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当前位置:黄埔军校同学会  >  2015年第三期  > 正文

国民两党布局2016年“大选”“四个坚定不移”推进两岸关系和平发展

日期:2015-05-01 09:55 来源:《黄埔》 作者:王克燕

字号:  [小]  [中]  [大] 打印本页 关闭窗口

  最近,岛内蓝绿两大阵营围绕2016年“大选”,各自布局,推出最有胜算的候选人;全国政协十二届三次会议、十二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胜利召开,习近平总书记就对台工作发表重要讲话,是今后一个时期对台工作的行动指南。

  国民党展现团结再出发

  2014年,国民党“九合一”选举惨败后,党内弥漫着消沉低迷之气,在马英九辞去党主席后,党内更是群龙无首,党主席位子一时成为“烫手山芋”,乏人问津。在此情况下,朱立伦应党内众多呼声,站出来选党主席,并以高票当选。

  国民党在朱立伦的带领下,大刀阔斧地推进党内改革,特别是在“立委”补选中稳住了国民党原有的盘面,慢慢使国民党声望止跌回升。马英九充分肯定了朱立伦任党主席后的作为。展现出国民党团结一心的好气象。

  但接下来国民党内的团结却起了变化。2月25日,国民党主席朱立伦在中常会上宣布,考纪会制度已做调整、新任考委也已产生,王金平确定为国民党员,并无疑义,无需再针对本案委任律师,承受原诉讼之必要。至于原考纪会对王金平所做的处分,交新考纪会研议依新订的考纪制度处理。

  马英九对朱立伦处理王金平案结果不满,并迅速发表个人声明,痛批此举令人失望、不能认同,并强调面对大是大非的司法关说争议,不能乡愿和稀泥。马之声明可谓对国民党中央和朱立伦的尖锐批评,对王案毫无妥协之意。而国民党发言人仅以“高度尊重马英九的意见”简单回应。

  台湾有媒体曾报道,对于王金平“党籍案”,马英九与朱立伦本是“没交集”,朱立伦主张“家和万事兴”,马英九坚持“大是大非”不能退让。朱立伦原本打算以不承接诉讼方式,让此案“自然消失”,算是很高明的方法,对马、对王都能下台阶,但马英九却不接受。

  在这段时间内,岛内的政治生态和执政版图也发生了变化,经历了“九合一”选举,岛内“绿化面积”扩大,与国民党内部的分化不无关系。国民党党内不断自省,有党员说,党籍案的争议延烧迄今,已经让国民党自伤,付出了惨痛的代价,党内“立委”也都不乐见党的内伤继续扩大,应该赶快让此案落幕。

  对于朱立伦终于确认王金平党员身份无疑义,国民党“立委”廖正井指出,马英九应尊重现任主席,“马不检讨自己,却说这些话非常不妥”。他还说,王金平没经过调查就被开除党籍,如果今天马王互换角色,“马做何感想”?国民党“立委”卢嘉辰则说,希望马英九释怀,聚精会神在“大事”上,党的事情交由朱立伦处理就好,朱立伦绝对能够圆满处理,并兼顾法律、人情与党,“就让朱放手一搏”。国民党“立委”吴育升认为,朱立伦如此处理王金平“党籍案”,是考虑政治现势、不得不然的决定,贯彻“家和万事兴”理念,具有政治智慧,也是党内都可以接受的决定。

  现在台湾的政治生态及政治现实发展对国民党实在不利,也就是说,国民党现在团结一致,还不一定能扭转当前低迷而被动的局面,更何况目前党内高层还纠结于王案而闹不愉快?

