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24年9月20日,孙中山在韶关举行北伐誓师大会。
北伐战争,是20世纪初由孙中山先生创建的中国南方革命政府发动的以讨伐北洋军阀为目的、规模空前的反帝反封建革命战争,是在国共合作基础上以国民革命军为主力的国家统一战争。
中国民主革命的伟大先驱孙中山先生,终生致力于反帝反封建的革命斗争,为打倒列强除军阀而不懈奋斗。他在晚年的宏愿和准备付诸实践的重大军事行动,即是由南方革命政府所在地广州出师北伐,统一中国。
1916年,企图复辟帝制的袁世凯病死,北洋军阀分裂为直、皖两系,奉系军阀和其他地方军阀也相继形成。他们为争夺地盘,扩充实力,连年混战,民不聊生。打倒北洋军阀,结束封建军阀的黑暗统治,成为当时中国人民的迫切要求。为此,孙中山多次组织武装力量,拟定北伐。1924年1月,国共两党实现第一次合作。6月,创建黄埔军校,开始组建革命军。9月,孙中山再次发表《北伐宣言》,并北上韶关,准备北伐。然而,他先后组织的多次北伐,在有生之年终未能酬夙愿。
1926年,在孙中山逝世一年后,北伐战争在国共合作的基础上轰轰烈烈进行。北伐进军期间,以1927年国共合作破裂为标志,分为前后两期,史称“第一期北伐”和“第二期北伐”,统称“北伐战争”。
第一期(前期)北伐,是1926年7月至1927年6月国共合作进行的作战,战场主要在长江流域及中原地区。
1926年1月,国民党第二次全国代表大会提出了打倒帝国主义、打倒军阀,统一全中国的纲领。2月,中共中央特别会议确定从各方面准备北伐。6月5日,国民党中央执行委员会临时全体会议通过迅速出师北伐案。这一阶段,以黄埔军校师生为骨干的革命军队相继建立,并编组为国民革命军,进行东征和南征,首先实现了广东、广西的统一。这时,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以“五卅”运动、省港大罢工和广东农民运动为标志的全国工农革命群众运动空前高涨,提出并喊响了“反对帝国主义,反对军阀”的口号。这些都为北伐战争奠定了政治、经济、军事和群众基础。
国民革命军挥师北进征伐的敌人,主要是北洋军阀直系、皖系、奉系三部分约75万人。直系吴佩孚军约20万人,控制湘鄂豫等省和陕冀部分地区;从直系分化出来自成一派的孙传芳军约20万人,盘踞赣闽浙皖苏五省;奉系张作霖军约35万人,占据东北各省和京津等地。各地军阀在帝国主义势力支持下,控制北洋政府,在北方,向南口、多伦等地倾向革命的国民军进攻;在南方,吴佩孚增兵入湘,企图联合西南军阀,进攻广东革命根据地;孙传芳在赣、闽伺机行动。
为推翻帝国主义支持的北洋军阀的反动统治,中国国民党与中国共产党合作,领导国民革命军开始北伐。1926年7月9日,国民革命军在广州进行北伐誓师,蒋介石就任国民革命军总司令。时有8个军10万余人,战争过程中发展到40多个军近百万人。以共产党员为骨干的第4军叶挺独立团为北伐先锋,一路斩关夺隘,荣获“铁军”赞誉。国民革命军相继进行了进军湘鄂、汀泗桥战役、贺胜桥战役、会攻武汉、攻取江西、南浔路战役、进占福建、会攻南京、挥师河南等重大作战行动,从广东打到长江、黄河流域,进占湘鄂闽赣苏浙地区,兵锋直指中原大地。这一时期,国共两党广大将士紧密合作,共同奋斗,浴血沙场,留下了许多可歌可泣的感人事迹。在北伐进军的过程中,中国共产党人在军队、政治工作以及发动工农群众等方面作出了巨大贡献。
国民革命军所向披靡,节节胜利。就在国民革命军连克长沙、武汉、南京、上海等地以后,国民政府内部因对中国共产党的不同态度而一度分裂,南京的蒋介石与武汉的汪精卫决裂,北伐陷于停顿。1927年4月12日,蒋介石在上海发动反共政变。5月,武汉革命政府再度组织国民革命军继续北伐,挺进河南,此为前期北伐战争的第二阶段。6月1日,北伐军唐生智部、冯玉祥部在郑州会师。奉军败退冀、鲁地区,吴佩孚率少数卫队逃往四川。7月15日,汪精卫在武汉发表反共声明,宁汉合流。第一次国共合作宣布破裂,国共两党合作进行的北伐战争被迫中断,给中国革命造成极其严重的损失。
