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大陆召开了中共十八届四中全会,明确提出要运用法治方式巩固和深化两岸关系和平发展;紧接着,澳门庆祝回归祖国15周年大会,国家主席习近平出席并发表重要讲话。台湾方面,朱立伦高票当选国民党主席,并向党员呼吁:“奋斗就从今天开始。”朱立伦能否带领国民党走出低谷,重新赢回岛内民心,人们对他寄予期望。
以法治方式深化两岸关系和平发展
2014年10月23日,中共十八届四中全会通过了《关于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以下简称《决定》),涉台部分提出“依法保障‘一国两制’实践和推进祖国统一”,从运用法治方式巩固和深化两岸关系和平发展、运用法律手段反“独”促统、加强两岸执法司法合作三个层次,系统阐述了“依法治国”重大理论背景下两岸关系该如何推进的现实问题,对巩固现阶段两岸关系、推进祖国和平统一具有重大而深远的指导意义。
《决定》以“依法保障‘一国两制’实践和推进祖国统一”为统领,包括:“运用法治方式巩固和深化两岸关系和平发展,完善涉台法律法规,依法规范和保障两岸人民关系,推进两岸交流合作。运用法律手段扞卫一个中国原则,反对‘台独’,增进维护一个中国框架的共同认知,推进祖国和平统一。依法保护港澳同胞、台湾同胞权益。加强内地同香港和澳门、大陆同台湾的司法合作,共同打击跨境违法犯罪活动。”从三个层次系统阐述了依法治国与两岸关系发展的联系:一是提出要运用法治手段巩固和深化两岸关系和平发展,确保两岸关系和平发展良好势头,降低两岸关系因岛内政局发展演变而产生的风险;二是提出要运用法律手段扞卫“一中”原则,反“独”促统,尤其是强调要增进维护一个中国框架的共同认知,推进祖国和平统一;三是加强两岸司法执法合作,共同打击跨境违法犯罪,依法保护两岸同胞的权益。
法律是治国之重器,法治是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重要依托。《决定》涉台表述是在“依法治国”重大理论背景下有关两岸关系该如何推进的重要论述与主张,论述的是两岸关系法制化、制度化的问题。《决定》是全面推进我国依法治国的总纲,它对推进我国依法治国作了全方位的论述和部署。
作为依法治国的一个重要部分,台港澳事务处理同样需要法治思维。台湾问题作为中国内战的遗留问题,它是政治问题,但同时也是法律问题。要解决好台湾问题,既需要两岸政治家的智慧,也需要运用法律手段。
《决定》涉台部分论述还与当前的两岸关系发展状况紧密挂钩。2014年以来,两岸关系出现一些新的情况,尤其是3月台湾爆发的“反服贸运动”,直接影响两岸服贸协议生效及ECFA后续谈判,由此掀起的“反中”、“怨中”社会氛围,甚至“台独天然成分论”论调,一度甚嚣尘上,给两岸关系和平发展、大陆反“独”促统工作带来严重挑战。面对这一新形势,两岸关系发展更加需要法制化、制度化的保障。《决定》提出“运用法治手段巩固和深化两岸关系和平发展”、“运用法律手段扞卫一个中国原则、反对‘台独’”就是针对这一问题作出的明确布局。
《决定》涉台部分对于巩固和深化现阶段两岸关系和平发展、保护两岸同胞权益、推进下阶段祖国和平统一进程具有重大意义。
一是有助于巩固和深化两岸关系和平发展。2008年以来,两岸基于法治理念进行的制度化协商为两岸关系发展不断累积、充实法治保障。然而,由于岛内政治发展的复杂性,尤其是周期性选举对两岸关系的冲击影响比较大,给两岸关系发展增添诸多不确定性。面对当前岛内政局,外界担心2016年若发生政党轮替,主张“台独”的民进党若上台执政,那么2008年以来两岸签署的21项协议是否有效,两岸关系和平发展的良好势头是否会继续。
《决定》提出运用法治手段巩固和深化两岸关系和平发展,就是要将两岸协议等交流成果转变为各自的法律文件,保障两岸关系发展的成果,降低两岸关系发展的风险,确保不受岛内政治不确定性因素干扰。这样,岛内无论谁上台、哪个政党执政,都必须遵守这一制度框架,两岸关系发展也就能够超越台湾的选举政治。