  2016年台湾地区“立委”和领导人选举已拉开战幕,民进党主席蔡英文已明确代表民进党出征,国民党目前还没有明确而有力的参选人,也就是说,国民党内部的整合并未完成。而当前在台湾社会甚至国民党内部,有一种看衰国民党的不利因素,那种不战自败、失败主义之风在国民党内蔓延,这对国民党来说,无疑是天大的灾难。在这种局面和政情下,国民党更没有分裂的任何资本,更没有内讧的本钱。

  国民党高层特别是马英九只有审时度势,着眼全局,抓大放小,摒弃前嫌,消弭“马王政争”造成的不良影响,和朱立伦一起,把当前的危机转化为重生的生机,团结国民党,改革国民党,重塑国民党,国民党这个百年老店才不会被打垮、被边缘化,才能走出低谷,重新建树,重新赢得民众的支持,才能真正实现国民党的价值。

  可喜的是,目前国民党正朝着党内大团结的方向发展。

  朱立伦宣布不再承接王金平党籍案的诉讼,引发了马英九的不满,取消了与朱立伦同放天灯的行程,外界解读马朱关系恶化。但是3月2日下午国民党举行立法关系研讨会,马英九、朱立伦、王金平均到场同台。朱立伦在致辞时表示:党是大家庭,彼此尊重沟通就能找出最大的共识。“立委”也批评马英九要顾全大局,国民党要实现大团结。马英九认真听取“立委”意见,并表示听进去了。

  3月30日,国民党“立委”举行晚宴,名为团结餐会,实为帮“立法院长”王金平祝寿,马英九、朱立伦、王金平都到场,展现党内大团结。

  4月11日,马英九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国民党主席朱立伦上任时,他就已向朱立伦说过,并鼓励朱立伦到大陆访问,要维持两岸关系,以党辅政。

  国民党主席朱立伦4月12日表示,目前规划率团参与5月在上海举行的两岸经贸文化论坛(国共论坛);至于“习朱会”还在进一步了解与商讨。

  朱立伦出席“国共论坛”,有其自身的考量,就是要更进一步凝聚蓝营力量,让更多的蓝营力量归队,重振国民党士气。朱立伦除了下大力抓好对国民党自身的整合和改革外,积极与大陆开展党际交流,打好“两岸牌”,是他要走的另一步棋。这对于民进党不承认“九二共识”,想登陆却登不了陆来说,凸显了国民党两岸政策的优越性。而朱若能亲自出席“国共论坛”,实现“习朱会”,且获得重大会见成果,那将在两岸关系发展史上有着重大的历史意义,将会更进一步提升朱立伦在党内及岛内的政治影响力和威信,从而提振国民党士气。如此,朱的人气也将在党内大大提升,届时,拥有高支持率的朱立伦代表国民党参选2016,便水到渠成。

  蔡英文的两岸政策虚无缥缈

  越临近2016年台湾地区领导人选举,民进党的两岸政策就越受瞩目;与此同时,台湾内部出现了一些有意淡化、忽略“九二共识”的价值与作用的声音,甚至称其已非两岸资产而是负债。前不久“美国在台协会”前执行理事施蓝旗曾强烈质疑蔡英文“仍缺乏足以维持台海局势和平稳定的方法”,并强调民进党必须了解“九二共识”这个问题的严重性、不能闪躲。几位民进党大佬则是纷纷在媒体面前表态,前主席许信良说“‘台独’从来就不是民进党建党初衷,亦非民进党主流”,前“行政院长”谢长廷说,“现在正是调整两岸政策的最好时期,否则民进党即使2016执政也不能稳定”。而蔡英文在两岸政策上还打模糊战,她在接受媒体专访时称:“两岸论述重要,论述的后面怎么解决问题更重要,提出来的时间点很重要,时间到了就会讲,我一旦讲了就是做得到,我习惯是这样。”1月21日,蔡英文在“中国事务委员会”上,提出民进党处理两岸关系的“三个有利”和“三个坚持”大方向,即“有利于国家自由民主发展;有利于区域和平安全稳定;有利于两岸互惠互利交往。坚持政府决策须充分民主和透明化;坚持交流过程须多元参与和机会平等;坚持交流成果须维护公益和社会共享”。充其量只是处理两岸关系的原则,并未论及民进党处理两岸关系的主体。“三个有利,三个坚持”只是梦呓般的命题,难以说服台湾民众,难以说服海峡对岸和国际社会。

