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两岸关系发展的重要节点上,“习马会”、“张夏会”的举行,进一步夯实了两岸坚持“九二共识”、反对“台独”的政治基础,为未来两岸关系发展指明了方向。
“张夏会”助力两岸关系
和平发展
2015年10月14日,国务院台湾事务办公室主任张志军在广州与台湾方面陆委会主委夏立言会面,达成多项积极共识。
双方一致认为,2008年以来,两岸在坚持“九二共识”的共同政治基础上,推动两岸关系走上和平发展道路,维护了台海和平稳定,增进了两岸同胞的共同利益,受到两岸民众的广泛支持和国际社会的欢迎。两岸关系和平发展的成果值得倍加珍惜,经验弥足珍贵。
新形势下,两岸双方应共同努力,继续坚持共同政治基础,坚持走两岸关系和平发展道路,持续增进两岸同胞福祉。双方应该:
——持续加强两部门沟通,开展多种形式互动,提高两岸事务处理效率,推动两岸关系继续前行。
——在互惠互利基础上,继续推进两岸货物贸易协议商谈,争取年内取得积极成果。
——积极推动两岸环境保护协议商谈。
——继续推进海协会和台湾海基会互设办事机构议题商谈,朝着尽快完成协商的目标努力。
——积极促成海协会和台湾海基会在今年年底前就7年来协商谈判进程及取得的成果进行总结。
——共同营造更为公平、有效的投资环境,增强两岸企业投资合作信心,携手应对全球产业竞争。
——推动服贸、租税、飞安等已签协议尽快生效实施,以增进两岸民生福祉,促进两岸经济共同发展。
——协调有关部门提高投资纠纷案件的协处效率,强化两岸投资企业权益保障。
——继续深化合作,努力提升两岸旅游安全和品质,保持两岸旅游健康有序发展。
——持续加强并深化两岸文化、教育等各领域交流合作,巩固两岸关系和平发展的社会基础。
——采取积极措施,大力加强两岸青年交流,为两岸青年学习、就业、发展营造更好环境。
——就两岸经济共同发展与区域经济合作进程相互促进等问题交换意见,予以推动。
——支持和鼓励两岸有关研究机构和专家学者就共同研究抗战历史加强交流合作,弘扬抗战精神。
会面中,张志军总结了2008年以来两岸关系和平发展取得的五个方面的丰硕成果,以及积累的四项宝贵经验。
五个方面的成果为:
一是两岸双方在“九二共识”、反对“台独”的共同政治基础上,增进和建立了政治互信,为两岸的交流合作、协商谈判营造了必要的环境,为维护台海和平、保持两岸关系正确发展的方向和势头提供了保证。双方两岸事务主管部门建立常态化联系沟通机制,双方负责人实现互访,也是两岸政治互信不断增强的具体体现。
二是两岸协商取得积极成果,提高了两岸交往合作的制度化、规范化水平,解决了两岸同胞关心的一系列问题。海协会与台湾海基会举行了11次领导人会谈,签署了23项协议,对两岸的经济合作、人民往来、民生保障等事务性问题作出了制度化安排,解决了许多关系到两岸同胞切身利益的问题。
三是两岸经济合作扩大深化,增进了两岸民众的共同利益。实现两岸全面、直接、双向“三通”,签署实施了两岸经济合作框架协议,促进了产业合作,深化了金融合作,推动两岸经济关系朝正常化、自由化及经济融合方向发展。7年来,两岸贸易额增加近700亿美元。
四是两岸各领域交流蓬勃发展,融洽了同胞感情。两岸人员往来规模7年来翻了一番,2014年达到940余万人次;2015年1至8月达到655万人次,同比增长7%。两岸民众通过密切交往增进彼此了解,为两岸关系和平发展增加了动力。
