桃园县位于台湾的西北部,过去因县内遍植桃花,缤纷馥(fù) 郁,而有桃仔园或桃涧之称,清光绪十二年(1886年)正式以桃园为名,1941年建制为桃园县。县内地形大致可分为沿海平原、丘陵台地、高山地形三大部分。该县面积1220平方公里,人口197万。桃园县是国民党荣誉主席吴伯雄的家乡。
历史
桃园县早期是凯达格兰平埔族的居住地,主要有南崁、霄里、龟仑、与坑仔等四部落居住于现今之桃园县范围,这四部落常称为南崁四社。除了平埔族之外,泰雅族亦居于当时的桃园县区域。一说最初对桃园地区的拓殖为郑成功。
郑氏在北台湾以南崁港为根据地以开屯招佃,并成为台湾北部出入的主要点。最早的正式辟地纪录为1713年(康熙五十二年),大规模的开发则在乾隆中叶之后,为台北盆地开垦的延展,因为桃园地区的发展呈现由北向南的趋势。北部在康熙年间便已开发,而西南部则至1785年(乾隆五十年)才有大规模的开拓。在大陆移民开始大量移入之后,闽籍人士多聚于今桃园市与附近沿海地带,而粤籍人士则聚于靠内陆地区,这种依籍贯分居的现象壁垒分明。
桃园地区族系繁复,成为目前闽、客混居地区。东、北桃园主要为闽南人,西、南桃园主要为客家人。山区的复兴乡主要居住着泰雅族。战后来台的“外省人”也占很大的比例。
地理
桃园县位于台湾本岛西北部,东南以达观山、绷绷山与台北及宜兰两县分界,西南以雪臼山、李栋山与新竹县之尖石乡接壤,林口台地和龟仑岭突起于县境东北,为台北盆地与桃园台地之天然区划。本县中心位置为龙潭乡三林村,极东为复兴乡栖兰山,极西为新屋乡蚝壳港,极南为复兴乡西丘斯山,极北为芦竹乡坑子口。
地形
桃园县大部分是连绵不断的丘陵台地,地形呈西北向东南之狭长形,临山面海,自石门水库起经大溪镇东北出县境之大汉溪,将本县划分为东南和西北两大部分。东南部分为标高300米以上之丘陵地、阶地及山岳,地势向东南渐次升高,山势峻峭,河谷窄狭。西北部地势则较为平缓,台地、阶地甚为发达,河流短而呈放射状入海。
环境
由于地形、地质的关系,桃园台地最主要的地理特色,就是遍布供农田灌溉用的人工埤塘,埤塘最多曾达8,846个,赢得“千塘乡”的美称。有埤塘的地方就有聚落,蓄水灌溉,养鱼休闲,甚至是风水景观兼具,因此,昔日桃园农渔牧兴盛,物产富饶。即便迄今,许多桃园重要建筑皆由埤塘辟建而来,也因此造就了桃园的“埤塘文化”。
行政区划
乡:芦竹乡、龙潭乡、龟山乡、大园乡、观音乡、新屋乡、复兴乡(原住民乡)
交通
交通是桃园县具竞争优势的基础,也是科技产业发展的重要因素。主要包括:
一机:台湾桃园国际机场
二港:台湾桃园国际机场(空港)、桃园国际港
四铁:高速铁路、桃园都会区大众捷运系统、台湾桃园国际机场捷运、桃园县轻轨运输系统
五省道:台1线、台3线、台4线、台7线、台15线为建构桃园县便捷的交通网路
教育
桃园县现有16所大专院校、29所公私立高中职、62所国民中学、189所国民小学、325所幼稚园。其中大专院校有:国立中央大学、国防大学、国立体育大学、中央警察大学、中原大学、元智大学、长庚大学、开南大学、铭传大学桃园校区、国立台北商业技术学院平镇校区、清云科技大学、万能科技大学、龙华科技大学、长庚技术学院、南亚技术学院、国立陆军专科学校、新生医护管理专科学校
发达的工业
桃园县目前共有22个工业区,每年创造约2兆新台币(合人民币4000多亿)产值。产业分布有基础工业、传统工业、高科技及光电产业等,如TFT-LCD、笔记型电脑、光储存、通讯、纳米科技、半导体、汽车零组件及染整业等。
历任县长
任数 |
姓名 |
上任时间 |
1、2 |
||
3 |
1957年6月2日 |
|
4 |
1960年6月2日 |
|
5 |
1964年6月2日 |
|
6 |
1968年6月2日 |
|
代理 |
1972年6月 |
|
7 |
||
代理 |
1976年8月 |
|
8 |
1977年12月20日 |
|
代理 |
1979年6日 |
|
9、10 |
||
11、12 |
||
代理 |
||
补选 |
||
13 |
||
代理 |
||
14、15 |
||
代理 |
||
16 |
位置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