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当前位置:黄埔军校同学会  >  2016年第一期  > 正文

荆楚三千里 洒满黄埔情

日期:2016-01-01 09:06 来源:《黄埔》 作者:王忍

字号:  [小]  [中]  [大] 打印本页 关闭窗口

—— 黄埔亲属赴湖北省考察活动侧记


黄埔亲属在黄埔军校武汉分校旧址合影

  金秋十月,荆楚大地迎来了一群特殊的客人,他们与湖北有着很深的渊源,父辈、祖辈大多在湖北学习、工作、战斗过,他们虽然不是黄埔军校毕业生,却有着共同的黄埔情怀,他们都是新时代的黄埔人。10月26日至31日,在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之际,黄埔军校同学会以弘扬爱国革命的黄埔精神为主题,组织部分黄埔亲属赴湖北省寻访考察。六天时间里,寻访团先后赴武汉市、丹江口市、宜昌市、咸宁市,行程近1500公里,参观了9个纪念展览馆,并向北伐革命烈士和抗战烈士敬献花篮。一路走来,大家加深了对黄埔先辈的光辉事迹和革命历程的了解,对黄埔精神的时代意义和深刻内涵有了新的认识,增进了两岸黄埔亲属之间割舍不断的黄埔情缘。

  父母都是黄埔人

  众所周知,湖北有着丰富的黄埔、抗战文化历史资源,省内有两所黄埔军校分校,特别是黄埔军校武汉分校,诞生于第一次国共合作时期,培养了大批国共两党杰出军事政治人才。武汉分校最早可追溯到国民革命军政治训练班,1926年10月,北伐军光复武汉,为迎接革命大发展,满足政治、军事人才的需要,邓演达负责筹备武汉分校,校址位于武昌文昌门、平湖门之间的两湖书院旧址。1927年3月,鉴于国民党中央和国民政府已迁至武汉,分校改名为中央军事政治学校、后为中央陆军军官学校武汉分校。

  中国共产党在黄埔军校武汉分校中发挥了主导作用。军校最早的中国共产党负责人是恽代英,之后由共产党员施存统继任了政治总教官职务。1927年5月,陈毅来到武汉,公开职务是政治部准尉文书,实际与恽代英、施存统共同组成了军校中共党委,具体负责全校党务工作。此次参加寻访的好几位黄埔亲属就与黄埔武汉分校有着很深的渊源,郭庶英之父郭沫若,许进祖父许德珩,郭彬舅父袁振英,卢纲祖父卢立群等就是黄埔武汉分校的教官。而林爽爽之父、曾任黄埔军校同学会副会长的程子华,陈德京之父、陈毅元帅的堂兄陈修和则是武汉分校5期生。因为有着如此深厚的渊源,大家纷纷在展览馆中父辈照片墙前合影留念,记录着黄埔情缘与黄埔精神的传承。

  还有一对黄埔伉俪的最初相遇,也发生在黄埔武汉分校。他们就是徐小岩将军的父母——黄埔1期生徐向前和黄埔女生队学员黄杰。在军校纪念馆中,有一本特殊的红色签名本。2013年10月26日,徐向前之子徐小岩中将在上面郑重写下:父亲徐向前,母亲黄杰。巧合的是,此次到访军校,同样是10月26日。回望历史,1926年11月,徐向前进入黄埔军校武汉分校,担任入伍生1队队长,在这里,他加入了中国共产党,决心为共产主义奋斗终身。也正是这里,武汉分校破天荒招收女兵,黄杰冲破了封建旧家庭的束缚,投身革命洪流,考入了黄埔第6期女生队,成为了我国第一代真正意义上的现代女兵。在黄杰的女生队同学中,赵一曼、张瑞华、谢冰莹等,都成为中国革命史上赫赫有名的女性,也是黄埔生中的“女中豪杰”。

  两岸一家亲 黄埔一家人

  此次赴湖北,是黄埔军校同学会连续第三年组织黄埔亲属赴黄埔先辈学习战斗过的地方寻访考察。为了加强两岸黄埔亲属交流力度,首次邀请了3名来自台湾的黄埔后代共同参加活动。两岸黄埔亲属的前辈既有参加北伐的早期黄埔生,也有参加抗日战争的着名将领,还有黄埔武汉分校师生。其中,就有5个黄埔1期生后代,分别是徐向前之子徐小岩、徐会之之子刘凡、陈赓之子陈知庶、郑洞国之孙郑跃邦和来自台湾的萧赞育之子萧理明。全国政协常委刘凡表示,我们是1期生的后代,父辈在北伐、抗日战场,都曾为国家的独立和民族的解放而战,这是我们的光荣记忆,也催生了我们共同的黄埔情怀。

  台湾退役少将臧幼侠与他的父亲臧肖侠是一对“父子黄埔人”。臧肖侠是黄埔12期生,在抗日战争期间,曾参加过常德保卫战、长沙保卫战和衡阳保卫战,与日本侵略者屡次苦战,血洒疆场。而臧幼侠将军同样是黄埔生,毕业于高雄凤山军校,一脉相承的黄埔情缘,已经深深地浸入了他的血脉。近年来,臧将军一直奔走在两岸,借助台湾退役将领和黄埔后代的双重身份,促进两岸各领域交流交往。臧将军与徐小岩将军还曾共同参加过黄埔军校同学会组织的两岸退役将军联谊活动,是高尔夫球场上的“对手”。谈及此次走访的感受,臧幼侠说到,短短几天的时间,大家亲如一家、情同手足,有着说不完的共同话题。这就是“两岸一家亲、黄埔一家人”的生动阐释。回到台湾后,将邀请更多台湾黄埔后代来访,推动两岸黄埔人的交流合作,共同为祖国统一大业尽心尽力。

