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25年12月1日,《赤心评论》杂志第12期出版发行,其刊载的《黄埔军官学校之调查》文中,有关于介绍黄埔军校早年招生简章的完整内容,对研究当时黄埔军校早期制度建设情况有着极为重要的参考价值。
《招生简章》的形成
自1924年1月24日陆军军官学校筹备委员会设立之初,“招考学生”以及“审查员生资格”就被排上了重要的议事日程,分列第四项、第五项,列于“制定校章”、“修理校舍”、“任免教职员”三项之后。1924年2月10日,国民党中央执行委员会通过了陆军军官学校筹备委员会委员长蒋介石拟呈的《军官学校考选学生简章》,明确提出办学宗旨为“本校希望对于军队有彻底的改良进步,故拟使全国热心有志堪以造就之青年,得有研求军事学术之机会,并教以三民主义,俾养成良好有主义之军人,以为党军之下级干部”。据研究,黄埔军校各期招生要求稍有不同,而“最早的招生简章尚未发现”,因此,很多学者在对最早的《招生简章》进行研究时,都以1925年12月1日《赤心评论》杂志第12期刊登的《招生简章》内容作为重要参考,其内容依次如下:
一、本校为养成革命军干部军官,完成国民革命起见,特续招入伍生,施以军事预备教育。
二、入伍生期限六个月,期满后甄别及格者,升入本校为学生,修习军事学术,一年毕业。
三、投考者须于八月二十五日以前,持二寸半身相片三张,中学或与中学相当之学校毕业文凭,及党证或各地区党部之介绍书,分赴广州“中国国民党中央执行委员会本校驻省办事处”,上海“中国国民党上海执行部”报名(党证报名时验发还,文凭试毕发还)。
四、投考者之资格如下:
A.年龄:十八岁以上,二十五岁以内。
B.学历:旧制中学毕业及与中学相当程度之学校毕业。
C.身体:营养状态良好,强健耐劳,无眼疾、痔疾、肺病、花柳病等疾害。
D.思想:中国国民党党员,能了解国民革命速须完成之必要者,或具有接受本党主义之可能性,无抵触本党主义之思想,有本党党员之介绍者。
五、试验之种类:
A.学历试验:按旧制中学修了之程度出题,求笔记之答案。
B.身体试验:准陆军体格检查之规定,分身长、肺量、体重、目力、听力等项。
C.性格试验:用口试法,观察对于三民主义了解之程度和性质,志趣、品格、常识、能力等项之推断,及将来有无发展之希望。
六、在广州投考者,无论从何地来试,录取与否,均不发给川资;在上海、开封取录者,则给与川资来粤。
七、入队后,服装、书籍、食费、零用概由本校供给。
八、本简章之外,关于试验手续、课目调制、成绩等,另有细则。
另外,军校筹备委员会还具体确定了招生名额:全国拟定招生324名,其中东三省、热河、察哈尔共50名;直隶、山东、山西、陕西、河南、四川、湖南、湖北、安徽、江苏、浙江、福建、广东、广西每省12名,共168名;(驻广东)湘、粤、滇、豫、桂五军各15名,共75名;国民党先烈家属20名,尚余11名。另招备取生30名至50名。
1924年3月,孙中山又任命邓演达等9人为入学实验委员会委员,并责成他们制定了《考试委员会办事规则》,针对考试题目、监考事项、考场纪律都作了明确说明。
国共两党合作执行《招生简章》
黄埔军校的创建无疑成为了无数有志青年实现人生理想的绝佳舞台。从1924年5月到1927年7月,黄埔军校总共招收了6期学生,合计两万余人。他们来自全国26个省,另有朝鲜、越南、新加坡等国的进步青年也来到黄埔军校学习。
黄埔军校在华南国民党控制地区是公开招生的,但是在军阀控制的地区,一般采取国民党“一大”代表在回到各地后委托各省中央委员以及刚刚成立的执行部在各地秘密分散招生,或通过在报刊上刊载《招生简章》等方法招生(在广州市内则可以张贴《招生简章》)。比如黄埔1期生徐向前和杜聿明都是从《新青年》杂志看到黄埔军校招生的消息后前往上海报考的。而当时在广州市内的1期生陈赓、宋希濂在沿珠江长堤散步时偶然看到了军校的《招生简章》告示,于是决定参加军校报考的。
国共两党都极为重视,纷纷动员有志青年报考。1924年1月20日至30日,国民党“一大”的召开标志着以第一次国共合作为基础的革命统一战线正式形成。由于这时国民党在许多地方还没有建立组织,因此,中国共产党在黄埔军校招生工作中起了突出的作用。为配合陆军军官学校的招生工作,中共中央曾专门向各地基层党组共青团组织发出通知说:各级同学们(指各级中共党组织):广州黄埔军校正拟招收入伍生,望各地速速多选工作不甚重要之本校(指共产党)、少校(指共青团)同学及民族左派同学,自备川资和旅费,前往广州投考……此事关系重大,各地万勿忽视。经毛泽东之手被录取的黄埔1期生有徐向前、桂永清、黄维等。据毛泽东《毛泽东年谱》记载,1924 年3月 13 日,毛泽东出席国民党上海执行部第三次执行委员会会议,会议传达了黄埔陆军军官学校招生事项;3 月 14 日,在环龙路44号国民党上海执行部,接待由中共北方组织派遣来沪参加黄埔军校第1期招生考试的中共党员张隐韬、杨其纲等;3月底,负责黄埔军校上海地区考生复试工作接待了郭一予、陈作为等长江流域及其以北各省的考生。考生在3月底进行数、理、化各科复试,录取者发给旅费和证明书,赴广州参加全国总复试。