五是两岸同胞务实沟通,妥善处理涉外事务,减少了内耗。在不造成“两个中国”、“一中一台”的前提下,妥善解决了台湾以适当名义和身份参与世界卫生大会、国际民航大会的问题。大陆欢迎台湾以适当名义加入亚投行,以适当方式参与“一带一路”的建设。
四项宝贵经验为:坚持走和平发展道路;坚持“九二共识”、反对“台独”的政治基础;坚持开展两岸协商谈判,推进各领域交流合作;坚持为两岸民众谋利益。
其中最重要的是坚持“九二共识”、反对“台独”的共同政治基础。“九二共识”的核心、意涵,是对两岸关系的性质作出明确的回答,就是大陆和台湾同属一个中国,两岸不是“国与国”的关系。它不是无中生有,凭空说出来,而是经过双方授权达成的,是对客观事实和现状的共同确认。正因为如此,它才能成为2008年以来两岸间互动的重要基础。所以,双方都表示要进一步维护好这一共同基础,维护台海和平稳定,进一步推进两岸关系和平发展,持续增进两岸同胞共同福祉。
的确,广州“张夏会”为两岸关系发展注入了正能量。首先,“张夏会”再次确认并巩固了两岸坚持“九二共识”的共同政治基础,对于两岸关系具有重要政治意义。其次,“张夏会”为两岸制度化协商注入新动力。
在2016年台湾大选临近、两岸关系再度面临道路选择的重要节点上,此次会面总结、确认了2008年以来两岸双方在推动两岸关系和平发展上累积的宝贵经验与重要共识,对一些彼此关切的急迫问题的解决提出了时间表、路线图,不仅为两岸关系和平发展巩固深化增添了新动能,更展现了双方排除岛内政治纷扰,坚持为民谋利,中流击水、克难前行的坚定信心与决心。
广州“张夏会”所达成的各项共识攸关民生需求和经济社会发展,积极回应了两岸民众的期待,有助于推动相关问题的尽快解决。这再度彰显了国台办与陆委会联系沟通机制在维护两岸关系和平发展大局稳定,保持两岸关系和平发展的正确方向,提高两岸事务处理效率,推动两岸关系继续前行上,所发挥的独特而重要的作用。
毋庸讳言,此次会面是在外界的疑虑声中登场的,甚至有台湾媒体预测它将是两岸事务主管部门负责人会面的“绝响”。之所以有上述疑虑和担忧,是因为“九二共识”是双方两岸事务主管部门建立联系沟通机制的基础,也是该机制正常运作的必要条件。2008年以来,两岸双方坚持走和平发展道路,坚持“九二共识”、反对“台独”的政治基础,坚持开展两岸协商谈判、推进各领域交流合作,坚持为两岸民众谋利益。随着政治互信的增强,两岸关系终于在2014年2月实现两岸事务主管部门负责人会面、建立常态化联系沟通机制这一重大突破。但而今放眼岛内,在选举中声势领先的民进党拒不放弃“台独党纲”,其参选人也始终回避认同“九二共识”。为此,人们担心这样的政党、这样的政治人物一旦上台,会重蹈陈水扁当政时期之覆辙,导致两岸关系和平发展“为山九仞,功亏一篑”。
7年多来,两岸关系能阔步前进,达致66年来最为稳定和平的状态,其中最核心、最重要的一条经验,就是双方都坚持“九二共识”、反对“台独”的共同政治基础。如果说和平发展是一棵大树,“九二共识”就是树根;如果说两岸关系是一艘航船,“九二共识”就是船锚;如果说台海和平是一座大厦,“九二共识”就是地基。只要维护好“九二共识”的共同政治基础,未来双方还可以持续加强沟通,开展多种形式的互动,推动两岸关系沿着和平发展的道路继续前行。但如果砍掉树根、卸除船锚、毁坏地基,两岸关系和平发展还如何前行?台海和平稳定还如何维护?两岸同胞的利益福祉还如何增进?