二是有助于推进祖国和平统一。《决定》提出用法律手段扞卫一个中国原则,反对“台独”,更强化了大陆对《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反分裂国家法》中两岸关系的法律定位,也表明大陆对法律明确载明的一中原则、“一国两制”、反对“台独”政策底线任何时候都不会动摇。《决定》同时重申“增进维护一个中国框架的共同认知”,目的就是希望从法律角度充实“一个中国框架”的内涵,增进两岸对“一个中国框架”更进一步的共同认知。
目前,两岸政治解决方案始终无法取得突破,此时两岸若从法律思维出发,根据两岸各自现行法律规定,共同探讨并充实“一个中国框架”的法理内涵,凝聚“大陆和台湾同属一个中国,中国的领土和主权不容分割”的共同认知,并在达成共识后进一步签订具有法律效力的声明或文件,将有利于化解两岸的政治矛盾,有利于推进祖国统一。
三是有助于保护两岸同胞正当权益。两岸关系发展目前呈现“大交流、大发展、大合作”的良好态势,但客观上来说,蓬勃发展的两岸关系也衍生出越来越多的问题,尤其是在法律层面,目前两岸的合作程度与水平还严重落后于两岸关系和平发展的实践。目前,两岸有关相互投资的保障、交流到对方人员,比如在台陆生、陆配、陆资,在大陆台商的权益保障问题还有诸多需要完善的方面;而在执法层面,比如共同打击跨境犯罪、两岸法律对接协调等问题,也都需要进一步推进。《决定》提出要“依法保护台湾同胞的权益”、“推进两岸司法合作”,就是要以法律手段解决两岸人民关切的议题,保护两岸同胞权益。
澳门谱写“一国两制”精彩华章
2014年12月20日,习近平主席在庆祝澳门回归祖国15周年大会上发表重要讲话,高度评价澳门回归祖国15年来经济社会发展取得的成就,高度肯定澳门爱国爱澳的社会主流价值观,对巩固和发展好澳门经济社会发展良好局面提出了四点希望。总结了“一国两制”在澳门实践的丰硕成果,揭示了澳门发展进步的深层原因,科学阐释了“一国两制”基本国策的深刻内涵,更宣示了推进“一国两制”实践的信心和决心,为在新形势下继续开拓“一国两制”事业美好前景指明了方向。
习近平主席指出,“一国两制”是国家的一项基本国策。牢牢坚持这项基本国策,是实现香港、澳门长期繁荣稳定的必然要求,也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重要组成部分,符合国家和民族根本利益,符合香港、澳门整体和长远利益,符合外来投资者利益。
继续推进“一国两制”事业,必须牢牢把握“一国两制”的根本宗旨,共同维护国家主权、安全、发展利益,保持香港、澳门长期繁荣稳定;必须坚持依法治港、依法治澳,依法保障“一国两制”实践;必须把坚持一国原则和尊重两制差异、维护中央权力和保障特别行政区高度自治权、发挥祖国内地坚强后盾作用和提高港澳自身竞争力有机结合起来,任何时候都不能偏废。只有这样,才能把路走对了走稳了,否则就会左脚穿着右脚鞋——错打错处来。
在这里习近平主席强调继续推进“一国两制”事业的“三个必须”,是从香港、澳门“一国两制”实践中得出的深刻结论,我们应当铭记于心。
15年来,澳门民主政制有序发展,经济快速增长,民生持续改善,社会和谐稳定,展现出一派繁荣安宁、生机勃勃的景象。我们看到,这曲“充满喜和乐”的“新小城故事”里,始终贯穿着一个主旋律,那就是全面准确理解和贯彻“一国两制”方针,尊重、维护宪法和基本法规定的澳门特区的宪制秩序,包容共济、促进爱国爱澳旗帜下的广泛团结。
“一国两制”在澳门的成功实践,充分有力地证明这项基本国策不仅解决了历史遗留的问题,开辟了澳门振衰起敝、向上提升的新纪元,也彰显了中央政府、特区政府和包括港澳同胞在内的全国人民共同推进“一国两制”实践的坚定信心和决心。科学的顶层设计,正确的道路选择,务实的开拓进取,演绎出精彩纷呈的生动现实,更告诉我们穿对鞋才能走对路,才能走稳、走实、走远,迈向更加美好的明天。
毋庸讳言,“一国两制”事业并非一帆风顺,前进的道路上,必然会遇到这样那样的困难和挑战,总还有一些人不甘心看到香港、澳门的繁荣稳定,不甘心看到祖国这个大家庭的和谐稳定、繁荣富强。然而,牢牢坚持“一国两制”是实现香港、澳门长期繁荣稳定的必然要求,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我们的共同使命。正如习近平主席所宣示的:“无论遇到什么样的困难和挑战,我们对‘一国两制’的信心和决心都绝不会动摇,我们推进‘一国两制’实践的信心和决心都绝不会动摇!”
