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当前位置:黄埔军校同学会  >  人物春秋  > 正文

胡伯翰与黄埔军校

日期:2016-07-01 14:45 来源:《黄埔》杂志 作者:陈予欢

字号:  [小]  [中]  [大] 打印本页 关闭窗口

  胡伯翰是保定陆军军官学校出身的民国高级将领,早年参与中央陆军军官学校武汉分校重建,20世纪30年代参与中央陆军军官学校驻豫军官教育团之教育训练事宜,对于民国时期黄埔军校教育有过贡献。

  崛起黄埔嫡系部队,参与重建武汉分校

  胡伯翰(1900—1973)原名维周,别字伯翰,后以字行,直隶盐山(后改为新海县)人。盐山县立蒙养学堂、河北沧县中学、保定陆军军官学校第8期步兵科、陆军大学甲级将官班第2期毕业。1900年9月21日,生于盐山县风化镇西胡庄一个耕读家庭。幼年私塾启蒙,继考入盐山县立蒙养学堂就读,毕业后考入直隶沧县中学学习,毕业之际,正值直隶总督署向中学招生。此时陆军小学堂、陆军预备学校(后称陆军中学)相继停办,作为中等军官教育养成的保定陆军军官学校,失去了径自从陆军小、中学招生生源,北京政府陆军部军学部门,为使中等军事教育与军官养成训练不致中断,决定向民间主要是应届中学毕业生招生,以补生源短缺之虞。胡伯翰遂于1918年6月上旬,与638名各校中学生考入保定陆军军官学校第8期,分配在步兵科第1队受训学习。从《同学录》观察,该期较有名的学员主要有(曾任军长以上):刘珍年、宋涛、裴昌会、李清瓛、韩锡侯、王以哲、周至柔、郗恩绥、徐梁、古鼎华、罗卓英、马法五、刘翰东、陈诚、宋肯堂、柳善等。1922年7月毕业,分发北京政府陆军检阅使署学兵团,任步兵队少尉、中尉教习,陆军检阅使署上尉参谋。1924年春应邀入川,任暂编四川陆军第7混成旅(旅长甘泽霖)第3团第1营营长,参加川境军阀混战。1925年初返回北方,任国民军第2军(军长胡景翼、岳维峻)第1混成旅(旅长马华瑜)第3团团附,随部驻军陕州地区。1926年1月,任国民军第3军(军长孙岳)第1师(师长何遂,后改为中央暂编第4师)司令部中校参谋。

  1926年8月,胡伯翰应邀南下广州,任国民革命军第1军(军长蒋介石兼)第20师(师长钱大钧)司令部学兵队少校队长。1927年春,任国民革命军总司令部北路军总指挥(钱大钧)部特务营中校营长,随军参加粤闽浙等省北伐战事。1928年春,任国民革命军第1集团军(总司令蒋介石兼)总预备队(总指挥朱培德)第32军(军长钱大钧)第69师(师长蔡熙盛)第3团团长,率部参加第二期北伐冀鲁豫省战役。1928年8月,国民革命军部队编遣,任缩编后的第1集团军(总司令何应钦)第3师(师长钱大钧)第8旅(旅长蔡熙盛)第16团团长。1929年春,任该师第8旅(旅长蔡熙盛)副旅长,兼任步兵第15团团长,率部参加中央军讨伐唐生智部湘军和新桂系集团的军事行动。原新桂系统辖的第4集团军总司令部随营军官学校学生1000余人,由湖北荆沙迁移武汉,为使这部分学员不致流离失所,钱大钧部奉命收留这部分学员,并于1929年4月初命名为中央陆军军官学校武汉分校,其间奉钱大钧之命,参与筹备武汉分校,还将陆军第18师、第50师军官教导团500多学员,并入本校编为军官补习班,后改编为步兵第4大队。1929年4月28日,武汉分校正式成立,被武汉分校教育长钱大钧聘任为步兵科科长。1929年6月16日举办开学典礼,奉命主持该校步兵科训练与教学。1930年春,因中原战事爆发在即,武汉分校学员奉命整编组成陆海空军总司令部教导第3师(师长钱大钧),胡任该师司令部步兵指挥官,1930年4月,任该师步兵第1旅旅长。1930年5月中原大战爆发后,率部参加中央军讨逆的济南战事。战后返回中央陆军军官学校武汉分校,续任第7期学员总队总队长。1930年7月中旬,中央陆军军官学校武汉分校第7期学员毕业,主持将武汉分校步兵科1443名学员分配各个部队,其中他先前任职的第3教导师分配学员最多,为196名。接着,他参与中央陆军军官学校武汉分校第8期学员招生事宜。1930年10月15日,入伍生入校,计有1428人参加入伍生训练,胡续任第8期学员总队总队长。10月20日开始授课之际,即遵照分校教育细则之规定,进行第一次检定试验,测试学生社会、政治、常识科目之成绩,以作设施教育之规范。其每周授课次数,均按规定时间基准表,接着按照检定试验结果,各科成绩及格者,遂决定于第4周以后,进行理化科授课一次,限于第13周以前将三角学、几何学讲授完毕,始于第19周之前,将化学科讲授完毕,日常术科训练,按照教学大纲实施。入伍生训练至1931年2月间完成,遵照规定举行甄别试验,淘汰品行不良、体格衰弱及成绩不及格者共计30余人,另有入伍训练期间因病去世、不堪劳苦潜逃者30余人,共计入伍训练及格2350名。随即施行第8期学、术科教育与训练,后经训练总监部决定,武汉分校第8期第2总队并入南京中央陆军军官学校,师生全体迁移南京,武汉分校遂告结束。