  4月9日,民进党召开“中国事务委员会”第二次会议,蔡英文对两岸议题发表谈话。她表示,作为一个积极为重返“执政”做准备的政党,愿意负责任地说明处理两岸政策的态度和基本立场,民进党处理两岸关系的基本原则,就是“维持两岸现状”,也就是维系台海和平及持续两岸关系稳定发展的现状;这是两岸关系的核心,也是民进党重返“执政”后致力的目标。

  蔡英文提出“维持两岸现状”基本原则,已可视为其两岸政策主轴。看似四平八稳,仍被质疑模糊,且民进党内对于如何与大陆交往,也存不同意见;走在平衡木上的蔡英文,显然还在摇晃。

  相较4年前的“和而不同、和而求同”及“台湾共识”,“维持两岸现状”虽然较容易理解,却也了无新意,如果不能具体说明未来的策略与做法,说了等于没说。尤其,所谓“现状”是否包括“九二共识”,更是各方不会放过的核心焦点。

  身为2016参选人,蔡英文有义务清楚说明两岸政策。但蔡英文11日却忙着反驳陆委会(陆委会10日晚对蔡的“维持两岸现状”说法表示,缺乏具体实质内涵,此一核心问题无法模糊以对),跟国民党大打口水战。

  蔡英文的两岸政策,连自家人都形容4年前是“为模糊而模糊”,如今虽有进步,却还处于“为具体而模糊”的阶段。蔡英文与其忙着反驳外界质疑,不如把政策说得具体明白。

  我们不妨回顾一下蔡英文在两岸政策上的主张。

  蔡英文在民进党执政的8年期间,先后担任陆委会主委和“行政院副院长”,蔡英文当时负责民进党当局的两岸政策制定,绝对具有关键性的影响力。民进党当局于2002年提出“台湾中国,一边一国”、2003年提出“公投制宪”、2004年提出“正名”、2005年提出“中华民国的四阶段论”,并且于2006年“终止国统会及国统纲领的运作”。2006年底再提出“台湾独立”、“以台湾名义加入联合国”、“正常国家决议文”,并准备“入联公投”绑大选等主张,同时将公营事业及外馆“正名”。当时陈水扁与民进党当局的这些主张,被外界解读为在逐步消灭“中华民国”,而背后最关键的决策人士,就是担任过陆委会主委及“行政院副院长”的蔡英文。在蔡英文担任政府要职期间,民进党当局一再推出消灭“中华民国”的政策,并被大陆认为是在推动“台独”分裂活动,使两岸关系呈现空前的紧张状态,同时也伤害了美国和台湾之间关系。

  2008年5月18日,蔡英文当选民进党第十二届党主席,从幕后走到前台,围绕两岸政策、两岸主张,蔡英文躲避、转折,玩文字游戏,逆民意而动,行“台独”之实。为了争取和维护她的地位,她打着“台独”这张牌,利用2008年11月5日到6日大陆海协会会长陈云林第一次访问台湾这一时机,不断煽动民众,发起“围城”行动,制造暴力冲突。2011年2月23日,有意代表民进党参选2012年台湾地区领导人的蔡英文强调两岸“和而不同”、“和而求同”的论调,强调台湾与大陆彼此不同,但两岸有共同的责任和利益,就是追求和平稳定的关系,掌握繁荣发展的契机;6个月后,宣称“‘九二共识’不存在”,抛出“台湾共识”,作为与中国大陆交往的基础,只有抽象原则,没有具体政策,被民进党内批评是无实质内容的“空心政见”。“空心蔡”之名由此传开。台媒更指出绝大多数民众不了解蔡英文两岸政策的真正意涵,更无法取代“九二共识”。

