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台湾政局回顾
2016年是台湾地区大选年,民进党于年初赢得当局领导人和“立委”两项选举胜利,5月20日台湾政局出现第三次政党轮替,国民党遭遇1949年退踞台湾以来的最大挫败。一年来,岛内政治生态急剧变化,民进党“一党独大”,国民党艰困衰败,“时代力量”迅速窜起,政党恶斗频频,社会纷争不断,怎一个乱字了得!
蔡英文当局施政不力开局不利
蔡英文高度集权,强力主导政局。1月16日两场选举过后,马英九当局提前进入“看守”状态。为避免岛内政局在四个月“空窗期”的混乱,马英九曾提议筹组“联合政府”,但遭到蔡英文及民进党拒绝。此间,马当局虽续推两岸合作交流,但意愿、力度大打折扣,重大经济民生议题亦未见实质进展。5月20日后,蔡英文强势主导完成人事布局,集党政大权于一身,并打造“决策协调平台”,强化对行政、“立法”权力的掌控,催动台湾迅速进入“小英时代”。
蔡当局全面出击,不断制造问题。5月以来,蔡英文及其执政团队力推“转型正义”,通过修法加紧对国民党进行政治清算;强推年金、司法等多项改革举措,力图实现公平正义;推动创新经济,实施五大产业计划;高调宣示“新南向政策”,企图摆脱对大陆市场的依赖;废止“课纲微调”,拒绝大陆人士调阅“国史馆”档案资料;大举推动“去中国化”,形塑“台湾国家建构”;对外则以“倚美媚日”为重点,谋求加入TPP,拓展国际活动空间。蔡宣称要为台湾社会“解决问题”,上台半年多来在政治、经济、文化、社会、对外关系等方面全线出击,试图展现新人新气象,结果不仅没有“解决问题”,反而不断制造问题。
当局决策手法粗糙,施政绩效不彰。蔡当局急于处理各类争议政策,但决策过于仓促、沟通协调不足,执政团队因应不及,施政节奏及步调一再被打乱。再加上政策“发夹弯”以及推动手法粗糙,管治无能失序现象时有发生,不断“让自己深陷泥淖”。5月至今,台湾经济成长未见起色,社会改革激化矛盾,“文化台独”引发非议,对外活动颜面尽失,在南海、渔权等诸多议题上不断“软弱跟屈服”,蔡英文及其执政团队疲于奔命到处灭火。尤其是两岸政策失分加剧“内政”“外交”困境,泛绿阵营内部矛盾激化,你争我夺。
政党版图重整此消彼长
民进党“一党独大”,但党内矛盾日益激化。民进党创下建党以来最好的执政条件,不仅在台湾“全面执政”,且在地方县市拥有大多数执政权,形成“一党独大”的局面。民进党上台后,借助行政资源加强对基层、民间的渗透,推动台湾社会全面“绿化”。多数民调显示,其政党支持度大幅领先国民党和其他政党,势力版图有从台中南部持续向北扩张态势。但能“共患难”未必能“同富贵”,对仿佛一夜之间端上台面的大蛋糕,党内各派系、“天王”纷纷抢食、吃相难看。目前“英系”占据蔡当局要津;“新潮流系”握有3席中常委、在行政体系和公营企事业占据多数要职;“正国会”势力拓展,对“新系”地位形成挑战;“台独基本教义派”不甘寂寞,不断向蔡英文施压;而地方县市长们“拥兵自重”、各自为王,影响力赶超传统派系,隐然对蔡英文党内“共主”地位构成威胁。近期“独派”公开要求蔡英文免兼党主席,暴露出党内倾轧日渐台面化。
