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当前位置:黄埔军校同学会  >  要闻  > 正文

弘扬黄埔精神增进共识

日期:2014-06-23 16:20 来源:南方日报 作者:

字号:  [小]  [中]  [大] 打印本页 关闭窗口


黄埔论坛与会人员赴黄埔军校旧址参观。郭智军 摄
对话黄埔军校同学会(总会)会长林上元:
“团结两岸黄埔人,广东有天然优势”
zhangtan4655.jpg
  南方日报讯


  18日,由黄埔军校同学会(总会)、广东省黄埔军校同学会、广东革命历史博物馆主办的第八届黄埔论坛暨广东纪念黄埔军校建校90周年座谈会在广州举行。省委常委、统战部部长林雄,黄埔军校同学会(总会)会长林上元出席活动并讲话。
  林雄强调,要进一步弘扬黄埔军校的爱国精神,加强海内外中华儿女的大团结大联合,共同应对各种复杂局势与挑战压力,维护民族团结、领土完整和祖国统一,维护中华民族的根本利益;要进一步弘扬黄埔军校的革命精神,着力推进全面深化改革和加强自主创新,致力增强中华民族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的综合实力和整体竞争力;要进一步弘扬黄埔军校的团结合作精神,继续传承先辈“求同存异”的胆识远见,加强联络、扩大交流、增进共识、携手向前,不断推动两岸关系和平发展,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贡献智慧和力量。
  着名黄埔将领周恩来、徐向前、陈毅、陈赓、项英、徐会之、李运昌、郑洞国、刘公武、李仙洲、戴安澜、周世第、唐天际、李默庵、许德珩、卫立煌、黄维、周振强等的后人,台湾退役上将王文燮、夏瀛洲等海内外嘉宾共110人出席了座谈会。
  特写
  两岸卸甲将军羊城聚首追忆“黄埔精神”
  “黄埔血脉”架起两岸互通桥梁
  18日下午,一群蹒跚老者走进位于广州长洲岛的黄埔军校旧址,寻找属于“黄埔人”的共同记忆。他们中有的是海峡两岸的卸甲将军,已是耄耋之年,有的是黄埔后人,沿着父辈的足迹前来寻根。很多人初次见面,却因共同的“黄埔血脉”相聚。他们回到黄埔军校旧址,在历史长河中追忆连结两岸的“黄埔精神”。远道而来的台湾退役军人表示,保有对黄埔精神的相同理解,以及对“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共同期望,必将助力两岸和平统一大业的实现。
  “黄埔二代”子承父志
  黄埔一期学生徐向前之子徐小岩回忆说,上世纪80年代初,父亲与聂荣臻倡议建立黄埔同学会,1984年黄埔同学会成立后,父亲担任首任会长,聂荣臻担任副会长,两人共同确定“发扬黄埔精神、联络同学感情、促进国家统一、致力振兴中华”的宗旨。父亲晚年辞去党内外一切职务,唯一保留的就是黄埔军校同学会会长一职,在病中仍然会见来自台湾的黄埔同学。“正是黄埔军校这座革命熔炉,塑造了父辈不畏死、不贪财、爱国家、爱百姓的情怀。”徐小岩说,黄埔军校的经历,坚定了黄埔一代为国家统一、民族复兴而奋斗终生的理想信念。
  在20多位来自台湾的卸甲将军中,不少是名副其实的黄埔后人。当年,年幼的他们跟随父亲迁往台湾,长大后受父亲的影响,怀着满腔热血入读军校,成为下一代“黄埔人”。尽管老人们的身姿不再矫健,却个个神采奕奕,丝毫不减当年英姿飒爽的军人风范。
  台湾退役陆军中将刘继正的父亲是黄埔14期生。受父亲影响,他在18岁时便穿上戎装。“那时候大家都知道当兵很辛苦、很危险,但青壮年男子参军的意愿很强烈,也很普遍。”
  年届古稀的刘继正如今儿孙满堂,儿子在上海开公司,生意蒸蒸日上,他感慨大陆的飞速发展,更希望早日实现两岸统一。“这是我和父亲两代黄埔人的共同心声。”刘继正说。