眼界决定境界,思路决定出路。发展两岸关系有一个道路选择问题,不同的道路选择会有不同的结果。在两岸关系何去何从的重要关口,台湾任何负责任的政党和政治人物都必须清醒认识到兹事体大,不容含糊,在是否承认“九二共识”这一原则问题上作出明确回答,以符合台湾主流民意之期待,消除选民和外界之疑虑,也取信于大陆和国际社会。
“张夏会”引起了国际国内媒体的高度关注,特别是台湾媒体对“张夏会”进行了大篇幅报道。
《中国时报》在第二版推出“特别报道”专版。其中,头条主稿的标题为“张志军:选错路将危及两岸”,报道引述了张志军在会面中指出的:当前两岸关系处于重要节点,再次面临道路选择的问题。两岸是不可分割的命运共同体。我们在作选择时,应站在推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高度,顺应历史潮流和民心,坚持“九二共识”、反对“台独”的共同政治基础,把握两岸关系和平发展正确方向;以及夏立言谈到的:外界对后续两岸关系情势或有不同解读和看法,但当前绝大多数台湾民众希望维持和平繁荣的台海关系局面,继续展开两岸制度化协商,莫陷入“为山九仞,功亏一篑”窘境。
该报还以图表形式,报道了张志军在会面中总结的2008年以来两岸关系和平发展取得的五个方面的成果以及积累的四项经验。
《中国时报》还刊发资深媒体人孙扬明的评论文章,文章指出,此次“张夏会”重申了两岸关系稳定的基础,包括张志军、夏立言的讲话以及国台办发言人马晓光在会后记者会上的表态。三人在发言中都赋予“九二共识”相同的重要性,也就是一个共识,即两岸关系稳定并且发展的基础,就是“九二共识”,除此无他。
文章说,现在许多研究两岸关系的学者为民进党如果执政后,两岸关系和台海和平稳定问题“捏把冷汗”。“民进党如要执政,换政策才是重点,但在‘九二共识’和一个中国原则的问题上,该党参选人蔡英文至今依旧置之不理。民进党和蔡英文最好先多费点心在自己的政策上,免得到时候拿台湾人民的身家性命去做他们意识形态的陪葬品。”
《联合报》在“两岸”版用近全版的篇幅进行了报道。该报在一则分析报道中指出,台湾明年极可能再度政党轮替,夏立言与张志军都重申要坚持“九二共识”的基础,“这不仅是对过去7年的总结,也在对未来定调,喊话的对象当然就是民进党”,“民进党如何处理‘九二共识’备受关注”。
《旺报》《工商时报》等媒体也对广州“张夏会”进行了报道。前者头版头条刊载相关新闻,并针对马晓光提出的“如果说和平发展是一棵大树,‘九二共识’就是大树的根。如果把大树的根砍掉了,不知道这棵大树还怎么生长甚至存活”配发了短评。文章说,“大树理论”主要是说给民进党和蔡英文听的,目的是示警。
两岸的专家学者也纷纷对“张夏会”发表评析。
厦门大学台湾研究院院长刘国深指出,台湾政局可能发生重大变化,两岸关系未来的道路选择是一项严肃的课题。目前两岸许多共同事务非常复杂,必须共同合作才能实现高效治理,为此双方必须不断巩固坚持共同政治基础。从此次双方提到台面上的议题来看,两岸需要协商解决的事务、问题还相当多,有些还相当急迫,攸关民生需求和经济社会发展,希望台湾不分党派都能体察到,只有努力与大陆方面合作,共同推进相关事务早日解决,才符合社会期待。
北京联合大学台湾研究院教授朱松岭说,“九二共识”是维持双方两岸事务主管部门负责人会晤机制运作的重要基础和必要条件,民进党必须对此有清醒的认识。张志军主任的谈话特别提到道路选择,实际上是对民进党发出严正警告。此次“张夏会”再度印证了有基础则有共识、则有成果的道理。当前台湾内部的政治纷扰,让人忧心两岸关系和平发展。在这个两岸关系何去何从的敏感时刻,台湾一些政党、政治人物应以陈水扁的下场为鉴,认清“台独”是一条走不通的死路,作出正确的道路选择。
台湾淡江大学大陆研究所所长张五岳说,针对外界民进党倘若重新上台,两部门负责人工作会面将成绝响的担忧,此次“张夏会”强调将持续加强两部门沟通,开展多种形式互动,提高两岸事务处理效率,推动两岸关系继续前行。这回应了外界的质疑,明确提出了双方两岸事务主管部门加强沟通的必要性。两岸事务主管部门要扮演的一个重要角色,就是推进和强化两岸已签协议的生效和实施,让两岸民众对这些互惠互利的措施有感。不仅是签署多少协议,而且要有效推动这些协议的落实,才能获得民众支持的力量。