  在此次寻访中,大家如同一家人,各展所长,让整个旅途充满了欢声笑语。陈知庶将军与父亲陈赓大将,不仅外貌相像,也同样爱好摄影。每到一地都用独特的视角,拍摄下一幅幅精彩的作品,也启发了大家的灵感。郭庶英则和其父郭沫若一样,擅长书法,她的作品,行草飘逸隽秀,隶书端庄舒展,赢得了大家的交口称赞。湖北的几位黄埔亲属在文艺方面也各有绝活,周丽芳擅长京剧梅派唱腔,贵妃醉酒、霸王别姬等经典曲目张口就来;李维建则爱好音乐,在大巴车上唱起松花江上、黄埔校歌等歌曲,与台湾黄埔亲属林昌享哼唱的邓丽君名曲交相辉映,在歌声中拉近了距离,深化了友谊,凝聚了共识。

  最感兴趣的是“沙盘推演”

  和“实地侦查”

  黄埔先辈们曾经在北伐、抗日战场上横刀跃马、精诚合作、英勇奋战、不怕牺牲,始终为中国统一、民族解放而战,最终以弱胜强,战胜了北洋军阀和不可一世的日本法西斯侵略者。此次,黄埔亲属们实地走入北伐和抗日战场等黄埔先辈曾经学习战斗的场景中,去寻找黄埔前辈的身影,去理解他们的理想,去追寻他们为实现理想的革命轨迹。

  虽然战场硝烟已经散去,但纪念馆中的沙盘和军事地图,仍然引发了大家的强烈兴趣。在宜昌石牌保卫战纪念馆,长期在一线部队任职的陈知庶将军就与来自台湾的退役将军臧幼侠展开了一次沙盘推演。两人面对军事地图和地形沙盘,与参访团中多名军旅出身的黄埔后代,共同分析日军进攻路线和中国守军的防守重点。黄埔教官许德珩之孙许进,卫立煌之孙卫智等对抗战史都有着一定的研究,认真听完讲解员介绍后,还指出讲解中的疏漏之处,让大家受益匪浅。参观完纪念馆之后,大家还不顾雨天路滑,沿着山路爬到了位于半山腰的炮台旧址,登高远眺,实地感受石牌要塞在鄂西保卫战中的战略地位。

  在汀泗桥战场旧址,大家还饶有兴致地登上粤汉铁路两侧的山丘,从不同角度探查汀泗桥附近的地形。来自两岸的军人不约而同地说到,这个地形真是易守难攻,汀泗河和两侧的高山就是天然的屏障。而由黄埔师生组成的北伐军,英勇奋战,夜袭包抄,最终以少胜多,取得了汀泗桥战役的胜利,为攻取武汉打开了南大门,充分体现了黄埔师生团结协作、勇于牺牲的黄埔精神。大家还建议当地应利用好汀泗桥的知名度,重视历史遗迹的科学保护开发,进行整体规划设计,统筹遗址保护与旅游开发,将汀泗桥战役周边建设成为军事体验基地和拓展训练基地,在激发青少年学习兴趣,强化爱国主义教育的同时,传承好黄埔精神。

  与时俱进上微信

  随着移动互联网的发展普及,微信等新媒体成为了人们生活中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在考察过程中,大家借助微信群,分享信息变得越来越顺畅,联系也变得越来越紧密。在旅途中,“微信”,“麻烦加我微信好友”,“我把照片发到了你微信上”,“我给你点赞了”等声音不绝于耳。在微信平台上,大家晒出刚拍摄的照片,分享搜集到的黄埔史料,畅聊考察过程中的所思所想。在考察结束时,大家还通过微信,互相道别,并相约下次在北京、在台湾、在云南、在湖北等地再聚。一来一往之间,小小的微信群成了弘扬黄埔精神、深化黄埔情缘、增进两岸黄埔人交流沟通、强化黄埔亲属凝聚力的新窗口和新平台。

  大家还对黄埔军校同学会新推出的微信公众号——“天下黄埔”寄予了厚望。徐小岩将军在行程最后的座谈会上总结道,微信公众号是个与时俱进的好东西,怎么让微信公众号成为讲好黄埔历史的线上线下互动平台,需要大家集思广益,共同努力。大家也就办好微信公众号发表了自己的看法,有的认为要办出特色,在黄埔的领域中深耕挖掘;有的认为应紧贴时代,内容要短小精悍;有的还身体力行,将自己撰写的黄埔前辈的光荣事迹和搜集到的黄埔故事投稿给我们等等。

  三千里路云和月,写不尽的黄埔情。六天的荆楚之行,使大家更为深刻地了解黄埔先辈们投身黄埔的心路历程,对中国人民浴血奋战的抗战历史有了更为直接深刻的认识,有效地激发了大家自觉弘扬、传承黄埔精神的热情。这就是黄埔,这块历久弥新的金字招牌的巨大影响力和魅力。也正是因为这份融入血脉的黄埔情缘,让爱国革命的黄埔精神薪火相传,推动越来越多的黄埔后人凝聚起来,为祖国的和平统一,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贡献自己的力量。

相关新闻

天下黄埔二维码 请关注微信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