国民党内外交困,被动挨打。国民党外遭民进党当局欺压,庞大党产遭到冻结,传统基本盘(如农渔会)持续被蚕食,一路被动挨打;内有政策路线分歧,高层纷争不断。近来洪秀柱主席、国民党中央虽在两岸议题上主动作为,意欲维护和扩大自身优势,但党内围绕明年党主席选举已展开争斗,吴敦义、郝龙斌等人摩拳擦掌。地方基层及外围组织或因“缺粮断奶”,或因见风使舵,“带枪投靠”现象频发。此外,国民党政党形象未见明显改善,制衡绿营能力急剧弱化,东山再起前景仍不明朗。岛内民调显示,民众在政党倾向上的变化明显,支持泛蓝(国民党、亲民党、新党)的比率由2000年的三成四下降到目前的不到两成,泛绿支持者则变化不大,而保持中立的大幅增加,达到五成二,凸显泛蓝支持者立场已出现偏移,这加剧了国民党的困境。
第三势力此消彼长,但仍难成鼎立之势。选后至今,新兴政治力量发展极不均衡。社会民主党销声匿迹,“白色力量”声势走低,柯文哲市政推展遇阻、团队成员纷纷出走,谋求连任之路难度增大。唯有“时代力量”气势走强,成为“立法院”第三大党后,打着“超越蓝绿”“新政治”旗号,实则走激进、民粹路线,一方面与民进党保持合作,携手追杀清算国民党;一方面也与在野蓝营共同反制蔡当局施政,试图左右逢源扩大影响。同时,“时代力量”积极打造地方组织,布局全台力争在选举中扩充实力,但尚难从根本上冲击民进党的执政地位。亲民党与蓝营渐行渐远,在部分议题上与民进党策略性合作;蔡英文聘任宋楚瑜为“资政”并由其代表出席APEC领导人非正式会议,极力拉拢亲民党,未来亲民党恐将进一步为蔡当局政策背书。新党和统派力量分散、弱小,短期内难有实质性作为。传统泛蓝阵营已名存实亡,岛内政局“一大一中两小”的态势将进一步固化。
社会矛盾激化民怨沸腾
受全球经济疲软影响,台“主计处”预估2016年台湾经济增长率仅为1.22%。5月以来,拉动台湾经济成长的出口、消费、投资“三驾马车”动能缺乏,就业、薪资、住房等结构性问题没有改善,台湾整体经济形势严峻。蔡当局在修改“一例一休”、砍七天假,放开美猪进口,解禁日本核灾区食品入岛等争议政策上处置不当,引发不同程度的社会抗争,导致素来与民进党关系良好的社运、劳工团体走上街头,游行抗议活动此起彼伏。台湾绝大多数民众坚定支持两岸关系和平发展,期待政党轮替后两岸关系维持和平稳定,带动台湾经济振兴、民生改善,而蔡当局在承认“九二共识”问题上的模糊拖延,致使两岸关系陷入僵局,直接切断和平红利“供应链”,导致相关产业和民生受损严重(观光产业大萧条和复兴航空破产就是实证),这明显不符民众期待,必然引发失望及不满,导致社会矛盾激升。
自上任以来,岛内民众对蔡英文的表现满意度持续下滑,已跌破50%、出现死亡交叉;不满意度则从24.5%攀升至38.4%,再到42.8%,已濒临死亡交叉线。近期民调显示,民众对蔡英文的表现,58%不满意、34%满意,对“行政院长”林全的表现59%不满意、31%满意。连亲绿民调机构和媒体的民调结果也显示,民众对蔡当局主导的两岸、财经、“转型正义”、劳工与司改议题,不满意比率均超过5成。经济、民生攸关民众温饱,普罗大众非常“有感”,号称最会沟通的“政府”面对困局却颟顸无能、一意孤行,民意支持大幅流失事属必然。倘若持续恶化,必将进一步伤及执政根基。
要终结台湾政局乱象,极为重要的一个外部因素,就是两岸关系必须维持和平稳定发展。但台湾新执政当局拒绝承认“九二共识”、拒不认同两岸同属一中的核心意涵,破坏了两岸关系和平发展的政治基础,致使两岸制度化协商沟通机制中断,并冲击到两岸诸多领域的交流合作,给两岸关系前景增添了不确定性和风险。“柔性台独”的推进,更引发台湾民众对两岸关系前景的忧心,也加剧了蓝绿对立对抗。因此,只要蔡当局不在认同“九二共识”上补答问卷,两岸关系的僵局就不可能打破,未来台湾政局仍将持续动荡。
(作者单位:海峡两岸关系研究中心政治室)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