值得注意的是,在习近平总书记发出相关号召后,双方在此次会面中还决定支持和鼓励两岸有关研究机构和专家学者,就共同研究抗战历史加强交流合作,以弘扬抗战精神。
台湾竞争力论坛执行长谢明辉表示,两岸能有今天的和平发展,是无数民族英雄抛头颅、洒热血换来的,历史不能忘记。两岸共同研究、书写抗战历史十分必要,有利于化解分歧,凝聚致力民族复兴的共同意愿。
两岸领导人会面
翻开两岸关系历史新页
2015年11月7日下午,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习近平同台湾方面领导人马英九在新加坡会面,就进一步推进两岸关系和平发展交换意见。这是1949年以来两岸领导人的首次会面。
习近平指出,今天是一个很特别的日子。两岸领导人见面,翻开了两岸关系历史性的一页。历史将会记住今天。曾几何时,台海阴云密布,两岸军事对峙,同胞隔海相望,亲人音讯断绝,给无数家庭留下了刻骨铭心的伤痛,甚至是无法弥补的遗憾。然而,海峡隔不断兄弟亲情,挡不住同胞对家乡故土的思念和对家人团聚的渴望。同胞亲情的力量,终于在上世纪80年代冲开了两岸封锁的大门。2008年以来,两岸关系走上和平发展道路。过去7年,台海局势安定祥和,两岸关系发展成果丰硕。两岸双方和广大同胞为此付出了大量心血。正因为有了这7年的积累,两岸双方才能迈出今天这历史性的一步。
习近平指出,两岸关系66年的发展历程表明,不管两岸同胞经历过多少风雨、有过多长时间的隔绝,没有任何力量能把我们分开。当前,两岸关系发展面临方向和道路的抉择。两岸双方应该从两岸关系发展历程中得到启迪,以对民族负责、对历史负责的担当,作出经得起历史检验的正确选择。
习近平强调,我们今天坐在一起,是为了让历史悲剧不再重演,让两岸关系和平发展成果不得而复失,让两岸同胞继续开创和平安宁的生活,让我们的子孙后代共享美好的未来。面对新形势,站在两岸关系发展的新起点上,两岸双方应该胸怀民族整体利益、紧跟时代前进步伐,携手巩固两岸关系和平发展大格局,共同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习近平就此提出四点意见。
第一,坚持两岸共同政治基础不动摇。7年来两岸关系能够实现和平发展,关键在于双方确立了坚持“九二共识”、反对“台独”的共同政治基础。没有这个定海神针,和平发展之舟就会遭遇惊涛骇浪,甚至彻底倾覆。
“九二共识”经过两岸有关方面明确的授权认可,得到两岸民意广泛支持。“九二共识”之所以重要,在于它体现了一个中国原则,明确界定了两岸关系的根本性质。它表明大陆与台湾同属一个中国,两岸关系不是国与国关系,也不是“一中一台”。虽然两岸迄今尚未统一,但中国的主权和领土完整从未分裂。两岸同属一个国家、两岸同胞同属一个民族,这一历史事实和法理基础从未改变,也不可能改变。
希望台湾各党派、各团体能正视“九二共识”。无论哪个党派、团体,无论其过去主张过什么,只要承认“九二共识”的历史事实,认同其核心意涵,我们都愿意同其交往。对任何分裂国家的行为,两岸同胞绝不会答应。在维护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这一原则问题上,我们的意志坚如磐石,态度始终如一。
第二,坚持巩固深化两岸关系和平发展。近30多年来,两岸关系总体面貌发生了历史性变化。2008年后,两岸关系走上和平发展道路,处于1949年以来最好的时期。要和平不要冲突、要交流不要隔绝、要协商合作不要零和对抗,成为两岸同胞的共同心声。两岸关系已经不再处于以前那种激烈冲突、尖锐对抗的敌对状态。
两岸关系发展历程告诉我们,台海动荡紧张,两岸冲突对抗,民众深受其害;走和平发展之路,谋互利双赢之道,利在两岸当下,功在民族千秋。两岸同胞应该倍加珍惜和平发展成果,彻底化解两岸敌意,坚持走和平发展道路,努力构建稳定的两岸关系和平发展制度框架。