继往开来,习近平主席对澳门寄予厚望。继续奋发有为,不断提高特别行政区依法治理能力和水平;继续统筹谋划,积极推动澳门走经济适度多元可持续发展道路;继续筑牢根基,努力促进社会和谐稳定;继续面向未来,加强青少年的教育培养。习近平主席提出的这四点希望,一如推进澳门繁荣发展的“四维”,为澳门未来发展指明了方向,对于香港如何结合自身实际贯彻“一国两制”也具有重大启示意义。尤其是在加强青少年教育培养上,如何促使他们牢牢把握香港、澳门同祖国紧密相连的命运前程,加深民族自豪感与爱国爱港、爱国爱澳情怀,增强投身“一国两制”事业的责任感与使命感,值得深思笃行。
道路决定命运,时代召唤使命。无比壮美的画卷正在展开,波澜壮阔的征程已然开启,澳门回归15年收获的成果与经验将激励我们,沿着正确道路毫不动摇推进“一国两制”伟大实践。“一国两制”事业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重要组成部分,澳门梦、香港梦应当融入振兴中华的共同理想之中。澳门回归祖国15年来的繁荣稳定表明,在祖国的怀抱中,继续推进“一国两制”事业,澳门这朵祖国的美丽莲花必将绽放得更加绚丽、更加迷人;全体中华儿女都为我们伟大的梦想而奋斗,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也必定光荣地绽放、幸福地盛开。我们期待并且相信,包括港澳同胞在内的全中国人民将戮力同心,共同书写国家富强进步的历史巨着,共同开创中华民族灿烂辉煌的伟大时代。
2014:两岸关系曲折前行
2014年是两岸关系和平发展继续深化的一年。在习近平总书记系列对台政策新思想、新论断的指导下,实现了两岸事务主管部门的历史性会面,“两岸一家亲”理念得到充分体现,两岸经贸交流进入盘整期,但新的动力正在形成。同时也应看到,干扰两岸关系的一些隐忧也有显现。而岛内政局所出现的一些新变化到底会对两岸关系发展产生何种影响,则是2015年的主要观察点。
2014年,中共中央总书记习近平与台湾人士有过四次重要会见,发表了一系列重要讲话,涉及大陆对台政策的五个层面:一是基本方针是“和平统一、一国两制”;二是政策底线是制止一切“台独”分裂图谋;三是根本目标是两岸携手共圆中国梦;四是当前任务是积极创造条件,加强两岸各阶层接触,拉近两岸同胞心理距离,实现心灵契合;五是两岸共同珍惜得来不易的两岸关系和平发展成果。习总书记的重要讲话,是当前形势下巩固深化推进两岸关系和平发展的新思想、新论断,是对台政策的新发展,对当前及今后相当长时间内的对台工作极具理论与实践指导意义。
2014年2月18日,习近平总书记会见连战时指出:两岸同胞一家亲,谁也不能割断我们的血脉;两岸同胞命运与共,彼此没有解不开的心结;两岸同胞要齐心协力,持续推动两岸关系和平发展;两岸同胞要携手同心,共圆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
5月7日,习总书记会见宋楚瑜时强调:推动两岸关系和平发展的方针政策不会改变,促进两岸交流合作、互利共赢的务实举措不会放弃,团结台湾同胞共同奋斗的真诚热情不会减弱,制止“台独”分裂图谋的坚强意志不会动摇,同时表示要积极创造条件,扩大两岸社会各界各阶层民众的接触面,面对面沟通,心与心交流,不断增进理解,拉近心理距离。
9月26日,习总书记会见台湾统派团体联合参访团时强调,绝不容忍任何分裂国家的行径;“和平统一、一国两制”是解决台湾问题的基本方针;“一国两制”在台湾的具体实现形式会充分考虑台湾现实情况,充分吸收两岸各界意见和建议,是能充分照顾到台湾同胞利益的安排。