《招生简章》中的与众不同之处
黄埔军校招生考试总体来讲,是严格而公平的。考试委员会为了保证招生考试、录取工作公平公正,特地在1924年4月7日的《民国日报》上登出启事指出:“稍有徇私,不特无以示大公,亦违本会组织之本旨,与五权宪法中考试权独立之精神相抵牾,贻弊滋多”;同时“尚祈信仰主义,各守规律之各同志友好深予体谅”。1期生徐向前曾回忆说,对于招生考试初试的印象为“应考的条件和手续颇严,规定了许多条。政治思想上要‘了解国民革命须速完成之必要’、‘无抵触本党主义之思想’;既有笔试,又有口试。笔试考作文、政治、数学;口试则考察学生对三民主义的了解程度及个人志趣、品格、判断力之类的”。
随着黄埔军校招生的日益增多,招生规定也更加细化。如此后的黄埔军校高级班考试分为保送试验与入学试验两种方式。考试科目包括战术、兵器、筑城、地形、交通、政治、数学、理化、口述等。而在《宪兵招考简章》中,则明确要求报考者体格五官端正,无嗜好,身体强壮,无暗疾,高小毕业(或与高小有相等之程度),文理通顺,同时要求两名中国国民党党员作为介绍人。连此后的入伍生招生考试规定也更为严密,审查也更加严格:如在广东省投考者必须到长堤肇庆会馆入伍生部、黄埔军校编译处报名;其他省投考者必须向各省党部报名并由各省党部汇送中央党部,咨送黄埔军校,同时要求各省党部汇送的报考者,必须经过该部执行委员3人以上签名方为有效等。
不过,在阅读上述《军官学校考选学生简章》后不难看出,重视政治素质,注意思想品德,是黄埔军校不同于旧军校的标准之一,所以招考过程中也出现过很多“例外”。军校党代表廖仲恺就多次重申:“黄埔军校是三分学军事,七分学政治,理论和实践结合。”1期生胡宗南因为身高不合格,2期生王大文、郑介民因成绩不好本应该被淘汰。但廖仲恺认为这些报考者思想进步、且拥有强烈的报国之志,因此“网开一面”,帮助他们进入了军校。
另外,黄埔军校招生考试为了尽最大可能录取优秀人才,在全国各地以及各军当中分配了名额,并对报考省份较少的考生给予了适当的照顾,同时按照文科、理科分开考试并严格进行身体检查。谭延闿、于右任等国民党元老在为军校积极推荐人才的同时,为了照料落榜考生,建议孙中山“本爱护青年之心、施天地好生之德、俯念学生等不远数千里而来、立饬军校收纳、以补余额、而资造就”,尽显对于考生的人文关怀。3期生周复虽然以前没有受过任何军事教育和训练,但经军校教育处研究后,仍然予以录取。在他们的关心下,许多落榜者获得了再次取得成功的机会。
《赤心评论》缘何刊登
黄埔军校招生简章
那么,《赤心评论》是怎样的刊物?为什么会刊登黄埔军校的招生简章呢?其原因也要从第一次国共合作说起。《赤心评论》杂志创刊于1924年5月1日,到1926年10月停刊,历时一年零五个月,共出14期,其间大量刊登了宣传马克思主义、科学社会主义,介绍社会主义国家苏联的建设成就,宣传反帝反封建的文章。其影响范围很大,在北京、上海、天津、广州、武汉等大城市,甚至巴黎的中国书报社、东京的丸善书局都能买到。黄埔军校的相关人士对此杂志评价甚高。黄埔军校政治教官萧楚女曾介绍《赤心评论》说:“这是一种激进的青年刊物。” 而曾任黄埔军校主任政治总教官的恽代英则称其内容可以“来解决政治经济根本问题”。
《赤心评论》的创办者是吴玉章、杨闇公等人,和黄埔军校上层乃至国民党中央有着密切的交往。吴玉章、杨闇公等曾创建中国青年共产党,后参加中国共产党,是第一次国共合作时期四川地方中共党组织的领导核心。1925年,国民党实行改组后,吴玉章曾受命帮助国民党在四川整理党务、发展党员、建设组织,为此廖仲恺曾给予1000元的党务活动经费财政支援。经过吴玉章的努力,国民党左派力量得到迅速发展,从8月到10月中旬,成都、重庆等地共成立441个国民党区分部,新发展国民党党员8000余人,尤其是青年学生、青年工人、青年农民的大量参加,为国民党注入了新的、革命的力量,在吴玉章等的宣传下,这其中的不少有志青年到广州报考黄埔军校。随着10月中旬广州国民党中央党部决定召开国民党“二大”,吴玉章、杨闇公当选为国民党四川省“二大”代表。11月,吴玉章前往广州,被国民党中央任命为“二大”秘书长,和毛泽东、周恩来、恽代英等中共党员一起参加国民党“二大”的筹备,并负责会议期间的常务工作。而在此期间,吴玉章等为继续向黄埔军校输送人才,在1925年12期的《赤心评论》上刊登了黄埔军校的《招生简章》。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