  2012年,民进党在台湾地区领导人大选中以百分之三的差距功败垂成,失利后的蔡英文坦言,民进党正是“输在最后一哩路”,接下来,更透过民进党的败选报告直言,“民进党在过去以至将来,都要面对一个很严酷问题,就是要如何面对大陆,要如何加强处理两岸问题的能量与能力,才会得到社会对民进党的信赖”。可以说,民进党到此时才认识到,能否得到台湾选民的信任,最重要的条件是一个稳健、对岸可以接受的两岸政策。当年11月,她在出席“2013台湾投资高峰论坛”开幕式时就两岸议题发表“新看法”。她表示,两岸互动须从旧思维和旧模式走向新思维新模式,必须建立全新互动与沟通模式。她指出,两岸关系日益密切,为两岸关系和平发展提供最佳触媒,也为两岸关系发展创造更多可能性。嗅觉敏锐的香港《大公报》就此评论指出,此次“新看法”可视为蔡英文近5年来关于两岸关系较为温和的讲话,显然是为了参选2016年台湾地区领导人做准备。

  2014年5月,回锅民进党主席后的蔡英文在两岸议题上不再潜水。7月,在接受媒体专访时详谈其两岸立场,一番“大陆调整论”让舆论哗然。在那次采访中,一方面她宣称无意调整“台独党纲”,认为两岸关系的建构不一定要从“台独党纲”着手,至于民进党的“台湾前途决议文”怎么进一步处理看看再说;另一方面则称,大陆最怕“押错宝”,只要民进党打好2014年11月“九合一”选举,“连大陆都会朝民进党方向来调整;如果他们觉得2016年最有可能赢的是民进党的话,他们会自动去创造那个条件”、“大陆一调整,美国人就没有什么好讲的”。台湾媒体在引述国台办发言人“大陆反对‘台独’分裂图谋的立场是坚定的、不可动摇的,不会有任何妥协”的明确声明后评论说,这可谓是就蔡英文对大陆政策错误研判的当头一棒。7月,蔡英文明白推行她的“台独天然”论,她声称随着台湾民主化,台湾已建构深厚的“台湾意识”,这个认同台湾、坚持独立自主的价值,已变成年轻世代的“天然成分”,遂在民进党党代会上用5分钟的时间冻结了党内有关“冻独”的提案。新加坡《联合早报》刊文分析指出,借由天然成分所营造的“台独”氛围,犹如饮鸠止渴,最终恐将是“台独”势力自身被肢解的动力。台湾前“立委”、国民党中央委员邱毅在“观察者网”上着文称:不交待两岸政策,蔡英文赢不了。文章写道:蔡英文已宣布角逐2016年“大选”。依她在民进党内的共主地位,取得2016年大选门票已毋庸置疑,但两岸政策、“台独党纲”、“两国论”与“九二共识”的关卡,蔡英文不仅在大选中躲不掉,即使运用“话术”来回避,执政后也要面对两岸政策问题。

  2月15日上午,蔡英文在民进党中央领表登记参选民进党台湾地区领导人初选,党内定于一尊的态势愈来愈明显,包括高雄市市长陈菊、台南市市长赖清德、桃园市市长郑文灿等实力派人物,都迅速跳出来表态支持或祝福,台中市市长林佳龙还说,“相信蔡主席有能力领导台湾,实现第三次政党轮替”。

  现在,蔡英文已站在2016选战的前线,并且获胜机会很大,台湾民众不允许她再“空心”下去了。台湾民众有权知道蔡英文具体的两岸政策。

  2000年至2008年两岸关系陷入僵局给台湾经济带来的苦楚,许多台湾民众都有切身体会,而彼时正是大陆经济社会发展最迅速的8年,台湾则是从那时开始被意识形态困在原地,从“亚洲四小龙”之首变成了之尾。台湾民众为李扁时期的对抗政策付出了惨重代价。从两岸共同坚持“九二共识”的2008年开始,双方经济合作与人员往来成了台湾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柱和源头活水,特别是经受过全球金融危机的洗礼后,台湾经济在两岸关系和平发展红利的输血下没有严重倒退,保住了所谓的“小确幸”。但和平红利不是天上掉下的馅饼,是两岸关系和平发展换来的。所以,台湾人民有权在投票前知道他们未来可能的领导人,有着怎样的两岸政策。