11月9日,习总书记会见台湾两岸共同市场基金会荣誉董事长萧万长时强调,两岸关系和平发展成果得来不易,需要倍加珍惜。
习近平总书记在2014年发表的系列涉台重要讲话,为两岸关系和平发展指向定锚。
“不畏浮云遮望眼,只缘身在最高层。”在大陆最高领导人“掌舵”“定调”之后,两岸关系在2014年实现历史性突破。国务院台办主任张志军和台湾方面陆委会主委王郁琦顺利实现互访,建立了常态化联系沟通机制。张志军更作为首位踏上宝岛的国台办主任,实现了60多年来两岸政治交往的新突破。
2月11日,国台办主任张志军与台湾方面陆委会主委王郁琦在南京举行第一次正式会面;6月底,张志军应邀首次访台,第二次会面如约而至;11月12日,张王二人在北京举行非正式会面,就推进两岸关系发展有关问题交换意见。国台办与陆委会的直接对话已成为“新常态”,两岸政治互动迈入新阶段。
2014年两岸各项交流也继续稳步推进。
省级官员率团访台依然热络。2014年共有30余个由省级官员率领的经贸或文化交流团访台。
两岸“两会”协商继续进行。“两会”领导人第十次会谈签署了《海峡两岸地震监测合作协议》和《海峡两岸气象合作协议》,并确定了下一次会谈议题。
各大交流平台发挥特色作用。如第六届海峡论坛,上万名台湾乡亲赴闽参与,增进了解;升级后的两岸企业家峰会首次在台举办,逾800名两岸企业家代表与会,促进合作。
两岸人员往来规模不断扩大。8月18日,大陆居民赴台个人游试点城市新增哈尔滨、太原、南昌等10个城市,共达36个。据统计,2014年两岸人员往来逾900万人次,其中大陆居民赴台旅游超过300万人次,创历史新高。
“雨过天晴云破处,诸般颜色做将来。”2014年,两岸协商持续推进再结硕果,两岸经济持续深化融合。据统计,2014年全年两岸贸易额近2000亿美元。
2014年两岸民众在交流交往中增进了血浓于水的感情。7月23日,复兴航空班机在澎湖马公机场发生重大安全事故。正在出访的习近平总书记第一时间要求国台办向台有关部门转达他本人和大陆人民对遇难者的哀悼与慰问。国台办立即启动应急机制,通过各种渠道向台湾方面了解核实情况,并表示如台方有任何需要,大陆愿全力协助。海协会、海旅会等先后向台有关方面转达哀悼和慰问。7月31日,台湾高雄发生燃气爆炸后,习近平总书记、中国红十字总会、在台投资陆企等,纷纷表达关切或捐款捐物;8月2日,昆山台资工厂发生爆炸,习总书记在第一时间指示江苏省与相关单位全力救治、安抚家属,并督促汲取教训,防止后续事故。马英九通过国共两党联系渠道,向罹难者及家属表达哀悼和慰问,为受伤者祈福。海基会致函海协会,启动“两会”紧急联系管道,提供协助。8月3日,云南鲁甸发生地震后,中国国民党主席马英九、台湾红十字组织等也表示慰问或迅速捐款。
一年来,两岸交往交流络绎于途,两岸民众在灾难面前守望相助。但是,处于深水区的两岸关系发展并非一帆风顺。
3月18日,台湾爆发学生运动,矛头指向《海峡两岸服务贸易协议》,加上“逢陆必反”者的干扰,两岸服贸协议至今仍在台湾无法通过并生效。
对此,“两会”领导人多次表示,两岸其他议题的协商谈判与正常交流合作,不会因服贸协议遇阻而受影响。
11月底,国民党在“九合一”选举中惨败,宝岛政治版图“蓝天变绿地”。一些爱好和平的人士担忧,两岸关系和平发展是否会“生变”。
在得知“九合一”选举结果后,国台办发言人马晓光应询表示,希望两岸同胞珍惜两岸关系来之不易的成果,共同维护并继续推动两岸关系和平发展。舆论也认为,大陆坚持两岸关系和平发展的政策不会改变。