两岸双方应该加强交流对话,增进政治互信,通过平等协商、积极探讨,推动解决两岸之间长期存在的各种难题,同时管控好矛盾和分歧。设立两岸热线,有助于双方及时沟通,避免误判,处理紧急问题。双方两岸事务主管部门负责人可以先建立起来。
60多年来,两岸走上不同发展道路,实行不同社会制度。道路和制度效果如何,要由历史去检验,让人民来评判。两岸双方应该相互尊重彼此对发展道路和社会制度的选择,避免让这类分歧干扰两岸交流合作,伤害同胞感情。
我们了解台湾同胞对参与国际活动问题的想法和感受,重视并推动解决了许多与之相关的问题。只要不造成“两个中国”、“一中一台”,两岸双方可以通过务实协商作出合情合理的安排。
当前,对两岸关系和平发展的最大现实威胁是“台独”势力及其分裂活动。“台独”煽动两岸同胞敌意和对立,损害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破坏台海和平稳定,阻挠两岸关系发展,只会给两岸同胞带来深重祸害。对此,两岸同胞要团结一致、坚决反对。
第三,坚持为两岸同胞多谋福祉。两岸一家亲,家和万事兴。我们推动两岸关系和平发展,着眼点和落脚点是要增进同胞的亲情和福祉,让两岸同胞过上更加美好的生活。只要是有利于增进两岸同胞的亲情和福祉的事,只要是有利于推动两岸关系和平发展的事,只要是有利于维护中华民族整体利益的事,两岸双方都应该尽最大努力去做,并把好事办好。
我们愿意首先与台湾同胞分享大陆发展机遇。两岸可以加强宏观政策沟通,发挥好各自优势,拓展经济合作空间,做大共同利益蛋糕,增加两岸同胞的受益面和获得感。对货物贸易、两会互设办事机构等问题,双方可以抓紧商谈,争取早日达成一致。我们欢迎台湾同胞积极参与“一带一路”建设,也欢迎台湾以适当方式加入亚投行。
要加强两岸文化和教育交流合作,传承和弘扬中华文化优秀传统,增强同胞精神纽带,为民族未来培养优秀人才。
两岸关系和平发展的根基在基层、希望在青年。现在还有很多台湾乡亲从未来过大陆,我们热诚欢迎他们来大陆走走看看,参与到两岸交流大潮中来。要为两岸青年学习、就业、创业、交流提供更多机遇、创造更好条件,使两岸基层民众尤其是青年一代成为推动两岸关系发展、实现民族振兴的重要力量。
第四,坚持同心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华民族有延绵5000多年的灿烂文明,但近代以来却屡遭列强欺凌。120年前,台湾惨遭外族侵占,成为全民族的剜心之痛。1945年抗战胜利,台湾光复,才洗刷了半个世纪的民族耻辱。透过历史风云变幻,可以深切体会到,两岸是不可分割的命运共同体。民族强盛,是两岸同胞之福;民族弱乱,是两岸同胞之祸。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与两岸同胞前途命运息息相关。
当前,我们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加接近、更有能力实现这个伟大梦想。我们在几十年的时间内走完了世界上很多国家几百年的发展历程。我相信,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台湾同胞定然不会缺席。
今年是全民族抗战胜利70周年,这是付出巨大民族牺牲才赢得的胜利。两岸双方应该支持鼓励两岸史学界携起手来,共享史料、共写史书,共同弘扬抗战精神,共同扞卫民族尊严和荣誉。两岸同胞应牢记历史、缅怀先烈、珍爱和平、团结一心,携手推动两岸关系和平发展。
马英九表示,2008年以来,两岸共同创造和平稳定的台海局势,获得两岸及国际社会普遍赞扬,要善加珍惜。“九二共识”是实现两岸关系和平发展的共同政治基础,两岸要巩固“九二共识”,扩大深化交流合作,增进互利双赢,拉近两岸心理距离,对外展现两岸关系可以由海峡两岸和平处理,同心协力,为两岸下一代创造更美好的未来。
双方肯定2008年以来两岸关系和平发展取得的重要成果。双方认为应该继续坚持“九二共识”,巩固共同政治基础,推动两岸关系和平发展,维护台海和平稳定,加强沟通对话,扩大两岸交流,深化彼此合作,实现互利共赢,造福两岸民众,两岸同胞同属中华民族,都是炎黄子孙,应该携手合作,致力于振兴中华,致力于民族复兴。