国民革命军用时仅一年,基本消灭了吴佩孚、孙传芳的军队,重创了张作霖的军队,沉重地打击了北洋军阀的统治,加速了中国革命历史的进程,产生了深远影响。中国共产党人在这次战争中深刻认识到独立开展武装斗争的极端重要性,从而开始了创建工农红军、进行土地革命的新时期。中国共产党与蒋介石国民党决裂,开始对抗国民政府,导致十年内战,走上以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国民党政权的另一条革命道路。
第二期(后期)北伐战争,是1928年4月至9月间,以蒋介石、冯玉祥、阎锡山、李宗仁四派联合组成的南京国民党政府北伐军,发起的讨伐奉系军阀张作霖的战争,战场主要在山东、河北、京津等地。史书将此阶段的战争,称为“第二期北伐”“二次北伐”或北伐战争“第三阶段”。
1928年4月初,南京国民政府再次组织北伐。国民革命军自长江流域向黄河流域继续推进,历经鲁西南作战、豫北冀南作战、会攻京津等战役。国民革命军在西北的冯玉祥和山西的阎锡山加入下,势如破竹,5月1日攻克济南,6月初攻占直隶沧州,10日进占天津,并连克石家庄、保定、张家口等地。北洋奉系的张作霖见大势已去,6月1日下停战令,2日令所部向山海关外退却,3日乘专列火车离京返东北,4日在皇姑屯车站附近被日军预先埋设的炸药炸死。北洋直系的孙传芳于3日在北京通电宣布下野。张、孙残部向北伐军投降。11日,北伐军进入北京(6月20日改称北平)。至此,奉军退出关外,直鲁军基本肃清,北洋军阀覆灭,北伐遂告结束。12月29日,张学良通电宣布东北“易帜”,遵守三民主义,服从南京政府。
至此,北伐完成,中国在形式上基本实现了统一。南京国民政府内外虽然仍有不同势力割据,造成日后发生中原大战等一连串的内斗冲突,但在名义上正式统治了全中国,成为中国在国际上的唯一代表政权。
1928年7月,北伐战火刚刚停息,硝烟还未散去,黄埔军校为追悼北伐阵亡将士特别编辑出版《黄埔血史》特刊,其中写道:“国民革命军,由广东出发,向着中原前进,不二年工夫,即由珠江流域,而长江流域,而黄河流域,最近克复了北平,把中国全部置在青天白日旗帜之下。我们固然知道,反革命的势力,已为全民众所哑异,不能不归消灭,然若考察成功何以有如是之速,则任何一人,都不能不归功于黄埔军校。”
北伐战争结束之时,黄埔军校自开学以来已毕业5期学生共约7000人,黄埔毕业生中牺牲的,到此时已达3000人。“第1期学生共592人,而阵亡的竟达300人左右;第2期学生共454人,而阵亡的竟达200人左右;第3期学生共1259人,而阵亡的竟达500人左右;第4期学生共2651人,而阵亡的竟达700人左右;第5期学生共1989人,而阵亡的竟达300人左右。就是每一次战役,无不有黄埔同学的血;每一个战场,无不有黄埔同学的骨。啊!黄埔,崇高的黄埔,你们的血,是要扫荡政治上社会上旧染之污;你们的骨,是要筑成自由平等的世界。我们后死之辈,何能不继续努力,贯彻先烈之志,以慰先烈之魂。”(《黄埔血史》,第24页)
“孙中山先生致力国民革命凡40年还未能完成的革命事业,在仅仅两三年之内,获得了巨大的成就,这就是广东革命根据地的创立和北伐战争的胜利。这是两党结成了统一战线的结果。”(《毛泽东选集》第2卷,第364页)北伐战争,沉重地打击了帝国主义和北洋军阀在中国的统治,基本消灭了北洋军阀,结束了民国以来长达16年之久北洋军阀集团的统治,使各省军阀“统一”于民国政府旗帜之下。这场战争加速了中国革命历史的进程,为以后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发展开辟了道路,在中国近代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