12月18日,由两岸媒体联合主办的“2014海峡两岸年度汉字评选”结果在台北揭晓,“转”字高票当选。舆论认为,“转”字意指2014年两岸都有巨大变化,并期待新年能够“转”好运。
放眼2015年,两岸关系和平发展砥砺前行。虽总体处于阻力增大、速度放缓的转折期,但未来仍具增长点和突破口。
风雨生信心,前路更看好。总结起来,2015年两岸关系有三大看点:
其一,两岸政策对话、两党定期沟通平台等如何搭建更稳更好。国台办与台湾方面陆委会联系沟通机制业已建立,亟待在新的一年里更多发挥机制功能,对下一步两岸关系作出规划,并进一步完善两部门负责人互访事宜,使“你来我往”节奏更加频密,在互动中逐步累积共识和互信,获致更多成果。
当前,两岸交流共有两岸经贸文化论坛、两岸“两会”商谈、海峡论坛、两岸和平论坛、两岸企业家峰会等“五驾马车”。其中,作为国共两党和两岸各界人士交流的重要平台,2014年未能举办的第十届两岸经贸文化论坛,2015年将于何时举行;遭遇“九合一”选举重大挫败后,国民党于2015年1月产生了新任党主席,国民党新领导人何时访问大陆,两岸两党将如何进一步经由对话沟通提升政治互信。
其二,ECFA后续议题协商能否再获进展。方向不会改变、信心不会动摇、步伐不会停止,面对挑战,两岸“两会”领导人态度坚定。陈德铭在新年致辞中强调,新的一年里,海协会愿在坚持“九二共识”、反对“台独”的政治基础上,继续推进ECFA协商,完善两岸经济合作的制度化安排;推进航空安全、环境保护等两岸民生议题协商,研究进一步便利两岸同胞往来的各项举措。
台湾海基会董事长林中森也表示,目前两岸关系是60多年来最好的,不会因为反服贸等事件受到冲击,也不会因“九合一”选举结果受到影响,两岸交流、协商和服务工作会持续正常进行。
其三,如何针对形势发展与时俱进、开拓进取,进一步打造升级版两岸关系。反服贸运动和“九合一”选举中暴露出的台湾民众相关顾虑,也需要两岸进一步思考,新的一年里,如何从“心”出发,使两岸“和平红利”更多惠及台湾基层民众、青年世代,让两岸同胞心更近、民族情更融、“一家亲”更浓。
台湾竞争力论坛在“九合一”选后发布调查显示,认同自己是中华民族一分子的受访民众比例为84.9%,认同是中国人的为55.8%,有63.7%的台湾民众希望民进党支持两岸开放交流,觉得民进党不需要与大陆互动交流者仅有5.7%。
可见,“九合一”选举与两岸关系没有太多关联度。大陆的对台方针政策面向全体台湾民众,立足于维护中华民族的整体利益,推动两岸关系和平发展的方针政策不会改变,反对“台独”、坚持“九二共识”的原则底线不会松动。
在曲折中坚持前进方向,在调整中继续开拓进取。“新的一年,我希望两岸关系保持稳定,不断取得新成果,更好地造福两岸民众。简而言之,就是稳定、发展和利民。”张志军在2015年新年贺词中表达了这一祝愿。
朱立伦接任国民党主席
2014年12月12日,在经历“九合一”大溃败之后,马英九辞去国民党党主席,士气低迷的国民党一时间出现群龙无首的状况,朱立伦作为党内民调支持度最高的中生代人物,也是在“九合一”选举中唯一保住“直辖市”新北市的国民党籍市长,在党内各方的呼吁与期待下,宣布参选国民党党主席,因为是同额竞选,当选是之前就可以确定的。