  近年来在非选举期间,民进党不时释放与大陆改善关系的言论,甚至不阻止民进党党员“登陆”参访,这一切无非是想向美国及台湾人民表明两岸关系绝不是国民党一党专利,民进党同样有这方面的渠道与能力。但承不承认“九二共识”的区别,民进党心知肚明。最近民进党“中国事务部”主任赵天麟以海基会董事的身份随台湾海基会董事长林中森访问大陆,外界称这意味着民共之间已正式展开互动,国台办发言人马晓光回应称,赵天麟此次到大陆访问的名义和身份是清楚的,与民共交流没有任何关系。马晓光还重申,只要民进党不放弃“一边一国”的“台独”分裂立场,大陆不会与其进行党对党的交流。台湾《联合晚报》也说:民进党以为派出一个赵天麟,就能让人误以为蔡英文跟北京已通了气,民共交流不是聊表心意的戏票,而必须是多方苦心孤诣的探寻,民进党不要耍弄不了别人,却直接羞辱了自己。

  当前的两岸关系,主导权在大陆手中,“九二共识”不仅有经济红利,还扩散至政治、和平、安全、外交等方面。基于“两岸一家亲”的理念,大陆愿意让台湾民众特别是年轻人优先分享大陆崛起的机会,“九二共识”当然也就关系到全台湾民众的切身利益。也许我们不该用凝固的眼光看待民进党,但在其尚未改变“台独”路线之前,大陆不会与其发生任何党与党之间的关系,这是底线。与此同时,我们坚信台湾的主流民意是欢迎两岸和平发展的,凡违反主流民意的执政者也都不可能长久。目前的迹象显示,民进党短期内完成较大转型不太可能,也许不到“山穷水尽”的关键时刻,蔡英文的新政见不会轻易露面,也许她想走一步看一步,但再丑的媳妇总要见公婆,蔡英文要想问鼎2016,必须跨过这道“民心关”,在这方面,没有任何侥幸的可能。

  识时务者为俊杰,两岸政策对蔡英文来说,很重要;对民进党来说,非同小可;对台湾民众来说,更是大本大宗的事。

  “四个坚定不移”

  推进两岸关系和平发展

  3月4日下午,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看望了参加全国政协十二届三次会议的民革、台盟、台联委员,并参加联组会,听取委员们意见和建议。他强调,两岸关系和平发展是一条维护两岸和平、促进共同发展、造福两岸同胞的正确道路,也是通向和平统一的光明大道,我们应该坚定不移走和平发展道路,坚定不移坚持共同政治基础,坚定不移为两岸同胞谋福祉,坚定不移携手实现民族复兴。

  习近平强调,过去的一年,我们坚持对台工作大政方针和决策部署,两岸制度化协商取得新成果,两岸经济融合发展不断深入,各领域交流合作保持良好发展势头,台海局势总体稳定。从根本上说,决定两岸关系走向的关键因素是祖国大陆发展进步。我们要保持自身发展势头,同时采取正确政策措施做好台湾工作。

  习近平指出,2008年以来,两岸关系走上了和平发展道路,两岸关系发生历史性的深刻变化,展现了合作共赢的前景。和平是宝贵的,和平需要维护。两岸同胞要总结两岸关系和平发展的经验,精心维护两岸关系和平发展成果。