  延续和传承黄埔精神
  从2009年开始,由黄埔军校同学会主办的海峡两岸退役将军联谊活动以高尔夫为主题,每年定期在大陆举办。
  “自从有了这项以球会友的活动以来,我们总能在聊天过程中一起找寻过去的记忆。”今年4月下旬在广州参加第六届联谊活动的台湾退役陆军少将萧笕民告诉南方日报记者,“大家的关系从球友、到朋友、再到亲友,是非常亲密的关系。”
  台湾退役少将刘忠恒已经是第三次参加联谊会,他的父亲是黄埔军校17期学员,毕业于黄埔军校汉中分校,后来参加抗战,正是父亲的家国观念促使他报考军校,“希望这个活动可以一直延续下去,不仅是让后人铭记一段历史,更是为他们架起一座桥梁。”
  和许许多多老一代黄埔军人一样,这些退役将军对两岸和平统一有着强烈的渴望。在他们看来,中华民族要实现统一和伟大复兴,离不开两岸人对“黄埔精神”的延续和传承。“改革开放为两岸在经贸、文化等各个领域建立了深厚的合作基础,双方应该继续巩固这一基础,向着共同方向继续努力。”曾任台湾陆军总司令、副参谋总长兼执行官的退役陆军上将黄幸强说,身为中国人,要认清只有统一才能得到更好的发展,中华文明几千年的精华才能永续传承,后代炎黄子孙才能拥有幸福安乐的生活。
  对话黄埔军校同学会(总会)会长林上元:
  “团结两岸黄埔人,广东有天然优势”
  近年来,黄埔军校同学会邀请台湾黄埔同学来大陆参加黄帝故里拜祖、祭拜黄帝陵及祭孔等活动、邀请岛内退役将领参加黄埔论坛活动,致力于为促进两岸文化交流、增进两岸文化认同。
  在第八届黄埔论坛上,黄埔军校同学会(总会)会长林上元呼吁两岸黄埔同学及亲属要携手同心,弘扬“爱国、革命”的黄埔精神,继承黄埔先辈们的遗志,为促进祖国和平统一、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夙愿做出更大的贡献。论坛结束后,林上元欣然接受南方日报记者专访,90岁高龄的他当选黄埔军校同学会(总会)会长至今已有5年。
  南方日报:黄埔同学如今大都已届90岁高龄,延续黄埔情谊的历史使命很大部分落在了黄埔后人身上,您怎么看黄埔同学情的传承和发展?
  林上元:对于弘扬黄埔精神,黄埔后人具有义不容辞的责任,这次论坛主要聚集了“黄埔二代”、“黄埔三代”中的代表人士。在与他们的交流中我发现,他们对黄埔军校的深厚感情是客观存在的,也十分愿意参与到黄埔同学联络联谊的事业中来,热情高涨,这说明黄埔情谊能够在黄埔后人的代际之间自然传承。我对黄埔军校作为精神纽带继续连接两岸人民很有信心,当然,这需要更多有心人来共同参与。黄埔同学会将继续积极发挥联络、交流、教育的作用,组织两岸同学聚会,为黄埔同学感情的延续创造机会。
  南方日报:目前黄埔军校史料整理和旧址保护工作进行得如何?
  林上元:黄埔军校本校的资料已经逐步充实,搜集了大量当时的物品、规章、制度,部分已经汇编成集。抗战期间,黄埔军校一共设立了9所分校,受战火袭扰,很多遗迹残破不堪。由于分校很多,史料搜集系统性不强、不太完整,不过目前正在加紧加强开展这方面的工作。
  南方日报:您怎么看广东在黄埔师生中的地位,未来如何在传承弘扬黄埔精神中发挥更大作用?
  林上元:广东是黄埔军校的发源地,也是国民革命的策源地。每一名黄埔同学都对母校旧址很怀念。所以在弘扬黄埔精神、团结两岸黄埔情缘中,广东拥有巨大的天然优势。我建议广东接下来继续保护好黄埔军校历史文物,为黄埔军校的历史价值多做宣传。具体来讲,要加强对于黄埔文物的搜集工作,因为大部分黄埔同学都已经过世,这方面的工作也越来越难开展,所以要尽早、尽快。黄埔军的东征主要在广东,对于关键性战役的历史面貌要保护好,尽快恢复相关战役的旧址旧貌。

相关新闻

天下黄埔二维码 请关注微信公众号