自马英九担任台湾地区领导人后,头上的光环逐渐褪去,朱立伦近年已取而代之,成为国民党最耀眼的政治明星。他在37岁通过竞选“立委”踏入政坛以来,从政已有16年,表现出色:“立委”任内其专业素养在“立法院”中被评为第二名;担任桃园县县长时获评为“五星级县长”,民众满意度第一;2010年新北市市长选举,他击败民进党“人气王”蔡英文,为国民党守住新北市;2014年台湾“九合一”选举,朱立伦虽然险胜民进党对手,但终究为国民党保住“六都”唯一的“一都”、北部最大的票仓新北市。
朱立伦的“功臣形象”奠定了在国民党接班人梯队中的一席之位。虽然人气居高不减,但朱立伦深谙韬光养晦之道,平日保持低调作风,所以“树大”却不“招风”。他善于处理人际关系,在岛内政坛早有口碑。几年前有民调显示他的声望高于台湾地区副领导人吴敦义,但他在公开场合的“尊吴”表现却令外界无文章可作。2010年,在面对周锡玮是否竞选连任新北市市长的问题时,朱立伦同样展现柔软的身段,待周锡玮宣布退选后,才展开在新北市的选举布局,当时一些不明就里的人还批评朱立伦迟迟不到新北市“拜码头”。
朱立伦参加国民党主席补选可谓众望所归,没有悬念。朱立伦能在国民党“九合一”惨败、士气如此低迷的局面中接下重担,反映出他作为政治人物的担当和气魄。在国民党最困难的时刻,党内各方都在期待新的国民党领导人带领党走出低谷、重新出发,这便注定接任党主席成为朱立伦无可推脱的重担。
2015年1月17日,朱立伦高票当选中国国民党主席。当晚,中共中央总书记习近平向中国国民党主席朱立伦发出贺电。
习近平总书记在贺电中表示:“值此先生当选中国国民党主席之际,谨致祝贺。近年来,国共两党和两岸双方共同努力,携手开创两岸关系和平发展之良好局面,两岸同胞获益良多,更对两岸关系发展充满期待。冀望两党秉持民族大义,巩固坚持‘九二共识’、反对‘台独’之共同政治基础,加强交流,增进互信,推动两岸关系和平发展继续前行,造福两岸民众,共成民族复兴之伟业。”
同日,中国国民党主席朱立伦复电,向习近平总书记表示感谢。朱立伦在复电中表示:“一月十七日贺电敬悉,谨申谢忱。贵我两党于过去六年多来,在‘九二共识’的基础下,积极推动各层面的交流合作,已为两岸和平发展开创历史新局,并在贵我两党间建立了良性互动模式,积累互信基础。”“期盼贵我两党在两岸关系未来的发展上,继续扩大交流,创造互利双赢,促进两岸永续的和平与繁荣。”
朱立伦当选国民党主席之后,历史交给他的任务异常繁重。在之前的“九合一”选举中,国民党溃败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蓝营基本盘崩盘。在这样的情况下,朱立伦所需要做的整合、团结和开拓,一项也不轻松。
朱立伦上任之后,首先且最重要的便是整合党内、弥合矛盾,让党内各派势力放下过去的恩怨,相忍为党、共体时艰。朱立伦不仅要与党内大佬级的连战、吴伯雄、王金平等人需要保持足够的尊重与良好互动;还要与中生代人物如吴敦义、郝龙斌等,展开良好而智慧的互动。
另外,体制上的关系也要协调好,目前是马英九、王金平、朱立伦分掌“府”、“院”、党三架马车并立的局面,三方关系的协调也异常重要,关乎整个蓝营的凝聚力和向心力。协调得好,国民党就能避免内耗;协调不好,党政不同步,“府”“院”不同调,则国民党的困境会加深。朱立伦为人谦和,身段柔软,一向温良恭俭让,知进退,懂分寸,在处理三方关系中应该能发挥正面的作用。
2014年11月29日,朱立伦在“九合一”选举开票结束后于竞选总部致词时表示:“人民做出的选择、人民对我们怒吼,我们都听到了,不管中央、不管地方、不管党、不管所有成员,我们都要痛定思痛、彻底改革,只有勇敢面对挫折,勇于检讨自己的过失,才有下一次人民给我们的机会。”
