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当前位置:黄埔军校同学会  >  人物春秋  > 正文

难忘七伯周恩来

日期:2013-12-17 14:17 来源:环球人物杂志 作者:黄滢 王德民

字号:  [小]  [中]  [大] 打印本页 关闭窗口


周恩来 


周恩来和邓小平在天安门城楼。(拍摄时间不详) 

人物简介 

  周尔均,1932年11月出生,浙江绍兴人,中国人民解放军少将,周恩来侄子。1949 年6 月参加中国人民解放军,历任第二野战军后勤政治部干事,总后勤部处长,国防大学办公室主任、政治部主任等职。

  邓在军,1938年1月出生,重庆人,着名电视艺术家。1950年参加解放军,从事军队文艺工作。1959年任中央电视台导演,曾执导多届春节联欢晚会并任总导演。现任中国电视台高级编导、国家一级导演。

  两人于1958 年结婚,育有三女一男。

  “把所有的心装进你心里,在你的胸前写下,你是这样的人;把所有的爱握在你手中,用你的眼睛诉说,你是这样的人;把所有的伤痛藏在你身上,用你的微笑回答,你是这样的人;把所有的生命归还世界,人们在心里呼唤,你是这样的人。”

  《你是这样的人》是《百年恩来》电视片的主题曲,歌中没有一个字提到周恩来,然而,凡是听过的人都能立刻知道说的就是周恩来。这是《百年恩来》总导演邓在军专门提出的要求,作为周恩来的侄媳,她对总理有着更深厚的感情和更真实的理解。

  今年是周恩来诞辰115周年,邓在军编辑出版了《你是这样的人——回忆周恩来口述实录》,撰写了《海棠花前·绽放的记忆》两本书来缅怀和纪念周总理。在她看来,周恩来既是一位独一无二的伟人,又是一个集中华民族传统美德于一身的“人民公仆”。


1962年,周恩来、邓颖超在中南海西花厅与侄子周尔均、侄媳邓在军的合影。 

他是怎样的人 

  2013年11月7日下午,邓在军与丈夫、国防大学原政治部主任周尔均将军准时出现在与记者约定的地点。

  简单的介绍之后,周尔均说:“先采访邓导。”“你也说说。”邓在军马上接话。夫妇二人的谦让和敬重,一下子让人联想到了周恩来和邓颖超。“我们一直都在努力向伯伯学习。”泡上一杯香气扑鼻的花茶,邓在军向记者讲述了自己第一次见到周恩来时的情景。

  1955年,一个海棠花盛开的春天,18岁的邓在军第一次来到中南海西花厅。“七伯(周恩来)用他特有的炯炯有神的目光,端详了我好一会,然后点点头笑着说:‘好!好!’七妈转过脸对伯伯说:‘她是独女,我也是独女,而且都姓邓,好!’这时,傻乎乎的我多少明白了,他俩是用这种方式表达了对未来侄媳妇的肯定。”婚后,邓在军经常有机会陪同周恩来和邓颖超在海棠花下散步,聆听他俩的教诲,观察他们的为人处世。“文革”期间,邓在军曾因是名导演和总理亲属而被点名陪斗。

  1959年,邓在军从部队转业后,成为中央电视台(当时叫北京电视台)的一名电视编导,是我国电视文艺和春节晚会的重要开拓者,50多年来,编导制作了各类电视节目1000多台。1976年1月11日,邓在军和周尔均都参加了周总理的追悼会。1992年7月11日,他们夫妇又陪伴邓颖超走完了人生最后一天。

  1993年,纪念毛泽东诞辰100周年之际,邓在军担任总导演的大型电视艺术片《毛泽东诗词》播出,广受好评。她也萌生了拍摄《百年恩来》的念头。

  《百年恩来》的拍摄历时3年,陆续采访了近400位和周总理有亲身接触和交往的各界人士。剧组采访的第一个人,是“觉悟社”最后一位成员管易文。“觉悟社”是五四运动时期产生在天津的先进学生组织,周恩来、邓颖超都是“觉悟社”的成员。在管易文家采访他时,他已经年满百岁,几年前就完全丧失了记忆力,连新四军时期与他患难与共的夫人都认不出来。邓在军拿出周恩来的照片放在他面前。看到照片,管易文的眼睛突然一亮,他用微微颤动的手指抚摸着照片,嘴唇翕动。管易文家墙上还有一幅总理照片,上方有一个条幅,写着“音容宛在,永别难忘”8个字。邓在军问:“这是您写的吗?”老人慢慢抬起头,停了几秒钟,突然眼圈发红,大声地喊出了条幅上的字,而且一连喊了三遍。在场的所有人都愣住了,这简直就是奇迹!

  英籍华裔女作家韩素音在接受摄制组采访时含着热泪说:“周恩来不但是中国的,也是世界的。他改变了我的一生。”她还透露了一个秘密:“《周恩来与他的世纪》这本书,是美国总统肯尼迪的夫人杰奎琳要我写的。杰奎琳说:‘全世界我只崇拜一个人,就是周恩来。’”

  已故日本航空公司总裁冈崎嘉平太的儿子冈崎彬说,父亲一生中最敬仰周恩来,一直把周恩来的照片藏在自己怀中。嘉平太去世的时候,冈崎彬问母亲:“父亲去世,你好像不怎么悲伤?”母亲回答:“你父亲一生敬仰周恩来,他最终的愿望是到天国会见周恩来,这个愿望实现了,这是值得高兴的事。”她还把丈夫一直放在身上的周恩来照片,随同遗体一起火化了。

  “为什么会有这样的奇迹?伯伯人格魅力到底有多大?为什么他能成为这样的人?”邓在军一直在思考这个问题。

危机时先考虑部下安全 

  周恩来对工作认真,思考问题细致众所周知,然而他毕竟是人不是神,难免也有疏忽的时候。难能可贵的是,在遇到问题的时候,他总是先替别人着想。

  《你是这样的人——回忆周恩来口述实录》一书中记录了熊向晖回忆总理的一个故事。

  1946年6月7日,身在南京主持国共谈判的周恩来为了讨论东北停战的问题,乘马歇尔专机回延安。两天后,他又乘马歇尔专机返回南京。在延安时,因为一直忙于工作,没有睡觉,疲惫不堪的周恩来一上飞机就睡着了。飞机降落在南京后,匆匆下了飞机的周恩来后来发现,放在自己衬衣口袋里的小本子不见了。总理分析一定是落在了飞机上。

  小本子里写着当时由周恩来安排在胡宗南身边担任机要秘书的熊向晖的联系方式,而周恩来希望通过熊向晖了解到胡宗南的军事计划。一旦这个联系方式被马歇尔交给蒋介石,那熊向晖就会立即处在巨大的危险之中。

  在危机关头,周恩来没有乱了阵脚。他先向中央汇报了情况,请求处分,同时分析本子一定到了马歇尔手里。但以他的了解,马歇尔作为国共谈判里美方的代表,为了不影响其作为调处人的立场,应该会恪守中立。与此同时,他也做了两手准备,通知熊向晖到上海暂避,静观其变。后来马歇尔果然把密封好的本子还给了周恩来,胡宗南也没有对熊向晖采取任何行动。正因为熊向晖的情报,党中央才及时安全地撤离了延安。

  这个故事熊向晖珍藏了很多年,后来他决定讲出来,是因为“对大家有教育意义”。熊向晖告诉周尔均,像总理这样光明磊落,又处处保护下属的人,他从来没遇见过。

相关新闻

天下黄埔二维码 请关注微信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