  习近平强调,“九二共识”对两岸建立政治互信、开展对话协商、改善和发展两岸关系,发挥了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如果两岸双方的共同政治基础遭到破坏,两岸互信将不复存在,两岸关系就会重新回到动荡不安的老路上去。我们始终把坚持“九二共识”作为同台湾当局和各政党开展交往的基础和条件,核心是认同大陆和台湾同属一个中国。只要做到这一点,台湾任何政党和团体同大陆交往都不会存在障碍。“台独”分裂势力及其活动损害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企图挑起两岸民众和社会对立、割断两岸同胞精神纽带,是两岸关系和平发展的最大障碍,是台海和平稳定的最大威胁,必须坚决反对。两岸同胞要对“台独”势力保持高度警惕。

  习近平指出,为两岸同胞谋福祉是我们发展两岸关系的着眼点和落脚点。两岸关系和平发展,要两岸同胞共同推动,靠两岸同胞共同维护,由两岸同胞共同分享。我们坚持为两岸同胞谋福祉的理念不会变,为台湾同胞办实事、办好事的政策措施不会变。我们注重听取台湾各界特别是基层民众意见和建议,愿意了解台湾同胞想法和需求。我们欢迎更多台湾同胞参与到两岸大交流进程中来,成为两岸关系和平发展的支持者、参与者。要继续加强两岸同胞交流往来,实施惠及两岸同胞的政策法律措施,扩大台湾基层民众受益面和获得感。我们愿意让台湾同胞分享大陆发展机遇,愿意为台湾青年提供施展才华、实现抱负的舞台,让两岸关系和平发展为他们的成长、成才、成功注入新动力、拓展新空间。

  习近平强调,民族振兴、人民幸福是两岸同胞的共同追求。中国梦既是国家、民族的梦,也是包括两岸同胞在内的每个中华儿女的梦,同我们每个人对美好生活的向往紧密相连。在中华民族发展史上,两岸同胞从来都是命运相连、荣辱与共的。两岸同胞要携手同心,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贡献智慧和力量。

  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讲话立意高远,内涵丰富,充分体现了中央对台方针政策既一脉相承又与时俱进的精神。多位大陆专家学者表示,讲话高屋建瓴,真挚务实,既立足当前,为今年两岸关系发展定下基调,又着眼长远,为两岸关系长期稳定发展指明方向。

  中国社科院台湾研究所所长周志怀说,习近平总书记首度在对台讲话中鲜明提出四个“坚定不移”,这既立足当前,为今年两岸关系发展定调,又着眼两岸关系的长期稳定发展。应当从中央“四个全面”治国理政总方略的高度和背景下,深刻理解四个“坚定不移”,推动两岸关系向前发展。

  “基础不牢,地动山摇。”台湾各政党应更加明确认知到“九二共识”这一共同政治基础一旦被破坏,两岸关系和平发展既有成果就会得而复失,两岸关系将会危机四伏。这是两岸广大同胞和国际社会都不愿看到的。

  他说,讲话强调要对“台独”势力保持高度警惕,在台湾政局发生一系列新变化的背景下,具有很强的针对性。居安思危,两岸关系虽然呈现大交流大合作的新局面,但“台独”分裂的威胁始终存在,一有机会就会兴风作浪,因此不可不防,必须高度警惕,坚决反对。

  上海台湾研究所常务副所长倪永杰认为,在两岸关系的关键时刻,讲话可谓对台工作的指路明灯。四个“坚定不移”是一条“总路线”,指明和引领着下阶段对台工作的方向、重点。

  是否认同大陆和台湾同属一个中国,这是一个大是大非的原则问题。讲话向台湾各政党发出了明确信号,那就是在认同和坚持“九二共识”上,没有模糊空间,也不要心存侥幸。

  北京联合大学台湾研究院教授朱松岭认为,四个“坚定不移”是习近平总书记对两岸关系和平发展七年多来的经验总结和规律归纳,对两岸关系和平发展道路能否坚持、为什么要坚持、怎样坚持做了深入系统的阐述,既有高度的思想性,又充满民族情感,全面深刻,具有很强的号召力。“总书记对‘九二共识’这一两岸双方的共同政治基础进行了明确的阐发和透彻的论述。台湾当局、各政党对此应高度重视,清醒认识到‘九二共识’不容回避,也不可能回避。”

