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父亲蒋润苑生于1917年11月16日,已经100岁。他是黄埔军校第17期的毕业生,也是一名抗战老兵。
1985年4月28日,沈阳黄埔军校同学会成立,父亲被聘到同学会工作。1988年8月16日,辽宁省黄埔军校同学会在沈阳黄埔军校同学会的基础上成立,此后,父亲便在省同学会工作,直到1990年73岁回家休息。
那天晚上得闲,我向父亲提出了一些问题,其中的一个是:“您说说,什么事让您感到最幸福?”
父亲回答说:“让我感到最幸福的事,是1985年至1990年在黄埔军校同学会所做的一些事。”随后,父亲具体地对我讲了自己在黄埔军校同学会工作的体会。
那几年,领导给父亲交办的一项重要工作,是为黄埔军校的同学牵线搭桥、寻找亲人、落实政策。他对这项工作投入了较多的精力,付出了较多的心血。
黄埔军校第10期毕业生孙长青居住在台湾,曾写信请我父亲帮助寻找自己的姐姐,但只知其住址是“同泽街199号”。父亲到市公安局户籍处查到了他姐姐,又到和平区房产局查到了他姐姐的新住址。父亲带着孙长青随信寄来的照片,找到了他的姐姐。他姐姐看到照片后泪流满面,请求尽快帮助联系,促成早日见面。在父亲的帮助下,都已80多岁、分别了40多年的姐弟俩终于见面了。那感人的重逢场面,给在场的每一个人都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杨叔进是美籍华人,是南开大学国际经济研究所的名誉所长。他在辽宁日报海外版上看到,哥哥杨大鹏是黄埔军校的第11期毕业生,在抗日战争中英勇牺牲。随后他来信请我父亲帮助,想搞清哥哥牺牲的时间和地点。父亲毫无线索,只得大海捞针,给各省市的黄埔军校同学发了几十封信。工夫不负有心人,南京黄埔军校同学会的杨开运写来了证明信。他在信中说,1937年,南京保卫战打得很残酷,特别是驻守光华门的战斗犹为惨烈。当时,杨开运任营长,杨大鹏任排长。杨排长是在坚守光华门战斗中英勇牺牲的。此后不久,在辽宁省黄埔军校同学会的协助下,杨大鹏被有关部门追认为烈士。杨叔进专程到南京看望了杨开运,又专程到沈阳看望了我父亲。他向我父亲表达了发自内心的感激之情,让每一个在场的人都深受感动。
那几年,父亲按照领导的要求,较好地完成了各项工作任务,特别是审核了1000多人的黄埔军校学历,协助100多人找到了亲人和落实了政策。这些事,无论是对于受到帮助的人,还是对父亲来说,都不只是一时感到幸福的事,而是什么时候想起都感到满意的事,是一辈子都难忘的事。
受到过帮助的黄埔同学及亲属,都常用两个字表达对父亲的感激和评价:“好人!”
父亲说:“在黄埔军校同学会的那几年,我出了力,有效果,没白活。我送给人满意,自己也收获了满意;送给人幸福,自己也收获了幸福;送给人难忘,自己也收获了难忘。总之,既帮助了别人,又快乐了自己,自然是让我感到最幸福的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