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当前位置:黄埔军校同学会  >  2019年第五期  > 正文

发扬黄埔精神,促进祖国统一

日期:2020-01-07 14:03 来源:《黄埔》杂志 作者:晓杰

字号:  [小]  [中]  [大] 打印本页 关闭窗口

  今年伊始,习近平总书记在纪念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告台湾同胞书》发表40周年纪念会上发表重要讲话,提出了坚持“九二共识”、探索“两制”台湾方案、丰富和平统一实践等重大政策主张,为新时代两岸关系发展指明了方向,成为新时代指导两岸关系发展的纲领性文件。学习这一重要讲话对于我们发扬黄埔精神,进一步做好新形势下的对台工作,促进祖国和平统一具有重要意义。

  一、充分认识黄埔精神的历史意义和时代价值

  回首往事,在中国革命的历史上黄埔军校及其师生书写了浓墨重彩的一笔,并且留下了黄埔精神这一中华民族宝贵的精神财富。1924年,在苏联和中国共产党的帮助支持下,孙中山创建了黄埔军校。黄埔军校一经成立,黄埔师生就投入到中国革命的洪流中,历经东征、北伐和抗日战争,为国家的统一、民族的独立、人民的解放做出了重大的牺牲和贡献,在中国近现代史上写下了彪炳史册的光辉篇章。

  黄埔军校因为国共两党培养了大批军事政治人才而享誉中外,黄埔师生是近现代中国军事教育的先驱者、开拓者,也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者,爱国统一的思想深深地烙在黄埔师生的思想深处。黄埔军校培养的国共两党“军事精英”及武装力量,在国民革命、北伐战争、抗日战争艰苦岁月中结成了休戚与共的命运共同体,在这一过程中结成的师生情、同学情、草鞋情为日后双方的交流创造了有利的条件,其思想基础源自于孙中山确立的黄埔军校之军事、政治、人文思想,也源自中华民族根深蒂固的爱国思想和大一统文化。这一思想成就了历史上两次国共合作,也是1949年两岸分离以来连接海峡两岸之纽带与桥梁。正是在这样的历史背景之下,1984年,在老一辈党和国家领导人的关怀下,成立了黄埔军校同学会。黄埔军校同学会的建会宗旨开宗明义“发扬黄埔精神,联络同学感情,促进祖国统一,致力振兴中华”。这一宗旨是建立在深厚的黄埔精神的思想基础之上的,一经提出就得到了广大黄埔同学的高度认同和一致拥护。

  对于黄埔精神,应当说每一个黄埔师生都了然于心,并且以其对于黄埔精神的理解与追求而投身于东征、北伐、抗日的岁月中,倾力于祖国统一、民族振兴的伟大事业。然而究竟什么是黄埔精神?关于黄埔精神除了有其核心意涵外,应当说在不同历史时期,不同的人有不同的理解和认识。有关人士也从不同角度进行了研究与阐述。“黄埔精神”是孙中山先生在黄埔军校创建时就已初步确立的,它是中山先生思想在革命、建国和军事等方面的重要体现,并伴随着国共两党政治与军事方面的合作实践而逐步形成。在黄埔军校大门两侧“升官发财请往他处,贪生怕死莫入此门”对联成为全体师生的人生准则。

  早期的“黄埔精神”解释为“团结,奋斗,负责,牺牲”;后来在不同历史时期对“黄埔精神”诠释各有不同。譬如:是孙中山先生倡导的“忍苦耐劳,努力奋发”的学习精神;是“一心一意为国家奋斗”的革命精神;“是为主义而英勇奋斗的精神”;是“不妥协,不调和,不成功,便成仁”的牺牲精神;是舍我其谁的大无畏英雄主义精神。有的将黄埔精神概括为“团结、负责、牺牲”,有的将黄埔精神归纳为“爱国、革命、统一、团结”,有的总结为“救国救民、视死如归、百折不挠、亲爱精诚”,以及“勇往直前、破釜沉舟,同舟共济、团结奋斗,杀身成仁、舍生取义”等。它包含了“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的家国情怀和“海纳百川,有容乃大”的宽容精神,还包括有“不要钱不要命”“爱国家爱百姓”的人生信条。孙中山逝世后,受蒋介石的影响,一度包含了“服从校长,尽忠党国,精诚团结,成功成仁”之惟蒋“黄埔精神”,不一而足。总体而言,黄埔精神因充满了正能量而令世人推崇。