  学者们都对讲话中“决定两岸关系走向的关键因素是祖国大陆发展进步”的提法印象深刻。倪永杰说,这体现了大陆方面推进两岸关系发展的强烈意志以及保持发展势头的高度自信。周志怀表示,这是习近平总书记对几十年来对台工作所作的重要的规律性总结,两岸关系走得顺不顺,两岸和平能不能得到维护,起决定性作用的还是大陆要先把自己的事情办好。

  讲话中出现的一个新词——“获得感”,受到学者们的普遍关注和赞许。2月27日,习近平主持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会议时首次用到这个词汇,短短几天又运用于对台论述。

  朱松岭说,台湾民众喜欢说“有感”,习近平提出的“获得感”有类似的意思,并且更形象。“两岸关系和平发展最根本的目的,不是为了迁就哪些势力,而是为了两岸人民的福祉。无论是要扩大台湾基层民众受益面和获得感,还是愿意让台湾同胞分享大陆发展机遇,愿意为台湾青年提供施展才华、实现抱负的舞台,总书记都讲得很具体,相信未来这方面的工作会做得更好。”

  倪永杰表示,讲话体现了习总书记情系台湾同胞,尤其关心台湾基层民众和青年一代的想法和需求。对台工作归根到底是做人的工作。只有让两岸协商对话、交流合作的成果,转化为台湾各阶层民众的普遍“获得感”,才能拉近两岸同胞的心理距离,才能确保两岸关系和平发展势头不被逆转。

  周志怀说,从讲话可以看出,使两岸关系和平发展的成果不断惠及基层,使两岸同胞的利益联结和情感联结更加紧密,将是未来大陆对台工作的重要着力点。

  两岸关系和平发展

  是不可逆转的历史潮流

  3月3日,全国政协主席俞正声在全国政协十二届三次会议开幕式上指出,过去一年来,全国政协“坚持一个中国的原则,把握两岸关系和平发展主题,完善政协委员与台湾民意代表互访交流机制,就河洛文化、两岸农业合作、宗教文化、中华传统道德伦理等,加强与台湾岛内有关团体、代表人士和基层群众的交流,增进两岸合作民意基础”。

  可以看出,全国政协充分发挥自身工作优势,通过推进两岸多层次、多领域文化交流、经济合作,进一步增进两岸良性互动,拉近两岸同胞之间认同感,从而在两岸同胞之间搭建一座沟通、交流、友谊与合作之桥。特别是去年以来,全国政协不断完善政协委员与台湾民意代表互访交流机制,为两岸同胞的深入沟通交流搭建新的平台,也为两岸和平发展的制度化建设添砖加瓦,从而达到凝聚人心、汇聚民意、增强团结的目的,为两岸关系和平发展奠定更为广泛和坚实的民意基础。

  俞正声指出,全国政协要全面贯彻两岸关系和平发展重要思想,大力宣导“两岸一家亲”理念,继续开展与台湾有关党派团体、民意代表交流沟通,为团结岛内基层民众、青少年多做工作。对台工作部分虽然语句不多,但其中包含的内容与意义却十分丰富与深远。

  过去一年来,两岸关系和平发展虽取得一系列成果,但也出现一些新情况、新问题。特别是去年岛内爆发大规模反服贸风波,岛内分离主义与“反中”势力不断抬头,执政的国民党持续低迷不振,年底“九合一”选举惨败。而取得台湾地方执政优势的民进党依然紧抱“台独”,两岸关系面临的复杂因素不断增多、变数增大。

