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耀煌是民国着名军事教育家和理论家,先任陆军大学教育长三年,后任成都中央陆军军官学校教育长四年,对于军校教育及民国军事教育多有建树。
辛亥首义,革命先驱
万耀煌(1891—1977)又名奇, 别字武樵, 别号砚山老人, 湖北黄冈人。1891 年3月13日,生于黄冈县城关镇。两湖师范附属高等小学堂、湖北陆军特别小学、武昌陆军第三中学第1期、保定陆军军官学校第1期步兵科、陆军大学正则班第5期毕业。1910年,分发清陆军第21混成协第41标见习, 参与筹组“群治学社”。 1911年武昌起义爆发时, 随部参加光复汉口的作战, 任湖北军政府战时总司令(黄兴)部作战参谋, 其间由居正介绍加入同盟会。1912年秋,考入保定军校学习。 1914年11月毕业。1917年10月,考入北京陆军大学正则班学习, 按记载系以旁听生资格入学。1919年12月毕业。1920年1月,其舅夏寿康时任湖北省省长, 万耀煌任省长公署卫队营营长,与夏斗寅组织湖北军官教育团。1920年8月15日,被北京政府陆军部颁令补为陆军步兵少校。1921年10 月,万耀煌任湖北陆军第21混成旅(旅长夏斗寅)司令部参谋长。1923年5月29日,被授予陆军步兵中校。1923年10月,任驻湘鄂军司令(夏斗寅)部参谋长。1925年底,部队整编为鄂军第1师(师长夏斗寅), 任师司令部参谋长兼第1团团长。1926年12 月,所部改编为国民革命军, 任独立第14师(师长夏斗寅)副师长兼参谋长, 率部参加北伐战争鄂豫等省战事。1927 年4 月,所部扩编为第1集团军(总司令蒋介石兼)新编第10军(军长夏斗寅) , 任该军第1师师长。1928年2月,部队改变番号, 任第1集团军(总司令蒋介石)第3军团(总指挥贺耀祖、方鼎英) 第27军(军长夏斗寅) 第65师师长, 一度代理军长。1928年7月16日,被中国国民党中央组织部委任为国民革命军第27军特别党部筹备员。1928年8月部队编遣, 任缩编后的第1集团军陆军第13师(师长夏斗寅)第37旅旅长。1928年10月13日,被委派为中国国民党陆军第13师特别党部筹备委员; 11月26日,被推选为中国国民党陆军第13师特别党部监察委员。1930 年夏,中原大战爆发时,任南京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武汉行营第3军团(总指挥何成浚)右翼军(总指挥蒋鼎文)第13师(师长夏斗寅)副师长, 兼任第37旅旅长, 率部参加津浦线以东战事, 击溃晋军主力于鲁西。1931年3月1日,获颁四等宝鼎勋章。1932年1月,任鄂豫皖三省“剿匪”总司令(蒋介石兼)部左路军(总指挥何成浚)陆军第13师师长, 率部参加对鄂豫皖边区红军及根据地的“围剿”作战。1933年1月,率部南下,参加对中央红军和根据地的“围剿”作战,先后任军事委员会南昌行营北路军(总司令顾祝同)总预备队(指挥官钱大钧)第13师师长, 北路军第6路军(总指挥薛岳)第8纵队指挥(周浑元)部副指挥, 兼任抚州警备司令部司令。1934 年10 月,中央红军长征后,任“追剿”军(总司令何键)第3路军司令(第36军军长周浑元兼)部副司令官,第2路军(总指挥龙云)第2纵队司令(周浑元)部副司令兼任第13师师长,率部历经湘桂黔滇康川甘陕八省围追堵截长征红军。1935 年4月9日,被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铨叙厅颁令叙任陆军中将。1935年10月20日,国民政府颁令委任为陆军第25军军长, 兼任“追剿”军第5纵队司令官及第2绥靖区司令官。1936年1月1日,获颁三等宝鼎勋章。后率部迁移河南洛阳驻军。1936年11月13日,获颁三等云麾勋章。1936年12月上旬,奉命赴西安参加军政要员会议,12月12日西安事变发生时,与中央大员被软禁于西京招待所,事变后获释。