  主持驻豫军官教育团,参与西安事变善后

  1930年10月7日,刘峙兼任河南省政府主席及军事委员会开封绥靖主任公署主任,其间创办军事委员会驻豫军官教育团,集中训练北方失散黄埔学生及所属部队初级军官,该团后被纳入中央各军事学校毕(结)业学生登记序列。1931年12月,胡伯翰任陆军第89师(师长钱大钧兼)副师长,与钱大钧统辖第265旅(旅长张雪中)、第267旅(旅长袁守谦),下辖步兵第529团(团长郭礼伯)、第530团(团长项传远)、第533团(团长胡松林)、第534团(团长陈大庆),除胡松林为黄埔军校第2期生外,其余皆系第1期生,足见其在黄埔嫡系将领中资望甚高,后应黄埔军校早期教官郜子举邀请,赴江西整编原建国豫军(总指挥樊钟秀)残部,该部先被编为国民革命军新编第5军,因郜子举系河南鲁山人,获任该军军长,胡伯翰任缩编为陆军新编第20师(师长郜子举)副师长,鄂豫皖边区“剿匪”军总指挥(卫立煌兼)部第1纵队司令(李韫珩)部副司令官,率部参加对鄂豫皖边区红军、根据地及红军第25军的“围剿”战事。1934年1月,应刘峙邀请,任南京中央陆军军官学校驻豫军官教育团(团长刘峙兼)副团长,协助刘峙主持该教育团日常事宜。1935年1月,任南京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驻豫绥靖主任(刘峙)公署副官处处长。1936年3月4日,被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铨叙厅颁令叙任陆军步兵上校。1936年7月6日,任命为豫皖绥靖主任(刘峙)公署副官处处长。1937年4月26日,国民政府行政院议定组成豫苏皖三省军事整理委员会,刘峙为主任,东北军将领为委员,他被刘峙任命为该委员会下设办公室第2组组长,负责裁减整编东北军部队。1937年5月21日,被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铨叙厅颁令晋任陆军少将。

  参与抗日战争诸役,迁移台湾寓居赋闲

  抗日战争爆发后,胡伯翰任第一战区第26军团(军团长万福麟)第90军(军长彭进之)第196师师长,率部参加淞沪会战,战后被免职,遗缺由刘超寰接任。1938年7月15日,任第17军团(军团长胡宗南)第90军(军长李文)副军长,协助黄埔1期生李文统辖第53师(原湘军部队,师长李韫珩、曹日晖)、第109师(原东北军部队,师长赵毅、李树森),率部参加武汉会战诸役,战后所辖两师皆损失惨重,被迫接受胡宗南部改编整训。后得卫立煌举荐,于1938年9月9日,被国民政府颁令派为河南省第五区行政督察专员,兼任该区保安司令部司令官。按照当年行政区划,第五区统辖许昌、临颖、襄城、鄢陵、郾城、临汝、鲁山、宝丰、郏县9个县,专署设置于许昌县。1939年春,奉派入峨眉山中央训练团党政干部训练班受训。1939年4月结业,返回原任。1939年5月30日,国民政府颁令:胡伯翰免河南省第五区行政督察专员兼保安司令官本兼各职。后被刘峙举荐,派任重庆卫戍总司令(刘峙)部高级参谋,不久,任代理参谋长,兼任重庆防空司令部副司令官。重庆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为掌握抗日前沿的河北民军部队,鉴于胡伯翰与高树勋同为河北盐山人,早年又同在西北军服务,相熟相知,故于1942年10月2日,派胡伯翰赴华北,任冀察战区(总司令蒋鼎文)第39集团军总司令(高树勋)部副总司令。1943年10月15日,兼任新编第8军军长,统辖陆军新编第6师(师长马润昌)、暂编第16师(师长吴求剑)、暂编第29师(师长张汉全)等部,全军官兵近两万人。曾率部参加豫西会战、鄂北会战诸役。1944年12月,因足伤赴西安治疗,伤愈后赴重庆,任军事委员会高级参谋。1945年2月1日,发表为冀察战区副总司令职。1945年3月,保送入陆军大学甲级将官班学习。1945年5月毕业,再奉派华北履职,任冀察战区总司令(高树勋代理)部副总司令。从序列表中看到,此时仍兼任陆军新编第8军军长,实际由副军长张?川(黄埔1期生)统辖。1945年6月30日,冀察战区奉命裁撤,所属部队并入第十一战区。抗日战争胜利后,参与第十一战区日军受降仪式及接收事宜。1945年10月30日,高树勋率新编第8军部队1.3万人,在河北磁县马头镇举行起义时,他在北平疗伤治病。1946年春,任北平警备总司令(陈继承)部副总司令,兼任北平防空司令部副司令官。1946年5月10日,被授予胜利勋章。1946年7月31日退为备役。1946年11月19日,被推选为(制宪)第一届国民大会代表。1948年4月,当选为第一届国民大会第一次会议主席团成员,于南京参加第一届国民大会会议。1948年9月22日,由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铨叙厅颁令叙任陆军中将。1949年春,迁移台北定居。1954年2月,当选为台湾“国民大会”第一届第二次会议主席团成员,并任台湾“光复大陆设计研究委员会”内政组召集人。1958年7月退休,受聘任台湾糖业公司董事。1973年1月3日在台北因病逝世。台湾出版有《陆军中将胡伯翰先生纪念集》等。

相关新闻

天下黄埔二维码 请关注微信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