当天下午,中共中央台办、国务院台办主任张志军在两岸领导人会面结束后举行的记者会上表示,此次会面对当前和未来的两岸关系发展有六点重要意义。
这是1949年以来两岸领导人的首次会面,翻开了两岸关系历史性的一页,为两岸关系未来发展开辟了新的空间,具有里程碑意义。
双方对两岸关系66年来发展历程的回顾,尤其是2008年以来两岸关系和平发展取得的重要成果的肯定,表明两岸关系和平发展是一条正确的道路,两岸双方要坚定不移地走下去。
会面是对体现一个中国原则的“九二共识”作为共同政治基础的再确认,对两岸关系未来稳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两岸交往互动层次的提升,有利于促进两岸沟通对话,扩大交流,深化合作,实现互利共赢,造福两岸同胞。
这次会面也向世人表明,两岸中国人完全有能力、有智慧解决好自己的问题。
会面有利于激发两岸同胞携手合作,同心协力,致力于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热情。
张志军说,两岸领导人会面是我们的一贯主张,我们此前在多个场合表明了这一态度。2008年以来,两岸在“九二共识”、反对“台独”的政治基础上,开辟了两岸关系和平发展道路,取得丰硕成果,为两岸领导人会面创造了有利条件。但同时,两岸之间还存在一些政治分歧。因此,两岸双方通过沟通,商定会面使用两岸领导人的身份和名义,互称“先生”。这是在两岸政治分歧尚未彻底解决的情况下,按照一个中国原则作出的务实安排,也体现了双方搁置争议、相互尊重的精神。
世人瞩目、万众期待的“习马会”在中华民族历史上具有里程碑的意义,在两岸关系和平发展的历史上翻开了崭新一页。
国际社会积极评价两岸领导人会面。
俄罗斯通讯社发布消息说,两岸领导人会面以一个中国为原则进行,其中一大重要议题就是促进地区间关系和平发展。这是66年来两岸领导人首次会面,具有历史意义,是两岸关系发展重要一步,直接关系到两岸的未来交往。
法国主要新闻电视台BFMTV播出了会面的电视画面,认为这是历史性的会面。法新社也报道说,习近平和马英九在新加坡的握手是“历史性的”。
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学拉惹勒南国际研究院高级研究学者胡逸山表示,这次会面的最大亮点是从两岸最高领导人的层次上将一个中国的原则重新奠定下来。希望今后两岸领导人多见面,从而逐步化解两岸的分歧。
印尼政治分析人士李卓辉认为,两岸关系从过去的对抗走到今日的和平,非常不易。两岸领导人会面为两岸关系发展掀开了新的一页,海外华侨华人无不为此感到欢欣鼓舞,希望两岸共同努力,朝着和平统一的目标继续迈进。
澳大利亚科学院和工程院两院院士、蒙纳什大学副校长余艾冰说,此次两岸领导人会面对两岸的长远发展有利,是顺应时势和历史潮流的好事。会面体现了两岸领导人搁置争议、以国家民族为重的大智慧。
美国伍德罗·威尔逊中心基辛格美中关系研究所所长罗伯特·戴利说,这次会面是历史性的,鼓舞人心。
老挝中华总商会常务副会长姚宾说,老挝中华总商会全体成员,都为此次会面而兴奋,通过电视画面看到这一伟大的历史性时刻激动万分,为两岸领导人的远见卓识、伟大的历史担当而深表敬佩。
泰国国家发展行政学院李仁良博士说,作为心系祖国统一大业的海外华侨华人,我们欣喜地看到两岸领导人的历史性握手,也热盼着这一握手能够带来两岸的携手。
全德华人社团联合会主席傅春平表示,两岸领导人66年来首次握手充分体现了两岸关系和平发展趋势已经是非常清楚的和坚定的。这次会面意义重大,影响深远,是中华民族发展史上一个里程碑事件。
大陆学者纷纷解读两岸领导人会面成果。
