不住气了!我在船上望着那位满面红光、意气风发的青年军官,感觉到当一个军人真正认识到为何而战的道理时,他就会不知道什么叫做困难危险了!

  日军乘机展开反扑,兵锋直指大场。10月23日,日军以重兵直趋真太公路,威逼大场左翼。我军经过艰苦抗击,阻住日军攻势。此时,中国军队从大场东面,经大场、市中心向东北而成一半圆形阵线,绕于江湾以北。庙行、大场位置突出,遂成日军眼中钉、肉中刺,必欲拔之而后快。日军调集各种火炮、飞机集中猛烈轰击,方圆数里,几为焦土。日军接着又以40余辆战车为前导,掩护步兵夺占胡家桥、塔河桥、走马塘等处阵地。为保存实力,守军在做出最大努力抵抗后向南翼转移,大场失守。此战中国军队又蒙受惨重伤亡,而我军的第18师几乎全军覆没,师长朱耀华悲愤难当,当即拔枪自戕。

  大场丢失,全线撼动,使得中央军侧翼的安全受到威胁,第三战区只得作出放弃北站——江湾阵地之举。部队撤退到苏州河南岸,左翼军也奉命转移,至10月28日,我军退入浏河、沈家桥、朝王庙、徐家行、广福、陈家行、江桥、北新泾至梵王渡一线的第二期既设防御阵地,新防线长达35公里。11月19日,开始大撤退,部队放弃了上海。

  在撤退前的一些时候,由于48军缺少通讯人员,我被调到48军无线电2中队做报务员。不久之后,我军部队就开始撤退了。日军趁势追击,还派出了飞机日夜轰炸,部队的损伤情况堪忧。当时13师一个师的人,在撤退时只有500多人了。

  就这样,部队撤离了淞沪战场。

  (上海淞沪抗战纪念馆供稿)

相关新闻

天下黄埔二维码 请关注微信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