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10月23日上午,山西省黄河禹门口抗日烈士纪念碑前,站着一位白发苍苍、身体佝偻的老人,他的脸上布满了岁月的沧桑,但仍透出一股军人特有的英气。他神情肃穆,遥望蜿蜒的黄河,许久,转过身来朝纪念碑深深地三鞠躬。接着,他又将随身携带、珍藏了多年的五粮液酒,慢慢地洒向碑前的黄土地,口中喃喃地念道:“唉,70多年了,战友们,今天,我来看望你们了,请你们尝尝美酒吧……”这位老人便是我的父亲焦玉庭(黄埔17期)。
时光回溯到1938年春天,日寇的枪炮声传到合肥,我们的家园即将沦陷。父亲焦玉庭年方19岁,怀着“国家兴亡,匹夫有责”的满腔热血,决心杀敌报国,毅然投笔从戎,离家步行至汉口投军。3年后,父亲已晋升为国民革命军预备第1师1团5连2排排长,开赴黄河禹门口,阻击西渡黄河进犯陕西的日寇。父亲的部队驻扎在禹门口西河岸附近名叫上虞口的村庄,他们将驻地与黄河沿岸阵地挖成多条相通的战壕,发现日寇伺机渡河,便很快进入阵地进行阻击。驻黄河禹门口东岸的日军贼心不死,伺机强渡,然均遭到驻守的中国军队的一次次击退。
父亲回忆,日寇经常由黄河东岸向他们的工事与驻地进行炮击和飞机轰炸扫射,造成我方军民死伤不断,有的百姓竟全家屋毁人亡。父亲看在眼里,气在心头,所在部队每次对来犯日寇予以强烈的反击,在经历的3年多的时光里,发生过很多次激烈的战斗。那时国家的经济非常困难,他们每月发两双草鞋,一日只吃两餐高粱窝头,武器也不如日寇先进,往往是趴在战壕里,待敌人靠近才进行攻击。父亲印象最深的一次阻击战,历时数天未下战场。那天拂晓时分,日寇以数十门大炮对我方阵地进行地毯式轰炸,天上又以多架飞机轮番轰炸扫射,掩护日寇强攻渡河,几次日寇都冲上了河岸,又被我方击退。阵地前、黄河里遍是日寇的死尸。日寇渡河乘坐的羊皮筏子漂满了河道。父亲所在的1团死伤惨重。连长岳伦奎(河南人)、排长施国义(合肥人)、排长马振中(陕西人)、父亲的勤务兵何海生(陕西人)和许多战友都在战斗中牺牲了。1团的阵地始终没有丢失,而2团夏尧邨部却因腹背受敌,全军覆没。
往事不堪回首,心头的创伤终生难忘,70多年过去了,每与人谈起当年那些浴血疆场牺牲的战友,父亲都痛心叹惋,常轻轻地念起晚唐陈陶的两句诗:“可怜无定河边骨,犹是深闺梦里人。”日寇使我们多少家庭妻离子散,家人望穿双眼,殊不知亲人早已阴阳两隔。
70多年后的今天重返当年的抗日战场,映入眼帘的依然是满目感伤,或许是由于此地浸透了英灵的鲜血,天地为英魂所笼罩,肃穆得没有一丝生机。但见萧索光秃的禹山中间,豁然张开大口任黄河西来。连接南北的黄河大桥已颓废封闭,车辆难以通行,人迹罕见,遍地黄土显得那样荒凉。秋冬时节的黄河狭长如练,蜿蜒无声,只有那座烈士纪念碑傲然如剑,直指苍穹。
来到地处西岸的上虞口村,此处房屋的建造尤其古老,现在大多住户已移居他处,许多房宅空无人住。但在父亲眼中这里却是异常的熟悉亲切。毕竟70多年过去了,这里早已物是人非,也记不起当年驻扎在哪间房宅了。祖居此地的一位50多岁的村民李德有,见到我们热情备至,义务当起了向导。我们很想找到曾经历那些岁月的老人,但没能如愿。村中的村民也是从长者口中得知此处曾为抗日战场,说旧日的抗战国军很多是安徽人。如今,这些长者都已故去。村民们闻知父亲就是当年的抗战老兵,都露出崇敬的表情。我们也应他们的热情邀请进屋稍坐。我们在村中逗留了很长时间后,才与村民依依惜别。离开时,每人捡一块废墟里的旧砖,带回留作纪念。
随后,我们又来到当年的抗日阵地上,这里已不见当年的战壕踪影,空旷的荒野上有一条土堆长垅。我们把车停在高垅之上,下了车。黄河就在不远的下方,阵阵朔风吹来,尘沙扑面,令人神情悚然,肌骨寒彻,我仿佛置身于唐代诗人李华的《吊古战场文》的情境之中——“鸟无声兮山寂寂……魂魄结兮天沉沉,鬼神聚兮云幂幂……”太阳暗淡无光,此时站在高垅之上的父亲神情肃然,仿佛又回到了那枪炮震耳、血肉横飞的战场,看到了战友们鲜活的面容……他的勤务兵何海生跟在他身后向前冲锋,听到一声尖叫,回头见他已倒在地上,身上鲜血外涌,赶忙去拉他,只见他半闭的眼睛无力地望了一会儿,便慢慢地合上了,朝夕相伴的战友转眼成了永别。战斗进行得异常激烈,当又一次将敌人击退,战友们坐在战壕里稍加休息时,岳伦奎连长无限伤感地对父亲说:“焦排长,我们这一生是拼掉了,如果能看到打败小鬼子的那一天,一定好好痛饮黄龙酒,如果看不到那一天一定是马革裹尸了!”他身体很胖,大家都亲切地称他胖子。这时,敌人的枪声又响了,他猛地站起身子想观察一下,父亲忙对他说:“胖子,危险!注意!”他说:“怕什么!”然而话音未落,他竟一头栽地,鲜血汩汩地从头上涌出,浸湿了下方的土地。他牺牲了。战友们来不及悲伤,愤怒地将仇恨的子弹射向迎面冲来的日寇……
沉浸在回忆中的父亲面对黄河,再次取出携带的美酒,倾倒在曾经洒满战友鲜血的黄土地上,深情地念叨着:“胖子!海生!战友们!请你们喝酒吧,我来看你们了!” 寒风中,父亲拄着拐杖,怔怔地向着远方怅望,任凭疾风吹乱了那满头白发。这是多么深厚旷世、无与伦比的情谊!面对此景此情,我们也都热泪盈眶。经我们多次劝告,父亲才依依难舍地上了车,踏上归程。
明亮豪华的列车在广阔无垠的沃野中飞驰,车厢里响着悠扬的轻音乐,旅客们有的在甜甜酣睡,有的在低低细语。车窗外,大片大片的麦苗仿佛绿毯远接天际,时而见一座座美丽的城市,楼房矗立,风景如画。一切都是那么祥和,人们尽情享受着和谐美好的幸福生活。
如今,我们远离了战争的硝烟,生活在和平安宁的环境中。然而我们不能忘记,美好的今天是无数先烈用鲜血换来的!中华儿女都要牢记历史,毋忘先烈。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