朱立伦在整合党内领导核心之后,最艰巨的任务在于如何带领国民党进行彻底改革,拿出“大破大立”的气势,进行大刀阔斧的改革,去除国民党老旧沉疴,脱离民意、决策单一化、思维老旧等积弊,才能展现新的政党形象,重新唤回泛蓝民众对国民党的信心。
2015年1月19日,朱立伦接任国民党主席一职,他在就职讲话中阐述的五大工作重点,以及随即发布的党务人事命令,好比六支熊熊燃烧的火把,力图让刚在台湾地方“九合一”选举中惨败的国民党浴火重生。但这“六把火”是会照亮国民党的光明前程,还是会被现实形势所浇灭,岛内舆论认为还有待观察。
在党务革新上,朱立伦宣示今后要注意倾听基层声音,加强基层组织建设。此举意在革除国民党中央与基层严重脱节的沉弊,让党意与民意更密切连接。成功大学政治系教授周志杰认为,朱立伦未来要带领国民党重新贴近民意,但民意风向为何,他是否真能掌握,仍有待观察。
在党政合作上,朱立伦强调,国民党中央将加强与台湾地区行政管理机构的沟通,“让行政跟立法同步”,推动民众所期待的一些重要政策。岛内舆论普遍认为,行政管理机构的执行力与政策宣导不佳,是国民党当局施政不佳引发民怨的两大主因。相较马英九任主席时“党政一肩挑”,朱立伦只是新北市市长,且已宣布不参加2016年台湾地区领导人选举,这样一位“最弱党主席”,要如何强势推动当局施政?因此能否与党籍“立委”交心,稳住国民党在“立法院”过半席次优势,是朱立伦能否站稳党内领导地位,成为“实权党主席”的关键。
在党内人才培养上,朱立伦强调要聆听青年的声音,“多培育青年人”,未来在所有的选举提名中要开放、海选年轻优秀人才成为候选人。已有120年历史的国民党,长期以来党公职人员严重老化。朱立伦因此提出拔擢年轻精英,可谓对症下药。两名40多岁的国民党人士对记者表示,这让他们看到了新主席带来的希望,国民党亟需年轻化。
在朝野合作上,朱立伦宣称将秉持诚恳负责的态度,跟民进党、其他在野政党诚心合作,共同提出可长可久、权责相符的政治制度及符合公平正义的民生法案。朝野恶斗,确是最严重的“台湾病”。朱立伦话音未落,民进党发言人郑运鹏即批评他在党产处理上没有具体改革行动,不符社会期待。一斑窥全豹,由此可以看出,朱立伦想以“合作”代替“斗争”,恐怕是说易行难。
在两岸政策推动上,朱立伦既表示要坚持和平发展、互利双赢的正确方向,又强调要化解两岸交流往来对台湾整体社会心理的冲击和民众的疑虑,强调国民党今后将与大陆方面共同面对这两个问题,让两岸未来能行稳致远。朱立伦当选后,在与中共中央总书记习近平的函电往来中,双方均强调要坚持“九二共识”。台湾舆论普遍认为,这为两党关系进一步推动开了好头。
在党内人事调整上,朱立伦确是让人耳目一新。首先,仅提名郝龙斌、黄敏惠两名专任副主席,不复以往国民党荣誉职衔、副主席过多的情形;其次,取消原高层决策小圈子“中山会报”,改由主管会议代替,应有助于党内决策的民主化;党务主管的任命都具有“任务导向”的共同特性,体现了他坐言起行的务实性格和落实政见的迫切意愿。
总之,当前国民党内外交迫、百废待兴,新主席的上任以及点起的“六把火”,多少让党内看到了新希望。但万事开头难,诚如《联合报》所指出的,朱立伦“眼前尽是攀登险峰的艰困山路”,“一个被认为弱势的党主席能否逐步实现政见,带领国民党逆境突围,就看他的本事了”。对于朱立伦来说,真的,“奋斗就从今天开始”。
朱立伦无疑是当前蓝营最耀眼的新星,其光芒能否照亮国民党的阴暗面,进而救亡图存、力挽狂澜,抑或是被卷进传统大酱缸,还待时间检验。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