推进干部培训,执掌陆军大学
1937年6月,万耀煌奉命赴南京,负责协办中央训练团事宜,任第2总队(总队长黄绍竑)第2大队大队长,第2总队负责训练党政军干部,是当时有名的军事教育家和理论家。抗日战争爆发后,任第3战区第15集团军(总司令罗卓英)第25军军长兼任第13师师长,率部参加淞沪会战,因部队损失较大,战后率部撤退屯溪整编。后奉命转移武汉地区驻防。 1938年1月,到汉口负责训练副旅长以上军官,任军事委员会战时将官研究班班主任,3个月后第一期结业。后任珞伽山中央军官训练团(教育长陈诚)副教育长,协助进行党政军下部训练事宜。1938年3月,任庐山中央军官训练团(教育长陈诚)副教育长。1938年6月,任第9战区长江江北防守区指挥部指挥官,任第9战区第15军团军团长, 统辖第2军(军长李延年)、第75军(军长周岩)共计6个师。1938年7月,任武汉卫戍总司令(罗卓英)部副总司令,率部参加武汉会战。1938年12月,因蒋百里病逝,受蒋介石紧急招见,被委任为已经迁移贵州遵义的陆军大学(校长蒋介石兼)教育长, 因按以往惯例,须由国内外陆大毕业并加入校友会的人才能主持校务, 其以陆大第5期旁听生身份来陆大掌管教育,下达任命时,军令部人事局提出异议,后经蒋介石疏通才平息。到任后,首先逐家拜访各级官佐和主要教官,召集部分学员代表征求办学意见,当时陆大因抗战迁移与战乱,在湖南桃源遭遇日军飞机轰炸,图书、教材与训练器材均大部损失。陆大时任教官,许多是陆大第3至5期毕业生,及部分11、12期毕业生充当,师资与教材均急需补充。当时招收的陆大正则班学员,因陆大教学校舍拥挤,资金短缺无学员宿舍,因此学员散居周边邻近乡间,纪律涣散,学风偏废。上任后以蒋介石的意旨:“严肃军纪,严正学风”,重申整顿校风严肃军纪, 注重各级军官素质训练、倡导学用结合实战应用。任用龚浩为教育处处长,杜建时副之,广泛招收留学外国军事院校毕业生,吸收一批有实战与教学经验的中青年军官担任教官。经过考核后留用三名俄国教官:斯达维斯基,当时国际上有名的要塞工程专家,后到西南联大任教,抗战胜利前夕在昆明病逝;多马舍尔斯基,主讲《日俄战争史》;布尔林,俄国陆军大学毕业,原为帝俄时的高加索军区司令官,此时已加入中国籍,主讲《情报与战争原理》。后主持陆军大学由遵义迁移重庆老鹰岩办学,设置教育处、编译处、教务处等一系列管理机构,按照四人一室修建学员宿舍,购置机器建立印刷厂,历尽艰辛从国外购置一批外军战史教材资料充实图书馆藏书,设立隶属陆军大学的国防研究院,经过一系列改良和修建,在他任内以三年半时间,使战时陆军大学具有教学研高等军事学府现代雏型。
执教黄埔军校,
推进现代军校教学
1942年5月,接受军政部任命为中央陆军军官学校(第18期)教育长,兼任成都本校(校长蒋介石兼)教育长,任前曾向蒋介石推辞,表示自己既非黄埔出身,且历任教育长皆有黄埔渊源。蒋介石认为,教官中许多是陆军大学和保定军校毕业生,非他去无以压阵,无奈只能上任。以当时陆军大学地位较军校为高,但是中央军校势力却远比陆大强,主要源自蒋介石与黄埔系将领推崇与厚爱。1942年6月3日,由张治中陪同赴中央军校就职,他在就职演说时称:“本校创自黄埔,削平军阀,统一全国,抗战五年,已奠定胜利建国基础。