中国社科院台湾研究所所长周志怀表示,习近平在会面中的讲话高屋建瓴,以情开场,以历史为铺垫,以方向和道路的抉择为主轴,以台海和平、民族复兴为落脚点。两岸领导人在坚持“九二共识”、推动两岸关系和平发展、携手振兴中华等方面的共识,对今后两岸关系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北京大学台湾研究院院长李义虎表示,能够夯实共同政治基础,就能稳定和平发展大局,就能持续推进和平发展进程,就能为两岸同胞谋更多福祉。此次双方都强调“九二共识”的基础意义,可以说是两岸最大的共识和公约数。双方领导人都展示了对两岸关系和平发展的坚定信念,在两岸仍旧存在政治分歧的情况下,首先要稳住和平发展的大局,再逐步寻找克服困难和解决问题的办法和路径,在既有成果的基础上继续推进两岸关系迈上一个新台阶。
清华大学台湾研究院常务副院长殷存毅表示,以两岸人民的利益为依归,继续扩大交流、深化合作,是两岸领导人此次会面的一大“交集”。两岸领导人能够实现会面,与2008年以来两岸在经济合作、人员往来等方面形成的大交流、大发展局面密切相关。因此,会面中双方继续强调为两岸民众谋福祉是顺理成章的。两岸领导人都强调了两岸同胞同属中华民族,应该携手合作,致力于中华民族复兴伟业,这对两岸同胞共圆中国梦具有重要意义。这向世界展现了两岸中国人有智慧、有能力解决好问题,并为维护地区和平稳定作出贡献。
厦门大学台湾研究院院长刘国深说,两岸领导人以在新加坡会面的特殊方式,重新确认了“九二共识”最核心的问题,即两岸同属“一中”的原则,这一立场蔡英文和朱立伦都必须面对,只有坚持这个共识,两岸人民安定的生活局面才不会被打破。
朱立伦访美对大选拉抬效果有限
2015年11月10日晚,国民党主席朱立伦率其重要团队成员袁健生、杨进添、何思因、郭昀光等在桃园机场搭机启程,对美国进行为期6天的参访,11月16日凌晨结束访问返回台湾。在有效时间仅为4天的短暂访美行程中,朱立伦先后拜访了美国白宫、国务院、国防部、贸易代表署相关官员以及美国智库等,与此同时,朱立伦还参加了当地台侨及相关后援会为其举办的相关活动,可谓时间紧凑,行程满档。
此次访美,是在朱立伦10月17日被正式提名为2016国民党台湾地区领导人参选人之后,不足一个月之内完成的。在选举时程如此临近、选举节奏如此紧张的情况下,朱立伦仍把访美作为重头戏加以安排,并在短期内敲定了相关行程,可见美方对其的配合以及朱立伦对与美方互动的重视程度。
从相关报道看,此次朱立伦的美国之行,其接待规格与5月底6月初蔡英文访美的接待规格大体相当,没有明显差异。从形式上看,美国对两位参选人是平等相待的,没有表现出特别的偏好。从媒体的关注看,蔡英文5月底的访美,媒体的关注度相对较高,岛内更是大幅报道,以营造出一种媒体氛围和效果。而朱立伦访美所引起的媒体效果则不同。这一方面是源于岛内的媒体生态,另一方面,也是蔡阵营及民进党利用媒体营造蔡英文访美成功、被美国认可与接纳的效果,以拉抬声势、稳定选民、吸纳选票(特别是中间选票)。而朱立伦此次美国之行则低调得多,一方面是因为朱立伦是美国所了解的候选人,他与美国的互信应该是不成问题的;另一方面,美国与国民党的交流以及对国民党两岸政策的可预期性的认知,基本上也是没有问题的,朱立伦美国之行更多的是与美国的深入交流,而不在于媒体效应怎样。
从时间点上看,朱立伦在“习马会”之后访美,一方面有着与美国沟通的作用,就“习马会”的相关议题回答美国的关切;另一方面,未来国民党两岸政策也必然是美国关心的议题。尽管美国对国民党的两岸政策总体上是“放心的”,美官方对两岸关系和平发展的表态也是“乐见的”,但美国内心深处的忧虑也是客观存在的,因此,要在这方面回应美国的关切,另外其他一些美国关注的敏感问题,也需要朱立伦进一步说明。
从对选举的影响来看,朱立伦此次美国之行对国民党的选情会起到一定的稳定作用,对“立委”选举的下滑态势会有一定的止跌作用,但对大选的拉抬效果是有限的,因为,这主要受限于现阶段国民党内的政治生态及岛内的政治环境及其所背负的包袱有没有得到相应的卸载。因此,朱立伦此行的意义更多地在于,一方面借此向美方释疑与交心并进一步获得美方的信任与支持,另一方面尽可能降低由于国民党“换柱”所产生的不利影响及弥合相应的“伤痕”并积极争取海外台胞的投票意愿。
台湾选举的副手文化