  黄埔精神之可贵不仅表现在黄埔师生对于国家、民族和人类进步事业的奉献与牺牲,它所蕴含的精气神也表现在优良家风、家教、家规之传承与日常生活中,可谓是平凡之中见伟大。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广大黄埔同学一方面接受党和人民的教育,一方面经受住了岁月的磨砺。他们中的大多数,虽然一生历经坎坷,但他们的豁达、坚韧、宽容以及对生活的热爱和对生命的渴望,无不从另一个方面诠释着黄埔精神,也从更深的层面阐释了人生的价值。改革开放以来,经过野火春风的洗礼,广大黄埔师生积极投身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和祖国和平统一事业。他们的亲属后代继承了父辈爱国奉献、坚忍不拔、勇往直前的黄埔精神,活跃在建设社会主义的各条战线上,涌现出一大批先进代表和模范人物,为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做出了突出贡献,以实际行动发扬光大了黄埔精神。

  可见,随着革命形势与任务的变化以及时代的发展,黄埔精神在保持其基本意涵的前提下,在不断地变化、丰富和发展。诚如有的学者概括的:“爱国、革命”是黄埔精神的核心主旨,“矢志不渝、顽强奋斗、亲爱精诚”是黄埔精神的重要内涵,而“团结合作、统一中国”则是黄埔精神的价值指向。不论是过去还是现在,追求国家统一,实现民族独立与振兴始终是黄埔师生的理想信念。黄埔精神不仅涵盖、继承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也融合了当代的革命精神与进步思想。时至今日,黄埔精神已经成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内容,成为黄埔同学及其后人的精神支柱,成为新时代追求国家统一、民族复兴的伟大旗帜,在新时代愈发彰显出时代的价值与意义。

  二、发扬黄埔之团结精神,推动两岸交流合作

  “国家之魂,文以化之,文以铸之。两岸同胞同根同源、同文同种,中华文化是两岸同胞心灵的根脉和归属。”黄埔军校是国共合作的结晶,团结合作、亲爱精诚是黄埔精神的重要内涵。孙中山先生曾教育军校学生要“同学同道,生死共赴”。黄埔精神是两岸中国人共有的精神财富。两岸同胞要共同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弘扬黄埔精神,推动其实现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当年黄埔军校建校时,分属国共两党的黄埔师生虽然都有彼此不同的理想与信仰,但并不影响国共两党的黄埔师生齐集在爱国革命的黄埔旗帜下,共同完成反帝反封建的国民革命的历史任务。在黄埔军校求学期间,黄埔同学朝夕相处,结伴学习,共同训练,结下了深厚的同窗情谊。黄埔同学来自全国各地,甚至还有朝鲜、越南等国的青年,其家庭背景、成长经历、理想信仰等存在差异,对社会的认识以及实现国民革命、民族解放的方式不尽相同,但在“团结统一”的旗帜下,广大黄埔同学站到了一起,将反帝反封建、实现国家统一作为共同奋斗的目标,在东征、北伐中奋勇争先,取得了辉煌的战果。全面抗战爆发后,在“救亡图存”的精神召唤下,分属国共两党的黄埔师生放下十年内战的恩怨和主义信仰之争,停止内战、团结御侮。1949年以后,特别是两岸开放民间交流以来,两岸黄埔同学大力弘扬“爱国”“统一”的黄埔精神,秉持“天下黄埔是一家”的理念,求大同、存小异,积极推动两岸黄埔同学、黄埔组织间的交流,带动广大黄埔同学及其亲属、社会各界人士共同维护两岸关系和平发展、支持反“独”促统正义事业,为维护中华民族核心利益、促进两岸和平统一发挥了重要作用、做出了巨大贡献。在两岸分离近70年后的今天,当年风华正茂、现已耄耋之年的黄埔同学依然老骥伏枥,志在千里,为推进两岸关系发展、促进和平统一而奔走呼号,谱写了新时代弘扬黄埔精神的新篇章。

  “制度不同,不是统一的障碍,更不是分裂的借口。”解决台湾问题,实现祖国完全统一,是中华民族的根本利益所在,也是包括台湾同胞在内的全体中华儿女的共同愿望和神圣职责。当前,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已经进入了新时代。中华民族将迎来伟大复兴的光明前景,中华儿女将拥抱更加繁荣昌盛的美好明天。黄埔前辈为民族独立、国家富强、人民幸福的奋斗目标业已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实现。国家统一是中华民族走向伟大复兴的历史必然。当年国共两党的黄埔同学齐集在爱国革命的黄埔旗帜下,跨越党派、阶级、信仰、利益之不同,共同学习、生活和战斗在一起,构成了团结奋斗的佳话。两岸同胞血脉相连,亲望亲好,是实实在在的一家人。亲人之间,没有解不开的心结。两岸黄埔同学应高举“团结统一”的黄埔旗帜,树立正确的历史观、民族观、国家观,继承和弘扬黄埔精神,增进和平统一认同,实现两岸同胞心灵契合,共同致力于祖国和平统一大业,推动台湾回归祖国、实现国家完全统一。