  今年是台湾蓝绿双方为2016年台湾地区领导人选举备战的关键一年,也是两岸关系能否保持稳定发展至为重要的一年。在这样的情况下,两岸特别需要注入更多正能量,尤其是台湾同胞关心的大陆惠台政策以及两岸和平发展的红利,要能够让更多台湾基层民众有感、受益,这样才能使两岸关系和平发展得到更多台湾民众的认同与支持。在今年的全国政协会议上,就有台籍委员提出,要更多地鼓励和帮助台湾青年在大陆创业、就业,更多地关心台湾学生在大陆遇到的生活实际问题。这些问题有的看似比较细小,但却关系到两岸之间的深层交流,关系到两岸同胞间的感情。两岸交流无小事,两岸关系需要从细节入手、从基层着力,解决了小问题,才能积跬步而至千里,保证两岸关系长远、稳步发展。

  3月5日,李克强总理在第十二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上作《政府工作报告》时指出,我们将坚持对台工作大政方针,巩固两岸坚持“九二共识”、反对“台独”的政治基础,保持两岸关系和平发展正确方向。努力推进两岸协商对话,推动经济互利融合,加强基层和青少年交流。依法保护台湾同胞权益,让更多民众分享两岸关系和平发展成果。我们期待两岸同胞不断增进了解互信,密切骨肉亲情,拉近心理距离,为实现祖国和平统一贡献力量。我们坚信,两岸关系和平发展是不可阻挡、不可逆转的历史潮流。

  李克强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的对台方面的内容,是在两岸关系克难前行,继续保持和平发展势头下,巩固两岸政治基础、推进两岸对话交流、依法保护台胞权益,坚持两岸关系和平发展正确方向的具体体现。

  第一,巩固两岸政治基础,坚决反对“台独”。在坚持对台工作方针的基础上,报告指出两岸坚持“九二共识”、反对“台独”的政治基础,是对一个中国框架的进一步阐述。报告强调反对“台独”是两岸坚持的政治基础,表明“台独”是两岸关系和平发展的最大障碍,是台海和平稳定的最大威胁,必须坚决反对、制止“台独”分裂图谋。

  第二,推进两岸对话交流,拉近心理距离。报告除了努力推进两岸协商对话,推动经济互利融合外,还提出了“加强基层与青少年交流”内容。由此可见,持续深化“三中一青”交流工作,扩大两岸社会各界交流和接触,增进两岸双方的理解仍是今年对台政策的重要内容。2014年5月7日,中共中央总书记习近平会见亲民党主席宋楚瑜一行时曾表示:“两岸关系和平发展任重道远,需要加深两岸同胞相互信任。”“我们要积极创造条件,扩大两岸社会各界各阶层民众的接触面,面对面沟通,心与心交流,不断增进理解,拉近心理距离。”因而,两岸同胞不断增进了解互信,密切骨肉亲情,拉近心理距离,是加强两岸同胞对话交流,增进政治互信,增强“两岸一家亲”认同感的重要途径。

  第三,依法保障台胞权益,分享两岸发展成果。报告提出了“关于依法保护台湾同胞权益”内容,这是继党的十八大报告中“我们要切实保护台湾同胞权益”、十八届四中全会提出“依法保障台湾同胞权益”之后,政府工作报告再次明确提出依法保障台胞的权益。随着两岸关系和平发展不断巩固深化,特别是两岸大交流、大合作局面的逐步形成,台胞权益保护工作的重要性日益提上议程。保护台湾同胞合法权益是对台工作的重要内容,是团结台湾同胞的基础性工作,在政府工作报告中强调依法保障台胞权益,体现了对台胞权益的高度重视。同时,报告也提出了“让更多民众分享两岸关系和平发展成果”内容,体现政府将为两岸同胞谋福祉作为两岸关系发展中的着眼点和落脚点,让更多的台湾同胞参与到两岸大交流中,让更多台湾同胞分享大陆的发展机遇,从而在两岸民众不断了解互信过程中,走出一条维护两岸和平、促进共同发展、造福两岸同胞的正确道路。

  总之,不管台湾政局如何变化,两岸关系和平发展的潮流仍将滚滚向前。

相关新闻

天下黄埔二维码 请关注微信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