近更与世界强国并肩作战,所有将帅与披坚执锐干部,大多为我校各期同学。国家之光荣,即我校之光荣,我校与国家休戚相关有如此之甚。今后,承先启后,继往开来之重大使命,应由本校现在之同学担负。本校责任如此重大,而我本人才力浅薄,何能负荷?故受命之初,不能不深感惶恐。但我想本校有其革命之传统,三民主义之信仰,亲爱精诚之校训,艰苦卓绝之一贯精神,我校长伟大之领导与历次训示,及前任教育长成规章制,行之已久,本人只有以勤补拙,信守弗渝,并与全体教职员共同努力,一致遵行,以写成校长所赋予之使命,发扬黄埔固有之精神。”任何国家的军事教育皆以军官学校为主,军官学校之军官养成对于国防军起到了鼎足作用,此时在成都的中央陆军军官学校,组织庞大而严密,计有编制人员1.4万多,内包括学员6000多人,教育长负军校实际责任,教育长总办公厅下设教育、经理、总务、会计四处和人事、文书、档案三室,最为庞大的是教育处,负责各兵科教育,下设步兵、骑兵、炮兵、工兵、辎重兵、通讯兵、机械化兵等科。他在任时,军校有第18、19期4个总队学员,还有军校附设的高等教育班第9、10、11共3期学员,班主任是刚刚获准复出的孙元良(前在南京保卫战败后被追究战败责任,5年不准从军任职)。此时的教育长,还要分管9所分校教学事宜,即设立于:陕西南郑的第一分校(主任刘仲荻),湖南武冈的第二分校(主任李明灏),江西瑞金的第三分校(主任沈发藻),贵州独山的第四分校(主任韩汉英),云南昆明的第五分校(主任唐继麟),广西桂林的第六分校(副主任冯璜代理),陕西西安的第七分校(胡宗南兼任),湖北均县的第八分校(主任徐祖诒),新疆迪化的第九分校(主任龚愚)。他在任期间的成都中央陆军军官学校占地面积广阔,校本部设于北校场,教学区有西校场、南校场、皇城坝、祠堂、青年宫等地,校中训练器材丰富,图书馆藏书中文图书有4万册,日文图书5000册,英文图书3000册,法文图书6000册,典范令300多件,总计有6万册藏书量。他上任3个月内,将军校原有一批保定军校、陆军大学等校出身的老资格教官285名辞退,因当时尚未建立军官退休规章制度,故决定给予各种较优待遇并加发退休金,于1942年8月27日孔诞之际全校开欢送会送行,为教官与学风的更新奠定了基础。
军校教育的目标是造就军事现代化优秀军官,军校的示范教育则是重要一环,现代战争对于战场地形的了解熟悉,有着特殊的要求。因此中央陆军军官学校此时开设的战术课,均以各种既有的图表、沙盘等教学器材,突出战场实地示范效应,这是现代军事教学的开端也是必然方向。根据现代军事教学规范应用,在他的策划努力下,中央陆军军官学校的各项教学目标任务,确实有长足进步。当年来访的外国嘉宾,许多都推介到中央陆军军官学校参观,例如时任美国总统罗斯福的私人代表威尔基,到军校参观,与学员攀谈,惊讶地发现竟有能讲英语的军校学生,后来在他所着的《天下一家》书中,特别提到中国军事已经现代化,就是参观军校的感想,遂使黄埔军校盛名首度远扬美国,此事后为万耀煌平生引为自豪的大事。再如:美国副总统华莱士、英国国会议员访华团、华侨团体代表等,来到军校参观后,都感到中国抗战能坚持这么久,全凭军校塑造的现代军人精神。他在任期间,多次陪同宋美龄带领外国来宾参观军校,那时的中央陆军军官学校已经成为国民政府和中国人民的对外窗口,受到各界的重视与好评。军校在成都期间,因为军校教官、学员各项活动严格按照规范制度正常运转,军校亦成为当地军政机关与百姓对于时局观瞻的“晴雨表”,有着安定后方的潜力与影响。他作为军校教育长,亦参加了四川省和成都地区的许多军政要员例会,由此不难想见军校地位之重要。