  三、发扬黄埔之统一精神,促进两岸和平统一

  由于国共两党的内战和外部势力的干涉,1949年后海峡两岸处于长期对立的特殊状态。70年来,中国共产党、中国政府、中国人民始终把解决台湾问题、实现祖国完全统一作为矢志不渝的历史任务,推动两岸双方在一个中国原则基础上达成“海峡两岸同属一个中国,共同努力谋求国家统一”的“九二共识”,提出和平解决台湾问题的政策主张和“一国两制”的科学构想,确立了“和平统一、一国两制”基本方针,进而形成了坚持“一国两制”和推进祖国统一基本方略。坚定维护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团结全体中华儿女,坚决挫败各种制造“两个中国”“一中一台”“台湾独立”的图谋,取得一系列反“台独”、反分裂斗争的重大胜利。这是两岸同胞,包括全体黄埔师生共同努力的结果。70年两岸关系发展的历史表明,祖国必须统一,也必然统一,这是新时代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然要求。在推动两岸关系和平发展、推进祖国和平统一的进程中,两岸黄埔人要发扬黄埔精神,顺应历史大势,共担民族复兴大义。

  伟大的民族英雄、伟大的爱国主义者、中国民主革命的伟大先驱孙中山先生,把实现国家统一、民族复兴作为一生追求的奋斗目标。他曾经说过:“中国是一个统一的国家,这一点已牢牢地印在我国的历史意识之中,正是这种意识才使我们能作为一个国家而被保存下来。”纵观几千年的中国历史,统一的思想早已融入了中华民族的血脉,是中国人固有的文化基因。统一从来就是历史大势,是王道,也是正道,分裂从来就是邪道,是逆流,是绝路。维护统一、反对分裂,不仅符合国家与人民的利益,而且牢牢占据着中国人精神与道德的制高点。正因如此,当孙中山高举统一的国民革命的旗帜时,就成为了时代的主流,得到了全国人民的响应与拥护。其原因正如中山先生强调指出的:“统一是中国全体国民的希望。能够统一,全国人民便享福;不能统一,便要受害。”他将国家统一作为民主主义革命的主要任务。黄埔军校和黄埔师生传承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爱国统一思想的继承者和扞卫者。孙中山宣示以“武力统一”全国,将北伐武力统一全国视为事关中国存亡的大事,称:“我们此刻在广东,一定要北伐。中国的存亡,就在我们此次能不能北伐。如果能够北伐,革命便可以成功,中国便可以长存;如果不能北伐,革命便要失败,中国便要亡国。”早年黄埔军校的毕业生都要宣誓:“决志于广东统一后,更努力于全国统一。”在北伐战争中,由黄埔师生组成的北伐主力是正义之师、王者之师,得到了广大人民的拥护,师出广东,一路势如破竹,所向披靡,高奏凯歌,并迅速统一了全国。

  这里需要指出的是,中山先生一生倡导和平,他在临终前仍念念不忘“和平,奋斗,救中国”。大革命时期,当北洋军阀关闭“国是会议”政治谈判的“和平统一”之门时,孙中山先生仍然抱病北上,希望进行政治谈判。但是中山先生为了实现国家的统一,从未放弃武力。相反,他十分重视以武力实现中国的统一。黄埔军校是第一次国共合作的产物,创办黄埔军校的初衷,便是建立革命的军队,武装推翻帝国主义列强和封建军阀在中国的统治,实现中国的统一。我们探讨黄埔精神,就是要正确认识黄埔军校创建的初心,弘扬黄埔“统一广东,统一全国”的爱国精神。在实现两岸和平统一的历史进程中,我们应当不忘初心,推动两岸协商谈判,推进两岸政党党际交流,保证两岸关系从“和平发展”迈向“和平统一、一国两制”,实现中山先生与黄埔前辈的统一夙愿。

  回顾历史,黄埔精神给当今的海峡两岸以深刻启示:一是要始终站在中华民族的最高利益来考虑问题。黄埔之爱国精神,就是倡导以中华民族的最高利益为原则,搁置政党、政权、主义、制度之争,共同维护中华民族的根本利益。二是要从历史发展的眼光来看待问题。诚如中山先生所言,“世界潮流,浩浩荡荡,顺之则昌,逆之则亡”。要弘扬黄埔之革命精神,抛弃腐朽,不断创新,与时俱进,积极投身于国家统一、民族复兴之伟业。岛内不论何种势力,都要看清并面对祖国大陆势不可挡的发展势头。“台独”分裂势力挟洋自重,只会落得遗臭万年的下场。三是要用宽阔的胸怀来对待历史与现实问题。“渡尽劫波兄弟在,相逢一笑泯恩仇。”在国共已有的历史上,有过仇恨,也有过合作,但在黄埔精神的感召下,国共两党在民族大义面前携手并进,共赴国难,共同创造了昔日的辉煌历史。今天,面对祖国统一、民族复兴的重任,两岸同胞理应发扬黄埔精神,在爱国革命、团结统一的黄埔精神旗帜下,为振兴中华共同奋斗,书写新的辉煌篇章。

相关新闻

天下黄埔二维码 请关注微信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