在距离台湾2016年大选只剩2个月的最后时刻,国民党、民进党、亲民党三党候选人终于敲定了副手人选。朱立伦选择了具有法律背景的王如玄,蔡英文选择了具有医学背景的陈建仁,而宋楚瑜的副手则为民国党主席徐欣莹。
副手虽然在当选后形同备胎,只在突发事件时才有“领导”的机会,但毕竟身处权力中枢,能否发挥吸票作用,对选举的结果还是起到重要作用的。因此,挑选副手对于候选人来说也是一道难题,从李登辉、陈水扁到马英九,副手的人选都有其复杂缜密的背景和考虑。
在台湾选举文化中,对副手的选择一直有一些约定俗成的“潜规则”,年龄、党派、领域,越有跨度就越是好的选择。而这次朱、蔡、宋三人的参选组合无一例外遵循了这个原则。
首选,这三个组合均是男女搭配,考虑到互补性,因而均选择了异性。其次,都是跨党征才,副手的选择跳脱传统思维,党内寻才不得,从党外征才,反而会让选民感到新意,可以收获厌倦两党恶斗的中间选民的选票。朱立伦副手王如玄和蔡英文副手陈建仁都是无党籍,显然是为了吸引中间选民。宋楚瑜的副手徐欣莹现为民国党主席,也是为了争取党外选票。而且不找本党政治精英担任副手也可避免党内爆发“卡位”争斗,从而削弱了在选举中的战斗力。
此外,副手的背景也是候选人选择考虑的重点。朱立伦的副手王如玄长年致力于两性平权工作,关注家庭暴力、职场性别平等、职场性骚扰等问题,其关注劳工基层的良好形象正好与具有丰富行政经验的朱立伦相辅相成。
而且,台湾政坛还流行高学历,拥有博士文凭的政客比比皆是。众所周知,马英九便拥有哈佛大学博士文凭。“专家治国”、“教授内阁”一度是马英九上台后的一大卖点,历任“阁揆”刘兆玄、陈冲、江宜桦等,不是美、加博士,就是财经专家,或者台大教授。蔡英文的副手陈建仁就是美国约翰·霍普金斯大学流行病学与人类遗传学的博士,曾任台湾大学公共卫生研究所所长、流行病学研究所所长、公共卫生学院院长。朱立伦的副手王如玄是中国人民大学的法学博士,宋楚瑜的副手徐欣莹则是台湾交通大学土木工程学系博士。
副手虽然并不是选举中的制胜关键,但却也能传递出不少信息。副手不仅能体现参选人的个性和格局,还能传递出些许参选人未来的从政理念。也正因此,在台湾政坛有共识,挑选副手即使不能加分,但求不要减分;不能帮忙,也至少不要添乱。
比如马英九2008年代表国民党夺回失去8年的执政权,他选的副手是萧万长。“微笑老萧”人缘不错,选票上自然不吃亏,而且萧万长是经济长才,马英九选他做副手是要在经济上开拓新局,传递出由政转经的信息。
2012年选举时蔡英文也想延续马英九选副手的思路,突围民进党和政治圈,找一位经济专家。她找了做过“财长”的林全和“央行”总裁彭淮南,无奈都被拒绝,最后只好又回到民进党内,找了当时的秘书长苏嘉全。但无奈苏嘉全违法使用农地,舆论恶评如潮,令蔡英文疲于应对、灰头土脸,副手非但没帮上忙,反倒掉了链子。
参选经验最丰富的宋楚瑜,虽然历次参选屡战屡败,但是选副手倒是一向颠覆传统。2000 年退党参选,找上长庚大学校长张昭雄素人搭档。2012年他再次从医界觅才,找上了在台湾医学界如雷贯耳的林瑞雄,林瑞雄虽然政治资历白纸一张,但也有人封其为台湾历史上智商最高的副手。
传统的副手大多要称职地担任“绿叶”的角色,不能抢了主角的风采,同时也不能惹祸。最典型的就是李登辉时期的副手李元簇,谨守分寸,不言不语,让人几乎忘了他的存在。但相反地,陈水扁副手吕秀莲则是个“大炮”,上任不久就公开抱怨自己是“深宫怨妇”,时时挑战一下陈水扁,搞得陈水扁几乎跟她公开翻脸。对此,作家李敖调侃这对正副手为“恶人自有恶人磨”。
现今,蔡英文的副手陈建仁似乎也如同吕秀莲一般不甘愿做一个影子副手。陈建仁第一次以副手身份公开亮相时,就说他不会是一个沉默的副手。面对记者们的犀利发问,陈建仁应对自如,毫不紧张,让语速较为缓慢、偶尔还会语句不通的蔡英文都不得不感叹,“他的口才比我好”。前“卫生署署长”李明亮接受媒体采访时也表示,陈建仁敢于负责,智商、情商都非常高,应该不会只是默默地当一个隐形人。
副手对于候选人来说也许只是绿叶般的陪衬,但他们是否真的只甘于此类角色,还得且选且观察。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