万耀煌任职军校时期,普通学课程邀请了许多当时的大学校长和着名教授,前来军校授课讲学,例如陈裕光(国立北京师范大学校长)、黄季陆(四川大学校长)、梅贻琦(西南联合大学校委会主席兼校长)、吴贻芳(金陵大学校长)等都曾到军校讲课训话。为了解决军校教职员子弟的教育问题,还修建扩建了黄埔中学与黄埔小学,并且对外招生,解决了一些当地民众子弟入学困难问题。这些附设学校,在教学上有效运用军校固有的教学器材,比较当地学校教学质量稍好些。1943年11月,开罗会议后,最高统帅部决定在成都周边双流、新津、彭县、邛崃等地修建7个军用机场,作为轰炸日本本土的大型飞机基地,动用当地民工10万人加紧修筑,军校也派出2000多人参与繁忙的修建工程,许多学员晚间与周日不休息,也参加了双流机场的修筑工程。1944年6月,为纪念军校成立二十周年,他发起重新增订《中央陆军军官学校校史》,以第1期生曾扩情为主编,当年在成都的如钱穆等许多知名大学教授,都被聘为校史修订委员会成员。1944年12月,贵州独山失守后,他命令军校以第19期学员为主,编成两个独立师,指示经理处预备3个月的粮秣,准备在后方危急时刻上山打游击。
晚年参与首义同志会,
编纂史料留存后世。
1945年1月,万耀煌被推选为军队各特别党部出席中国国民党第六次全国代表大会代表。1945年5月20日,当选为中国国民党第六届中央监察委员。抗日战争胜利后,1945年10月获颁忠勤勋章。1946年4月23日,任湖北省政府主席,兼任湖北省保安司令部司令官和省军管区司令部司令官。1946年5月,获颁胜利勋章。1946年10月,当选为辛亥革命首义同志会第一届理事会(理事长居正)监事, 参与辛亥革命三十五周年纪念活动。1947年4月15日,湖北省政府决定设立武昌“首义大学”,他与居正、陈果夫、程潜、王世杰、何成浚、仇鳌、邓翔海、孔庚、张难先等40余人被推举为筹备委员。1947年7月,被推选为党团合并后的中国国民党第六届中央监察委员。1948年4月,辞去湖北省政府主席职, 同月受聘任南京国民政府总统府战略顾问委员会顾问, 兼任南京中央训练团教育长。1949年5月赴台湾,历任国民党中央改造委员会干部训练委员会主任委员,台湾革命雪耻学院筹备委员和院务委员,革命雪耻学院后改为台湾革命实践研究院,先后任院务委员、主任。1953年1月,因病辞职,受聘任台湾“总统府” 国策顾问,先后当选为国民党第七至第十届中央评议委员会委员。1966年春,创办《湖北文献》季刊, 修订《湖北省地方志》,主持收集和整理湖北地方史籍丛书,参与发起和组织旅台湖北同乡会。1977年1月31日,在台北荣民总医院因病逝世。着有《甲午中东战事之回顾及余评》(1943年2月中央陆军军官学校教育处图书馆印行,全书36开,共56页)、《万耀煌回忆录》、《长征追剿日记》、《辛亥武昌亲历记》、《砚山老人杂忆录》等。为《成吉思汗》(蒙布尔霖着, 沈颖译, 1945年2月中央陆军军官学校印行, 1948 年12月中央训练团印刷所, 全书36开, 共78 页) 作序。其事见湖北《新洲文史资料》1988年第二期《万耀煌宦途琐记》(游森着)、《万耀煌的曲折升沉》(郑昌林着),《湖北文史资料》1988 年第25期《万耀煌生平事略》( 李志新着)、《回忆舅父万耀煌先生》(潘光建着)、《回忆万武樵先生二三事》(刘先云着)、《我们对万耀煌生平的回忆》(王亚翘等着)、《万耀煌在成都军校》(夏定夷着)、《我所知道万耀煌点滴》(王楷元着), 湖北《枝城文史资料》载有《万耀煌视察枝城纪实》(王佐才着)等。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